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临床治疗药物的发展,药物引起的肾损害亦日渐增加。当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既能发挥治疗作用,也可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特别是肾脏的损害。已有的临床资料表明,药物引起的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肾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约25%肾衰竭患者,其病因与药物引起的肾损害有关。因此,药物性肾损害应引起各级临床医生的注意,认识和警惕药物的肾毒性,对降低肾损害的发生率十分必要。本文对2006年度佳木斯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有关肾损害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临床治疗药物的发展,药物引起的肾损害亦日渐增加。当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既能发挥治疗作用,也可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特别是肾脏的损害。已有的临床资料表明,药物引起的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肾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约25%肾衰竭患者,其病因与药物引起的肾损害有关[1]。因此,药物性肾损害应引起各级临床医生的注意,认识和警惕药物的肾毒性,对降低肾损害的发生率十分必要。本文对2002年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集的有关肾损害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分析,以供临床参考。1临床资料本文所有资料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一…  相似文献   

3.
穿心莲内酯注射液肾毒性与安全使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穿心莲内酯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是一种抗茵消炎药.近年发现穿心莲内酯注射液可致急性肾损害,从而引起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关注;其临床特点为发病时间短,常在用药1次后出现,表现为腰痛、恶心、少尿、无尿、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实验研究表明,穿心莲内酯注射液对大鼠的肾脏不产生明显毒性,但短期大量给药可致一定程度的肾损害.穿心莲内酯注射液致肾损害可能和其潜在毒性或过敏反应有关.另外,高浓度药液或与肾毒性药物联用易引起肾损害.临床应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时应了解患者的既往过敏史,药液浓度和滴注速度应适宜,避免与肾毒性药物联用,肾病患者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4.
甘露醇作为脱水药临床上最常用于脑卒中、脑外伤引起的脑水肿的治疗,但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肾损害。现将我院2000-10~2003-12共162例患者使用甘露醇后36例出现肾损害的临床资料作一总结分析,以期提高甘露醇对肾毒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潘小华  盛莉  叶小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541-2542
大多数药物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药物的损害。特别是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应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可致严重肾脏损害。因此,提高对肾损害药物及其机制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1药物致肾损害的发病部位和机制肾毒性药物引起肾损害的部位有:肾血管系统、肾小球、近曲小管、集合管以及包含这些部位肾髓的间质,主要以损害近曲小管较为常见,肾损害的发病机制可归纳为:1.1药物对肾组织的直接作用:大多数药物在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进行浓缩,由于肾小管内药物浓度升高,直接损害肾小管。1.2过敏反应:本类反应多损害肾小球内皮…  相似文献   

6.
儿童药物性肾损害(附8例报告)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刘源任萍药物引起的肾损害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原因多种多样,若临床上滥用药,无限制地增加药物剂量或无目的地联合用药,都会增加药物的肾毒性作用。为引起儿科同仁警觉,总结我科收治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成药致肾损害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分析原因,寻找减少肾损害的措施。方法检索1997年1月~2006年12月的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查找中成药致肾损害文献,对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统计分析。结果文献报道中成药致肾损害的病例文章有31篇,共计病例89例,涉及的中成药品种14种,发生肾损害的原因有超剂量服用,长期服用等。结论加强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重视药物引起的肾毒性,临床医生应严格辨证施治,对曾经引起过肾损害的中成药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583例药物致肾损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药物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药物所致肾脏损害的问题也日趋引起关注。据统计,约20%的肾功能衰竭与药物肾毒性有关””。肾脏是药物和其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器官,肾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排泄,而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可对肾脏造成严重的损害。因而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药物的肾毒性,对降低或防治药物肾损害的发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近IO年来约60种杂志中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与临床收集一部分肾损害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加以综述分析。回资料来源1.1中华肾脏病杂志1986年1月~1996年8月所载88篇177例药物所致肾损害报告。12北京地区药物不良…  相似文献   

9.
《首都医药》2001,8(3):61-61
肾的重量虽仅占体重的0.4%,但其血流量几乎占静息时心搏出量的1/4,每分钟流经肾脏的血流量约1200~1400ml,如此之大的血流量完全是为了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显然,进人体循环的大多数药物也均以其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是最容易受药物损害的器官。尤其对肾具有较大毒性的药物,可致严重肾损害,据有关资料报道,约25%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肾毒性药物所致。因此,提高药物对肾损害的认识,无疑能降低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潘荣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90-591
目的观察抗生素等药物致肾毒性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例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肾损害并发肾功能不全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导致肾损害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本组24例肾损害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18例,病理诊断显示急性肾小管坏死1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6例,治疗后15例愈合出院,3例转为慢性肾损害;6例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理诊断显示慢性间质性肾炎,死亡1例,余缓解后出院。结论应用肾毒性药物时要注意用药的剂量、疗程、患者的年龄及生理状态,内科并发症也是用药的重要考虑因素,应用肾毒性药物期间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尿常规及肾功能变化,及早发现并干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药物问世以来,已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随着抗生素品种的日益增多,目前临床应用甚广,在取得抗感染防治疾病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也屡见不鲜,如肾毒性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引起临床工作者对抗生素引起的肾毒性高度重视,摸索和掌握它的规律,避免或减少肾损害,达到合理安全用药之目的。笔者集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就几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引发肾毒性进行了初探、综合分析。抗生素引发肾毒性,主要是指能引起可逆性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氮质血症、少尿、无尿、甚至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某些抗生素药物而言。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多数具有直接肾毒性,其中庆大霉素对肾脏有特殊的亲和力,肾损害发生率在西方国家约11-26%,北京协和医院分析了11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由庆大霉素所致的高达36%,两性霉素B、多粘菌素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利福平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但又有各自的临床特点。故在临床上使用这些抗生素药物时务必高度警惕其对肾脏的毒性,正确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加强对肾功能的监护,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2.
分析总结了12例患者在应用甘露醇过程中所引起的急性肾功衰竭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甘露醇所引起的急性肾损害多发生在年龄较大,肾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并且与甘露醇的用量相关。剂量越大,越易引起肾损害。发生肾损害的机制为:甘露醇不能透过细胞膜,细胞外高渗引起细胞严重脱水,细胞内离子成份紊乱。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皮质充血肿胀,管腔缩小,上皮细胞核偏移和空泡变性,以至肾出血,肾小管坏死。在应用甘露醇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甘露醇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原有肾动脉硬化者慎用或禁用。禁止同时使用肾毒性药物;2、甘露醇不宜用量过大,建议用药量每天不大于lOOg~250g;3、在应用甘露醇过程中监测肾功能;4、对Bur,Scr迅速上升者,应尽早进行预防性血透治疗。  相似文献   

13.
抗菌药为选择性高、副作用较少的药物,在日常诊疗中,抗菌药物为使用率最高的一大类药物。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抗菌作用(如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化学结构(氨基糖苷类引起的肾、神经毒性)、某化学基团作用(N.甲四唑硫甲基引起的出血性倾向等)、抗菌之外作用(喹诺酮类诱发的痉挛等)及药物相互作用(红毒素引起特非那定的严重心律失常)等。笔者针对这些抗菌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不同机制和程度予以分述。  相似文献   

1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其他抗生素间的相互作用氨基糖苷类 两性霉素4例归因于艮他霉素和两性霉素联合应用而引起肾毒性的病例,其相互作用、机制、重要性和处理:4个病人应用中等剂量的艮他霉素和两性霉素 B 治疗,呈现出归因于两种药物合并使用的肾损害。已知这两种抗生素在足够高的剂量时都有肾毒性,而各自的低剂量合用,其肾毒性呈相加作用。如合用这两种抗生素,在没有更多的了解之前,必须仔细、慎重地检查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肾脏是所有药物排泄的器官 ,故肾脏是药物毒副作用的主要靶器官 ,目前药物引起的肾损害日趋增多 ,主要表现为肾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 ,现将我院 1985~ 2 0 0 1年 3 3例药物性肾损害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男 19例 ,女 14例 ,年龄 18~ 79岁。其中60岁以上者 2 3例 ,原有肾功能减退者 15例 ,发病前有脱水休克者 4例 ,应用肾毒性药物链霉素 4例 ,阿昔洛韦 8例 ,甘露醇 6例 ,造影剂 5例 ,磺胺类 5例 ,非甾体类消炎药 3例 ,上述药物 2种以上合用者 2例 ,院外病程 1~ 10天 ,平均 4 2 2天。1 2 临床表现 水肿 3 3例 (…  相似文献   

16.
阿米卡星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堂玲  伍春蓉  刘耀 《医药导报》1999,18(4):285-285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道增多,现综述如下:1 肾毒性阿米卡星在体内80%~90%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部分重吸收,对肾组织有强亲和力,其在肾皮质浓度较血浆浓度高100倍。引起的肾损害有:尿酶升高、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尿中颗粒管型、肾小管蛋白尿等。史静,陈新[1]报道1例患者用常规剂量的阿米卡星致肾性尿崩症,考虑为阿米卡星毒性作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抑制了cAMP合成,使ADH无法发挥生理效应所致。一般认为,阿米卡星的肾毒性低于同类抗生素,且是一过性的,若采用每天1次用药15mg…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抗生素种类越来越多,但常见抗生素引起的肾损伤少见,本文进行综述。 1 大环内酯类 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红霉素等肾毒性虽小,但剂量过大用药时间长或联合用药时可发生肾损伤,主要引起肾间质小管急性炎症,表现为蛋白尿镜下血尿等,一般无肾功能BUN升高表现。但有人认为与原发性疾病引起水代谢紊乱有关。老年人或肾功不良者易发生耳毒性听力下降。 2 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抗生素为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抗菌药物,治疗范围广,副作用少。由于该药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对肾功能有一定损害,有报道老年肺部感染用环丙沙星治疗,出现血Bun升高,停药6d降至正常;环丙沙星治疗急性肠炎引起Bun为14.9  相似文献   

18.
内科常用药物相关的急性肾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源性急性肾衰竭(DARF)是指药物引起的以急性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及氮质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DARF是一种常见的药源性疾病,约占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的19%~40%。其临床特点是在用药数日或数周内出现少尿或非少尿型ARF,部分患者可同时出现药疹、药物热、贫血、肝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表现。DARF最常见的临床病理类型有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DARF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药物引起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肾灌注量减少、对肾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免疫反应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药物结晶沉积导致管腔阻塞或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等。DARF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药物的肾毒性作用、剂量、疗程,以及患者的机体状态如:高龄、血容量不足、糖尿病、既往肾损害或肾功能不全等。DARF的常见致病药物有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利尿剂及某些中药等。本文重点介绍内科常用的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及抗病毒药导致DARF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19.
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9例误诊原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的误诊原因,有助于对其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31例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病例,对其中9例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9例均为中老年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均伴肾小管酸中毒、肾性糖尿、低渗尿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不平行。其中有7例按药典规定剂量用药,2例超过药典规定剂量。有5例误诊为高血压病肾损害,2例误诊为糖尿病肾病,2例误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中有7例住院时未询问有无冠心苏合丸服药史,另2例虽询问出有冠心苏合丸服药史,但未能诊断为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结论: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由于临床医师对冠心苏合丸肾毒性及肾损害的临床特征了解不深,常易将中老年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的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误诊为糖尿病肾病或高血压肾病。因此,对肾损害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应询问其冠心苏合丸用药史,以避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20.
简桂花 《家庭用药》2014,(11):40-40
人体服用药物后除通过肝脏代谢外,主要是通过肾脏以原形或代谢以后的形式排出,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药物在排泄过程中可引起肾脏损害,据统计,25%的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药物肾毒性引起。老年人尤其容易发生药物性肾损害。有医院报道,在一年半期间发生的199例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有20%是由药物引起的,而其中79%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高龄(〉65岁)本身就是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