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明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34-135
目的探讨应用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间我院76例母乳性黄疸新生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应用思密达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光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9.47%,对照组为71.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思密达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治疗中疗效好,且无需中断母乳,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母乳性黄疸1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31-31,34
目的:提高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192例确诊为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256μmol/L为轻度黄疸35例,血清总胆红素256~342μmol/L为中度黄疸114例。本组患儿轻、中度黄疸均不改变母乳喂养的频率及数量,间断给予轻度黄疸以光疗治疗,胆红素浓度过高者同时给予血浆或白蛋白辅助治疗。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为重度黄疸43例,给予间断光疗。结果:164例(80.2%)患儿在3d内血清胆红素降至原来水平的50%。结论:母乳性黄疸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及时干预可加速黄疸消退,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思密达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淑会 《天津医药》2002,30(7):412-412
近年我国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亦有上升趋势。60年代报道只占母乳喂养者1%,80年代提高到8%,1984年达30%[1]。虽然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很少引起胆红素性脑病,不需特殊处理。但如胆红素超过308~342μmol/L,即有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危及新生儿生命或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致残。所以在不中断母乳喂养的条件下,探索一种有效的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进行了思密达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治疗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和预后。方法 排除因感染、溶血、出血等引起的黄疸,同时排除生理性黄疸和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确诊60例晚发性母乳性黄疸进行分析。结果 晚发性母乳性黄疸,表现以轻至中度为主,一般情况差,停母乳48-72小时,黄疸下降迅速,预后好。结论 新生儿黄疸要诊断明确,及时干预,防止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5.
母乳性黄疸17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74例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25例(71,8%),女49例(28.2%)。早发型母乳性黄疸32例,血清胆红素水平最高为518μmol/L,〉256.5μmol/1。有26例(81%)。晚发型母乳性黄疸142例,胆红素浓度最高503.4μmol/L,〉256.5μmol/L有70例(49%)。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均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检查,发现听力轻度异常4例。晚发型母乳性黄疸选择性做BAEP检查37例,轻度异常6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平均光疗22h,均于3~7d出院。晚发型母乳性黄疽中89例(63%)仅停止母乳喂养3d,53例停止母乳喂养加光疗,平均光疗18h.均于3~5d出院。结论 母乳性黄疸预后较好.但血清胆红素浓度〉342μmol/L时,有引起轻度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能.对母乳性黄疸(尤其是早发型)应积极预防及治疗,以避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6.
光照疗法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光照疗法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预后。方法我院2006年1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07例母乳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继续母乳喂养加蓝光照射或停止母乳喂养加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停止母乳喂养法。4d后复查胆红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01)。结论光照疗法是母乳性黄疸最有效而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3年8月-2006年8月收治母乳性黄疸患儿102例,我们观察了妈咪爱散剂对母乳性黄疸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28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为围产因素、感染因素及母乳性因素,分别占32.62%、26.95%及19.15%.结论: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胎儿缺氧,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和正确指导母乳...  相似文献   

9.
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瑾尧  张玲 《江西医药》2003,38(5):361-361
随着母乳喂养日益普及,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我们于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用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就诊时日龄5~30d,胎龄39±0.3周,出生体重3.4±0.42kg;血总胆红素232.5~317.8umol/L。1.2临床表现:患儿全部为纯母乳喂养,皮肢在出现黄染时间为生后5~7d,黄疸日渐加深,患儿吃奶、睡眠、反应及二便均正常,无其它阳性体征或合并症,根据患儿黄疸出现时间,血总胆红素值(生理性黄疸多低于205.2μmol/L)及黄疸演变过程,均排外生理性黄疸,且排外肝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思密达治疗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2009年11月治疗的32例迟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使用思密达,与未使用思密达治疗的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黄疸减轻或消退时间来判断药物的疗效.结果:思密达治疗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治疗3~5d内黄疸逐渐减轻或消退.结论:早期应用思密达治疗迟发型母乳性黄疸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开始喂养时间、喂养频率等因素对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发生发展的影响,并与生理性黄疸进行鉴别。方法:将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的母乳喂养新生儿,根据其生后第6天是否好转及第14天黄疸是否完全消退分为生理性黄疸组和早期母乳性黄疸组。观察开始喂养时间、生后3d内每天喂养次数和排便次数、第一次排胎便及黄便的时间。检测生后24~48h胎便中胆红素含量。结果:共316例母乳喂养新生儿纳入研究,生后第6天血清胆红素>209μmol/L[(240±31)μmol/L]为早期母乳性黄疸组176例,<115μmol/L[(95±20)μmol/L]为生理性黄疸组140例。生后3d内生理性黄疸组和早期母乳性黄疸组喂养频率分别为(5.8±1.9)次/天和(3.7±1.8)次/天,第2天胎便胆红素含量分别为(22±5)mg/g和(9±6)mg/g,第一次排胎便及黄便的时间分别为(8±4)h、(52±16)h和(12±7)h、(65±17)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方法不当、喂养不足可致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对血清胆红素稍高于生理性黄疸的早期母乳性黄疸患儿,应提倡在严密观察下"按需哺乳"而非"高频率哺乳"。  相似文献   

12.
蒙脱石散剂佐治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儿科自1998年12月至2000年11月用蒙脱石散剂(思密达)佐治新生儿母乳性黄疸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对新生儿及小婴儿的影响及是否需要治疗。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分为轻度及中重度两类,观察胆红素的高低对患儿的影响及临床需要采取的措施。结果母乳性黄疸在胆红素〉342μmol/L时可能对听力、肾脏及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母乳性黄疸在胆红素明显高于正常时,应及时添加配方奶或停母乳,同时给予茵栀黄颗粒、金双歧等药物辅助治疗,同时应进行积极蓝光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高危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该院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后治愈率达95.0%。众多病因中,新生儿窒息、妊娠并发症、难产剖宫产、迟发型母乳性黄疸、胎膜早破、ABO溶血症、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等是影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了解影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高危因素,对于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临床近几年有增多趋势。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共收治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4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光照疗法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3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停止母乳喂养加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停止母乳喂养法。结果治疗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治疗是母乳性黄疸最有效而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乳性黄疸37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们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和茵栀黄治疗母乳性黄疸37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儿科治疗母乳性黄疸672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1],排除引起新生儿黄疸的败血症、窒息、头颅血肿等疾病。所有患儿均为纯母乳喂养。黄疸生后2~3d出现,持续20~40d不退。总胆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把与母乳有关的黄疸分为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综合征2种。母乳喂养性黄疸与缺乏母乳有关,只要勤哺乳和让胎粪早排出就能让黄疸消除。我院2000-2008年共确诊的母乳性黄疸综合征的30例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00例母乳性黄疸新生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黄疸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黄疸新生儿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及满意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3.89±1.63)d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5.93±2.23)d;实验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4.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黄疸消退时间短,产妇满意度高,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母乳性黄疸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检测38例各类黄疸患儿血清TBA水平,同时对其肝功能进行测定.结果 母乳性黄疸患儿TBA浓度为(25.42±16.48)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γ-谷氨酰转移酶、ALT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若干常规肝功能指标比较,血清TBA检测是母乳性黄疸患儿一项较为灵敏的肝实质损伤的指标;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TBA升高,可能存在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