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敏  杨红杰 《海南医学》2009,20(12):82-83
目的观察耳穴压籽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不寐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不寐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用耳穴压籽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4例仅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籽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不寐虚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介绍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誉江南之何氏妇科外姓传人——傅萍教授、主任医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不寐的经验。傅萍教授认为,围绝经期不寐女性,主要发病机制是肝肾阴虚、心神失养,其主要治则方法是滋肾养肝、宁心安神。傅萍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不寐经验在临床运用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柯干主任中医师,浙江省名老中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9年获批成立柯干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从事中医内科临床与教学工作50余载,对肝胆及脾胃疾病有较深研究,针对脾胃疾病,创立经验方“双花胃灵汤”,且运用双花胃灵汤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胃痛,疗效显著,现将柯老师运用此方治疗脾虚气滞型胃痛经验总结如下。1胃痛的病因病机胃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也称胃脘痛。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4.
不寐是以持续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满意度下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既可以作为独立的疾病存在,也可以继发于其他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中[1]。中医治疗不寐能有效增加夜间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满意度,改善睡眠相关心理障碍,减少复发率。陈勇毅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不寐有丰富的临证经验。本研究通过收集陈勇毅教授治疗不寐的中医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陈勇毅教授就不寐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关联规律[2]。  相似文献   

5.
张融碧教授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对咳嗽的治疗颇有心得,文章将对张融碧教授治疗咳嗽之常用方的临床应用经验进行整理,并举典型医案2则。  相似文献   

6.
<正>连建伟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浙江省首届国医名师,精研中医经典,善用历代名方,耕耘杏坛五十余载,疗效显著,对脾胃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笔者在连建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跟师学习数年,发现连老师治疗消化系统肿瘤重视扶助正气以御邪气,常用调和肝  相似文献   

7.
失眠在中医学中又称为“不寐”。刘敏教授认为不寐之根本病机为阳不入阴、阴阳不交,与气血阴阳能否濡养密切相关。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刘敏教授概括不寐的病症特点为“阳多胆郁,阴多阳浮”:失眠阳证、实证多见少阳病,枢机不利,胆气内郁,胆火上扰心神;阴证、虚证多见少阴病,阳虚阴盛,虚阳上浮不得眠。临证善用六经辨证,重视阴阳气血,治疗以改善症状缓其标急、调节体质重在固本为主要目标。对于不寐表现为阳证者,治疗常用柴胡类方,以舒畅情志、解郁助眠;对于表现为阴证之不寐者,治疗以附子类方为基础方加减,以温阳固本、镇静安神。同时需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七个不同病案论述陈大舜教授治疗不寐的临床诊治经验,其临床效果明显.七则医案:心火胃热,心肾不交致不寐,治以清热泻火,交通心肾,方用导赤散合交泰丸加减;肝阴亏虚,虚热内扰致不寐,治以柔肝凉血,清热除烦,方用酸枣仁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胆胃不和,痰热上扰致不寐,治以清胆和胃,养血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加减;肺阴虚兼痰瘀互结致不寐,治以养阴安神,化痰散瘀,方用沙参麦冬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二至丸加减;肝郁化火,气滞血瘀致不寐,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化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气阴两虚,虚火上扰致不寐,治以养阴益胃,清热除烦,方用益胃汤合酸枣仁汤加减;脾肾两虚,虚火扰心致不寐,治以交通心肾,养心安神,方用交泰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  相似文献   

9.
邵荣世教授是第三、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载,学验俱丰。其运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低热不退、口腔溃疡、面部痤疮、尿路感染等病证,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F0003-F0003
<正>潘智敏,女,上海市人。现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内科学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研究员。系全国第四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国家级名中医,潘智敏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浙江省中医老年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裘昌林教授治疗不寐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对裘昌林教授治疗不寐的病案进行整理,总结裘师对此病的病因病机及诊治的学术理念。[结果]裘昌林教授认为不寐的病机为脏腑功能的失常及病理因素的产生,在诊治上从心、肝、脾胃及病理因素出发,在临证上善用药对,在与患者交流上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结论]裘昌林教授学验俱丰,临证特色突出,疗效明显,其学术理念及临床经验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失眠症是常见病之一,属神志病范畴。顽固性失眠缠绵岁月,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不寐的病因很多,但与心脾肝肾,阴阳气血不足密切相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临床上分虚实两类,虚症多为心肾两虚或心脾两虚,气血亏耗;实证多为阳亢实热,或痰热内扰等,纵观临床表现,虚证尤多。笔者根据自己辩证不寐症心得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徐经世乃安徽省著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幼承家学,治学严谨;业岐黄五十载,擅攻疑难杂症.从"注重传承,做经典临床"、"国医姓'中',倡'铁杆'学风"、"杂病调理,施舒郁为要"、"虚证治疗,以滋阴为本"、"中州胆胃,投升降大法"、"取方用药,见机圆法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先生的治学方法和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14.
郝秀霞  王秀珍 《包头医学》2002,26(3):122-122
形成不寐的病因较复杂,但从临床观察却不易治愈,长久的不寐会导致患者精神萎糜,心情不畅而影响健康.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逍遥汤加减以疏肝解郁法治疗失眠症常获较好疗效,现浅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敬林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系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教育部科研项目多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术继承人等100余名。李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并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机特点加入药对予以辨证,并取得显著疗效。常用药对有:郁金和川楝子,合欢皮和夜交藤,石菖蒲和远志,珍珠母和磁石,龙骨和牡蛎,百合和紫苏;并常在男女之方中加入黄连和香附以及香附和乌药。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3,(12):F0003-F0003
潘智敏,女,上海市人。现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内科学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研究员。系全国第四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国家级名中医,潘智敏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浙江省中医老年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老年学会常务委员;浙江省老年学会医学分会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3,(8):F0002-F0002
潘智敏,女,上海市人。现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内科学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研究员。系全国第四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国家级名中医,潘智敏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浙江省中医老年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老年学会常务委员;浙江省老年学会医学分会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18.
沈宝藩教授是我国著名心脑血管疾病专家,沈教授认为不寐病的发病多因过度思虑劳倦,致心脾肾受损,其将病症按虚、实分类,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治则,常用自拟养心汤加减以补虚、温胆汤加减配伍以泻实。中医治疗不寐病具有证治分类较多的特点,沈教授采用虚实两型辨证法治疗不寐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因此,文章对其治疗不寐病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傅萍教授系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何氏妇科外姓传人,潜心杏林40余载,诊治女科诸疾经验颇丰。现将傅萍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不寐经验择要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肝肾阴虚,心神失养围绝经期女性不寐属中医"绝经前后诸证"范畴。傅萍教授深研经典,博采众长,取精用弘,对《黄帝内经》尤为推崇,临证常以其专论妇科部分为辨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知网检索2010-2019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基金资助的论文,从中筛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方临床研究的文献,对其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常见问题包括文中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疗效标准缺失,或不清晰,或不统一;标引参考文献不规范等等。提示中医临床工作者对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学相关知识的了解不足,对中医药标准化的认同感与紧迫感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