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灾区伤员后方救治医院心理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地震灾区伤员的心理状态及后方救治医院中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52例地震灾区伤员入院后第1天进行心理评估,成立干预小组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伤员需要的信息和帮助,防止对伤员的"再刺激",鼓励伤员情绪表达,正确认识自身心理应激反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转移伤员注意力,同时针对不同伤员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在伤员出院前1 d再次进行心理评估并与入院后第1天得分进行比较,同时将干预后评估得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显著,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显著;干预前后伤员各项目评分按等级评定,差异均显著,但干预后仍存在轻度抑郁7例,中度抑郁4例,重度抑郁2例;轻度焦虑4例,中度焦虑4例.结论 后方救治医院出院的地震灾区伤员仍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心理,应进一步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瞬间造成数万人伤亡,大量的灾区伤员使当地医疗机构处于过度饱和状态,经过紧急处理后,大量伤员已陆续转往全国各地医院救治。地震灾区伤员病情复杂,合并症多,且心理不稳定,同时,灾区伤员的康复也成为了各界人士密切关注的问题,纷纷来到各救治医院探视、鼓励患者,主动请缨参加志愿者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如何调整好患者治疗与频繁探视之间的关系,指导志愿者正确服务,做到及时、有效治疗,使伤员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12"地震伤残人员的后方救治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以及自设问卷对"5·12"地震后收治的177例病人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及心理危机干预.[结果]地震伤员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心理问题和自理能力缺陷问题.[结论]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和康复护理可促进伤员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方医院救治四川地震伤病员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方法明确伤病员质量管理任务和运作方式,“以病人为中心”,掌握并应用相关质量标准(以国家卫生部“医院管理年”下发的质量标准和“上海市护理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结果通过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机制,护理工作得以高效、优质、安全完成。结论科学调配人力、合理人力分工、专科优势互补,是救治四川伤病员的有效管理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后方医院救援地震灾区伤员的护理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在后方医院接受成批地震伤员的护理组织工作,分析了成批伤员后方医院救治护理中,及时组织、分工明确、统一指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周密部署、科学调度、统筹安排。是确保伤员接收和救治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黄丽琼 《全科护理》2009,7(25):2305-2305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我院所处地区也遭受地震的袭击。地震发生后,我院陆续收治地震伤员86例,由于地震灾难的突发性、破坏性,不仅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而且还给病人造成极大的创伤。面对突发的公共事件,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启动骨科护理应急预案,确保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同时立即成立了专家救治小组,经过大家精心治疗和护理,特别是及时采取心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我院所处地区也遭受地震的袭击.地震发生后,我院陆续收治地震伤员86例,由于地震灾难的突发性、破坏性,不仅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而且还给病人造成极大的创伤.面对突发的公共事件,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启动骨科护理应急预案,确保护理工作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地震灾区伤员救治过程中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研究,提高我军应急作战卫勤保障工作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方法对14例来自汶川大地震中一级受灾伤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情况进行汇总。研究探讨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应用策略,包括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形成、心理危机干预基本流程、具体方法与应用、专家督导与心理文档的保管等。结果初评精神问题自评问卷(SRQ)10分以上者3例;正常者中有2倒在住院中SRQ分数由0分上升到10分、11分,被列为重点干预对象。全部伤员在两个月内,经过积极的医疗救治和心理危机干预,达到国家颁布的出院诊断标准,安返回乡疗养。无一例并发PTSD以及精神病性障碍。结论掌握和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技巧与使用时机,对整个干预工作的有效性起决定作用。本组资料作为实战的一部分,其个案具有代表性,整体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9.
早期输血是救治危重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1],尤其是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不仅必要而且要求及时.我们调查了"5.12"地震中距重灾区较近的一线医院和本院输血科的用血情况,比较他们用血的异同,期望可以为以后灾难伤病员的救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从5月20日我院开始收治了从四川转运过来的地震伤员,共24名,由于是大批地收治,而且有部分伤员病情比较严重,除了多发性骨折以外,个别伤员合还合并有颅脑损伤、肺部创伤等。为了提高和保证护理质量,我院骨科专科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加大护理力度,现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53例地震伤员后方医院救治期间的病情观察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总结了53例地震伤员后方医院救治过程中的病情观察要点。地震灾区患者病情复杂、合并症多,后方医院接诊患者时全面评估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的伤情。诊断为胸腰椎骨折和骨盆骨折的患者密切观察有无合并颈、腰椎骨折的现象。密切观察截肢患者残端皮肤黏膜的血液充盈、皮温、颜色及肿胀情况;对高位截肢患者注意用药剂量与患者的反应;骨折患者观察骨折固定器的使用情况,防止固定器过紧出现肢体坏死;挤压综合征患者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及肢体血运和肿胀情况,防止肾功能衰竭、肺栓塞和肢体坏死等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应激性高血糖、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同时注意家属中有无存在疾病的相关症状、体征,以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收治的238例地震中受伤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探讨其干预方法。 方法在积极治疗躯体创伤的同时,采用群体和个人干预的方法,通过沟通交流、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心理支持等心理急救措施,对所有地震伤员进行普及性的灾后心理干预。根据症状自评量表、贝克焦虑评估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应激反应发生情况和恢复效果。 结果238例患者伤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排在前6位的反应包括: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紧张害怕、摇晃、恐慌和情绪不稳定,部分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大多数的患者在2周后恢复正常,3例患者发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转精神病专科医院接受专业心理治疗和干预。 结论本次地震伤员入院后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应激反应并给予恰当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应对这些反应,尽快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康复,减少严重心理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9·7”彝良地震伤员集中救治的医院里,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派的彝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发展了以支持性心理干预为核心的整体康复服务模式。该模式以病房心理护士作为联络者,立足于医学服务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在全面健康评估与重点评估心理创伤应激的基础上,以解决患者及照顾者的现实问题为重点,提供支持性心理干预,并借助社会心理支持服务内容量化的自评来激励心理护士对地震伤员提供的心理支持工作。在实践中,该模式能够得到医院管理者及医务工作者的积极配合,患者及家属普遍接受,具有连续心理服务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震后批量伤员的救治方法。方法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应急预案及后送收治流程,快速进行分检、后送转运、安置伤员,转运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防并发症。结果后方收治小组共收治伤员55名,无一例死亡。无并发症、差错事故及护理纠纷发生。结论医护人员具备应急能力,配备良好的急救器材,有效的应急预案,科学统筹人力资源是确保批量伤员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地震伤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顺利完成对地震伤员的转送。方法随机抽取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受伤、且在我院住院治疗并拟转至外地救治的伤员148例,在转出前7天、转出前1天分别进行一般自制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定。在初次评定后,给予相应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包括宣泄、疏导、解释、认知重建等技术)。结果实施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后,转送至外地伤员的SAS、SDS总粗分及标准分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地震灾后转送至外地救治伤员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在实施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后,可明显减轻转送至外地伤员的抑郁、焦虑及恐惧等心理障碍,主动配合转运,且有利于其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野外条件下,大批地震伤员手术救治过程中的一体化护理管理。方法由麻醉科统一指挥,统筹安排,建立快速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机制。结果有效地提高了大批地震伤员的手术救治成功率。结论科学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是缩短手术救治时间、提高大批地震伤员手术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玉树地震后赴外地治疗的藏族伤员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ASR)发生状况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对地震后的伤员在来院的第1天(心理干预前)及心理干预后1、2周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评估得分情况提供结合西藏文化的本土化心理干预,比较在不同阶段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及干预后1、2周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为玉树伤员提供心理辅导,实施结合西藏文化的本土化心理干预能减轻ASR。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病房伤员感染标本的细菌学分布特点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方法采用细菌学鉴定技术和K-B试验法对伤员感染标本进行细菌学鉴定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本医院接受77名地震灾区伤员,发生感染53例,感染率为69.74%。采集病人感染检标本83份,检出细菌77株,检出率为92.77%,包括革兰阴性杆菌58株,革兰阳性球菌19株。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有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21株、大肠埃希菌12株、铜绿假单胞菌9株、真菌6株及其他菌株。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及其他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对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达5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对测试的18种抗生素中的9种耐药率达80%以上。结论地震灾区伤员感染率达69.74%,感染病原菌75%以上为革兰阴性杆菌,所有分离菌株对多数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地震灾后伤员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根据年龄、受伤程度等个体情况,对伤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计划性的护理。组织心理互助小组,其中包括心理专家、医生、护士、药师及社会热心人士,每天为每位伤员进行30-60min的心理疏导。结果:本组伤员未出现极端行为,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其中23例住院3周后表示夜间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心理状态渐趋平稳;3例因伤情复杂,担心预后或伤口疼痛,致睡眠质量欠佳。结论:针对地震伤后伤员的各种心理特点及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可有效地促进伤员恢复心理平衡。避免其出现极端行为,并促使其配合治疗及康复计划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后伤员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地震灾后伤员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根据年龄、受伤程度等个体情况,对伤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计划性的护理.组织心理互助小组,其中包括心理专家、医生、护士、药师及社会热心人士,每天为每位伤员进行30~60 min的心理疏导.结果:本组伤员未出现极端行为,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其中23例住院3周后表示夜间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心理状态渐趋平稳;3例因伤情复杂,担心预后或伤口疼痛,致睡眠质量欠佳.结论:针对地震伤后伤员的各种心理特点及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可有效地促进伤员恢复心理平衡,避免其出现极端行为,并促使其配合治疗及康复计划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