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评,依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障碍组(77例)和认知正常组(10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来筛选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2.1%(77/1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3.773)、高血压(OR=3.337)、颈动脉斑块(OR=5.447)、脑血管疾病史(OR=4.063)、NIHSS评分(OR=2.484)、多发性脑梗死(OR=2.158)等因素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应针对高危因素,应早预防、早治疗及早康复训练;具体措施包括进行病因预防、加强基础疾病治疗、早期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干预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双抗治疗组、替罗非班组,每组各30例,对比三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后3个月内的病情转归、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变。结果双抗治疗组与替罗非班组分别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再次梗死率、脑出血率、其他部分出血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率及死亡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14d后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NHISS评分降低,三组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14d后比较NHISS评分均降低,双抗治疗组治疗14d后、治疗3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NHIS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替罗非班组治疗14d后、治疗3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NHIS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高敏C反应蛋白(hs_CRP)、白介素_6(IL_6)、白介素_8(IL_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_α)水平均降低,替罗非班组、双抗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间比较hs_CRP、IL_6、IL_8及TNF_α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背景 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长期西药治疗可导致不良反应增加,且无法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因此亟须探讨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参麻益智方作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方,用于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的报道并不多见.目的 探讨参麻益智方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氧化应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86例急性脑梗患者为对象,按不同治疗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 相似文献
5.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23)
目的研究睡眠质量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进行评测,其中睡眠障碍(观察)组46例,非睡眠障碍(对照)组42例,随访3个月,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4个亚项目评分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评分,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MMSE总评分及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MMSE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记忆力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可以影响其认知功能,其中对记忆力项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脑卒中患者 70例 ,采用高压氧治疗 2 0d。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 ,MRI弥散成像 ,认知功能检查采用简易痴呆量表 (MMSE)、数字广度测验 (DS)、日常生活能力 (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等神经心理学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结论 高压氧可提高血氧弥散度和血氧张力 ,对脑白质和灰质均可产生保护作用 ,在脑缺血后神经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创伤对老年鼠和成年鼠肝部分切除术后海马区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和老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组、手术组.对照组SD大鼠不做特殊处理.麻醉组实验动物单纯接受1.5% ~ 2%异氟醚麻醉,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手术组SD大鼠行肝部分切除术.检测术后1、3、7d海马区白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成年鼠海马区IL-1β和IL-6 mRNA仅在手术后第1天(P<0.001)明显增高,但老年鼠海马区IL-1β和IL-6 mRNA增多持续到手术后3 d(P <0.001).IL-1β和IL-6蛋白仅老年鼠在术后第1天表达增加(P<0.01,P<0.05),第3天无统计学差异.TNF-α mRNA仅在老年鼠手术后1d明显增加(P <0.001),在成年鼠没有明显改变(P=0.095).结论 与成年鼠相比,老年鼠海马区炎性因子表达更强烈,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病人血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每晚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观察组每晚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均连续服用24周,观察两组病人血脂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0 mg/d的阿托伐他汀钙片相比于10 mg/d的剂量可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和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0)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均给予脑梗死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B组给予氟伐他汀80 mg,C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显著降低,其中C组治疗后TG、TC显著低于A组和B组,B组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降低,且C组治疗后LDL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C组治疗后CRP、TNF-α、IL-6显著低于A组和B组,B组治疗后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治疗可以显著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D)是否伴慢性疼痛患者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及认知功能。方法 100例PD患者根据是否伴慢性疼痛分为A、B两组,其中A组55例(伴慢性疼痛),B组45例(不伴慢性疼痛);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A、B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并进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B组延迟回忆和命名能力评分高于A组(P<0.05)。B组和对照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水平高于A组(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低于A组(P<0.05)。B组疾病严重程度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呈正相关,与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呈负相关。A组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表达分别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呈负相关,白细胞介素-2与干扰素-γ表达呈正相关,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PD伴慢性疼痛患者的发病与炎性因子表达异常有关,其自身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在PD伴慢性疼痛的发展进程中,免疫失调、认知及炎性反应可能共同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蓝莓提取物对七氟烷麻醉后大鼠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85只SD大鼠,20只为对照组,其余65只建立七氟烷模型,最终有60只建模成功,将建模成功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蓝莓低、高剂量组各20只。建模成功后开始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给予5 ml生理盐水进行灌胃,蓝莓低剂量组给予生理盐水+35 mg/kg蓝莓进行灌胃,蓝莓高剂量组给予生理盐水+70 mg/kg蓝莓进行灌胃,1.5 h/d,连续灌胃8 d。观察各组认知功能、炎性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神经细胞凋亡率、胞质钙浓度、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蓝莓低、高剂量组穿过平台次数、SOD水平表达明显降低,逃生潜伏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MDA、神经细胞凋亡率、胞质钙浓度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蓝莓低、高剂量组逃生潜伏期、TNF-α、IL-1β、MDA、神经细胞凋亡率、胞质钙浓度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穿过平台次数、SOD、PI3K、Ak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该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NCSE评分总分、注意力、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命名、组织结构与判断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IM评分总分及转移、交流、自我照顾、社会认知单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得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认知水平是反映脑外伤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高压氧能降低脑外伤患者致残率,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恢复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治疗组(104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益心舒胶囊9粒/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CRP降低了0.9 1 mg/L±2.1 8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TNF-α降低2 5 4 ng/L±7 5 5 ng/L,IL-6降低0.0 5 ng/L±0.1 7ng/L,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心舒胶囊的抗炎和稳定斑块作用在治疗ACS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态大小及相关因素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韦氏记忆测试量表,对急性脑梗死3个月后的280例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确诊认知功能障碍32例;通过匹配年龄、性别及脑梗死部位及大小,选择同时期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血管二维超声技术检测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态大小,同时检测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比较两组的差异,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在高血压持续时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双颈动脉斑块总面积、双颈动脉软斑块面积、胆固醇、血糖、叶酸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剔除高血压持续时间、总胆固醇等因素,双颈动脉斑块总面积仍是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Exp(B)=1.684,95%CI为1.304-2.179,P<0.01)。结论颈动脉壁斑块形态及大小可能是导致急性脑梗死3个月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其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征,脑神经功能损害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脑梗死预后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首发脑梗死患者121例,再发脑梗死患者193例和正常对照62例,分别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评确定有无认知功能障碍;根据我院64排CT及MRI确定脑神经功能损害部位;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和住院天数并记录结果。结果在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为9.7%,首发脑梗死组为34.7%,再发脑梗死组为60.6%;在高龄、多发病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左大脑半球病变、脑叶病变、白质病变、脑萎缩方面首发脑梗死组和再发脑梗死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无认知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合并吸烟或饮酒史的再发脑梗死组与无吸烟或饮酒史的再发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首发脑梗死组和再发脑梗死组在记忆力、回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方面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首发脑梗死组、再发脑梗死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在住院天数、出院时NIHSS和Barthel与无认知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时Barth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再发脑梗死较首发脑梗死更易导致认知功能障碍;高龄、多发病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可导致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增加,合并吸烟及饮酒时再发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增加;左大脑半球病变、脑叶病变、白质病变、脑萎缩可导致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脑叶病变、白质病变、脑萎缩更易导致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记忆力方面,尤以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力减退为著;首发脑梗死组、再发脑梗死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重,日常生活能力低下,影响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对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脑梗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纳入15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联合应用丹参多酚酸。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7)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以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评价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采用神经功能量表(NIHS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IL-6、IL-17、hs-CRP、ET-1、NO、VEGF、NIHS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IL-6、IL-17、hs-CRP、ET-1、NIHSS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NO、VEG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IL-6、IL-17、hs-CRP、ET-1、NIH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NO、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丹参多酚酸能够显著降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促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究七氟烷联合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认知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行手术的食管癌患者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71例,给予1%~3%七氟烷麻醉联合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和七氟烷组(71例,给予1%~3%七氟烷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认知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联合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术前1 d、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3 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先下降后上升(P<0.05);IL-6、TNF-ɑ、IL-1β水平先上升后下降(P<0.05)。联合组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3 d的MMSE评分高于七氟烷组(P<0.05),VAS评分及IL-6、TNF-ɑ、IL-1β水平低于七氟烷组(P<0.05)。结论 七氟烷联合罗哌卡因浸润麻醉更有利于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损害小,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CS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并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胱抑素C(Cys-C)、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Cys-C、ET-1、vWF、VEGF低于对照组(P<0.05),NO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CD40L、CD62p、GPⅡb/Ⅲ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ACS病人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干预1月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及Bathel指数量表(BI)对2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HDS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有效地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