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1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71例病例均成功行支架植入术,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间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83.3%)支架被成功植入靶血管病变处,1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阻塞血管段而改为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1例术中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初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coronary angioplasty+stenting,PTCA+S)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4例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穿刺部位出血情况,预防拔管综合征及康复指导。结果: 通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患者能接受手术,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了康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较佳的护理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琴 《吉林医学》2012,(31):6858-6860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Intracoronary stent)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介入治疗方法,探讨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机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ST段抬高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35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100%。术前梗死相关血管狭窄(93.1±5.8)%,术后残余狭窄(10.3±7.6)%。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3例拔管时出现迷走反射性低血压,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残余狭窄小,可获得较高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和较低的心肌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同时可减少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严密的观察,精心的、全方位的护理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年4月至2003年1月期间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结果:75例患者中74例(98.7%)支架被成功植入靶血管病变部位;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并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结果:本组23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结论:术前、术中、术后专业、精心、细致的护理,对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的成功与否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并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结果:本组5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结论:术前、术中、术后专业、精心、细致的护理,对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的成功与否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丽华 《广州医药》2006,37(5):73-75
总结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植入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护理,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虽较一般冠心病患者高.但术后全过程监护及有针对性地护理是可以减少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 C I术的全程护理.方法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重建血运.结果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是PCI术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中与医生紧密配合,严密观察患者情况,术后仔细观察,精心护理,可提高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经过内科常规治疗后心绞痛仍不缓解,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进行抗血栓治疗,抗血栓药物包括阿斯匹林、塞氯匹啶或氯比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结果介入治疗病例、病变成功率分别是93.8%(61/65)和93.1%(108/116).1例因右冠状动脉夹层发生死亡,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60例介入治疗均获成功,50例心绞痛完全消失,10例有不典型胸痛,症状在2~3 d内消失.随诊3~54个月,6例发生心脏事件,其中1例死亡,1例发生心肌梗死,4例再次行血管重建治疗(介入治疗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结论在使用抗血栓药物包括阿斯匹林、塞氯匹啶或氯比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的前提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周婷  周莲  赵兰  彭艳 《西部医学》2014,(3):373-374,37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植入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13年1月-7月收治的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IABP及综合性治疗,结合专科特点,加强病情观察和生命体征监测,做好管路护理、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22例患者应用IABP治疗过程中,16例为支架植入术中和术后应用,拔管后平均15天好转出院;3例于病情稳定后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2例因并发多器官衰竭,最终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经济原因而放弃治疗。结论IABP植入术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和预防,包括血管并发症、感染和球囊破裂,同时做好病情监测、体位护理和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左心室功能,最终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预后的改善情况.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2例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13.
高振香  李晔 《当代医学》2010,16(17):266-267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PCI)术前及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和巴米尔对凝血功能和术后1年再狭窄发生的影响。方法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143例,术前均服用氯比格雷300mg与巴米尔300mg,术后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5mg/d和巴米尔100mg/d共12个月。观察患者服药期间出血(轻微出血、严重出血)及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1例患者因自行停用药物发生再梗猝死,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出现牙龈出血,142例患者经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急性心梗PCI术前及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及巴米尔可有效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结果和经验。方法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8支血管行PTCA及支架治疗。结果104支血管获得成功(104/108,成功率为96.3%)。置入支架101个(101/104,成功率为97.1%),术中死亡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及支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9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结果和经验。方法 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8支血管行PTCA及支架治疗。结果 104支血管获得成功(104/108,成功率为96.3%)。置入支架101个(101/104,成功率为97.1%),术中死亡1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及支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疗效和护理。方法:通过对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紧急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应用球囊反搏的抢救护理及病情观察。结果:在IABP循环支持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心率下降,患者治愈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使用球囊反搏治疗疗效确切,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成功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1115例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急性心肌梗塞(AMI)4例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心脏代偿功能减退及胸部大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是术后并发AMI的重要因素,无典型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并发症率高是老年AMI的特点。选择合适病例,做好术前准备及加强术后心脏功能监护是预防术后AMI及降低老年人开胸术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研究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血栓抽吸后并延迟植入支架的效果。方法:从186例AMI患者中选取56例血栓积分评分≥2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血栓抽吸后的血栓积分评分分为2组,血栓积分评分0~1分为即刻支架组,经血栓抽吸3次后血栓积分评分仍≥2分者为延迟支架组。采用TIMI分级和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对2组患者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进行比较。结果:支架植入后TIMI积分即刻支架组低于延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而TMP积分即刻支架组显著低于延迟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栓负荷的AMI患者在经血栓抽吸仍有高血栓负荷者,经强化抗栓处理后延迟行支架植入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9.
如果不存在或仅有轻度的器质性冠状动脉狭窄,临床上通常应用大剂量的钙阻断剂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绞痛,而该疗法对于5%~30%的此类患者无效。纳入了5例有变异型心绞痛表现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这些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对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治疗亦无反应。在冠状动脉痉挛部位成功置入了支架。术后观察结果显示,早期充分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地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发生。1例患者于有临床症状出现12h后才置入支架,发生了伴有病理性Q波和心肌酶学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而其他在冠状动脉痉挛引发临床症状后立刻置入支架的患者,冠状动脉痉挛未导致心肌损伤,未发现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生化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