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导管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1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术、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渗漏-误吸评分、残留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表面肌电图指标、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血清前蛋白(PA)、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WST、SSA评分、渗漏-误吸评分、残留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吞咽时程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最大波幅较治疗前增高(P<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对照组进行摄食训练,观察组给予摄食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舌骨上移及前移)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55.0%,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治疗后两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舌骨上移及前移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舌骨上移及前移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吞咽功能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并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昌江黎族自治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在常规吞咽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补肾通络方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白介素18(IL-18)、白介素(IL-23)、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WS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ST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18、IL-23、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8、IL-23、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肾通络方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舌骨及甲状软骨活动度,改善吞咽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抑制脑组织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呼吸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疗效及对咽喉部表面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NMES。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咽喉部表面肌电图(sEMG)最大波幅值和吞咽时程、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Alb)],比较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sEMG最大波幅值明显更高,吞咽时程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动度及Hb、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MES联合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DAS老年患者的吞咽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低频电刺激喉部肌肉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自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训练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低频电刺激喉部肌肉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视频透视吞咽试验研究评分均升高,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舌骨前移、舌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的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联合组上述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均更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效果分布差异显著,且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联合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另给予低频电刺激喉部肌肉治疗能够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2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32例。A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B、C、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高频rTMS治疗、高频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舌喉复合体移动度(包括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舌骨上肌群肌电活动均方根(RMS)值、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B、C、D组均低于A组,D组均低于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的舌骨和甲状软骨上移度及前移度、舌骨上肌群RMS值均较治疗前提高,且B、C、D组均高于A组,D组高于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的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B、C、D组均高于A组(P<0.05),D组高于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高频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增加患者舌喉部肌肉运动,提高舌喉复合体移动度,改善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天突芒针弯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厱方法选取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6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天突芒针弯刺,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入组前及治疗后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定。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WST分级、SSA积分、MMA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WST分级、SSA积分、MMS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天突芒针弯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项五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病人均采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控制血压、调节血糖等脑卒中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康复吞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项五针(廉泉、人迎、供血三穴五针)治疗,8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采用电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吞咽困难评价量表、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和改良的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价病人治疗前后吞咽障碍和吞咽能力的改善程度,并按照VFSS评分对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VFSS量表评分、吞咽能力、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MMASA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能力级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MASA量表吞咽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能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五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恢复病人的吞咽能力,优于单用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PBP)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95例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病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壮医药线点灸。比较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及SS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VF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SWAL-QO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BDN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NS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症状和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DNF和NS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针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舌骨喉复合体移动度、咽腔收缩率(PCR)、上食管括约肌(UES)开放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舌骨喉复合体移动幅度(舌骨向上移动、向前移动及甲状软骨向上移动、向前移动)均较治疗前提高(P <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的UES开放度较治疗前增大,PCR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67%vs 70.00%;χ2=7.680,P=0.006)。结论 腹针联合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合星香散化裁联合"通督开窍"针法治疗痰瘀互结证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10月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和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痰瘀互结证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窍活血汤合星香散化裁联合"通督开窍"针法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前后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干预前VF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S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干预前NIHSS评分、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窍活血汤合星香散化裁联合"通督开窍"针法治疗痰瘀互结证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吞咽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老年吞咽障碍病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研究组(予以综合康复护理),每组各37例。采用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估病人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I-QOL)评估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2组病人的SSA评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SWAI-QOL评分。结果干预4周后,2组病人的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 2组病人的SWAI-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病人均接受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肢体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呼吸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能促进中风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Vital Stim电刺激疗法辅助治疗对老年人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在对其基础疾病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Intelect Vital Stim吞咽障碍治疗工作站治疗;对照组30例,除常规治疗外,仅对其进行健康宣教。根据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4 w治疗后,2组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误吸率降低(P<0.05),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二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6.67%,优于对照组20%(P<0.01)。结论运用Vital Stim电刺激疗法治疗老年人吞咽功能障碍,减少误吸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利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表进行吞咽功能床旁评估,并记录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综合康复治疗2周,S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6周、8周时疗效显著,S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有明显疗效,可在临床工作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进食并发症及治疗前后舌肌活动度及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值、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舌前伸、左右运动度明显更高,SaO2下降值则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更低、VFSS评分则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呛、误吸、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AD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降低进食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20,(3)
目的探讨醒脑汤联合运动头针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进行编号,将单号入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双号入院患者设为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进食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汤联合头针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2、3级占比显著升高,4、5级占比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WAL-QOL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WAL-QOL量表吞咽症状维度、吞咽相关维度、其他症状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汤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温州市中医院康复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基础上给予吞咽电刺激治疗;康复训练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共4 w。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疗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吞咽功能,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康复训练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前,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社会功能、情感智能、精神健康、活动、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智能和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明显低于训练前(P0.05),SSA评分均明显低于训练前(P0.05),社会功能、情感智能、精神健康、活动、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智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康复训练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社会功能、情感智能、精神健康、活动、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智能和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患者,依时间顺序积累病例,将纳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出院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及出院时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SWA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康复效果明显优于仅进行吞咽训练治疗患者,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生存质量更高,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治疗,即分别在头皮、咽部及舌根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每日治疗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14d。应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结合吞咽训练及药物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