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期间的NK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择60例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三组:Ⅰ组(20例)采用本院常规的介入治疗方案,Ⅱ组(20例)采用常规介入治疗的同时,分别在术后2小时和48小时,静脉滴注硫代硫酸钠4g,共计8g。Ⅲ组(20例)在Ⅰ组的相同条件下于术后1周开始肌注干扰素100万单位,每周二次二个月以上。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 NK 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群,经介入治疗后,NK 活性显示为逐渐下降;在术后加用硫代硫酸钠能够有效的保持 NK 活性,较长期地低剂量干扰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 NK 活性。 相似文献
2.
3.
4.
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行化疗栓塞术是目前治疗原发型肝癌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经治的52例肝癌患者,分析治疗疗效,影响疗效的因素,并发症预防处理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6.
晚期肝癌LAK细胞肝动脉灌注配合化疗栓塞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银慧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1999,(1):21-23
我院介入病房用LAK细胞肝动脉灌注配合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12例,称观察组。观察组与单纯化疗栓塞组、单纯全身化疗组比较观察。观察且及化职栓塞组疗效明显优于全身化疗组。观察组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也明显优于化疗栓塞组及全身化疗组。认为晚期肝癌LAK细胞肝动脉灌注配合化疗栓塞,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免疫功能状态。方法: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前后T细胞表面抗原标志(CD3、CD4、CD8),并与良性病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TACE术后CD8+降低,CD3+、CD4+、CD4+/CD8+均升高。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治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与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恩华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9,22(1):9-12
细胞凋亡是异于坏死的细胞死亡方式,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肝癌疗效判断的另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动态增强MRI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国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5,18(2):84-87
动态增强检查是腹部常规SE序列成象的补充方法,对肝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本介绍了肝脏动态增强MR成像的常用序列及造影剂的使用和作用原理,简述了正常肝脏和原发性肝癌的动态增加MR成象特点。 相似文献
16.
T淋巴细胞亚群及NK 细胞变化与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们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文献报道,肝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引,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40例肝癌患者TACE和RFA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探讨其与肝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运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测定34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首次选择性肺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发现:①中晚期肝癌患者的OKT_3,OKT_4,NKH-1表面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但OKT_3亚群无差异(P>0.05);②介入治疗后,T 淋巴细胞未见明显变化;③NKH-1表面标记阳性细胞数在术后1周有下降趋势,但P>0.05,术后1月显著下降(P<0.01).本文讨论了肝癌介入治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的机理和介入期间进行细胞免疫监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放射性素^188Re-β射线内照射对人肝癌细胞HCC的细胞周期阻断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MTT实验,形态学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对核素诱导的HCC细胞进行了检测和观察,结果:^188Re导致的HCC细胞死亡具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和生化特征,流式细胞术定量显示各期细胞数发生改变,且凋亡率和剂量呈依赖性,结论:^188Re-β射线低剂量和高剂量对HCC细胞周期的影响不同,低剂量主要使C0/G1期阻滞,较高剂量则导致G1阻滞减轻,S期和G2/M期细胞数增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