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静脉全麻药物因能抑制大脑代谢、减少氧耗、减慢血流速度,降低颅内压、又能提高脑血管阻力等所以有脑保护作用。但脑缺血引起神经元逐步死亡不仅与能量代谢失常而且与功能丧失有关。当神经元细胞受损后常使中枢神经元抑制活动增强,例如γ-氨基丁酸能(GABA ergic)神经元,因为GABA_A/BZP(苯二氮(艹卓)类)受体复合体兴奋时,可引起氯离子进入神经元细胞,结果造成突触膜的超极化,从而抑制由于脑缺血引起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近年的研究提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GABA受体的不同亚型,其作用也不同。为此,作者通过研究异丙酚、咪达唑仑、戊巴比妥3种药物对GABA神经元系统的药理作用对前脑缺血引起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保护的药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比妥类药巴比妥类药对CNS保护的主要机理是能降低脑代谢率,从而改善氧供/需比值;确切地说这类药物能选择性地降低突触传导耗能同时维持细胞基本功能所需能;它们使CBF向缺血组织再分布且降低颅内压(ICP),也对改善代谢起辅助作用。局灶性缺血巴比妥类药物对局灶性缺血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局灶性缺血时尽管氧供减少,突触活动仍然存在。巴比妥类药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依托咪酯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及其分子学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咪酯是一种短效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醉药。目前认为其麻醉作用与增强GABA的作用、抑制GABA的摄取、抑制Ca~(2+)和Na~+通道等有关,其主要机制可能在于增强GABA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托咪酯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及其分子学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托咪酯是一种短效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目前认为其麻醉作用与增强GABA的作用、抑制GABA的摄取、抑制Ca^2+和Na^+通道等有关。其主要机制可能在于增强GABA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于分子生物学理论及检测手段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并拓阔了全麻原理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以致每月发表的有关论文接近百篇。本文试图对近来业已肯定的研究进展,予以概要的阐述和讨论。一、脂质学说近代研究质疑本世纪初Meyer和Overton最先发现吸入全麻药均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并与其效能成正比,提出了全麻机理的脂质学说。其后的大量实验及临床实践进一步证明,吸入全麻药以及巴比妥类和醇类的MAC或ED_(50)与它们脂溶性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设计为在广泛肝切除后以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行肝脏循环支持,研究其对肝血流动力学、氧供和氧需以及乳酸摄取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6条杂种犬,重10~15 kg,氯胺酮(5 mg/kg)肌注及戊巴比妥(10 mg/kg)静滴全麻后,持续静滴戊巴比妥(2 mg/kg/小时)维持,气管内插管,  相似文献   

7.
巴比妥类药和低体温对减轻各种原因所致之脑缺血性损害的影响早有报导,其作用在于降低脑代谢率(CMR)及脑血流量(CBF),并增加脑血管阻抗(CVR)。这种保护作用存在着剂量相关性,但低温过深易增强心肌的激惹性、大剂量巴比妥则使心血管抑制。作者考虑如将二者合并使用可能减少剂量、提高临床安全性,因此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人胃癌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实验、细胞形态学观察、片断DNA电泳、流式细胞技术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对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细胞经40μg/ml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作用24~72h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同时诱发细胞凋亡,且呈现时间依赖关系。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固缩、胞膜突起出泡、核染色质凝聚、边集和凋亡小体形成。DNA裂解片断呈典型的凋亡“阶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见明显的亚二倍体峰。EPA和DHA作用72h,胃癌细胞内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EPA和DHA对正常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ω-3PUFA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来阻遏胃癌细胞的生长,这种作用可能与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术后硬膜外阿片类镇痛药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硬膜外注入阿片类(和/或局麻)药物不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而且可以改善病人术后的结局。 1 硬膜外阿片类药的作用机理 末梢伤害性刺激经C纤维传导至脊髓背角,使突触前膜释放出神经肽和谷氨酸。神经肽通过三磷酸鸟苷酶的作用与突触后膜上NK_1、NK_2受体结合,谷氨酸与后膜上的AMPA受体和NMDA受体结合,引起后膜去极化并改变第二信使。后膜的去极化移走了封闭NMDA受体离子通道的Mg~(2+)而使通道开放,Ca~(2+)和Na~+内流引起进一步去极化。阿片类药物在突  相似文献   

10.
Ravat等报道硬膜外注氯胺酮与注吗啡对比,未能证实前者有镇痛作用。作者曾探讨麻醉药的脊髓镇痛机制有二:(1)药物对脊髓背角神经传导的直接作用和(2)通过脊髓以上的疼痛抑制系统的间接作用。阿片类药的镇痛效应就是通过这两项机制。作者用去脑动物(猫)作实验,研究氯胺酮、巴比妥酸盐、氧化亚氮、氟烷和安氟醚镇痛作用的神经机制。给去脑动物动脉注缓激肽,观察脊髓神经反应的抑制,来判定镇痛,并对比记录部位  相似文献   

11.
肌松药作用机理的研究近几年有新发现。在突触前膜,肌松药抑制乙酰胆碱的动员或释放;减慢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速度,降低融合发生率,与药物浓度相关;增强第二型K~+电流;存在乙酰胆碱释放的负反馈调节系统。在突触后膜,查清受体亚单位的结构及受体激动剂、拮抗剂的作用点;抑制Ⅱ相Ca~(2+)外向平衡电流,从而间接抑制去极化的扩展;受体脱敏感的成因乃是受体激动剂作用于亚单位上乙酰胆碱识别点以外的作用点。这些新观点为临床更合理应用肌松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肌松药作用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松药作用机理的研究近几年有新发展。在突触前膜,肌松药抑制乙酰胆碱的动员或释放;减慢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速度,降低融合发生率,与药物浓度相关;增强第二型K^+电流;存在乙酰胆碱释放的负反馈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13.
作者常规使用巴比妥盐处理高颅压和预防脑疝,但有引起肺、肾和肝脏系统并发症。为此作者选择5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观察。这组患者的年龄20个月~36岁,分为三组。(1)从病情较轻伴有潜在脑幕疝可能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7例作为对照组;(2)小剂量巴比妥盐治疗组15例,为颅内肿块,但无明显脑幕疝的患者,每日静注硫戊巴比妥(thiamylal)20~80mg/kg,EEG 显示随意出现的不规则慢波;(3)大剂量巴比妥盐治疗组24例均系进展性脑幕疝患者,每日静注硫戊巴比妥8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多巴胺转运蛋白(DAT)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 ①应用高表达DAT的中华仓鼠卵巢(CHO)细胞,在给予异丙酚后,测定 DAT摄取氢~3H标记的多巴胺(~3H-DA)功能;②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观测异丙酚作用时,DAT最大摄取速度(Vmax)和米氏常数(Km)的变化。结果 异丙酚显著降低了高表达多巴胺转运蛋白的中华仓鼠卵巢(CHO/DAT)细胞对多巴胺(DA)的摄取能力;异丙酚药物转运动力学实验表明,异丙酚降低了CHO/DAT对~H-DA的Vmax,对照细胞和异丙酚用药细胞Vmax分别为16.67pmol·min~(-1)·10~(-5)cells和11.6pmol·min~(-1)·10~(-5)cells,但与DAT的亲和力未发生改变,Km分别为0.46pmol·L~(-1)和0.53pmol·L~(-1)。结论 异丙酚以非竞争性的方式抑制了DAT的转运功能,降低了多巴胺(DA)的再摄取,导致突触间隙DA浓度升高,从而增强了中枢多巴胺能神经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5.
烧伤常伴有特异和非特异免疫成份改变。大面积烧伤可导致免疫抑制,吞噬细胞功能下降。烧伤易感性的增加与体液和造血系统抑制有关。由于白介素-1α(IL-1α)对免疫系统有多重作用,本文检测了IL-1α在改善鼠烧伤脓毒症模型存活率的作用。取重22~25gBDF_1雄鼠,在戊巴比妥麻醉下,将背部皮肤浸于100℃水溶中7秒,造成15%全层(Ⅲ°)皮肤烧伤。随后立即于创面接种含  相似文献   

16.
五年前美国麻醉学杂志发表了匹茨堡大学Safar教授领导的复苏研究所由Bleyaert首署的长期脑缺血后应用巴比妥盐对脑复苏有利的论文。当时作者等曾指出“巴比妥盐可能有效,也可能是一祸害”。最近该研究所又发表了由Gisvold首署的实验报告,自我否定了五年前的主张,明确反对巴比妥盐有脑保护作用的设想。这一结论与两年前Todd等所提出的意见相符。如今公开报告了巴比妥盐对脑复苏无效是否意味着脑复苏的研究将随之告终?答案是否定的,从下述各点可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17.
二、止痛药阿片类止痛药常与苯甲二氮(艹卓)类、巴比妥类等催眠药合用,除发挥止痛效应外,可加强这些药物的中枢镇静作用。阿片类药物可分为纯激动药和激动—拮抗药(包括纯拮抗药)两大类。已证明有μ(mu)、△(delta)、k(kappa)、∑(epsilon)和Q(sigma)等五种阿片受体。μ受体与止痛、呼吸抑制、缩瞳、冷漠、欣快、成瘾和耐受现象有关。吗啡、芬太尼、苏芬太尼、哌替啶等为μ受体激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1 (N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n=20):氯胺酮组和戊巴比妥组,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60 mg·kg~(-1)或戊巴比妥40 mg·kg~(-1),翻正反向消失时,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阻塞制备脑缺血模型。缺血24h时每组分别腹腔注射上述剂量的氯胺酮或戊巴比妥处死5只大鼠,测定脑梗塞体积,缺血24、72h分别腹腔注射上述剂量的氯胺酮或戊巴比妥处死4只大鼠,脑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后,观察半暗带内存活神经元情况,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NR1表达水平。结果与戊巴比妥组比较,氯胺酮组大鼠脑梗塞体积减小,半暗带内神经元密度升高,NR1表达降低(P<0.05)。结论氯胺酮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作用与下调NRⅠ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硫喷妥钠对大鼠前额皮层突触体谷氨酸释放的影响以及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断头取脑,分离前额皮层,加入到冰冷蔗糖溶液中进行匀浆,在0℃~4℃下以1 000 g离心5 min,取上清液再以12 000 g离心20 min,所得沉淀为粗突触体,用人工脑脊液孵育.分为5组对照组(C组)、硫喷妥钠10 μmol/L组(THS10组)、硫喷妥钠30 μmol/L组(THS30组)、硫喷妥钠100 μmol/L组(THS100组)、硫喷妥钠300 μmol/L组(THS300组),每组含8份突触体.向各组人工脑脊液中分别加入10~300 μmol/L不同浓度的硫喷妥钠(C组中不加入),于37℃水浴中自发释放或应用30 mmol/L KCl诱发释放谷氨酸,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反应液中谷氨酸含量,于水浴前向人工脑脊液中加入0.1 mmol/L的荷包牡丹碱,观察其对硫喷妥钠影响谷氨酸释放的作用.结果硫喷妥钠30、100、300 μmol/L可明显抑制谷氨酸的自发释放(P<0.01)及KCl诱发的谷氨酸释放(P均<0.01),THS10、THS30、THS100三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THS100与THS300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0.1 mmol/L荷包牡丹碱本身对突触体自发释放和KCl诱发释放谷氨酸无明显影响,但硫喷妥钠各浓度组中加入荷包牡丹碱后,谷氨酸释放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硫喷妥钠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大鼠前额皮层突触体自发释放及高浓度KCl诱发释放谷氨酸,这种效应是由GABAA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斑蝥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体内外抗肝癌研究。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斑蝥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粒径、PDI(Polydispersity Index)、Zeta电位和包封率等为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以荧光实验考察肝癌细胞摄取固体脂质纳米粒,以CCK8法研究固体脂质纳米粒使斑蝥素增效减毒的作用、以流式细胞术研究斑蝥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促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的情况,以体内裸鼠实验验证斑蝥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药效。结果 斑蝥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呈粒径大小均一,形状规整的类球实体形,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良好的药物缓释作用,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与游离斑蝥素相比,固体脂质纳米粒更能有效递送药物到细胞。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CTD-SLN(cantharid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和CTD(cantharidin)对HepG2细胞均具有显著浓度依赖性的毒作用,且CTD-SLN能够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流式细胞术的结果发现CTD-SLN能够促进细胞凋亡且使细胞停滞在S期。结论 制备得到的斑蝥素固体脂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