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食管各部的血管来源和分支分布特点,为食管微创外科的治疗和食管病变机制的分析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50例体积分数为10%福尔马林固定和红色乳胶血管灌注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大体解剖,观测食管的动脉来源、血管口径及其分支分布特点.结果:①食管颈、胸和腹部的主要动脉分别来源于甲状腺下动脉、胸主动脉、肋间后动脉以及胃左和膈下动脉的食管支;②分布于食管各部的动脉口径和密度存在差异;③食管的静脉血分别经同名静脉回流至奇静脉和半奇静脉,食管胸部下段的静脉行程迂曲,且口径较粗.结论:①食管各部的动脉口径和穿壁分支密度不同,各来源动脉之间存在吻合;②食管切除术中应保留各部来源的动脉主干,将可有利于植入器官的局部血循环重建,避免食管切除后器官吻合端坏死;③食管胸部中、下段静脉迂曲较粗,呈现淤血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食管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19例。残胃贲门癌施行残胃和吻合口切除,ROUX-Y式重建消化道者7例,中下段食管癌10例,5例保留两支胃短动脉和胃后动脉供血,3例利用胃左动脉及部分胃短动脉供血,2例利用胃空肠吻合口的侧支循环和胃后动脉供血,行食管一残胃吻合;上段食管癌2例,行结肠代食管术。结果残胃责门癌患者,5例存活5年以上;中下段食管癌术后患者6例存活5年以上;2例上段食管癌患者,1例存活12年。全组患者无术后死亡。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残胃贲门癌行全胃及吻合口切除,Roux-Y式重建消化道为首选;中下段食管癌保留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内,行食管一残胃吻合更符合生理;上段食管癌宜行结肠代食管术。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根治术后,胃-食管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而吻合口胃组织供血不良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胸下段食管癌及早期贲门癌切除后吻合位置低的特点,以改善吻合口区的血运为出发点,不切断胃左动脉的食管胃吻合术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食管中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根治术,胃与食管颈部吻合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保证游离后的胃与胃网膜右动脉和胃右动脉两条血管供血。而只保留胃网膜右动脉的胃与颈段食管吻合的报道较少。1995~1999年我院采用只保留胃网膜右动脉的胃与颈部食管吻合的手术方法治疗中段食管癌11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7例,女4例,年龄51~59岁,平均55岁,均为中段食管癌。术前均无手术史、消瘦及贫血现象。心肺功能未见异常。1.2 手术方法 左第6肋间后外侧切口开胸,游离食管、胃和常规食管癌手术相同。在游离胃小弯时见小网膜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5.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5月 ,我院采用经食管床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 45例 ,手术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45例中男 38例 ,女 7例 ,年龄 35~ 68岁。部位 :上段 2 5例 ,中段 18例 ,下段 2例。其中 2例分别于 18、30岁前行胃大部切除术。肿瘤长度 3~ 8cm。以左结肠动脉升支供血的横结肠行顺蠕动吻合 2 7例 ,以结肠中动脉供血的横结肠和部分降结肠行逆蠕动吻合 18例。1.2 手术方法 全麻插管 ,均采用右胸前外侧、上腹正中、右颈部 3切口进行手术 ,右胸及臀部垫高约 30° ,右上肢固定在麻醉架 ,面向左侧。手术分胸、腹两组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肠代食管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12例结肠代食管成形术中以中结肠动脉为供血支2例,以左结肠动脉为供血支10例;结肠段胸骨前皮下隧道上提2例,经胸骨后10例,结果;1例死亡,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狭窄1例。结论:食管成形术后以左结肠动脉作供血支,胸骨后隧道结肠-食管吻合为最佳术式。深静脉营养液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2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方法: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28例。残胃贲门癌施行残胃和吻合口切除,Roux-Y式重建消化道者10例;中下段食管癌16例,8例保留2支胃短动脉供血,5例利用胃左动脉及部分胃短动脉供血,3例利用胃空肠吻合口的侧支循环的血供,行食管-残胃吻合;上段食管癌2例,行结肠代食管术。结果:残胃贲门癌术后患者,4例存活5年以上;中下段食管癌术后患者,5例仍健在;2例胸上段食管癌术后患者,1例仍存活。全组患者无术后死亡。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残胃贲门癌行全胃及吻合口切除,Roux-Y式重建消化道为首选;中下段食管癌保留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内,行食管-残胃吻合更符合生理;上段食管癌宜行结肠代食管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胸腹联合经食管床结肠代食管术治疗残胃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1月对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食管癌患者施行左胸腹联合手术治疗,以横结肠代食管顺蠕动结肠左动脉升支供血,经食管床颈部食管结肠手工吻合2例,机械吻合1例。结果3例全部获得成功,1例并发肋软骨及腹段切口感染,经换药后痊愈。结论左胸腹联合经食管床结肠代食管术可作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重建消化道的术式。方法:1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病人。6例残胃贲门癌病人施行残胃和吻合切除,Rouz-y式重建消化道;10例中下段食管癌的病人,5例保留2支胃短动脉供血,将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内,行食管-残胃吻合,3例利用胃左动脉及部分胃短动脉供血,行食管-残胃直肠吻合,2例利用胃空肠吻合的侧枝循环的血供,胃全部游离后行食管-残胃吻合;2例上段食管癌的病人行结肠代食管术。结果:全组病人无术后死亡,颈部吻合瘘1例,经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后愈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的病人,残胃贲门癌行全胃及吻合口切除,Roux-y式重建消化道为道选;中下段食管癌保留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内,行食管一残胃吻合更符合生理;上段食管癌宜行结肠代食管术。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法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闽  李伟  朱振治  黄学圃 《现代医学》2002,30(3):186-187
目的:探讨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法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的适应证、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97年4月-2001年3月2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其中胸中、上段蕈伞型和缩窄型食管癌9例,胸下段各型食管癌12例,行全胸段食管切除、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发生,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吻合口狭窄、切缘残癌各1例。结论:对胸下段髓质型、溃疡型食管癌及不伴有明显淋巴结肿大的胸段蕈伞型和缩窄型食管癌患者,选择全胸段食管切除、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控制性食管旷置与食管切除术对胸段食管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共28例食管穿孔食管破裂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控制性食管旷置治疗的患者11例,接受食管切除治疗的患者1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特点无明显差异。食管旷置组手术时间较食管切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用食管反流量表(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对比两组术后情况,发现食管旷置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反流程度较食管切除组明显降低,RDQ评分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食管旷置是治疗胸段食管穿孔的有效手术手段,且其较食管切除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反流情况更轻,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2.
胃手术后食管癌的再次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食管癌患者再次手术的方式。方法 对15例胃手术后食管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食管空肠Roux—Y吻合4例,空肠代食管6例,结肠代食管胸顶吻合2例,结肠代食管颈部吻合3例。结果 胸腔内吻合12例无吻合口漏;颈部吻合3例,1例吻合口漏。无住院死亡病人。结论 胃手术后食管癌患者再次手术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消化道重建术,食管空肠Roux—Y吻合、空肠代食管和结肠代食管是重建消化道的重要方式,上段食管癌可以行结肠代食管术,以颈部吻合为佳。  相似文献   

13.
胸段食管穿孔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 2 1例胸段食管穿孔的分析 ,探讨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保守治疗 10例 ,食管修补术 6例 ,食管旷置后重建术 2例 ,食管切除后重建术 3例。结果 :治愈 16例 (76 19% ) ,死亡 5例 (2 3 81% )。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早准确治疗是影响疗效的关键 ,充分通畅的胸腔引流和胸腔灌洗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综合分析穿孔时间、部位、大小、感染程度、并发症及全身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胸部食管穿孔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30多年间,尽管在治疗食管穿孔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但食管穿孔的死亡率仍较高,而胸部食管穿孔的死亡率(25%)在各段食管穿孔中又最高[1]。因胸部食管穿孔的原因、部位、诊断延误时间、患者年龄、循环系统状况、胸腔污染程度以及食管基础病变等不同,使得...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report, a full account of an extremely rare case on esophageal intramural dissection (EID) is presented. A 56-year-old female patient, misdiagnosed as esophageal mediastinal fistula under endoscopic view, was diagnosed correctly as EID with contained esophageal perforation in the operation and cured by thoracic esophagectomy.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胸段食管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相关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对178例胸段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全部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根据术后病理分为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78例食管癌中发生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21.91%。胸段食管癌病变部位越低、病理分期越晚,贲门旁淋巴结转移越多,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本资料还显示食管旁、隆突下和贲门旁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其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也均在18%以上。结论:食管中下段癌需常规进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这对于有效的控制癌肿术后复发转移,改善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对17例经"三区域"淋巴结清除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6.6%,转移度11.38%,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率为5.5%.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胸部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达到31.7%、1.9%、9.75%,1.%、30.5%、1.7%和1.1%、15.6%、34.5%.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管浸润(P<0.05).结论 胸段食管癌表现出上下"双向性"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的特点,对胸段食管癌尤其是胸上、中段食管癌在条件具备时应施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以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钡餐造影和CT在食管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评价CT和钡餐造影在食管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0例食管癌患者均行CT和钡餐造影,其中51例行放射治疗CT定位,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⑴钡外造影能准确定位,显示病变实际长度,确定病理类型。⑵CT外侵检出率为80.6%,钡餐造影为31.8%,以中上胸段食管癌外侵率高,主要侵犯部位为气管、支气管和主动脉。⑶淋巴结检出率CT为37.5%,钡餐造影为0。⑷CT发现有远处转移6例。结论:钡餐造影是食管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同时患者在术前或放射治疗前进行CT检查,为确定临床分期、估计预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设计最佳的放射治疗计划以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价值,是钡餐造影重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9.
食管重建在食管瘢痕狭窄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食管重建治疗食管瘢痕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 106例采用保留结肠左动脉升支、胸骨后横结肠代食管、顺蠕动吻合,其中横结肠咽腔吻合32例,横结肠食管颈部吻合74例;22例采用胸骨后胃咽腔或胃食管颈部吻合。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颈部吻合口瘘13例、吻合口狭窄9例、气管切开3例,经治疗后进食均顺利。结论 食管瘢痕狭窄的治疗应积极采取食管重建术,食管替代物中以横结肠为佳,重建平面需在颈部或咽部,不主张切除瘢痕食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讨论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治疗及预防。方法:1990 年7 月~1998 年12 月分别对4 例术后乳糜胸及167 例食管癌术中行低位结扎胸导管术。结果:4 例乳糜胸全部治愈,167 例均未并发乳糜胸。结论: 预防性结扎胸导管术可有效降低乳糜胸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