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曼氏迭宫绦虫cathepsin L样蛋白酶(Smcathepsin L样蛋白酶)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潜在功能和结构,为下一步Smcathepsin L样蛋白酶参与寄生虫和宿主相互作用过程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NCBI的ORF finder工具对Smcathepsin L样蛋白酶的开放阅读框(ORF)进行分析,利用Ex PASy网站进行蛋白的物理化学参数、信号肽、跨膜螺旋和潜在分子生物学功能的预测,通过NCBI/BLAST对蛋白保守功能域进行预测。从NCBI网站获取不同物种的cathepsin L样蛋白酶序列,并利用Vector NTI suit 8.0和Tree View软件进行分析。利用SWISS-MODEL网站和SPDBV4.10软件分析Smcathepsin L样蛋白酶的三维空间结构。结果 Smcathepsin L样蛋白酶是一个全长基因,编码336个氨基酸。蛋白由2个典型的cathepsin L样蛋白酶结构域组成,序列当中有信号肽,是一个稳定的可溶性蛋白分子。三维空间立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Smcathepsin L样蛋白酶是一个保守的蛋白。Smcathepsin L样蛋白酶编码氨基酸序列与细粒棘球绦虫、链状带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和人的cathepsin L样蛋白酶基因的同源性分别是50%、50%、49%和46%。分子进化分析显示Smcathepsin L样蛋白酶与日本血吸虫、多房棘球绦虫和链状带绦虫亲源性更近,而与其他物种,例如原虫、线虫和哺乳动物亲源性较远。结论 Smcathepsin L样蛋白酶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分泌蛋白,该蛋白能在胞外发挥作用,即在寄生虫的消化、转移、入侵及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具有潜在研究价值的多功能分子。  相似文献   

2.
曼氏迭宫绦虫脑裂头蚴病1例误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型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的临床症状酷似脑瘤症状 ,易被误诊 ,现报道误诊的 1例 :患者 ,男 ,2 5岁 ,司机 ,福建南安人。患者以人事不省 ,伴左侧肢体抽搐 ,双眼上吊多次为主诉 ,于 2 0 0 2年 5月 13日入院。一般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脑CT :颅内占位 1.2mm× 18mm。拟诊 :①右额叶占位 ;②炎性肉芽肿 ;③胶质瘤。给予脱水、抗感染等治疗后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5月 15日 ,作头颅MRI检查 :右额叶占位无明显缩小。 5月 17日 ,行右额叶开颅颅内占位切除术。将切除的瘤状标本 ( 1.3mm× 2 0mm )送福建医科大学病原学教研室检查 ,镜下观察 :虫体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曼氏迭宫绦虫的3个亮氨酸氨基肽酶亚类(leucine aminopeptidases of Spirometra mansoni,Sm LAPs)基因在虫体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为进一步病原诊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对3个亮氨酸氨基肽酶亚类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功能区域、免疫学特征、信号肽和跨膜区预测分析。应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Sm LAPs在曼氏迭宫绦虫的成节、孕节和裂头蚴阶段的转录水平。结果对Sm LAPs编码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域进行比对,Sm LAPa与Sm LAPb、Sm LAPc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均为38%,Sm LAPb和Sm LAPc的一致性也只有44%。多功能位点分析发现,Sm LAPs均含有底物结合位点、锌离子结合位点和多肽结合位点。在B细胞线性表位预测结果显示,Sm LAPa有13个、Sm LAPb有14个、Sm LAPc有13个。T细胞表位预测中,Sm LAPa有12个、Sm LAPb有13个、Sm LAPc有14个。3个Sm LAPs亚类序列中均含有一个强烈的信号肽,并且均没有跨膜区域。在虫体各个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检测中,在成节阶段,Sm LAPb的转录水平是Sm LAPa的1.34倍,Sm LAPc的转录水平是Sm LAPa的46.53倍。在孕节阶段,Sm LAPb的转录水平是Sm LAPa的1.96倍,Sm LAPc的转录水平是Sm LAPa的56.89倍。在裂头蚴阶段,只有Sm LAPc有转录,没有检测到Sm LAPa和Sm LAPb的转录。结论在3个Sm LAPs亚类基因中,Sm LAPc是裂头蚴病更有价值的免疫诊断分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曼氏迭宫绦虫和曼氏裂头蚴混合感染实验室检测分析。方法:采用尼龙绢袋集卵法粪便检测虫卵,免疫金标渗滤法(DIG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曼氏裂头蚴IgG和IgG4抗体。结果:检出曼氏迭宫绦虫卵,患者曼氏裂头蚴IgG和IgG4抗体为阳性。结论:患者为迭宫绦虫成虫合并裂头蚴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分子水平研究猬迭宫绦虫幼虫-裂虫蚴的某些蛋白抗原的基因结构。方法 用鼠抗裂头蚴多克隆抗体筛选裂头蚴cDNA库,筛选出的阳性克隆,经亚克隆,测序后,分析其一级结构特点。以克隆出的cDNA作探针进行Northern杂交实验,检测mRNA的长度。结果 从cDNA库中筛选出两个克隆(长度分别是366bp和458bp)。两个克隆的5'端都没有起始密码,3'端都没有Poly(A),但是其中一个克隆的poly(A)信号。两个克隆都有一个由123个核苷酸组成的重复单位,其中只有一个核苷酸不同。重复单位编码的41个氨基酸内有一个糖基位点,中性氨基酸占41.46%。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裂头蚴从1.5kb到4kb处有多个很强的杂交带,而成虫没有杂交带。结论 裂头蚴体内含有丰富的由重复单位的组成的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抗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识别欧猥迭宫绦虫(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S.e)乳酸脱氢酶(LDH)全长cD-NA序列,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 用NCBI、EMBI、Expasy等在线网站对序列结构域、功能域等进行分析以识别基因,预测其蛋白序列理化参数、信号肽、抗原表位、拓扑结构等,三级结构同源建模应用Vector软件进行同源序列比对、构建进化树及三级结构模型分析。结果 目标序列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L-LDH结构域及功能域、polyA,确定为LDH全长cDNA,命名为SeLDH(GU 121 968);该序列编码338氨基酸残基(aa),预测等电点为6.38,分子量为36 028.6Da;与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及人LDH的相似性分别为60%、59%及55%;有5个可能跨膜区域;主要线性表位中的185~191 aa、223~235 aa及328~338 aa与人LDH相同区域差异明显;表位104~111 aa与人LDH相同区域有1 aa的差异,其上有NAD及底物结合位点,关键催化位点112 R紧邻该区域;三级结构模型显示其在蛋白表面形成环状结构,3个关键催化位点及NAD、丙酮酸结合位点在该环状结构上或周围形成催化中心。结论 获得SeLDH全长cDNA序列;该蛋白可能是膜蛋白;是理想的免疫诊断、药物作用及疫苗靶分子。  相似文献   

7.
曼氏迭宫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犬、猫等动物体内,偶然寄生人体;中绦期裂头蚴可在人体寄生,导致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大于成虫。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有31个省、市、自治区有病例报告。河南省曼氏裂头蚴病主要分布在豫南、豫中和豫东地区,而漯河市召陵区作为河南省因食生蝌蚪而感染曼氏裂头蚴的首个疫源地在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和防治工作前曼氏迭宫绦虫患者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8.
余杭区曼氏裂头蚴感染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曼氏迭宫绦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也可在蛇、鸟、猪等多种脊椎动物体内生存,将其作为转续宿主;终末宿主主要是猫和犬,此外虎、豹、狐等食肉动物中也有寄生。人可以作为曼氏迭宫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是终末宿主,而对人造成疾病。  相似文献   

9.
禾昱 《家庭医生》2008,(5):18-19
刚到办公室,我还没来得及穿上白大褂,年轻护士小芳就领着一位满脸愁容的中年妇女冲了进来。  相似文献   

10.
曼氏裂头蚴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头蚴病是曼氏裂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人体所致.其幼虫可移行至人体的皮下、肌肉、内脏等任何部位并引起相应的病症.现报告1例曼氏裂头绦虫幼虫感染后移行至腹部皮下形成肿块后,因搔痒抓破,虫体自行爬出的裂头蚴病. 患者男,11岁,小学二年级学生.1999年2月1日在背部左肩胛下方10 cm处的皮下发现一核桃大小的肿块,有压痛感.1年后此肿块由左肩胛下方游走至右腹股沟上方皮下3 cm处,肿块大小3 cm×0.5 cm,周围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2000年3月26日,因肿块搔痒抓破,发现一条白色的虫子从抓破处钻出.虫体头端扁圆,体呈链状,在生理盐水内不断伸缩,经鉴定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Sparganosis is caused by the invasion of Spirometra sparganum into various tissues/organs. Subcutaneous sparganosis can be diagnosed by biopsy, while visceral/cerebral sparganosis is not easy to be diagnosed. The diagnosis depends largely on the detection of specific anti-sparganum antibodies. The specificity of the ELISA could be increased by using S. mansoni sparganum excretory–secretory (ES) antigens, but it also had the cross-reactions with sera of patients with cysticercosis or paragonimiasi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early specific diagnostic antigens in S. mansoni sparganum ES proteins.

Methods

The sparganum ES proteins were analyzed by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 and Western blot probed with early sera from infected mice at 14 days post-infection. The immunoreactive protein spo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ALDI-TOF/ TOF-MS.

Results

A total of approximately 149 proteins spots were detected with isoelectric point (pI) varying from 3 to 7.5 and molecular weight from 20 to 115 kDa and seven protein spots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23-31 kDa were recognized by the infection sera. Three of seven spots were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as the same S. mansoni protein (cysteine protease), and the proteins of other 4 spots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databases.

Conclusion

The cysteine protease from S. mansoni ES proteins recognized by early infection sera might be the early diagnostic antigens for sparganosis.  相似文献   

12.
We report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an adult Spirometra mansoni tapeworm retrieved from a crab-eating fox (Cerdocyon thous) in Colombia, confirming presence of this parasite in South America. This tapeworm i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human sparganosis, commonly reported from Southeast Asia, and represents the second congeneric species with known zoonotic potential in the Americas.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亚洲带绦虫(Taenia asiatica)六钩蚴cDNA文库中克隆出亚洲带绦虫六钩蚴Ta 18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中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并结合其他分析软件,分析该基因的结构并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结果成功克隆出Ta 18基因,全长396 bp,编码131个氨基酸,其序列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牛带绦虫18 kD蛋白的同源性最高,一致性达99%,与猪带绦虫一致性达97%;Ta 18蛋白质的理论分子量为14 810.4 Da,等电点为10.05,蛋白理化性质稳定,分析显示Ta 18蛋白质含有1个信号肽和1个纤连蛋白FnⅢ型结构域。结论成功从亚洲带绦虫六钩蚴中克隆出Ta 18基因并分析预测到所编码蛋白的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新的家蝇抗菌肽基因双翅肽(diptericin)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本实验室已经克隆的家蝇抗菌肽基因diptericin片段设计1对引物,运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GeneRacer)、T-A克隆和序列测定,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的diptericin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地从免疫诱导的3龄幼虫中得到一个全长433bp的基因cDNA,该全长cDNA具有完整的编码框,编码99个氨基酸,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厩蜇蝇diptericinA基因的同源性最高,为77%。结论初步推断此全长cDNA是家蝇抗菌肽的一个新基因,可能广泛存在于蝇类昆虫中,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克隆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6(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26,usp26)基因进行表达和活性测定.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小鼠全血中扩增获得usp26基因并测定序列.将基因片段与pGEX-6p-1拼接,应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使蛋白表达并利用Ub-Met-β-gal鉴定活性.用多重比对方法分析人类、小鼠及褐家鼠usp26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差异.结果 本实验克隆出usp26基因.构建出pGEX-usp26质粒,该质粒表达出GST-USP26结合蛋白并测得其活性.三个种属含有相同的赖氨酸结构域(Cys box)与组氨酸结构域(His box)特征部位氨基酸.结论 usp26基因克隆并表达成功,完成活性测定,为进一步探索usp26在男性不育机制方面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活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