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  曾沁 《河北医药》2016,(19):2936-2938
目的:观察结直肠黏膜光镜下炎症表现,探讨细胞核因子( NF-κB)、环氧合酶( COX-2)的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结直肠癌患者、3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取肿瘤组织及距离其5 cm处正常黏膜,对照组取正常黏膜进行检查,利用显微镜观察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腺体形态等,并对NF-κB、COX-2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结直肠癌、癌旁黏膜、直肠腺瘤、腺瘤旁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正常黏膜更高( P <0.05);结直肠癌旁黏膜腺体变异率高于腺瘤旁黏膜、正常结肠黏膜( P <0.05);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患者NF-κB、COX-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黏膜( P <0.05)。结论结直肠癌、腺瘤患者,结直肠黏膜存在炎症表现,主要表现为腺体变异、淋巴细胞浸润等,在结直肠癌、腺瘤组织中,NF-κB、COX-2表达水平较高,有利于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专业参考。  相似文献   

2.
余召师  金军  袁宏银 《医药导报》2006,25(6):507-509
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Bcl-2、Bag-1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结肠黏膜、35例结肠腺瘤和8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cl-2、Bag-1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cl-2蛋白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80.0%和65.0%.结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而结肠腺瘤与结直肠癌相比,前者高于后者(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Bag-1蛋白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60.0%和81.0%,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Bag-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中结直肠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与Bag-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Bcl-2、Bag-1蛋白高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均发挥十分重要作用,而Bag-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潜能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Livin和FHI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组织、30例大肠腺瘤、息肉组织和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和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蛋白在正常大肠组织及结肠腺瘤、息肉中无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随组织病理分级的增加,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蛋白和FHIT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FHIT、Livin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癌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表达及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因子在正常结直肠组织(30例)、结直肠腺瘤(35例)及结直肠癌(50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率(76.0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16.67%)及结直肠腺瘤(25.71%)(P〈0.05),而结直肠腺瘤中组织因子表达阳性率与正常结直肠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因子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组织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转移以及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FHIT和Caspase-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spase-3蛋白和FHI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30例结直肠腺瘤、息肉组织,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aspase-3蛋白和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Caspase-3、FHI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息肉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随组织病理分级的增加,Caspase-3、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Caspase-3蛋白和FHI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HIT、Caspase-3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白介素-17(IL-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8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IL-17的表达,以结肠镜活检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30例为对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L-17阳性表达率,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高于正常肠粘膜[(19.13±5.87)%vs(2.14±1.17)%,P<0.05];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IL-17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但与组织学分型、直径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和发生部位相关(P<0.05)。结论:IL-17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的重要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7.
范杰  刘冰  李磊  施海法  尹艳莲 《河北医药》2016,(19):2957-2960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瘦素、脂联素及抵抗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纤维结肠镜活检或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腺瘤患者37例,结直肠癌患者36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25例。提取血清以ELISA的方法测定血清中瘦素、脂联素及抵抗素的含量。平均BMI值也同时测定。结果37例息肉样腺瘤患者中,高分化型25例,低分化型12例。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皆为腺癌。高分化型息肉样腺瘤患者与低分化型息肉样腺瘤患者中,血清脂肪细胞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瘦素及脂联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息肉样腺瘤患者( P <0.0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抵抗素含量与息肉样腺瘤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5)。血清中脂联素与瘦素含量具有明显相关性( r =0.61)。结论血清中脂联素与抵抗素在结肠癌变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瘦素可能对临床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S-CD10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35例(结直肠癌组)、结直肠息肉10例(结直肠息肉组)和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S-CD105的浓度,观察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预后。结果结直肠癌组术前S-CD105浓度均高于术后及结直肠息肉组、对照组(P〈0.05);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术后S-CD105浓度均低于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D105浓度随着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升高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增强而明显升高(P〈0.05);术后1~3年发生远处转移的5例结直肠癌血清S-CD105浓度明显升高。结论血清SCD105表达对评价结直肠癌的预后和监测复发、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进  黄玉凯  徐斌 《安徽医药》2015,(8):1550-1552
目的:探讨血脂变化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15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与112例对照组患者血清血脂及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两组及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解剖位置结直肠息肉患者血脂及 CEA 水平。结果结直肠息肉组伴发高脂血症(P <0.05)、血清甘油三脂(TG)水平(P <0.01)及 CEA 水平(P <0.05)较对照组高;腺瘤性息肉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炎性和增生性息肉,而结直肠息肉位于远端结肠和直肠的患者较位于近端结肠的患者高脂血症发生率高,TG 水平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2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临床上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等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46例大肠癌、20例结肠息肉或腺瘤、30例正常结肠黏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RT-PCR法检测组织中CXCR2的蛋白质定量及mRNA半定量水平,并根据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XCR2表达水平(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与大肠良性肿瘤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2表达水平在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2表达水平在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未转移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肠癌CXCR2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中CXCR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结直肠癌细胞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有趋化因子受体CXCR2的参与,临床上对肠癌组织CXCR2的检测对其侵袭、转移生物学行为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发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988例资料完整的初诊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癌灶数目、家族史、发病年龄等情况将988例患者分成单发性(结直肠单发癌)与多发性(同时性多发结直肠癌)两组,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发组38例,单发组950例;其中,多发组中2例患者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并发癌主要为腺瘤恶变。多发组中的右半结肠癌占44.7%(17例),高于单发组的22.7%(216例);多发组共有癌灶79个,其癌灶的病理类型分别为腺瘤恶变10个、直肠类癌4个,其余65个均为腺癌;同时并发息肉者13例,占34.2%。随机抽查单发组的252例术前肠镜检查报告,发现同时并发息肉者39例,占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发组平均生存72.3个月,标准差为9.6个月,5年生存率为57.3%;单发组平均生存85.6个月,标准差为3.3个月,5年生存率为63%。结论:同时性多发结直肠癌多位于右半结肠,常并发腺瘤恶变,预后与单发癌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经常从腺瘤性息肉(腺瘤)演变,因此,寻找可以防止和抑制结直肠腺瘤的药物已经成为研究人员研究的目标。环氧合酶-2(COX-2)在人结直肠癌腺瘤和肿瘤中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结直肠的组织中无此现象,这表明,COX-2抑制剂也许能预防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无症状体检者结直肠息肉检出情况及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4月-2013年6月我院干部病房住院的无症状体检者的临床资料、结肠镜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8例无症状体检者中,检出结直肠息肉130例(39.6%)、降结肠癌1例(0.3%)、结肠憩室1例(0.3%)、乙状结肠炎症1例(0.3%)、腺瘤75例(22.9%)、进展期息肉19例(5.8%)。随着年龄的增长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及腺瘤检出率逐渐升高(均P<0.05),男性较女性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检出率明显升高(均P<0.05),吸烟的患者较未吸烟的患者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检出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是无症状人群筛查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年龄增长及男性、吸烟的患者结直肠息肉及腺瘤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DLL4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的40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DLL4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DLL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组结直肠癌组织中DLL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浸润至浆膜外结直肠癌组织中DLL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浸润至浅肌层及深肌层者(P〈0.05)。结论 DLL4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5.
肖强  杨善峰  李祥 《安徽医药》2018,39(6):718-721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9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息肉大小、息肉数目及部位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分析息肉大小、数目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年龄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0岁与41~ ≤ 60岁、>60岁患者的三酰甘油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1~ ≤ 60岁与>60岁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息肉大小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cm与<1 cm、1~<2 cm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 cm与1~<2 cm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息肉数目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大小、数目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大小、息肉数目与血脂水平关系密切,为腺瘤性息肉病变进展的高危因素。对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应及时予以内镜治疗,并积极进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的特点.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844例(结直肠癌组)和非肿瘤患者1 275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是否存在相关性.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组及结直肠癌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分布、组织学类型Dukes期及病灶分布.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患病风险是结直肠癌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3.572倍,P=0.000.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年龄≥60岁者153例(62.4%),40~59岁者82例(33.5%),<40岁者10例(4.1%);结直肠癌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年龄≥60岁者322例(53.8%),40~59岁者208例(34.7%),<40岁者69例(11.5%).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年龄≥60岁者比例高于结直肠癌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40岁者比例较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组病灶分布在直肠151例(61.6%),结肠94例(38.4%),结直肠癌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病灶分布在直肠323例(53.9%),结肠276例(46.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Dukes&#39; A期17例(6.9%),B期76例(31.1%),C+D期152例(62.0%);结直肠癌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分别为64例(10.7%)、221例(36.9%)、314例(52.4%);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处于Dukes&#39; C+D期比例高于结直肠癌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2型糖尿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合并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主要发生于≥60岁的患者,病变主要分布在直肠,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卫昌  刘强  李锐  康苏娅 《江苏医药》2002,28(7):489-49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在结直肠癌中的变化 ,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 5 2例结直肠癌、10例结直肠腺瘤、8例正常肠粘膜组织中的MVD、VEGF表达。结果  (1)结直肠癌MVD(2 0 73± 10 16 )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 (8 5 3± 2 33)和正常肠粘膜组织 (3 5 0± 0 82 ) (P <0 0 1) ,结直肠腺瘤亦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组织 (P <0 0 5 ) ;MVD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浆膜侵润、远处转移明显相关 ,DukeD、C期明显高于A、B期 (P <0 0 1) ,而与其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 (P >0 0 5 )。 (2 )结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 6 5 4% (34/ 5 2例 )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正常肠粘膜组织 ,后者分别为 30 % (3/ 10例 )、12 5 % (1/ 8例 ) ,P <0 0 1;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犯 (P <0 0 5 )、浆膜浸润、远外转移明显相关 (P <0 0 1) ,但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无关。随肿瘤Duke分期进展 ,VEGF表达逐渐升高 ,DukeD、C期明显高于A、B期 (P <0 0 1,P <0 0 5 )。 (3)相关分析表明 ,MVD与VEGF呈正相关 (γ =0 5 34,P <0 0 5 )。结论 MVD、VEGF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VEGF表达与结直肠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锌指转录因子Slug蛋白(snail-2)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Slug蛋白在87例结直肠腺癌、30例腺瘤、30例增生性息肉及3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Slug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2.5%(37/87),与Slug蛋白在癌旁组织(6.7%,2/30)和增生性息肉(16.7%,5/30)以及腺瘤(23.3%,7/30)中的表达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Slug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的发生部位无关(P>0.05)。结论 Slug蛋白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侵袭转移有关,对于结直肠腺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息肉的病理学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直肠息肉的重要性在于其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临床大多数结直肠癌(>80%)来自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恶变,及时切除结直肠息肉可以使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70%~90%,因而正确认识并处理结直肠息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MP-7在结直肠上皮病变的恶性转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结直肠癌,23例结直肠腺瘤10例非肿瘤性息肉及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手术标本的石蜡切片中MMP-7的表达。结果37例结直肠癌切片中,25例MMP-7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67.6%);23例腺瘤切片中,15例表达阳性,8例表达为阴性,阳性表达率65.2%;10例非肿瘤性息肉中,1例阳性表达,9例为阴性,阳性率10%;10例正常结直肠上皮对照均未见表达。结论MMP-7在结直肠上皮病变的恶性变中逐渐增强,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