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探究沈宝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2月—8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沈宝藩教授门诊以冠心病作为第一诊断病人的病例资料,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对沈宝藩教授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沈宝藩教授治疗冠心病方剂329首,共涉及中药110味,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中药依次为川芎、丹参、当归、陈皮、红花。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甘味、辛味、苦味为主。药物归经以心、肺、肝、胃经为主。高频药物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较高的前5位药对为:丹参-川芎,红花-川芎,当归-丹参,红花-丹参,当归-川芎。核心药物为川芎、丹参、陈皮、当归、红花、太子参、葛根、郁金、炙甘草。结论: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较好地反映了沈宝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即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与益气、养阴结合辨证施治,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有效组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衍寿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黄衍寿教授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例的中药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黄衍寿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病例175例,中药处方175首,涉及药物共计140味。处方中使用频次超过30次的药物共18味,前10位依次为炙甘草、川芎、党参、赤芍、黄芪、红花、丹参、当归、桃仁、桂枝;支持度为45,置信度为0.8,得到药物组合及关联规则各30个,其中红花、赤芍、川芎,党参、黄芪,炙甘草、桂枝等为常用药物组合;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3,挖掘出“桃仁、赤芍、当归、降香、川芎、红花”等新处方5首。结论 黄衍寿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用药以益气、温阳、活血为主,佐以化痰。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国医大师雷忠义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雷忠义教授2014年1月—2022年6月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处方用药,借助Excel 2019、IBM 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9.1等软件对纳入处方用药进行频数统计、药物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处方61个,其中36个处方涉及中成药,所纳入处方共涉及药物148味,排名居前10位的高频药物依次为丹参、五味子、三七、麦冬、陈皮、黄芪、瓜蒌、薤白、黄连、人参;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肺、肝、心、脾为主;关联规则发现常用的对药为五味子-麦冬、丹参-三七,常用的角药为五味子-陈皮-麦冬、丹参-陈皮-麦冬;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组合,复杂网络发现核心方为雷忠义自拟方养心活血汤。结论:国医大师雷忠义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从“痰瘀”立论,注重祛邪与扶正兼顾,善用自拟方养心活血汤,动态辨证,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方法收集1956年—201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老中医著作,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利用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证候要素、常用单药、对药、角药、药物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及新方发现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102则,药物共178味。证候要素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血瘀(64次,占62.3%)、气虚(44次,占43.1%)、痰浊(41次,占40.2%)。最常用的单药为丹参(64次,占62.7%)、川芎(50次,占49.0%)、赤芍(43次,占42.2%)。最常用的对药为川芎-丹参(36次,占35.1%),最常用的角药为红花-赤芍-川芎(25次,占24.5%)。关联度高的中药组合为红花+赤芍→川芎(置信度为0.961 5)。通过熵方法得出22组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为薤白-半夏-瓜蒌和黄芪-甘草-丹参等;得出11组治疗冠心病的新处方。结论临床治疗冠心病及开发治疗冠心病新药优先考虑以血瘀、气虚、痰浊等为主要适应证,单药、对药、角药优先考虑丹参、川芎、赤芍等;配伍规律优先考虑红花、赤芍配伍川芎等;核心药物组合多为瓜蒌薤白半夏汤、生脉饮等临床常用治疗冠心病方剂的药物组成,候选新处方治法除强调活血、益气、祛痰外,还兼顾安神、行气、健脾、疏肝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整理和归纳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198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以上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文献中的方药,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病案数据库,利用该平台的中关联规则和复杂熵聚类挖掘、整理和分析方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140篇文献,显示PCI术后心绞痛的证型分布主要有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瘀血痹阻证;得到140首方剂,共132味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丹参、黄芪、川芎、甘草、当归、党参、红花、瓜蒌、茯苓、赤芍;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功效归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方。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用药以补血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所得新方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冠心病病人的中药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1 986例病人中药应用情况进行临床横断面调查,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1 986例冠心病病人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单味中药包括丹参、川芎、红花、茯苓、赤芍、半夏、陈皮、桃仁、白术、瓜蒌、当归、炙甘草、党参、麦冬、黄芪、薤白、柴胡、枳壳、生甘草、五味子等;两味中药之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赤芍与川芎、赤芍与红花、红花与川芎、茯苓与丹参、红花与丹参、川芎与红花、川芎与丹参、赤芍与丹参、桃仁与红花之间关联度较高;常用口服中成药包括芪参益气滴丸、复方丹参滴丸、血府逐瘀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等;常用中药静脉制剂为丹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结论冠心病病人应用的中药以活血化瘀类最为多见,益气及化痰类中药亦多见,调查结果与证候特点相吻合,以药测证,药证相应,具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用药规律,为ACI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中医药治疗ACI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药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药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药物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收集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药方376首,涉及211味中药,药物总频次3 729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地龙、当归、黄芪、丹参、红花、半夏、桃仁、天麻、赤芍。药物性味归经方面,四气以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功效统计中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祛风止痛、燥湿化痰、活血行气、活血通络等功效中药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有“当归-川芎”“川芎-地龙”“黄芪-川芎”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40次的24味高频中药聚类成5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ACI的核心组方为: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赤芍、黄芪、丹参、甘草。结论:中医药治疗ACI多从“瘀、痰、虚、滞”病机着手,注重急则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近5年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关键词“肝纤维化”和“中药”,检索时间限定为2016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处方,将处方录入Excel表格,建立中药治疗肝纤维化数据库,将Excel表格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得出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用药规律。结果:总共纳入85篇文献,整理后得出85首处方;分析得出使用频次前10中药依次为丹参、鳖甲、黄芪、甘草、白术、当归、柴胡、白芍、茯苓、赤芍;药物四气以寒性、温性、平性药物为主;五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肺经、心经、胃经、肾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24组,关联规则13条;聚类分析得出4类聚类组合。结论:中药治疗肝纤维化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补益正气为主,兼以清热利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东省名中医吴伟教授运用膏方防治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3月吴伟教授门诊防治心系疾病的膏方处方,应用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吴伟教授运用膏方防治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病例163例,处方163首,药物共计255味。处方中高频心系疾病为胸痹心痛(60);频次最高的前3位药物为丹参(108)、黄芩(100)、川芎(93);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3,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3~6味药核心组合12组,前三位的组合为"赤芍、桃仁、红花""黄酒、山萸肉、知母、地骨皮""熟党参、陈皮、蜂蜜",挖掘了"赤芍、桃仁、红花、毛冬青、川芎、降香"等新处方6首。结论吴伟教授运用膏方防治心系疾病多用清热、活血、滋阴、化痰之品,佐以"和中"之品,体现其临证防治心系疾病"以心为本、五脏相关、活血化瘀为要、佐以清热、滋阴、化痰"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冯玲教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2月—2022年6月就诊于冯玲教授门诊的有效心房颤动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别从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图分析和聚类分析挖掘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临床验案157个,有效处方157首,涉及中药136味。用药频次≥35次的中药有20味,占药物总频次的67.51%,其中甘松、丹参、檀香、炒酸枣仁的频次较高(≥140次)。四气以寒温为主,平性次之;五味以甘苦居多,辛味次之。归经以入心、胃、肺、肝经为主。药物功效分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活血祛痰药、安神药等10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0个关联药组(支持度≥104,置信度=1),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类方。结论:冯玲教授辨治阵发性心房颤动调脉安神并重,认为血脉不利(气阴两虚、痰瘀痹阻),神不守舍(神无所归、魂无所主)为核心病机,治以益气滋阴充脉、理气祛痰化瘀、养神平肝定悸为法,重视补宗气、畅气血,强调“心胃”同治、辛苦合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名老中医网对张继东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 整理张继东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门诊处方,运用用名老中医网对处方药物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归类及关联规则的统计与分析。结果 使用频率>10%的中药共39味,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黄芪、炙甘草、党参、茯苓、川芎。药性偏温,味多甘苦辛,用药以补气活血、利水渗湿、健脾化痰为主,通过药物关联规则获得常用药对及潜在新组合,得到核心处方2首,分别是“川芎,丹参,党参,茯苓,黄芪”和“赤芍,川芎,丹参,黄芪,炙甘草”。结论 张继东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组方以补气活血,利水渗温,健脾化痰为主,体现了“标本兼治,补泻并施”的用药原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整理杨文明教授临证病案,挖掘其治疗慢性失眠的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文明教授专家门诊临床数据库中提取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的600例病人的病案资料,严格遵循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后获取以慢性失眠为诊断的2 949份病案,共涉及314味中药,总应用频次47 765次,导出符合要求的病案资料及中药处方形成Excel表格,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SPSS Statistics 23.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通过对2 949例次病案进行分析,显示不寐常见的3个证型有肝郁化火证、肝气郁结证、瘀血内阻证;对2 949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药物共314味,共计47 765药次,可得出杨文明教授治疗慢性失眠的常用药物为牡丹皮、栀子、郁金、柴胡、黄连、赤芍、枳壳、丹参、夏枯草、酸枣仁、当归、川芎、百合、龙骨、牡蛎等;对314味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使用频次分析,药性排名前3位依次为寒、凉、平,药味频次排名前3位依次为苦、辛、甘,归经排名前3位依次为肝、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组方用药的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收录的治疗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采用频次分析、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组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304首中药复方,涉及153味中药,出现频数最高的单味中药为黄芪(280次),其次为丹参(250次);聚类数量为3类时较好,常用药物包括红花、桃仁、当归、赤芍、黄芪、丹参、川芎、瓜蒌、薤白等,演化得到核心组合7个;关联分析显示,黄芪配伍丹参、红花配伍桃仁、黄芪配伍当归是常用的药对;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0个主成分。结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药类以活血化瘀、补气、理气、止血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文献数据库筛查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将纳入的有效处方中药进行分析,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最终获得文献59篇,处方56首,涉及中药128味,其中,川芎、地龙、黄芪等药物使用频次较高,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辛居多,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功效分类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是“川芎→黄芪”,核心组合为“黄芪+地龙→川芎”。聚类分析得到7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核心药物是川芎、黄芪,总治疗原则为补虚、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相关文献分析把握现代中医辨治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用药特点。方法 检索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建库至2022年7月31日有关中药汤剂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方药数据库,对中药应用频次、功效进行统计;利用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28首处方,涉及60味中药,所有中药在处方中累计应用255次,其中,应用频次≥10次的中药依次为黄芪、川芎、丹参、当归、桃仁、红花、枳壳、赤芍,通过关联规则得出黄芪-川芎、桃仁-红花-川芎、川芎-当归-黄芪等常用中药组合,通过聚类分析得出2组具有益气活血、理气活血功效的中药。结论 中医辨治冠状动脉慢血流常用益气活血类中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名老中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中收录的名老中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验案,经筛选、标准化后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共纳入医案123个,处方225首,涉及药物201味,用药总频次2 801次,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茯苓、黄芪、白术、甘草、丹参等,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性则以温性、平性为主,药物多归肺、脾、心、肾经,通过关联分析显示:常用益气、温阳、健脾、利水、活血的治法,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以下5个聚类组:(1)黄芪、茯苓、白术;(2)丹参、党参、红花、猪苓,葶苈子、车前子;(3)甘草、麦冬、五味子;(4)桂枝、附子、人参;(5)白芍、川芎、当归、地黄、泽泻、益母草、太子参。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归纳出核心药物群:麦冬、茯苓、白术、甘草、黄芪、丹参、葶苈子,主要功效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结论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以补气为基本大法,根据兼挟的虚实不同分别佐以温阳、健脾、活血和利水之法,同时注重活血而不忘养血,利水而不忘护阴的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处方用药规律和经验。方法从门诊病历中选取并整理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处方543首,提取中药处方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的用药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功能,分析医案中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处方等数据。结果整理处方543首,涉及药物217种,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药有黄芪、丹参、柴胡、炙甘草、三七粉、瓜蒌等,药性多属温、微寒、平,药味多属甘、苦味,主要归经为肝、肺、心经,功效以活血祛瘀、利水消肿、生津养血为主。常用药对有黄芪-丹参、丹参-黄芪、黄芪-三七粉等。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类,分别为活血祛瘀止痛,调畅气机,宣痹通阳,益气养血、健脾化痰。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为黄芪、丹参、三七粉、瓜蒌、柴胡、黄芩、炙甘草、天麻、枳壳、制何首乌、党参、延胡索、川芎、薤白。结论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药物多为温、平、甘、苦,归肝、肺、心经,治疗多气血同治、寒热同调、虚实兼顾、注重调神,以温阳补气、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安神定志为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组方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作用机制。方法 以“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抑郁”“胸痹”“郁证”等为检索词,在中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9分析其症状频次、用药频次及药物聚类分析,对高频症状进行证素提取及积分统计并得出核心方,随后对核心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 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病位证素分别为肝、心、心神,病性证素分别为气滞、血瘀、气虚、血虚、阳亢、阴虚、阳虚。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聚类方中,类方1:茯苓、柴胡、甘草、白芍、当归;类方2:丹参、赤芍、郁金、川芎、香附。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方由柴胡、白芍、川芎、当归、丹参、茯苓、郁金、香附8味药组成,核心处方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芍药甙酮、槲皮素、毛地黄黄酮、丹参酮ⅡA等,主要靶点有STAT3、HSP90AA1、PIK3R1、MAPK3、PIK3CA、MAPK1、EP300、CTNNB1、HRAS等。结论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多以心肝同治,用药以理气活血与益气养血并重。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方,并对其作用靶点及机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为VD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2年5月1日治疗VD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复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检索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复方67首,涉及197味中药,药物总频次548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石菖蒲、丹参、黄芪、三七、人参、当归、天麻、淫羊藿、远志。药物性味归经方面,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性、寒性等;药味以甘味为主,其次为苦味、辛味等;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心经、脾经、肺经、肾经等。药物功效以润肠通便、滋阴养血、强筋壮骨、祛风止痛、安神益智、活血祛瘀等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中高频药物组合有“川芎→黄芪”“黄芪→石菖蒲”“丹参→石菖蒲”“丹参→川芎”“远志→石菖蒲”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8次的18味高频中药聚类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VD的核心组方为黄芪、川芎、丹参、三七、石菖蒲、远志、熟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当代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为高血压的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国家级名老中医验案——高血压病》《国家级名老中医高血压验案良方》中的高血压医案,提取医案中的中药处方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集成的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药对、核心处方等。结果纳入处方222首,涉及药物218种,高频药物有钩藤、牛膝、丹参、天麻、茯苓等,药性以平、微寒、寒性及甘、苦味为主,主要归肝、肾经,功效以强筋骨、补肝肾、平抑肝阳、清热凉血为主。处方中常用药对有天麻-钩藤、钩藤-天麻,牛膝-钩藤等。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类,分别为清热平肝、行气活血、健脾祛湿、滋补肝肾等。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为钩藤、天麻、牛膝、丹参、白芍、生地黄、川芎、菊花、泽泻、茯苓、甘草、夏枯草。结论当代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药物多为平、微寒、甘、苦及归肝经、肾经,治疗多以补肝肾、强筋骨、平肝潜阳、清热凉血为法,虚实兼顾,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