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中缝背核(DRN)微量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后睡眠的变化及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采用核团微量注射、多导睡眠描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DRN内微量注射PCPA(10μg)引起睡眠时间增加,尤以深慢波睡眠增加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DRN内5-HT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结论大鼠DRN微量注射PCPA后睡眠增加且5-HT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提示5-HT神经元参与睡眠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内脏高敏感大鼠肠道及脊髓内的 5 -羟色胺 (5 - HT)能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分布 ,肥大细胞脱颗粒对 5 - HT能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影响。 方法 :鸡卵清白蛋白制备的内脏高敏感大鼠分为两组 (A组和 B组 ) ,B组为事先给予促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剂 C4 8/ 80的内脏高敏感大鼠 ,A组为未予该药物的内脏高敏感大鼠。对内脏高敏感大鼠和正常对照组 (C组 )结肠和脊髓进行 5 - HT免疫组化 IHN- Envision染色并作定量分析。 结果 :A组和 C组比较 ,肠道 5 - HT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黏膜下层阳性指数 (PI)明显增加 [(0 .6 34± 0 .2 75 ) vs(0 .2 4 5± 0 .131) ,P<0 .0 1],肌间神经丛内和脊髓后角 5 - HT免疫阳性神经纤维 /神经元 PI显著增高 [(0 .0 0 9± 0 .0 0 4 ) vs(0 .0 0 7± 0 .0 0 4 ) ,(1.0 36± 0 .6 4 3) vs(0 .94 9± 0 .4 6 2 ) ,P<0 .0 5 ]。B组的结肠黏膜下层、肌间神经丛和脊髓后角的 5 - HT免疫阳性神经纤维 /神经元 PI分别为 0 .95 8± 0 .32 8,0 .0 12± 0 .0 0 5和1.732± 0 .75 4 ,比 A组明显增高 (P<0 .0 5 )。结论 :结肠和脊髓后角 5 - HT能神经纤维 /神经元功能异常可能是内脏高敏感的形成机制之一 ,肥大细胞至少部分通过 5 - HT能神经元作用于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 5 羟色胺 (5 HT)对大鼠脊髓背角广域 (WDR)神经元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的影响。方法 对完整SD雄性大鼠模型 ,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 ,观察脊髓表面使用 5 HT前后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对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频率变化 ,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不同剂量 5 HT(12 .5 μg/ 4 μl,2 5 μg/ 4 μl,5 0 μg/ 4 μl)应用后 ,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放电频率显著降低 ,且降低幅度随 5 HT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5 HT拮抗剂美西麦角 (methysergide)对 5 HT具有拮抗效应。结论  5 HT对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此作用由脊髓内 5 HT受体介导 ;5 HT在脊髓内具有紧张性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缝大核(NRM)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向臂旁核和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分支投射。方法 fast blue(FB)和diamidino yellow(DY)逆行双标与5-HT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技术。结果 将FB和DY同时分别注入导水管周围灰质和臂旁核后,在中缝核群可见FB、DY单标神经元以及FB/DY双标神经元。此外,在NRM内还可见到FB/DY双标并呈5-HT阳性的三标神经元。结论 中缝大核内5-HT能神经元借助其轴突分支可同时向臂旁核和导水管周围灰质投射,这种分支投射形式可能参与5-HT能神经元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了去甲肾上腺素 (NE)和 5 羟色胺 (5 HT)对大鼠下丘脑脑片弓状核神经元的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NE可能直接通过所记录神经元表面的α1或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它们的兴奋作用 ;②NE可能经间接的途径发挥其抑制作用 ,即NE可能首先通过α1或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一个局部阿片能中间神经元 ,然后打开可能与阿片受体共存于所记录神经元膜上的KATP通道而实现其抑制作用 ;③ 5 HT可能通过 5 HT1A /1B和 5 HT受体的其他亚型直接发挥其兴奋作用 ;④ 5 HT可能也通过 5 HT1A/1B和 5 HT受体的其他亚型激活一个局部抑制性GABA能中间神经元 ,然后所释放的GABA通过GABAA 受体和GABAB 受体抑制所记录的弓状核神经元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致密部的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同时伴随有DRN中5-HT神经元缺失以及5-HT释放量减少.主要是通过相关的5-HT1受体对5-HT能神经元的活动起负反馈抑制作用.也可以通过与5-HT能神经元有突触联系的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间接促进其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痛觉调制中 ,脑干下行抑制系统被认为至少包括去甲肾上腺素 (NE)能和 5 羟色胺 (5 HT)能两类下行投射纤维 ,在脊髓背角中实现对痛信号上传的阻断作用。对于NE能或 5 HT能末梢是否要通过内啡肽能中间神经元介导其镇痛作用 ,现在仍然存在争议。福尔马林皮下注射是一种常用于行为学观察的化学性慢痛模型 ,本实验则采用乌拉坦麻醉的Wistar大鼠 ,用常规细胞外放电记录技术 ,以后肢脚掌皮下注射福尔马林 (5 % ,5 0 μl)诱发的丘脑束旁核 (PF)神经元伤害性放电的改变作为背角中痛信号传递过程受调制的指标 ,观察鞘内注入NE和 5 HT对于福尔马林诱发的PF神经元伤害性放电的影响以及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 (NAL)对于NE和 5 HT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①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可诱发PF神经元产生同行为反应类似的双相伤害性放电 ;②鞘内注入NE(6nmol,10 μl)或 5 HT(12 0nmol,10 μl)可显著抑制上述伤害性放电的第二相 ;③鞘内注入NAL(5 0nmol,10 μl)对伤害性放电第二相无明显影响 ;④鞘内注入同量的NAL能取消NE(6nmol,10 μl)引起的对伤害性放电的抑制效应而不能取消 5 HT(12 0nmol,10 μl)引起的对伤害性放电的抑制效应。上述结果表明 ,鞘内给予的NE可能要通过内啡肽能中间神经元释放阿片样物质以实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与情感性精神障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心境障碍为特征的一组常见复杂性疾病。家系调查、双生子和寄养子研究均显示 ,遗传因素在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来自药理学、神经行为和治疗学研究证据强烈表明[1-3 ] 5 羟色胺 ( 5 dihy drotestosterone ,5 HT)系统功能障碍可能参与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病机制。在 5 HT系统中 ,5 羟色胺转运体 (serotonintransporter ,5 HTT)是研究的一个热点。 5 HTT多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前膜 ,它在 5 HT重摄入突触前膜神经元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类大脑内 ,作用于中枢神经元突触后膜受体的 5 H…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5-羟色胺-7(5-HT7)受体对正常和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缝背核(DRN)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电活动的调控作用,阐明5-HT7受体的性质及PD状态下该受体性状的改变。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和PD组(n=16)。PD组大鼠黑质致密部内注射6-OHDA,假手术组大鼠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2组大鼠静脉注射多个剂量(40~640 μg·kg-1,i.v.)的5-HT7受体激动剂AS19后,采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记录观察大鼠DRN中5-HT能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静脉注射5-HT7受体拮抗剂SB269970后,观察PD组大鼠对激动剂和拮抗剂的敏感性,并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在假手术组中,与基础放电频率比较,5-HT7受体激动剂AS19(40~640 μg·kg-1,i.v.)能够明显增加大鼠5-HT能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放电频率增加到2.35±0.16(P<0.01);这种作用可以被SB269970(200 μg·kg-1,i.v.)完全反转,使大鼠5-HT能神经元的放电率恢复为0.37±0.03。在PD组中,相同剂量AS19(40~640 μg·kg-1,i.v.)对5-HT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无兴奋效应(P=0.218)。结论:5-HT7受体对PD模型大鼠中缝背核5-HT能神经元的调控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甲状腺机能低下症(简称甲低)常常伴有精神神经系统紊乱症群,其临床表现与躁狂抑郁症有部份相似之处。另有人报道小剂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能加强抗抑郁剂的作用,并使对其无反应者恢复效应。目前普遍认为躁狂抑郁症的发生与中枢5羟色胺(5 HT)能神经活动变化有关。据此推测中枢5 HT能活动的变化可能与甲状腺功能紊乱并发精神神经障碍的机制有关。近年来的研  相似文献   

11.
给药组大鼠腹腔注射优降宁、L-色氨酸等促进5HT合成并抑制其降解的药物;对照组不经任何处理.用免疫组化方法染色观察5HT及NE神经元在脑内的分布及其神经纤维在垂体及肾上腺内的分布.结果表明,5HT神经元在不给药组中只出现在脑干,给药后,在丘脑下部亦可染出;NE神经元在膈区、丘脑下部、脑干等处均可染出;垂体中间叶、神经垂体有5HT及NE神经纤维分布;肾上腺内可见大量5HT及NE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amin D,VD)调节海马神经元细胞促进神经递质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2例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患者以及31例健康产妇分别进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检测;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细胞施加不同作用因素,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增殖率;免疫印迹法检测总Akt(total Akt,T?Akt)及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 Akt,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轻度抑郁组患者的血清25(OH)D、5?HT和NE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 < 0.05);而重度抑郁组患者的血清25(OH)D、5?HT和NE水平与轻度抑郁组(均P < 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VD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调节海马神经元细胞增殖率及5?HT、NE的分泌水平;与对照组比较,VD+阴性小干扰RNA(negative siRNA)组神经元细胞增殖率及5?HT、NE分泌水平增高(均P < 0.05);而与对照组比较,VD+VD受体小干扰RNA(VDR siRNA)组神经元细胞增殖率及5?HT、NE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Akt蛋白的表达在VD + negative siRNA组显著增加(P < 0.01);而VD+VDR siRNA组与对照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均P > 0.05);与对照组比较,VD + DMSO组神经元细胞增殖率及5?HT、NE分泌水平显著增加(均P < 0.05);而VD + LY294002(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神经元细胞增殖率及5?HT、NE分泌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VD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活性及促进5?HT和NE的分泌,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此作用可能在PPD的临床防治及产后护理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5—羟色胺(5—HT)己被认为是一种中枢性递质。它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简述如下:5—HT能神经元从血液摄取前体L—色氨酸(TRP),后者在色氨酸羟化酶(TPH)催化下羟化成5-羟色氨酸(5—HTP);5—HTP再在氨基酸脱羧酶(AADC)催化下脱羧而形成5—HT。形成的5—HT贮存于突触囊泡中,神经元兴奋时,一部分5—HT从神经末梢释放出来,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产生特异的生理效应。这些被释放的5—HT少部进入组织间液,大部  相似文献   

14.
NO合成抑制对睡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对睡眠 觉醒周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多导描记和免疫组化技术 ,在慢性植入电极的大鼠观察NO阻断剂L NNA致睡眠 觉醒周期及 5 HT神经元免疫阳性反应的变化。结果 :给予L NNA可减少睡眠时间 ,增加觉醒 ,使中缝核 5 HT神经元免疫阳性反应增强 ,而此作用与L NNA对平均动脉压的影响无明显关系。结论 :抑制NO的合成对睡眠的影响可能与 5 HT递质系统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5—HT能神经元的轴突投射研究较多,但对其树突的分支、分布报道较少。作者用神经生物学领域内较先进的研究手段——细胞内HRP注射法,对DR内单个5—HT能神经元树突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较详细地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养血补肝药物何首乌的抗抑郁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束缚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大鼠、小鼠抑郁模型,通过敞箱行为和蔗糖水偏嗜度测试评价何首乌的抗抑郁药效作用。通过RT-PCR技术分析海马5HT1A基因表达,通过腹腔注射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标记新生神经细胞,并以酶联免疫(ELISA)检测分析脑组织神经细胞发生。结果何首乌(2 g/kg)增加了慢性应激大鼠的水平运动、蔗糖水偏嗜度(P<0.05),以及海马5HT1AmRNA表达(P<0.01)。何首乌(2.85 g/kg)增加了慢性应激小鼠脑组织中Brdu含量(P<0.01),以上作用与氟西汀相似。结论何首乌可以改善慢性应激动物的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改善5HT能神经元传递,增加中枢神经细胞增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斑马鱼(Danio rerio)一直作为模式生物研究脊椎动物的发育,在此过程中,斑马鱼的实验操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发展.了解斑马鱼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多巴胺能(dopaminergic,DA)神经元的定位及其投射对DA神经元功能的研究及利用斑马鱼建立人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至关重要.此外,还能够更好地研究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探寻治疗方法.本文提供了很多证据证明斑马鱼CNS是构建人神经退行性疾病最适合的模型之一,还从发育学的角度阐释了DA神经元的发生及神经通路的形成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作用,并且对转基因斑马鱼模型在PD研究中的作用也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闫励  赵华  李云庆 《医学争鸣》2001,22(10):868-872
目的:观察GABAB受体(GABABR)与5-HT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a(部(GiA)神经元内的共存,方法:GABABR和5-HTGABABR5-HT和GABA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及三重染色技术,结果:GABABR/5-HT双标神经元胞体较密集地见于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此外,PAG和GiA内也可见双标神经元,GABA样阳性终末与GABABR/5-HT双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密切接触,结论:PAG,K中缝核簇和GiA内的5-HT能神经元几乎均呈GABABR样阳性,GABA能终末与GABAB受体/5-HT双标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GABA可能通过GABAB受体调节5-HT能神经元的活动,参与对伤害性信息传递的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于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存活、可塑性及损伤后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阻止甲基苯丙胺诱导神经元死亡.阐述了甲基苯丙胺毒性作用机制,BDNF生理作用及BDNF在甲基苯丙胺依赖机制中作用.BDNF在甲基苯丙胺依赖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对BDNF作用机制的研究将为甲基苯丙胺依赖机制和戒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各院所上报材料,现将1982年重点课题的主要进展以及部分非重点但有较突出进展的课题汇总整理如下:(一)针麻原理和镇痛物质的研究1.研究了针刺对外周交感神经和5HT系统的调整功能以及对中枢 NA 能神经元与5HT 能神经元的调整功能,发现针刺通过外周交感神经来控制 APVD 细胞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