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后期并发症控制和后期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tDCS治疗,2个月后采用Braden压力性溃疡量表及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定,并统计肺炎和肩关节半脱位情况,6个月后评估两组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压力性溃疡、便秘、肺炎、肩关节半脱位均明显减少(P<0.05),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DCS结合康复治疗更能有效控制老年脑卒中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加快患者功能恢复进程,降低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运动想象疗法(MIT)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tDCS组、MIT组和联合组,每组28例。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MMSE、Mo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病人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4周后,3组病人的FMA-UE、WMFT、MMSE、Mo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联合组显著优于tDCS组和MIT组(P<0.05)。结论 tDCS联合MIT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施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筛选在VR技术的基础上施tDCS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PEDro量表和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和偏倚风险评估。运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 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159例患者。试验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黑盒测试、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38,95%CI:0.57~6.19,P<0.05;MD=6.20,95%CI:2.67~9.74,P<0.05;MD=-0.33,95%CI:-0.62~-0.05,P<0.05;MD=9.65,95%CI:4.28~15.01,P<0.05);Wolf运动功能量表任务表现和完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27,95%CI:-0.63~1.16,P>0.05;MD=-0.25,95%CI:-4.25~3.75,P>0.05)。 结论在VR技术的基础上施tDCS有利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提高手的灵活性、降低肌张力和改善生活质量也表现出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2例。分别在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治疗,认知作业治疗的基础上增加tDCS。阳极电极片置于受损大脑半球前额叶,对照组伪刺激,试验组真刺激。在治疗4周前后,采用MMSE|、MoCA、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MoCA两组均显著提高(t>7.678,P<0.001),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3.849,P<0.001);治疗后MBI两组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前后实验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tDC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初发卒中患者40例,病程为1~6个月,按住院号或门诊号尾数的单双号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传统康复训练和针对上肢功能恢复的运动再学习方案训练,2次/d,30 min/次,5 d/周,共6周。给予联合组患者6周的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2次/d,20 min/次,5 d/周;给予对照组患者假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进行功能评定。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量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联合组的上肢FMA和ARAT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3±3)分比(10±3)分和(10±2)分比(8±2)分(t值分别为3.503和3.244,均P0.01);MBI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再学习方案能有效改善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rTMS治疗,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九孔柱时间、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MA总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九孔柱时间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1%与85.7%,P<0.01)。结论:低频rTMS刺激联合针刺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上肢FMA、九孔柱时间、Barthel评分,且改善作用优于单纯低频rTMS治疗。  相似文献   

7.
钟红丽  蔡琛  杜振峰 《内科》2021,(3):317-319
目的 探讨语言认知功能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失语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都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语言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CIMT组、tDCS组和联合组各50例,分别予以CIMT训练、tDCS治疗、CIMT训练联合tDCS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量表(ARAT)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痉挛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行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测定,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4 w后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3组FMA-UE、ARAT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升高,MAS评级相比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联合组FMA-UE、ARAT评分和MAS评级显著优于CIMT组和tDCS组(均P<0.05)。治疗后,3组NHISS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MBI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增高,且联合组NHISS、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联合手部功能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卒中后手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的卒中患者40例,均为发病1~6个月的初发卒中患者。在常规药物及传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和阳极t DCS(at DCS)治疗,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即at DCS+FES组(21例)和对照组,即at DCS组(19例)。两组均为1次/d,每次20 min,疗程4周。对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手功能进行评定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Fugl-Meyer评定上肢(FMA-UE)功能,采用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量表(MAS)评定手部功能,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手指总的主动关节活动度,采用专用的角度尺评定腕关节背伸的主动关节活动度(WEAROM)。结果 (1)两组康复治疗后FMA-UE评分及MA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康复组:(18±5)分比(12±6)分,(25.7±5.9)分比(8.7±3.0)分,t值分别为10.24、11.89;对照组:(15±5)分比(12±5)分,(11.8±2.9)分比(8.4±3.2)分,t值分别为10.15、4.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康复组FAM-UE评分和MA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6、9.15,均P0.01)。(2)康复治疗后两组TAM评分及WEAROM均较治疗前增加[康复组:(2.6±0.8)分比(1.1±0.3)分,30°±12°比13°±9°,t值分别为10.95、11.41;对照组:(1.5±0.7)分比(1.1±0.4)分,19°±8°比12°±8°,t值分别为3.02、5.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康复组TAM评分和WEAROM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9、5.61,均P0.01)。结论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与单纯加用at DCS治疗相比,at DCS联合FES提高卒中后患者的手部运动功能及腕关节背伸关节活动度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即使患卒中者已接受了针对病因的规范治疗,但大部分幸存的患者仍遗留持久的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失用或单侧空间忽略[1-2]。因此,神经康复始终是恢复功能重要的治疗手段。很多研究已表明,卒中患者可以从康复治疗中获益,康复训练的功能恢复超过自然恢复的效果[3-4]。然而,尽管传统的康复治疗具备一定的强度,但往往需持续数周甚至数年,患者还是不能恢复至发病前的状态。非侵入性的脑刺激技术,如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相似文献   

11.
卒中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是由卒中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包括注意力、语言功能、执行功能、视觉空间认知、情景记忆和工作记忆等1项或多项功能受损。PSCI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训练,治疗方式有限且维持效果不佳,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  相似文献   

12.
[摘要]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近年来,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神经调控治疗技术应用于改善脑卒中下肢步态平衡障碍,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对tDCS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以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试验组35例予以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治疗,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步行功能、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  相似文献   

14.
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是采用高强度磁场、短时限的刺激所诱发形成的运动诱发电位 ,以之测定中枢及周围运动通路的波形、传导时间及速度、潜伏期、波幅 ,以判断运动通路的功能状态。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目前已发展成为有实用价值的临床电生理检测技术 ,特别对老年人脑卒中的发病、病程、预后及治疗效果有较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国外对本技术的运动功能电生理研究已 10余年 ;我国开展本技术应用于临床始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1] ,但迄今仅国内部分大医院拥有该诊断手段。其刺激模式有两种 :电刺激和磁刺激 ,电刺激经颅运动诱发电位始于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药物度洛西汀进行治疗,治疗组tDCS联合度洛西丁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 w。比较两组治疗6 w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6 w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 w的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HT)、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结果 治疗6 w,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DS评分、5-HT、NE、BDNF水平、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 w,治疗组5-HT、NE、BDNF水平、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DCS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较好,可保护和修复患者大脑神经元,降低SDS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辅助功能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帕金森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辅助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tDCS辅助干预.分析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三维步态、平衡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  相似文献   

18.
除了再灌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仍缺少足够有效的治疗方法。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能够调节脑部神经及血管等组织结构的生理功能,成为AIS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潜在治疗手段。近年来的一些文献初步探讨了tDCS在AIS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本研究对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tDCS在AIS中的合理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文拉法辛联合tDCS治疗)33例和对照组(文拉法辛联合假刺激治疗)32例。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的不良事件,采用四级疗效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数字广度测验(DS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4周末时HAMD-17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DST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正序评分和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WCST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错误应答数和持续错误数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总应答数和正确应答数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 tDCS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并能促进药物快速起效,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现实技术(VR)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 方法选择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53例PS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用组、rTMS组和对照组,根据纳排标准最终得到联用组49例,rTMS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假磁刺激,rTM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改用真实的rTMS刺激,联用组在rTMS组基础上加用VR技术,3组均干预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观察3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Stroop色词试验(SCW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 结果联用组的MoCA评分和SCWT结果均高于rTMS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的BDNF水平高于rTMS组和对照组,NSE、HCY水平低于rTMS组和对照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TMS联合VR技术能够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相关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