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中防止护理差错事故,是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的基本环节,也是手术室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我院近11年来手术中护理差错及基原因进行分析,并从降低差错发生率出发,提出改进手术室质量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白内障连台手术安全管理中运用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手术室连台手术治疗的12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对照组患者工作程序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对照组连台手术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基础上,对连台手术的各环节实行风险循证,排查出影响连台手术患者安全的高危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前馈控制管理理念和方案,对潜在高危因素实施超前管理的方法对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手术室连台手术治疗的12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安全隐患、眼科手术医师的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安全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隐患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科手术医师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理安全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连台手术的各环节实行风险循证,排查出影响连台手术患者安全的高危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前馈控制管理理念和方案,对潜在高危因素实施超前管理,能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和医护团队合作,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成立手术室护理安全前馈控制管理小组,对2016年4至6月114例手术患者(对照组)手术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流程的各环节实行风险循证,排查出影响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高危因素。对2016年7至9月120例手术患者(观察组)运用前馈控制管理理念对潜在高危因素实施超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手术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流程中高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谐了医护、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712-3713
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首先要改变护理安全的观念、让手术室护士明确服务对象、感悟工作责任。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并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监察风险,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制定简单的标准化工作流程,达到回避手术室护理风险目的。并对实施安全文化前后医生、患者满意度和危急患者抢救情况以及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分别予以统计分析。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明确了手术室护士对待安全问题的态度,提高了安全意识,两年来无护理差错事故,医生和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率达98%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安全文化作为管理思路运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可以降低手术室护理缺陷,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降低手术纠纷发生率,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评价实施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2010年1~12月选择我院手术治疗的8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针对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并选择未接受安全管理的6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控评分,评价安全管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12%、0.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9.42%,护理质控评分为(98.7±1.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室环境因素、护士人为因素及管理因素是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针对上述风险因素实施有效安全管理措施后护理差错率显著降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对眼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认识,加强对眼科手术室安全护理管理。方法:对影响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结果:落实具体有效的防范措施,未发生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结论:健全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注重护理人员业务培训及护理安全管理教育,重视手术安全细节管理等,可保证眼科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控制与管理,保证医疗安全,有效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室布局应合理,加强无菌操作,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指导与管理。医务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使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手术安全。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与细节护理结合提高门诊手术室安全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的124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结合细节护理的手术室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方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81%(1/124),低于对照组的5.83%(7/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P<0.05)。试验组的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为3.23%(4/124),低于对照组的10.00%(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7,P<0.05)。结论PDCA循环结合细节护理可有效提高门诊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医护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各项操作有据可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就医安全。方法:2009年3月,我院完善了护理文件的种类、格式,规范了手术室护士的操作,将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实处。结果:运用表格化管理,在有效归避了医疗风险的同时,提高了科室间合作。结论:多科室协作制定护理文件,设计合理,提高了医护人员依从性,充分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保证了护理文件的质量及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中风险预警的构建以及其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影响。方法 构建手术室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手术患者安全核查、手术器械追溯、手术耗材管理和收费、术中输血和用药管理、病理标本管理、术中压力性损伤防护等6个风险预警提示模块,并评估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结果 患者安全核查执行率、器械追溯执行率、标本信息准确率、手术压力性损伤上报率、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过期物品使用率、手术收费漏费和差错率、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手术室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种风险预警提示,可强化手术室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其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实现手术全程安全监管和无缝对接,保障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2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安全风险管理,观察2组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投诉纠纷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2/100),无护理投诉事件发生;对照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0%(14/100),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为8.0%(8/1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效果良好,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投诉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险因素管理护理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实施风险因素管理的手术室患者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与未实施风险因素管理的100例手术室患者及医护人员进行比较,分析2组的相关检测合格率、感染率、护理质量评分、手术效率以及满意度。结果风险因素管理后,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检测合格率均高于管理前,感染率低于管理前,物品管理和消毒隔离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后,手术时间短于管理前,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因素管理有利于控制手术室感染水平,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方法,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针对手术病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完善措施,在手术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并进行定期检查、反馈,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无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护理缺陷发生率同比下降了1.49%,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展,保证了手术期病人的安全.医患双方的满意度与安全核查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术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保证了病人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9):1736-1738
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手术室病理标本缺陷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主要原因,手术室QC护理小组对我院手术室采集的患者送检病理标本按随机数字表纳入PDCA循环组和现有管理方法组,分别予以实施相应管理,观察和比较各组手术标本缺陷发生率的差异,分析和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效果及差异,以期为提高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质量和手术室护理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结果改进后手术室手术标本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改进前,保证了手术室病理标本及时、准确送检。应用PDCA循环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方法,提高手术患者、手术医务人员满意度,有效降低手术室病理标本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避免或减少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事件的发生。方法: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分类列出、对症解决。结果: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大大地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也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质量的意识。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保证全程、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良好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赵静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31-33
目的:探讨实施高危手术患者护理风险预案上报制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高危手术患者护理风险预案上报制度即对高危手术患者实施评估-分析-讨论-上报-跟踪的管理方法,将2012年1~12月入围的执行上报制度的上报病例150例作为观察组,以2011年1~12月同类别未执行上报制度的146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医生满意度和患者患者度分别为0.67%、100.00%、99.30%,对照组分别为2.25%、97.20%、97.90%。结论:实施高危手术护理风险预案上报制度能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五常法”应用在外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于外科门诊手术室的管理中,对手术室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改进,对外科门诊手术室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并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持续不断改进。结果:外科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手术器械、物品准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手术科室及患者满意率等均明显提高。结论:在外科门诊手术室开展“五常法”活动,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外来医疗器械管理的效果。有效的加强对外来手术器械在手术室无菌质量的管理。结果:降低了使用过程中器械包破损、丢失损坏、术前准备污染、手术过程中污染的发生率。结论: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外来器械清洗质量、包装规范、标志信息齐全的合格率,降低了灭菌后湿包的发生率,保障外来医疗器械的安全供应,降低了医疗风险,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段小青 《当代护士》2014,(3):173-175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眼科手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2012年上下半年,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眼科手术管理后,手术患者及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眼科精密手术器械耗损率的情况。结果实施后手术患者及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O.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眼科精密手术器械耗损率明现降低(P〈0.01)。结论在医院手术管理中根据各科手术专科特性应用精细化管理,健全了手术室管理的规范性,明显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手术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眼科精密手术器械的耗损率,优化了护理质量,值得一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在妇科门诊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妇科门诊手术室的患者进行身份识别管理,采用手腕识别带和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身份识别。结果:妇科门诊手术室采用手腕识别带和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管理1年的时间,未发生身份识别错误及手术错误。结论:对妇科门诊手术室患者进行身份识别管理能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是妇科门诊手术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