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采用p16蛋白(p16)、p53蛋白(p5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 RNA结合蛋白3(IMP3)、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的诊断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4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p16、p53、IMP3及Ki-67检测,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p16、p53、IMP3及Ki-6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较单一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宫颈癌患者检测时,p16、p53、IMP3及Ki-67联合诊断价值高,可达到预期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采用p16/Ki-67双染检测技术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初筛方法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重庆市万州区982例年龄35~64岁有性生活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每位妇女均接受了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检测、Thin 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p16/Ki-67双染检测,对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在可见病变处直接取活检,无可见病变时,行宫颈管搔刮术(ECC)。比较3种方法分别作为初筛手段识别宫颈癌前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浸润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综合分析3种方法作为宫颈癌初筛手段的应用价值。结果:最终966例妇女进入研究,共检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浸润癌患者42例。HPV DNA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查和p16/Ki-67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97.6%、88.1%、92.9%;特异度分别为84.1%、78.8%、82.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1.8%、15.9%、19.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9%、99.3%、99.6%。p16/Ki-67检测的AUC分别与HPV DNA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查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Ki-67双染检测初筛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与HPV DNA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相似,因其具有简便、客观、高效、易于重复的特点,p16/Ki-67双染检测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初筛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16INK4A、p53、Ki-67及雌激素受体(ER)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SP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尖锐湿疣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16INK4A、p53、Ki-67及ER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INK4A、p53、Ki-67及ER在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6.4%、86.4%及4.6%;在CIN Ⅲ中为92.5%、75.0%、100%、20.0%;在CIN Ⅱ中为90.5%、64.3%、100%及23.9%;在CINⅠ中为71.8%、43.6%、100%、79.5%;在尖锐湿疣组中为39.0%、43.9%、26.9%、61.0%.p16INK4A在宫颈鳞癌、CIN Ⅲ、Ⅱ组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尖锐湿疣组仅为弱阳性表达.Ki-67在宫颈鳞癌、CINⅢ组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宫颈鳞癌、CINⅢ、Ⅱ、Ⅰ、尖锐湿疣中p16INK4A、p53、Ki-67、ER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 p161NK4A、p53蛋白高表达与宫颈鳞癌、CI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6INK4A、p53、Ki-67阳性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R的阳性率与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p16及Ki-67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宫颈活检和宫颈锥切术资料完整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患者9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2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23例CIN2,43例CIN3,选择同期宫颈炎症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组织中p16蛋白及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结果 (1)在不同CIN组织中,p16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不同(P 0.001),p16阳性表达率随着CIN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 0.05);(2)在不同CIN组织中,p16和Ki-67蛋白共同阳性率明显不同(P 0.001)。p16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着CIN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 0.05)。结论 p16和Ki-67蛋白可以区别不同程度CIN,加强两者的检测可辅助CIN2/3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013年WHO关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二级命名法的临床应用及相关问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Ki-67蛋白在111例宫颈良性反应性病变(良性病变组)、81例CIN1、39例CIN2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低级别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二级命名法中,不同级别病变与p16、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p16在良性病变、CIN1和CIN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92%、41.98%和64.10%,良性病变组与CIN1、C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良性病变、CIN1和CIN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43%、32.10%和69.23%,CIN2组与CIN1组、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16和Ki-67蛋白联合检测:在良性病变、CIN1、CIN2组中,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11.71%、9.88%和43.59%,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7.21%、32.10%和20.51%;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20.72%、22.22%和25.64%;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60.36%、35.80%和10.26%。三组中p16阴性着色特点不同,Ki-67的阳性着色特点不同。结论 p16蛋白联合Ki-67可以很好地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但其有赖于免疫组化判读标准的严格执行;同一级别不同的染色特点可能代表组织的不同生物学特性,但尚需大量的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p16、C-myc和PIK3CA蛋白的表达及与HPV16/18阳性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宫颈炎40例,宫颈低级别病变(LSIL)43例,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65例,浸润性宫颈鳞状细胞癌4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级宫颈病变组织中p16、C-myc和PIK3CA蛋白的表达。结果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p16、C-myc、PIK3CA阳性表达率均呈升高趋势,并且与HPV16/18阳性的HSIL具有相关性(P 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宫颈癌的效能明显提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86.8%。结论 p16、C-myc、PIK3CA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p16^INK4a基因在细胞周期调控RB通路中发挥着负反馈调节作用,决定着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和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并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综述p16^INK4a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中的研究现状,发现p16^INK4a基因甲基化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p16^INK4a在HPV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腺上皮内病变,宫颈鳞癌及腺癌(ADCA)中呈高表达,且随着病变加重表达增强,而正常宫颈上皮、间质、化生和炎性细胞p16^INK4a表达呈阴性,这一特性使得其在检测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预测病变进展及判断预后等方面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p16INK4a基因在细胞周期调控RB通路中发挥着负反馈调节作用,决定着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和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并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综述p16INK4a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中的研究现状,发现p16INK4a基因甲基化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p16INK4a在HPV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腺上皮内病变,宫颈鳞癌及腺癌(ADCA)中呈高表达,且随着病变加重表达增强,而正常宫颈上皮、间质、化生和炎性细胞p16INK4a表达呈阴性,这一特性使得其在检测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预测病变进展及判断预后等方面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剩余细胞学标本进行p16和Ki-67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作为宫颈细胞学检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中的分流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98例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进行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并与阴道镜下病理活检结果比较.结果:p16、Ki-67表达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病变级别呈正相关.p16在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HSIL)组和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LSIL)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炎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157在HSIL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LSIL组和炎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和Ki-67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出HSIL及鳞状细胞癌(SCC)的敏感度为83.3%(20/24)和91.7%(22/24);特异度为80.4%(74/92)和86.0%(74/86).结论:利用TCT剩余细胞学标本进行p16和Ki-67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是一种有效、简便的ASCUS分流管理的生物学标记物,可提高HSIL的检出率,使高危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阴道镜评估不充分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0例阴道镜评估不充分(TZ3型)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联合宫颈管搔刮术(ECC)及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病理及p16、Ki-6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宫颈管搔刮漏诊CINI患者4例,漏诊率为7.14%(4/56),漏诊CINⅡ~Ⅲ患者8例,漏诊率为40.00%(8/20)。漏诊的8例高级别病变患者中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2例,ASC-US 4例,LSIL 2例,其中1例LSIL患者高危型HPV定量检测阴性。活检组织p16、Ki-67蛋白在高级别病变中均表达阳性,阳性率为100%,在非CIN及低级别病变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25.56%、4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检病理组织中p16、Ki-67蛋白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46.51%、33.90%,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阴道镜检查不充分(TZ3型)患者即使细胞学未提示存在或可疑高度上皮内病变,行宫颈活检联合宫颈管搔刮术仍存在漏诊高级别病变的风险,宫颈LEEP术可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而活检组织p16、Ki-67蛋白表达阴性者发生高级别病变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1.
Ki-67、PCNA及HPV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早期宫颈癌(IA~IIA期高分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CINII、CINIII)及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探究3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病变中Ki-67、PCNA抗原的表达,PCR反应检测HPV感染,结合临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慢性宫颈炎、CIN、宫颈鳞癌中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89.19%、100%。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97.30%、100%。HPV阳性率分别是13.33%、54.05%、1000%。CINI和CINII/III中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0%、94.12%;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0%、100.00%。HPV阳性率分别是30%、82.35%。CIN和宫颈癌中的Ki7、PCNA及HPV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Ki-67及PCNA过表达率在CINII/III组与CINI组间差异显著(P<0.05)。HPV阳性率在CINII/III与CINI之间差异显著(P<0.01)。Ki-67及PCNA表达与HPV感染有相关性(P<0.05)。结论:Ki-67、PCNA抗原过表达与CINII/III和早期宫颈癌显著相关。Ki-67、PCNA表达与HPV感染率相关,联合检测宫颈组织中Ki-67、PCNA的过表达及HPV感染,有助于判断细胞的增殖活性,可作为诊断早期宫颈癌和CINII/III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IMP3及p5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中IMP3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IMP3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p53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核。IMP3在NCE、CIN和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3.5%和7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53在NCE、CIN和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58.1%及73.2%,NCE组与CIN、SC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SCC中IMP3、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IMP3蛋白与p5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r=0.023,P>0.05)。结论:IMP3与p53阳性表达可能作为预测SCC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两者共同表达预示SCC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3.
p16和nm2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16及nm23基因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宫颈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和nm23的表达.结果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18例呈p16阳性表达(90.0%),19例呈nm23阳性表达(95.0%);69例宫颈癌中p16和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1%(38/69)和52.2%(36/69);p16和nm23阳性表达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或<0.05),均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P>0.05).结论p16和nm23的表达缺失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16和nm23检测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16/Ki-67细胞学双染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Ovi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纳入公开发表的有关p16/Ki-67细胞学双染检测用于筛查宫颈癌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3962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16/Ki-67细胞学双染检测诊断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CINⅡ+)的合并敏感度为88%(95%CI为86%~90%)、合并特异度为64%(95%CI为63%~66%)、合并阳性似然比为2.21(95%CI为1.90~2.57)、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22(95%CI为0.17~0.30)、合并诊断比值比(DOR)为10.61(95%CI为7.03~16.0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下面积(AUC)为0.7948±0.0561。结论:p16/Ki-67双染检测对CINⅡ+的敏感度中等、特异度较高,结合较高的合并DOR及AUC,可推测p16/Ki-67双染对宫颈癌筛查的分流管理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参与研究,共计66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60例经体检结果显示宫颈黏膜上皮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免疫组化SP法对宫颈上皮组织p16、ki-67表达情况进行检查。结果研究组p16、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其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16、ki-67的高表达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免疫组化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重要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妊娠期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p16、Ki-67、SMAD3、YAP1及RE-LA的表达,以期为妊娠期HSIL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临床诊疗方案.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2例妊娠期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并转诊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患者.在患者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组织中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16InK4a蛋白及细胞增殖活性相关抗体Ki67的表达及与病变级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年龄小于35岁,经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Ⅰ及CINⅡ级的病例56例,对其阴道活检组织及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后组织之石蜡切片,进行p16InK4a及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表达。结果:①阴道镜宫颈活检组织的CINⅠ及CINⅡ中p16InK4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80.6%,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77.8%,CINⅡ级病变组织中p16InK4a及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CIN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阴道镜宫颈活检组织标本及LEEP组织标本不同级别CIN病变组织中,p16InK4a及Ki67的阳性表达率存在差异(均P0.001);p16InK4a及Ki67的阳性表达率与病变级别呈正相关(r=0.644,r=0.645)。结论:p16InK4a及Ki67在年轻妇女CINⅠ~Ⅱ级组织中均有表达,且p16InK4a及Ki67阳性表达与CIN级别相关,可在CIN病理分级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p27ki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p27^ki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7例浸润性宫颈癌(IC)、11例宫颈原位癌(CLS)、18例宫颈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SD)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NE)进行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DKI)p27^kip1的检测。结果 15例正常宫颈上皮中p27^kip1蛋白全部高表达,而在SD和CLS以及浸润性宫颈癌中,其蛋白表达水平随病变的发展呈现了有意义的下降。在宫颈癌进展期,p27^kip1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27^kip1蛋白高表达组生存率明显优于低表达组。结论 p27^kip1蛋白表达的下降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其蛋白水平检测是宫颈癌早期诊断及判定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Skp2和p27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kp2、p27在宫颈癌的表达、两者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20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Skp2、p27的表达,以60例正常宫颈组织(NCT)为对照。结果:(1)Skp2在SCC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5.4%,明显高于高级别CIN组的25.0%(P0.05)及NCT组的6.7%(P0.01);(2)p27在SCC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2.3%,明显低于高级别CIN组的85.0%(P0.01)及NCT组的98.3%(P0.01);(3)半定量分析表明SCC中Skp2、p27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4)宫颈癌中Skp2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52.78%)明显低于Skp2阴性组(68.93%),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Log-rank=8.60,P=0.0034。而p27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70.59%)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58.38%),Log-rank=8.33,P=0.0039;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宫颈癌中Skp2和p27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311,P=0.015。结论:Skp2表达增强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患者预后越差;p27的表达正相反,并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联合检测Skp2和p27的表达对判断宫颈癌的恶性潜能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两者可作为宫颈癌的预后指标,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EZH2和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0例正常宫颈、6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74例宫颈癌组织中EZH2和Ki-6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EZH2和Ki-67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和CIN组中EZH2和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宫颈癌组中EZH2和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组。在宫颈癌组织中,EZH2和Ki-67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且EZH2蛋白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在随访的166例宫颈癌患者中,EZH2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明显短于EZH2和Ki-67阴性患者[PFS(月):(53.7±3.6)和(56.8±3.2)vs(62.8±2.4)和(64.3±2.1);OS(月):(56.2±3.0)和(58.7±2.8)vs(64.2±1.9)和(65.8±1.7),均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EZH2及Ki-67蛋白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ZH2和Ki-67异常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