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A型行为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A型行为评分之间的关系,了解冠心病患者A型行为分布情况。方法:①选择2001-04/2004-03在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心内科住院胸痛、胸闷或疑似胸痛患者186例,男133例,女53例。均自愿参加。将受试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冠心病组(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和/或分支直径狭窄≥50%)126例,对照组(任何一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60例。再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冠心病组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前降支或回旋支单支闭塞≥50%)44例;中度组(前降支、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有两处病变,至少有一处闭塞≥70%,〈90%)43例;重度组(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有多处病变,至少有一处病变≥90%)39例。②评估冠心病患者行为类型采用A型行为问卷(包括3个分量表:时间匆忙感量表;竞争意识量表;掩饰量表,掩饰〈7为有效问卷。根据时间匆忙感+竞争意识总分分为A型行为36-50,中间偏A型行为特征28~35,极端中间型27,中间偏B型行为特征19-26,B型行为特征1-18)。③对冠心病行为类型分布、A型行为评分与不同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④计数资料的统计叙述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方差分析,两两对比采用t检验。结果:冠心病患者18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冠心病患者的A型行为分布:冠心病组A型行为比例高于对照组(34.1%,13.3%,P〈0.01),重度狭窄组A型行为比例高于轻度狭窄组(49%,23%,P〈0.05)。②A型行为模式问卷因子分比较结果:竞争意识因子和竞争意识+时间匆忙感因子得分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竞争意识因子: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分别为14.25&;#177;3.15,16.13&;#177;4.78,18.03&;#177;3.12;竞争意识+时间匆忙感因子: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分别为27.22&;#177;7.31,3021&;#177;6.56,32.78&;#177;5.78,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87&;#177;3.25,24.59&;#177;6.50,P〈0.05)。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患者时间匆忙感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患者时间匆忙感因子得分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A型行为在冠心病患者中分布较多;A型行为性格特征越明显,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行为及个性特征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00名留守儿童设为研究组,100名非留守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艾森克个性问卷的 P、N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男生、女生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分与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 P<0.05或0.01)。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情绪、行为及性格缺陷问题,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86例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健康者85名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智能状况检查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和除体质量外的其他因子分,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和除正性事件外的其他因子分,艾森克个性问卷除掩饰倾向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艾森克个性问卷内外倾维度中间型和神经质维度中间、稳定型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内外倾维度外向型和神经质维度不稳定型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负性生活事件,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不良个性特征等因素可能是脑卒中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型行为对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护理的影响。方法:对108例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于术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RS)进行评分,分为A型行为组66例和非A型行为组42例;再将A型行为组根据评分分值(以24分为界)分为严重焦虑障碍组24例和焦虑障碍组42例,对患者住院天数、重症监护时间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A型行为组与非A型行为组、严重焦虑障碍组与焦虑障碍组患者在住院天数、重症监护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型行为在冠心病搭桥手术护理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音乐放松想象训练(MRIT)应用于A型性格高血压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方法将A型性格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行为干预。采用A型性格评定问卷、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增强A型性格高血压患者的社会应激,改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将儿科1病房30例患儿家属设为研究组,儿科2病房30例患儿家属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关怀照护行为,对照组按普通护理.两组采用护士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患儿家属心理问题调查表作为评价工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出院时研究组护士护理关怀行为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时两组患儿家属心理问题评价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儿家属心理问题评定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认为儿科护士针对患儿家属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护理关怀照护行为,不仅能够缓解儿科患儿家属心理问题,而且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线交通警察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与职业倦怠、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73名一线交通警察(研究组)及53名非一线交通警察(对照组)采用健康状况问卷、职业倦怠普适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研究组健康状况问卷的情感职能维度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疼痛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健康状况问卷的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维度分与职业倦怠普适量表的低成就感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健康变化维度分与情绪衰竭、玩世不恭维度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低成就感维度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精神健康维度分与应付方式问卷的问题解决维度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自责维度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问题解决、自责是一线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一线交通警察心身健康状况与职业倦怠交互影响,积极的应付方式有利于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防御方式以及与A型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及A型行为问卷( TABP)对60例焦虑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60例对照者加以比较。结果①观察组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②观察组A型行为者为6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 P<0.05);其TH、CH及TH+CH评分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③焦虑症患者的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与TH、CH及TH+CH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 P<0.01),成熟防御机制因子评分与TH、CH及TH+CH评分则呈显著性负相关( 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的防御方式较差,与A型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障碍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影响。方法将424例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10例,对照组214例,两组均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被试的焦虑症状,于干预前和每次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评定被试的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期两组间比较,干预前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依从性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依从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减轻精神障碍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策略的干预效果,以使通过临床实践逐步完善该策略及内容。方法将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另外按照干预策略既定的方案进行心理干预,应用《非精神科患者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冠心病患者A型行为他评问卷》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测量。结果(1)按既定的心理干预策略要求进行心理干预,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焦虑、抑郁、愤怒、孤独因子及总分方面均有明显差异。(2)干预后1个月对患者家属进行干预效果他评调查,结果为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患者的A型行为及负性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此干预策略可帮助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纠正其不良认知行为及改善心理状态。本干预策略在临床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水平与应激、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对61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卡氏身心应激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焦虑特质量表进行评定,并与血压、血脂水平和生活方式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与5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应付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焦虑特质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问题定性应付、自信心、控制力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情绪缓冲应付、支持倾向、顺从回避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脉压差与应付方式中支持倾向呈正相关(P〈0.05),舒张压与饮酒呈正相关(P〈0.05),收缩压与自信心呈负相关(P〈0.05);血脂中总胆固醇与应付方式中情绪加工呈正相关(P〈0.05);家庭气氛差、饮酒与生理心理应激及生理心理与焦虑呈正相关(P〈0.05);吸烟与问题定性应付、自信心呈正相关(P〈0.05)、与支持倾向呈负相关(P〈0.05),文化程度与脉压差、生理应激、焦虑特质呈负相关(P〈0.05),年龄与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总胆固醇含量与应付方式策略存在一定相关性,生活方式中饮酒、家庭气氛对血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4例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 32例 ,对照组 (单纯抗焦虑抑郁剂治疗组 ) 32例 ,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HAMA、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并观察HAMA因子分的变化 ,采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HAMA均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间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分率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副反应观察组较对照组轻微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疗效好 ,对精神病性焦虑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米氮平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米氮平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口服米氮平治疗,对照组口服舍曲林治疗。观察6w。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躯体症状消失频度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研究组显效率83.3%、对照组76.7%,两组显效率相当(χ^2=0.612,P〉0.05);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研究组治疗1w末起,对照组治疗2w末起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0.05),并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但研究组治疗1w末、2w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均〈0.01),4w、6w末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消化道症状、睡眠障碍、性欲下降症状缓解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各时点副反应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米氮平与舍曲林抗抑郁疗效相当,但米氮平较舍曲林起效快,改善躯体症状更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精神科门诊不同时点病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精神科门诊就诊结构及治疗状况。方法抽取2006年1月1日~2月10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80例精神病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2001年1月1日~2月10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04例精神病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诊断及药物治疗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情感性精神病、疑似精神分裂症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分裂样精神病诊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舒必利选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阿立哌唑、喹硫平选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抗抑郁剂曲唑酮、氟西汀选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选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情绪稳定剂丙戊酸钠选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苯二氮革类药物氯硝西泮选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科门诊就诊者情感性精神病及疑似精神分裂症诊断率显著增加,而分裂样精神病诊断率显著下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及新型抗抑郁剂使用率有明显增加趋势;苯二氮革类药物使用率有显著下降趋势。首诊病程尚无变化,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依然不足,有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能力,以利于早发现、早就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围产期高龄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围产期高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41例和对照组14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产前教育,干预组施以心理干预。观察时间为孕28w~产后1w。于心理干预前后(孕28w及产后1w)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强迫、抑郁、敌对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其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而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性降低(P〈0.05)。对照组仅抑郁因子和幻想因子得分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围产期高龄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改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并发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HP抗体谱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来院就诊的CHD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524例,分别设为CHD组(疾病组)296例与非CHD组(对照组)228例,采用血清HP抗体进行检测,筛选CHD并发HP感染患者,另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对相应的炎性因子和HP血清抗体谱进行检测,比较两组人群各指标间的差异性。结果 在两组人群中疾病组的HP抗体阳性率(52.03%,154/296)高于对照组(35.09%,80/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5,P<0.05),疾病组各炎性因子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3.3419.96,P<0.05); 疾病组并发HP感染与对照组的抗体谱分析发现,VacA-95KD,VacA-91KD,UreA-66KD和UreB-30KD抗体在两组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49,P>0.05),而疾病组并发HP感染患者血清CagA-116KD抗体阳性率(76.62%,118/154)高于对照组中HP感染者(62.5%,50/80),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疾病组中并发HP感染者血清I型阳性率(76.62%,118/154)高于对照组并发HP感染者(62.5%,50/8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疾病组按照HP感染血清型间及与非感染患者血清因子间比较发现,I型血清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高于II型血清型,且II型血清型hs-CRP,TNF-α,IL-6和Hcy的含量高于非HP感染CHD患者,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524.82 829.29,P<0.05)。结论该文对于CHD患者并发HP感染的血清学特征进行调查,验证了CHD发生于HP感染之间的关联性,积累了HP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CHD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奠定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C反应蛋白(CRP)、血脂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0例CHD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2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心绞痛(AP)组及对照组患者各35例外周血Hp抗体(HpIgG),同时测定血脂及CRP。结果AMI组、AP组及对照组血清H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3%、45.7%及25.7%,AMI组、AP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MI组与A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RP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AMI组、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MI组、AP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MI组也明显低于AP组(P<0.01);Hp感染者HpIgG水平与血中CRP、TG、LDL-C及apoA有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44、0.64、0.36和0.32),而与HDL-C成负相关(r=-0.78)(P<0.01)。结论CHD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高,Hp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及影响脂质代谢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奎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奎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口服奎硫平治疗;对照组29例,口服氟哌啶醇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w、4w、8w末采用潘氏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末研究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9%(U=2.089,P〈0.05)。潘氏量表评分治疗2w末起两组总分、阳性症状分及研究组一般精神病理分,4W末起研究组阴性症状分及对照组一般精神病理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8W末对照组阴性症状分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2w末一般精神病理分、4w末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0.05),阳性症状分各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8W末副反应量表评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4.016,P〈0.01)。结论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氟哌啶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对人巨细胞病毒( 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及 HCMV感染可否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还存在争议.目的进一步探讨 HCMV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及 HCMV感染可否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设计单盲非随机的对照试验.地点、对象和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 98例为冠心病组 (年龄 42~ 72岁 ),广东医学院健康志愿者 50例为对照组 (年龄 40~ 69岁 ,已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心脏疾患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两组的 HCMV-IgG, HCMV-IgM和 HCMV-IgA抗体阳性率和标本 450 nm吸光度值 /阴性对照 450 nm吸光度值( S/N值),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两组的 HCMV-DNA阳性率.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 HCMV-IgG, HCMV-IgM和 HCMV-IgA抗体阳性率、 S/N值和 HCMV-DNA阳性率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的 HCMV-IgG, HCMV-IgM, HCMV-I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1.8%, 15.3%和 1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冠心病组的 S/N值分别为 3.57± 1.29, 1.98± 0.35和 1.99± 0.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 HCMV-DNA阳性率为 60.2%,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HCMV抗体和 HCMV-DNA阳性率不受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是否伴有高血压和 /或糖尿病的影响(除 HCMV-IgM抗体阳性率在是否伴有高血压和 /或糖尿病两组间比较 P《 0.05外 ,余均为 P 》0.05).结论 HCMV感染可能与冠心病有关, HCMV感染可能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中药方剂联合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联合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氯氮平治疗,研究组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对照组联用外观与中药方剂完全相同的安慰剂治疗。观察16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w、8w、12w、16w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6w末研究组显效率为43.3%,对照组为13.3%(χ^2=4.86,P〈0.05)。简明精神病量表及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研究组治疗8w末起,对照组治疗12w末起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均〈0.01),且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研究组总分及焦虑抑郁、缺乏活动、思维障碍、自知力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或0.01);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研究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或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方剂联合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