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有关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2年2月—2022年2月,统计分析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主配穴使用频次、中医证候分布及穴位归经等。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1篇,涉及穴位处方95个,其中主穴94个,配穴99个,主穴总取穴频次为438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次为百会、太冲、合谷、三阴交、四神聪、风池、印堂、神门、内关、神庭;配穴总取穴频次为427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次为地仓、迎香、廉泉、太阳、颊车、足三里、丝竹空、攒竹、丰隆、肩井。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肝亢风动证、脾虚肝亢证、阴虚风动证、脾虚痰聚证、风痰扰动证。腧穴归经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足阳明胃经、督脉、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对12个高频主配穴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6个新组合:百会、风池;太冲、合谷;三阴交、足三里;肝俞;神门、内关;四神聪、神庭、印堂。结论: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以调神为主,祛风扶正为辅。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肝损伤的选配穴规律。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的英文文献及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的中文文献,分别对其穴位、穴位分部、穴位归经及穴位所属特定穴规律进行统计。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54篇文献,对选穴频次≥10次以上的穴位进行分析,其中足三里选穴频率最高为37次,针灸治疗肝损伤多选下肢部腧穴,其次为胸腹及背部腧穴,经脉以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针灸五腧穴的选择明显高于其他特定穴,其次为交会穴。结论足三里为治疗肝损伤的首选穴位,与太冲、阳陵泉、丰隆等穴位交替配合使用,为临床治疗肝损伤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们2002—01/2003—12收治患有脑实质性病变的疾病出现顽固性呃逆的病人97例,其中49例采用氯丙嗪加中药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心力衰竭的穴位配伍规律。方法 初步检索获得针灸治疗心力衰竭的文献215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58篇文献纳入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23.0及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针灸治疗心力衰竭的腧穴以内关、心俞、血海、神门、足三里为主,位于四肢;属于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特定穴使用以络穴、背俞穴、八脉交会穴多见;关联分析显示相关性最高的穴位组合:内关-心俞、内关-血海、内关-足三里、内关-神门。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群:百会-巨阙-合谷;四神聪-水泉;厥阴俞-膈俞-内关-三阴交-郗门-肾俞-肺俞-心俞-血海-神门-足三里-膻中-中脘;关元-气海-丰隆-神阙-太溪。结论 针灸治疗心力衰竭选穴以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及足太阳膀胱经为主,以四肢多见,重视特定穴的使用,尤其是络穴、八脉交会穴、原穴,注重原络配穴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中枢性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中枢性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在原西药治疗呃逆的基础上加服谷维素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平肝降逆止呃汤加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平肝降逆止呃汤可用于治疗中枢性顽固性呃逆,且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近28年来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文献,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为主的文献共137篇,共使用78个穴位,总频次为997次,十四经穴63个,总频次896次(89.9%);经外奇穴总频次101次(10.1%)。其中出现频率占20%以上的经穴10个,手阳明经5个,手太阳经2个,手少阳经2个,经外奇穴1个。结论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宜取手三阳经上的腧穴,取穴以手阳明大肠经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2009年—2019年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临床文献,建立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选穴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合谷、曲池和尺泽等;使用频次最高的经络为手阳明大肠经;临床选穴符合中风后痉挛的病因病机特点。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这些穴位可分为重点穴和选配穴。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规律可循,根据文献分析所发现的组方规律与该病的病因病机相符,为临床治疗及科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失眠症选穴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琪  刘兰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2):2256-2258
失眠症中医称为不寐、不得眠,临床上以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夜间总睡眠时间不足5h、日间疲乏、无精打采等症状为主要表现。长期的失眠易造成疲乏、头晕眼花,甚至昏昏欲睡,致使工作效率下降,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思想负担,产生食欲下降、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或伴有自卑感、甚至有自杀倾向等一系列抑郁表现,有的可以发展成为抑郁症。失眠症的药物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且易于产生依赖,并出现诸如口干、便秘、头晕、心慌、戒断症状等一系列副作用。这给针灸治疗失眠症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的选取腧穴是…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脾不散精”治疗痴呆的中医理论内涵及方药组成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01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脾不散精”治疗痴呆方药,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方药的四气、五味、归经、使用频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聚类等。结果:检索获得相关文献共886篇,整理后获得方药50首,包含中药125味。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药物为石菖蒲、白术、黄芪;药物的四气、五味分布以温性、甘味居多;药物的归经分布以脾经、心经、肝经、肾经居多。聚类分析提取获得核心药物组合3个。结论:“脾不散精”治疗痴呆方药的规律与《千金方》开心散组方思路一致,为从“脾不散精”角度治疗痴呆的方药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唐蜀华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21年2月唐蜀华教授在江苏省中医院国医堂诊治冠心病的病案,录入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利用描述性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算法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59例冠心病门诊病案,涉及220味药物。排名居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丹参、川芎、赤芍、红花、刺五加、瓜蒌皮、绞股蓝、炙黄芪、麦冬、五味子。使用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肝、心、肺、脾居多。药物功效类型显示,前5类分别为补虚药、活血化瘀、理气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复杂网络分析得到3组强关联药物组合,分别为丹参与川芎、丹参与赤芍、丹参与红花;关联规则得到药物二项关联规则39条;聚类分析得到2个核心处方及多个加减药物组合。结论:唐蜀华教授治疗冠心病以“阴虚为本,瘀热为标”为病机,用药以益气滋阴,清热活血为主。针对证候要素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进行加减,将辨证与辨病结合,继承同时进行衷中参西,创新发展中医新理论,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处方用药规律和经验。方法从门诊病历中选取并整理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处方543首,提取中药处方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的用药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功能,分析医案中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处方等数据。结果整理处方543首,涉及药物217种,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药有黄芪、丹参、柴胡、炙甘草、三七粉、瓜蒌等,药性多属温、微寒、平,药味多属甘、苦味,主要归经为肝、肺、心经,功效以活血祛瘀、利水消肿、生津养血为主。常用药对有黄芪-丹参、丹参-黄芪、黄芪-三七粉等。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类,分别为活血祛瘀止痛,调畅气机,宣痹通阳,益气养血、健脾化痰。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为黄芪、丹参、三七粉、瓜蒌、柴胡、黄芩、炙甘草、天麻、枳壳、制何首乌、党参、延胡索、川芎、薤白。结论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药物多为温、平、甘、苦,归肝、肺、心经,治疗多气血同治、寒热同调、虚实兼顾、注重调神,以温阳补气、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安神定志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5月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方,应用SPSS Clementine12.0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药物频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等,分析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用药规律。结果运用SPSS Clementine12.0对筛选出的79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频词药物为川芎、大黄、天麻、地龙、丹参、赤芍、甘草、石菖蒲、胆南星、钩藤、半夏等26味药物;同时在S≥14%,C≥82%,L≥1.0条件下挖掘出27个关联规则,并聚类分析出5个结果。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风痰阻络最为常见,而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清热化痰药在治疗上疗效明显,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黄衍寿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黄衍寿教授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例的中药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黄衍寿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病例175例,中药处方175首,涉及药物共计140味。处方中使用频次超过30次的药物共18味,前10位依次为炙甘草、川芎、党参、赤芍、黄芪、红花、丹参、当归、桃仁、桂枝;支持度为45,置信度为0.8,得到药物组合及关联规则各30个,其中红花、赤芍、川芎,党参、黄芪,炙甘草、桂枝等为常用药物组合;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3,挖掘出“桃仁、赤芍、当归、降香、川芎、红花”等新处方5首。结论 黄衍寿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用药以益气、温阳、活血为主,佐以化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探索中医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提供用药经验及思路。方法:全面检索建库至2022年1月1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补肾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文献。应用Excel建立“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处方数据库”,借助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别进行处方药物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共现网络图。结果:共纳入106篇文献,涉及109个处方,中药139味,多为甘、苦类药物;药物归经以肝、肾两经为主,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当归、黄柏、淫羊藿、知母、白芍、仙茅、钩藤、巴戟天、山茱萸、茯苓。证型以肾阴阳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为主,核心药对主要是淫羊藿-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淫羊藿-仙茅-黄柏等,核心处方为二仙汤。结论:围绝经期高血压用药以平为主,辅以寒温并用,注重甘缓和辛开苦降配伍,治标在肝,治本在肾,其中,肾阴阳两虚证居多,其次为肝肾阴虚阳亢证,重在调理肝肾,标本兼顾。二仙汤为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核心处方。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医学所阐述的痛风性关节炎,以高尿酸血症为发病基础,一般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与尿酸排泄减少等原因导致的单钠尿酸盐晶体在关节及周围结缔组织析出而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疾病~([1,2]),是一种代谢性关节炎。祖国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最早始于《黄帝内经》中的"痹症"。"痛风"之名最早见于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后世医家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选穴规律进行探索。方法:以“针刺”“卒中后抑郁”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网、读秀网、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1年11月5日所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自建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腧穴进行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关联规则及挖掘新处方。结果: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得文献126篇,涉及穴位95个,累计使用频次947次,频次≥15次的腧穴有百会、内关、太冲、三阴交、水沟、合谷等12个,主要归经督脉,以头面部腧穴使用为主,特定穴占比达85.86%,以五输穴最多。在支持度为42时挖掘出核心腧穴有百会、内关、太冲。通过聚类组合获得4组新腧穴组合。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以督脉、头面部、下肢取穴为主,符合上下配穴方法,特定穴中五输穴使用频率最高,挖掘新处方以补益固本、疏通气血为主要治疗原则,既恢复患肢功能,又缓解抑郁症状,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特效穴针刺法治疗颅脑创伤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颅脑创伤后继发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予颅内压监测、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及血糖、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有手术指征者则行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取双侧攒竹、内关、足三里穴进行针刺,对照组予氯丙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2个疗程后判定临床疗效及见效速度。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7例因颅脑创伤病情危重而死亡,治疗组痊愈28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18%(41/44),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9.05%(29/42),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10rain、10~20min及20~30rain治疗组分别有14、22、5例见效,对照组分别为18、7、4例,治疗组20min内见效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效穴攒竹、内关、足三里联合针刺治疗颅脑创伤后顽固性呃逆总有效率高、见效快,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探讨《清宫医案集成》中治疗不寐的用药和配伍规律。方法:将《清宫医案集成》中治疗不寐的处方进行整理,在古今医案云平台提供的Excel 2010软件模板上建立处方数据库,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45首处方、275味药物;经关联规则分析,对纳入的中药数据进行中药配伍关联分析,筛选出共现频次≥40次的中药,同时设置置信度≥0.6、支持度≥0.2,最终得到13条关联规则数据。高频药物间生成5组聚类组合,核心处方包括白术、白芍、茯神、当归、甘草。结论:《清宫医案集成》中清代宫廷御医治疗不寐,具有气血同治、调心安神、重视肝脾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将403首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使用R语言对中药处方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403首中药处方,共177味中药,用药频次5 982次。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分别为黄芪、党参、茯苓、陈皮、知母。功效排名居前5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清热药;归经排名居前6位的分别为肺、脾、肝、心、胃、肾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知母→黄芪为中药支持度最高的组合。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结论: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重视病证结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虚、瘀、水”,治疗时重视气机、气血同调、标本兼顾、多法合用。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表现主要是排便困难和大便次数减少,有些患者伴有排便不完全的感觉[1].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认为其发生主要与遗传、肠道动力、菌群失调、内脏敏感性、社会心理、脑肠轴等有关[2].现代西医对FC的治疗通常是对症用药,常规用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