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肠道病毒(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5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脑脊液检测,其中78例诊断为肠道病毒(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105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经CSF检测,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呈阳性78例,占74.29%。78例EV患儿中,脑炎25例(32.05%),脑膜炎53例(67.95%)。25例脑炎患儿中,PCR阳性者19例(76.00%),包括柯萨奇病毒A9型2例、柯萨奇病毒B3型6例、柯萨奇病毒B5型1例、埃柯病毒7型2例、埃柯病毒12型8例。19例PCR阳性患儿中,8例埃柯病毒12型患儿病情较轻,6例柯萨奇病毒B3型患儿为重症脑炎,其他血清型病情较轻,均可散在发生。EV脑膜炎的主要特征为脑脊液细胞数增加和脑膜刺激症状,患儿临床症状以呕吐、发热、头痛、烦躁、腹泻、乏力、肌痛及畏光等为主,经治疗后全部康复,脑炎患儿临床症状则以呕吐、头痛、发热为主,6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患儿病情危重,经治疗后有3例痊愈,3例留有后遗症。结论 EV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一般小儿脑炎及脑膜炎的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较好,而重型脑炎经治疗后易存在后遗症,但经药物治疗后可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
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肠道病毒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老年人对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弱,对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耐受力较差,虽抗菌药物不断推陈出新,但感  相似文献   

4.
恶丝虫(Dirofilaria)是一些动物的寄生线虫,通过蚊媒传播,当人受到恶丝虫感染期幼虫的蚊虫叮咬后,偶然可以受到感染,并引起皮下、眼部、肺部及心血管等病变。目前,恶丝虫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广泛传播,我国也时有发生。由于它偶然寄生于人体,是一种人兽共患疾病。在临床上引起一些罕见的异位寄生症状,往往由于人们对它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手足口病患者肠道病毒感染情况,指导临床疾病预防和控制。方法收集183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及标本,样本经前处理后提取RNA,采用荧光PCR试剂盒检测EV71、CA16以及其他肠道病毒,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年确诊的183例手足口病患儿中,肠道病毒阳性86例,其中EV71感染46例(占53.49%),CA16感染27例(占31.40%),其他肠道病毒感染13例(占15.12%);0~岁组51例(占59.30%),1~岁组13例(占15.12%),3~岁组22例(占25.58%),0~岁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35,P=0.0147)。男性患儿57例(占66.28%),女性患儿29例(占33.72%),男、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326,P=0.0000)。57例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男性患儿中,EV71感染33例,CA16感染16例,其他肠道病毒感染8例;29例女性患儿中,EV71感染13例,CA16感染11例,其他肠道病毒感染5例。春季感染患者31例(36.05%),夏季感染患者17例(19.77%),秋季感染患者14例(16.28%),冬季感染患者13例(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53,P=0.0003)。手足口病发热、手部皮疹、足疹、口腔疱疹、住院患者各73例(84.88%)、65例(75.58%)、62例(72.09%)、54例(62.79%)、17例(19.77%),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感染类型以EV71为主,以0~岁、男性患儿多发,且以春季为发病高峰期,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脊髓灰质炎的减少,柯萨奇(Coxsackie)和埃可(ECHO)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群越来越受到注意。作者对至少1年前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征象,经实验室培养出一种肠道病毒的19例患孩(男11例,女8例)随访了后遗症的发病情况。患孩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肠道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型糖尿病与肠道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多数病毒通过诱发自身免疫而致病,其机制有分子相似性和旁路激活学说。前者证实,病毒的非结构蛋白2C有6个氨基酸序列与谷氨酸脱羧酶抗原相同,故能诱发自身免疫破坏;后者认为,感染导致胰腺外分泌组织炎症,激活休眠的T细胞而诱发免疫反应。研究证实,病毒诱发自身免疫反应要在一定数量的自主反应性T细胞及胰岛感染存在的前提下才会发生,在糖尿病出现临床症状几年前,B—细胞破坏就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潮汕地区1972年-2003年间临床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1 605例患者进行肠道病毒(EV)感染调查.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CNS疾病的患者脑脊髓液、血液、咽拭子或粪便标本共l 605份.用Hep-2细胞对标本进行病毒培养;用免疫血清微量中和试验对分离出的毒株进行鉴定;采集患者的双份血清进行中和抗体检测.结果从l 605例CNS疾病患者(包括疑似脊髓灰质炎、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压迫症、脑血管意外、颅内积水或占位和多发性硬化)的各种标本中共检测出4种25个型EV病原541例,EV病毒总检出率为33.7%,患者EV感染型别分布及检出率构成比分别为: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260例(0.480 6);柯萨奇病毒(Cox)169例(0.3124);埃可病毒(ECHO)57例(0.105 4);新型EV 55例(0.101 6).结论潮汕地区CNS疾病中存在EV感染.不同年份EV的检出率不尽相同,1972年-1979年、1980年-1989年、1990年-1994年这三个时间段里EV检出率以Polio最高;1995年-2003年EV检出率则以Cox最高.随着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普及接种,1995年后未再发现Po-lio.  相似文献   

9.
肠道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型糖尿病与肠道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多数病毒通过诱发自身免疫而致病,其机制有分子相似性和旁路激活学说。前者证实,病毒的非结构蛋白2C有6个氨基酸序列与谷氨酸脱羧酶抗原相同,故能诱发自身免疫破坏;后者认为,感染导致胰腺外分泌组织炎症,激活休眠的T细胞而诱发免疫反应。研究证实,病毒诱发自身免疫反应要在一定数量的自主反应性T细胞及胰岛感染存在的前提下才会发生,在糖尿病出现临床症状几年前,β-细胞破坏就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0.
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与肺水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是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成员,是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体之一.通常,EV71感染只会引起轻度的手足口疱疹病变及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且多在一周内自然恢复,但在极少数情况下,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包括脑炎(encephalitis)、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肺水肿或肺出血(pulmonaryedema or hemorrhage)、急性软瘫(acute flaccid paralysis)、心肌炎(myocarditis)等,其中如果发生肺水肿则病死率极高[1,2].现就EV71感染引起的肺水肿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977年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我区发现一批小儿腹泻患者,部分伴有脑系感染症状。其临床症状、体征,均与当时流行的“乙型脑炎”有显著区别。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观察,我们初步认为此为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儿腹泻及脑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脑屏障(BBB)的原意是指脑、脑脊液(CSF)与血液间的物质交换受到某种限制,使脑细胞外液与血液间的成份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从解剖生理上看,血与CSF、间CSF与脑间、血与脑间都存在这种限制,因而有人分别称之为血-CSF屏障,CSF-脑屏障,BBB。近来的定量研究似乎表明,这三者是统一的系统,是调节的界面(Regulatory interface),或是血液与神经实质间的连续界面。这种调节界面的存在,不仅是单纯被动的保护性屏  相似文献   

13.
肠道病毒感染致暴发性致死性心肌炎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感染与云南省暴发性心肌炎病因学关系。方法:选用新建立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云南省死于暴发性心肌炎及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心肌组织进行肠实现 毒抗原位检测,同时用相同方法检测患者心肌组织中是否存在腺病毒,巨细胞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结果:10例死于心肌炎暴发流行期及2例阳性对照患者心肌组织中均发现肠道病毒抗原存在,但死于其他疾病者未发现肠道病毒抗原,患者心肌组织中亦无其它致心肌炎病毒抗原存在。结论:研究结果支持肠道病毒感染为云南省暴发致死性心肌炎发病病因。  相似文献   

14.
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心包炎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 ,38岁 ,农民 ,因胸闷、胸痛 8年 ,加重 2 0天 ,于 1998年 5月 18日入院。 8年前上感后胸闷、胸痛 ,面部及下肢水肿 ,无四肢运动障碍。心脏B超示心包积液 ,诊断急性心包炎 ,给予青霉素及抗结核药治疗 ,积液无消失 ,上感或劳累时仍有胸闷、胸痛。 2 0天前症状加重 ,入院治疗。既往否认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免疫接种史。查体 :体温 36 7℃ ,血压 110 / 70mmHg(1mmHg =0 133kPa) ,颈静脉充盈 ,心界两侧扩大 ,心率10 0次 /min ,律齐 ,心音低 ,无杂音 ,有心包摩擦音 ,奇脉 ,肝肋下 2cm ,下肢无水肿。中心静脉压 30厘米水…  相似文献   

15.
肠道病毒(EV)是人类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和心肌炎等多种疾病。因其血清型繁多,病原诊断困难,长期以来缺乏一种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病毒培养技术,检测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病人的脑脊液(CSF)中EVRNA,以探讨EV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致病情况及该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为46例临床诊断为无菌性脑膜炎的住院病人,诊断标准参照参考文献[1]。年龄3~60岁,其中儿童18例。入院当天及恢复期分别收集CSF待测,所有CSF细菌培养阴性。2病原学检测:(1…  相似文献   

16.
据医业网3月26日报道(原载N Engl J Med2007;356:1226—1234),新研究提示,有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肠道病毒71感染病史的儿童,如果他们也有心肺功能衰竭的话,就可能有神经发育迟缓和认知受损的风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肠道病毒71(enterovrius 71,EV71)的感染性克隆,为研究EV71毒力基因及新型疫苗设计等建立一个技术平台。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出EV71FJ08149株全基因组,通过TA克隆组装进TOPO-XL-PCR载体中,获得全长cDNA克隆pFJ08149T5和pFJ08149T25。应用T7聚合酶系统在体外将线性化后全长cDNA克隆转录出RNA并转染RD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RT-PCR、序列测定及免疫电镜等对拯救病毒进行鉴定。结果 RNA转染后72h观察到典型的肠道病毒致细胞病变,拯救病毒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检测鉴定为EV71型,表明已成功构建了EV71感染性克隆。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出具有感染性的EV71全长cDNA克隆,为深入研究EV71的致病机制等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Wolff,Parkinson及White于1930年报告11例“健康青年人的束支传导阻滞并有P-R间期缩短者好发阵发性心动过速”,这是首次报道一种不正常心电图伴有心动过速倾向的临床综合征。在此以前,虽亦有同样报道,但到1940年才称为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胡-巴-怀或W-P-W综合征),后来改名预激综合征。亦有称为“异常房室传导”及“房室旁路传导者”。但也有报道有短P-R间期及正常QRS波者,却没有心室预激波(δ波)。也有些病人虽有心室预激而无阵发性心动过速。定义 Schamroth叙述W-P-W综合征是由于部分心室的异常激动而产生的一种心电图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浮肿是一种水盐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多见于20~50岁生殖期年龄的女性,常呈现周期性的浮肿,腹胀,故又称“周期性浮肿”,往往于月经前期加重,相当多的病人同时有肥胖,此种类型又称为“水潴留性肥胖症”。病因特发性浮肿的确切病因还不明,有关发病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和绝经期后的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因骨质疏松导致骨的脆性增加,轻微的外伤即可引起骨折,故在临床上应予以重视。早在1885年Prommer首先加以叙述。1940年Albriqht等又近一步作了介绍,并认为骨质疏松是因骨基质形成减少,继而成骨细胞活动减少所致。骨质疏松是非特异性内分泌性病变,其特点是骨皮质内板层的丢失,骨小梁变细和减少,髓腔增宽,但骨的化学成分正常。发病率在整个人口中,年过40岁均有骨组织总量的减少,女性较男性范围广泛,发生也较早。本病的发病情况与地区环境、食物因素、营养水平以及种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Smith对热带和温带同年龄(65岁及65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