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收治地震伤员的病房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保地震伤员住院期间,病房管理能安全有序进行.方法 收治地震伤员前后在病房管理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腾出病房、做好病房布置、组织志愿者、伤员的安全管理、设立隔离病房、建立脊柱创伤骨科专科护理查房和会诊制度、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做好康复指导.结果 已有10例伤员康复出院.结论 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科日间病房收治地震脑外科伤员的护理管理要点,以保证地震伤员的护理质量和眼科日间病房正常运转。方法2014年4月25日-5月7日通过合理的患者安置、恰当的人力分配、有效的医护配合、专业的护理措施及充分的后勤保障在收治专科患者的同时对21例地震脑外伤伤员进行了救治。结果共收治233例患者,完成手术232台次。其中21例地震脑外伤伤员,经治疗16例康复出院,2例转院,3例转科继续治疗。结论在收治地震脑外伤伤员过程中,合理、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对地震伤员的护理质量和安全、病房工作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途转运地震伤员的救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长途转运地震伤员收治过程中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分析172例长途转运地震伤员收治过程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总结出在伤员转运、病房环境、人员及设施配备、治疗等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有效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172例长途转运地震伤员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均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结论集中收治大批伤员的管理经验,规范的救治管理是保证最佳治疗和护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赵俐红  杨蓉  陈静  冯灵 《华西医学》2009,(9):2440-2442
目的:探讨短期收治多例气性坏疽地震伤员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地震后我科收治的其中34例气性坏疽病例,采取严格、科学的隔离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局部创面换药,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发生;注重伤员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增强伤员康复的信心。结果:30例伤员治疗效果良好,并转往相应科室继续康复治疗;4例伤员全身中毒症状加重,转往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治疗,本组伤员住院期间无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结论:对短期收治多例气性坏疽地震伤员,应尽早隔离,尽快手术治疗,加强患肢创面换药,制定严格的护理计划。  相似文献   

5.
地震伤员爱心病房的组建及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爱心病房的组建及护理管理的方法。方法:地震后伤员爱心病房实施骨科专科护士独立排班;护理管理中引入全人关顾理念。结果:12名地震伤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00%。结论:骨科专科护士独立排班和全人关顾理念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伤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骨科专业病房收治地震骨科伤员的护理组织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非骨科专业病房收治地震骨科伤员的护理组织管理情况。结果非骨科专业病房在汶川大地震后集中收治地震骨伤伤员680例,由于组织管理得当,保证了伤员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未发生一例护理并发症和护理差错。结论在突发大批骨伤伤员的特殊情况下,启用非骨科专业病房集中收治骨伤专科伤员的方法是必要和可行的,加强组织管理,是保证救治工作顺利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康复治疗和护理,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和改善伤员的功能.规范组建护理团队,合理利用支援人员,优化工作流程避免重复性工作,突破常规病房管理,适时为地震伤员组织人性化活动,有效利用志愿者资源,充分调动伤员及家属的力量参与康复,可以确保康复医疗工作的高效运行,保障地震伤员的康复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讨论地震挤压伤截肢伤员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5·12地震后我科地震康复中心收治的30例截肢伤员,由治疗小组成员进行康复评定,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干预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接受综合康复综合护理干预后,地震截肢伤员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针对地震伤员的护理问题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伤员的残损功能,改善伤员的整体康复效果,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震转诊伤员的病房护理管理工作方法.方法:对25例地震转诊伤员的病房护理管理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探索一套应对突发事件的病房管理工作模式.结果:地震转诊伤员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地震伤的特点,做好转诊伤员的应急预案,可提高护理应急管理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接收四川震区伤员的前期病房准备、中期伤员入住及后期对地震伤员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认为在抗震救灾伤员病房的建立与管理过程中,应迅速计划方案,合理组织协调,周密设计安排,抓好伤员收治各环节及护理管理工作,以确保伤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128例汶川地震骨伤伤员的救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对128例地震导致的骨伤伤员进行的救治与护理.伤员入院前,积极做好人员、仪器设备、药品和病房环境的准备;伤员入院后,立即调动所有力量做好收住当日的各项护理,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大批量手术前后的护理,并做好心理护理、病房消毒隔离和出院指导.本组伤员基本痊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强烈地震后列车医疗队转运伤员途中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后436例伤员列车转运途中的护理管理情况.结果 本组伤员全部安全转运至目的 地.结论 组建列车医疗队运送伤员前应充分做好各项评估,途中应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和心理护理,并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转运记录,这是安全、有效地转运伤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骨伤病房护理地震骨伤伤员的经验.方法 对5·12汶川大地震后耳鼻喉科病房收治的89例伤员进行伤情、心理状态、睡眠状况、全身情况等方面的分析,针对结果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89例地震伤员全部接受了骨伤专科治疗,其中52例进行了骨科手术,未发生一例护理并发症和护理差错,全部顺利度过了急救期和围手术期,结论非骨伤病房在护理大批量地震伤员的工作中,充分了解骨伤病人的情况,提高专科业务水平,重视灾后的心理疏导,加强饮食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人关顾护理理念在地震伤员中的应用方法。方法为地震伤员设置了专用“爱心病房”,以全人关顾护理理念为指导,多角度、全方位对伤员实施护理,以专科护士为龙头,进行专科专病护理,注重康复治疗。结果伤员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达100%,12名伤员均康复出院。结论“爱心病房”实践行动的圆满完成,证明了全人关顾护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能充分发挥其在护理上的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空巾转运的护理管理。方法地震伤员窄运前的准备需制订科学、合理的转运预案和工作流程;转运过程中的护理需严格核对伤员基本情况,做好乘飞机伤员的管理,仔细观察伤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结果96例地震伤员转运过程中顺利,全部安全到达目的地,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转运前的充分准备、转运中的严格核对和严密观察伤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是保证空中安全转运地震伤员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通过27例玉树地震伤员的救护,总结应对成批不同民族地震伤员的护理管理经验和有效的中医护理措施.措施包括根据玉树地震伤员的情况,合理安排,统筹分工;尊重民族生活习惯;加强交流沟通,促进心理调节;施以中医特色医疗,教会伤员功能锻炼的方法,使伤员得到身心健康的护理,从而早日康复出院.认为科学的管理、合理的安排、有效的中医护理是成批伤员康复的重要保障,可以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护理达到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下肢骨折术后的有效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70例汶川地震伤员的临床康复护理。结果:通过迅速组建康复护理团队,加强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确保了所有伤员无压疮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伤员按计划出院。结论:在专科康复护理团队护理下,通过加强伤员的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使伤员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早日返回社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大批量地震伤员安全转运的经验。方法通过441名地震伤员安全转运的实践,就转运过程中的护理管理与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441名地震伤员全部安全转运到指定地点,顺利交接,伤员安全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有序的护理管理以及多方协作配合是安全转运伤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空中转运的护理管理.方法 地震伤员空运前的准备需制订科学、合理的转运预案和工作流程;转运过程中的护理需严格核对伤员基本情况,做好乘飞机伤员的管理,仔细观察伤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结果 96例地震伤员转运过程中顺利,全部安全到达目的 地,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转运前的充分准备、转运中的严格核对和严密观察伤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是保证空中安全转运地震伤员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措施预防汶川地震脊柱骨折伤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对267例汶川地震脊柱骨折伤员按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分级评估,实施综合康复措施,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汶川地震脊柱骨折伤员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后,尚未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预防地震脊柱骨折伤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