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血病白细胞p16基因纯合缺失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6基因纯合缺失与白血开门见山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73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p16基因纯合缺失情况。结果 73例白血病患者中有5例p16基因纯合缺失,其中,2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未见p16基因纯合缺失,2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非淋)患者有1例缺失,缺失率为3.7%(1/27)。2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有4例缺失,缺失率为16%(4/25)。20例正常对照未发现p16基因缺失。结论 p16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中有较高的缺失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p16蛋白测定在肝癌临床中的地位,并推测p16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3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20例癌旁肝细胞中p16蛋白表达,分析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生存预后等关系.结果64.7%的原发性肝细胞癌p16蛋白表达阳性,35.3%阴性,癌旁肝组织表达100%阳性.两者差异显著(P<0.05).组织学分化Ⅳ级的肝细胞癌表达阳性率为41.7%、Ⅰ~Ⅲ级分化的阳性率75%~77.8%,对比有差异显著性(P<0.05).TNM Ⅰ~Ⅳ期各组间p16蛋白的表达无差异.术后1、3年生存率在p16蛋白阳性者分别为93.7%和72.7%,阴性者分别为77.8%和60%.结论部分肝细胞癌组织存在p16蛋白的表达缺失现象.p16蛋白表达障碍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和组织分化有关.p16蛋白是否可作为本病恶性行为判断、预后分析的参考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p16基因,又称MTS1,INK4,CDK4I,CDKN2基因,是新近研究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并迅速成为继p53抑癌基因后肿瘤分子研究中的另一新热点。本文概述p16基因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p16抑癌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用ABC法研究了61例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p16抗原的表达和用多重PCR法研究了51例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的结构缺陷。结果发现白血病患者p16抗原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又明显低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P<0.05);但在AML和ALL完全缓解组(CR)和未缓解组(NR),p16抗原表达均无差异(P>0.05)。在30例ALL中仅发现4例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纯合子缺失,在21例AML未发现pl6基因的结构变化,说明p16基因的表达缺陷是急性白血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主要变化,而结构异常并不是其演变中的必需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p16及p15基因纯合子缺失及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16及p15基因是细胞周期依赖激酶 (CDK4/6 )的抑制因子 ,通过抑制pRb(视网膜母细胞基因表达产物 )的磷酸化 ,阻滞细胞进入S期。若p16及p15基因发生纯合子缺失、甲基化或点突变 ,导致其功能失活 ,CDK4/6与cyclinD1结合 ,活化pRb ,使细胞进入DNA合成期 ,肿瘤细胞进行无序增殖 ,形成克隆性疾病。在多发性骨髓瘤 (MM)的基因学研究中发现p15和p16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1 3] 。为此 ,我们探讨了p16及p15基因在MM中失活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 初次诊断的MM患者 31例 ,所有患者的诊断均…  相似文献   

6.
p53基因在细胞的分化调控中,主要通过细胞分裂制动基因的激活以及程序性细胞死亡系统的启动,控制细胞增殖。而p53基因的突变,会阻碍其正常的生物学功能的发挥,使细胞生长繁殖失控,引起细胞的转化及癌变。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p53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并以249位密码子的特异性突变和其他位点的散发性突变两种形式存在。249位密码子的特异性突变与黄曲霉素B1的作用以及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诱发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的原发性肝癌,以5~8外显子的166、172、214、247、249、255、273、279和286等位点的突变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16基因纯合缺失与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73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p16基因纯合缺失情况。结果73例白血病患者中有5例p16基因纯合缺失。其中,2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未见p16基因纯合缺失。2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非淋)患者有1例缺失,缺失率为3.7%(1/27)。2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有4例缺失,缺失率为16%(4/25)。20例正常对照未发现p16基因缺失。结论p16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中有较高的缺失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荟萃(Meta)分析系统评价抑癌基因p16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利用Pubmed、Embase、Ovi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2014年6月以前的相关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用Rev Man5.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23项累计病例2 245例,其中肝细胞癌组1 106例,对照组1 139例(包括癌旁组织402例、肝硬化239例、肝炎39例、正常组织141例,肝结节22例以及非癌组织296例)。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OR=21.18,95%CI(9.75~46.00),P0.05]、非癌组织[OR=7.97,95%CI(4.64~13.68),P0.05]及肝硬化组织[OR=6.18,95%CI(4.16~9.18),P0.05]。结论 p16基因高甲基化与肝细胞癌易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提取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循环核酸,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p53基因5-8外显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其突变情况。结果检出原发性肝癌患者p53基因突变率为40.3%,显著高于对照组乙型肝炎的5%,二者存在显著差异(χ2=15.35,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可能是肝细胞癌的病因之一,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可以作为肝癌诊断一种辅助手段,为基因治疗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SSCP银染技术对西南地区26例肝细胞癌抑癌基因p53外显子5、6、7和8突变进行了研究。发现肝细胞癌总突变率为50%(14/28),突变模式为散在于各外显子。PCR-RFLP证实249位密码子位点特异的突变率为18.7%。结果表明西南地区肝癌存在明显的p53基因突变,其突变谱反映了该地区病因的复杂性,可能与黄曲霉毒素B1和乙肝病毒的双重作用有关。实验还建立了PCR-SSCP银染技术,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对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方案进行改进。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病例资料。结果 手术死亡 2例 ,手术死亡率为 9 5 2 % ;肝动脉血栓形成 1例 ,腹腔内出血 1例 ;2例分别于术后 13个月、18个月死于肝癌复发、肝癌肺部转移。现 16例无瘤生存 ,其中 1例存活超过 3年 ,4例存活超过 2年 ,7例存活超过 1年。结论 病肝切除方法、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化疗方案的改进可能是提高疗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研究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研究survivin与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59例肝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中survivin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59例肝癌组织中36例表达survivin蛋白,其中29例c-myc表达阳性,7例c-myc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23例不表达survivin蛋白或弱阳性表达者,c-myc的表达5例阳性,18例阴性或弱阳性,而在癌旁非癌组织中未检测到survivin蛋白的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HCC镜下门静脉癌栓及局部肿瘤复发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肿瘤包膜,肝硬化及病理分期无关(P>0.05)。HCC中survivin和c-myc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在肝细胞癌中通过加强c-myc的功能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survivin有望成为HCC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和CD44v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3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VEGF-C和CD44v6的表达,并以21例肝硬化组织、16例肝外伤或肝囊肿组织作为对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VEGF-C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质,阳性表达率为78.8%,CD44v6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膜及胞质,阳性表达率为72.7%。二者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12.157、10.280,P〈0.05);在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χ^2=4.930、8.088,P〈0.05);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VEGF-C和CD44v6的表达与肝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是否并发肝硬化、AFP表达、有无HBV感染无关。VEGF-C和CD44v6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81,P〈0.01)。结论VEGF-C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nm2 3基因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43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nm2 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nm2 3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74 4% ( 3 2 /4 3 ) ,其表达水平与癌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有关 ( P <0 0 5 )。早期病例nm2 3基因表达明显低于中晚期食管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均为高表达。结论 :nm2 3基因过度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nm2 3基因表达可作为中晚期食管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42例原发性肝癌(PHC)、31例肝硬化(LC)及28例正常人的血清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β2—微球蛋白(β2—MG)和透明质酸(HA)进行联合检测.结果,PHC和LC组SF、β2—MG、HA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1.4%和25.8%(P<0.01)、50.0%和38.7%(P<0.05)、83.3%和83.8%(P>0.05);SFβ2—MG、HA含量在PHC和LC中重叠比例较高,对PHC、LC诊断无特异性,SF、HA含量变化投度对PHC和LC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AFP、SF、β2—MG、HA四项指标联合检测,以SF、β2—MG、HA三项中至少两项阳性作为PHC诊断依据.其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67.7%,可靠性75.3%,对AFP阴性或低浓度阳性PHC的诊断阳性单为82.6%;联合检测AFP,对PHC的诊断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7.0%,可靠性为89.2%,大大提高了PH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与肿瘤的血管发生、入侵/转移能力和肝癌(HC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Ang-2在肝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06例患者中,肝癌组织Ang2表达阳性的例数为63例(59.4%)。Ang-2表达阳性的患者和表达阴性患者相比,很多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包括更低的组织学分期、门静脉侵犯(69.1%)等。Ang-2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肝癌Ang-2的表达和HCC的血管新生、入侵、恶性程度及疾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肝癌中Ang-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与肿瘤的血管发生、入侵/转移能力和肝癌(HC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Ang-2在肝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06例患者中,肝癌组织Ang2表达阳性的例数为63例(59.4%),Ang-2表达阳性的患者和表达阴性患者相比,很多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包括更低的组织学分期、门静脉侵犯(69.1%)等。Ang-2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肝癌Ang-2的表达和HCC的血管新生、入侵、恶性程度及疾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中c-myc蛋白表达情况,研究其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c-myc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9例肝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中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59例肝癌组织中35例c-myc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9.3%。肿瘤组织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非癌组织(P<0.05)。c-myc的表达与肝癌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而与肝癌的转移有关(P<0.05)。应用Kaplan-Meier法制作累积生存曲线并经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myc表达阳性与阴性组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39)。结论c-my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能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HCC患者c-myc表达阳性者预后不良,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9.
可移植性大鼠急性粒系白血病(Brown Norway rat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BNML)是研究人急性粒系白血病的颇为完备的实验模型。由于重组人IL-6(rhIL-6)可作用于大鼠,然而大鼠BNML细胞系LT12缺乏rhIL-6受体(rhIL-6R)表达。为了在BNML模型探讨rhIL-6在体外以及体内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本文应用改良的磷酸钙共沉淀法将携带rhIL-6R cD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XM6/IL-6RNeo导入LT12细胞,经过G418筛选获得G418抗性克隆,建立了表达rhIL-6R的LT12亚细胞系(称之为R cell lines)。我们分别应用三种不同的方法(rhIL-6R的单克隆抗体和FACScan检测、~(125)I-rhIL-6的配基结合分析测定、地高辛配基标记的rhIL-6R cDNA探针的细胞原位杂交技术)分折了R细胞系在体外不同条件下传代过程中及给BN大鼠尾静脉回输后其rhIL-6R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用改良的磷酸钙共沉淀法将编码rhIL-6R cDNA和Neo~R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XM6/IL-6RNeo导入LT12细胞系后,受体细胞在体外含适当浓度G418的基质液中传代培养,可长期稳定表达rhIL-6R,给BN大鼠尾静脉回输后20天左右,其脾脏和骨髓细胞均可检测到rhIL-6R的明显表达,而且~3H-TdR掺入分析证明细胞膜表面所表达的rhIL-6R可以介导外源性rhIL-6信号传到细胞核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口腔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bcl 2和bax基因表达与本底凋亡细胞的研究 ,探讨口腔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凋亡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67例口腔癌组织标本及 42例癌旁正常口腔组织中bcl 2和bax基因表达 ,利用TUNEL方法检测口腔癌组织标本中凋亡的情况。结果 bcl 2、bax基因在口腔癌组织及癌旁口腔组织中的阳性及阴性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两者在口腔癌组织中的阳性及阴性表达 ,其细胞凋亡的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bcl 2、bax基因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口腔癌组织中bcl 2基因阳性表达时 ,其本底凋亡指数较阴性表达时低 ;而bax基因性表达时 ,其本底凋亡指数较阴性表达时高 ,两者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着拮抗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