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以瘙痒性风团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根据发病过程一般分为2期7型,即急性期和慢性期,寻常性荨麻疹、人工性荨麻疹、血管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光感性荨麻疹、压迫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笔者在2001年4月~2006年9月年应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本病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病因复杂,大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原因,病程超过3个月者称为慢性荨麻疹。本病属中医之隐疹范畴。临床报道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笔者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汉章教授经验,采用达原饮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并于西药组相比较,观察其近期疗效及复发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除了有反复发作的风团外,还伴有剧烈的瘙痒症状,而且病程迁延数月或数年,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笔者采用组胺球蛋白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段晓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2):1016-1016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引起的一种局限性、一过性水肿反应。其临床特征为表皮反复发作鲜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一的风团,伴瘙痒或烧灼感。其病因复杂,西医认为是诸多因素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常见的原因有药物、食物、感染、物理环境等。中医认为跟素体禀赋不足、外感风湿热或饮食生活失调有关。临床上急性荨麻疹经过去除过敏原及合理治疗,一般痊愈较快,而慢性荨麻疹由于病因复杂,治疗较棘手,西医目前治疗仍以抗组胺类药物为主,停药易复发,中医则强调辨证论治、内外并用,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赵炳林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28-929
慢性荨麻疹多属I型变态反应引起,是一种暂时性的皮肤黏膜局限水肿及红色风团反应。主要是抗原刺激肥大细胞等,释放组织胺化学递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而产生荨麻疹症状。现将治疗该病的中西药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AP)为免疫反应性疾病,因致敏原因不明,临床无特效治疗。症状以皮肤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消化道出血、关节肿痛及肾脏病变4大综合征为特点,特别是消化道症状往往迁延不愈。该病的胃肠粘膜病理改变报道很少,针对并发严重的消化道出血采用的治疗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咪唑斯汀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慢性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患者200例,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平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人,观察组患者采用咪唑斯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替利嗪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满意程度. 结果:经过相同时间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愈30 例,有效5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为20%;观察组患者治愈60例,有效3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为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小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的满意程度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小的特点,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使得患者的满意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建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316-4317
过敏性紫癜是由相对于患者是有毒的物质刺激机体引起变态反应性、小血管和小动脉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导致广泛无菌性、渗出性出血的一种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一般累及皮肤、黏膜、胃肠道、关节和肾脏,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炎、  相似文献   

9.
党惠兵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8):795-796
过敏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病理基础为广泛的毛细血管炎,以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胀疼痛和肾炎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还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部分患者再次接触过敏源可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0.
针灸和饮食指导治疗荨麻疹8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患者均为本科门诊患者年龄12~66岁,平均41岁.选择标准: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皮损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愈后不留痕迹;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3个月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符合荨麻疹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患者给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地氯雷他定治疗,研究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研究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给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疾病常见的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湿疹等,属于I 型变态反应,其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及了解,从而产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导致治疗效果差,病程长,甚至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大多数病情凶险,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按病理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病情轻,预后好;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病情险恶,死亡率高[1].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紫癜被称为许兰-亨诺综合征,临床症状主要为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胀与疼痛、胃肠道出血,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尿血、便血[1],个别患者还会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一般在春、秋季发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若治疗不及时,病情迁延将累及于肾,导致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但尚未形成统一疗法。因此,有必要对该病的相关病因病机作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清热凉血解毒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以10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0.00%(40/50)(P<0.05)。观察组皮肤紫癜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便血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热凉血解毒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疗效明显,可快速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于千佛山医院确诊为慢性荨麻疹并进行治疗的资料完备的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单纯采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4和s VCAM-1的影响。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IL-4、s VCAM-1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物可通过改善体内炎症因子与黏附因子水平缓解患者的症状,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结肠炎症,易发生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后者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而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1]。但是目前基层的治疗,对IBD的治疗分为控制治疗(即临床治疗)和维持治疗(即家庭治疗)。治疗采用综合的方法,相对较简单,而且费用低廉,本院经过综合的治疗,观察IBD患者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常规应用治疗心衰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扩张剂等,其中,血管扩张剂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必备药品。新活素,即冻干重组人脑钠肽(rhBNP)是重组的人BNP,具有扩血管,利尿,抑制RAAS和交感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肠栓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常用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祛瘀生新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对左半结肠以下部位、病情为轻一中度的UC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符合我国人群UC的发病特点;而且远期疗效满意,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安全无毒、使用方便.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对UC的治疗机制能起到多因素、多靶点的治疗效果,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局部血供,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组织修复再生以及保护肠黏膜等,因而能在抗炎、愈溃两个方面发挥较好的效验.但尚待进一步开展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和作用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