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9年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现状。方法于2009年3月随机抽取梧州市市辖县(市)及乡镇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84个,分散式供水单位57个,采集其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进行检验、评价。结果梧州市市辖县(市)及乡镇现有集中式供水单位430个,覆盖人口47.3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8.72%。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42.22%(95/225),其中,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1.67%(70/168)、43.86%(25/57)。水质合格率较低的指标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浑浊度,合格率分别为53.78%、65.78%、86.22%、88.44%。结论梧州市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较低,微生物指标中的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是影响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防护、卫生管理、水质消毒。  相似文献   

2.
陈红霞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905-2906
目的 了解十堰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方法 对十堰市3城区共37个农村供水点[地表水34个(全部为集中式供水),地下水8个(集中式供水6个,分散式供水2个)]水质进行了监测,根据《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评价.结果 集中式供水人口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99.87%,分散式供水人口约占全市农村人口的0.13%.在采样监测的74份水样中,细菌学指标均合格的样品有54份,合格率72.97%;感官性状指标合格71份,合格率95.95%;一般化学指标合格46份,合格率62.16%;毒理学指标合格71份,合格率95.95%.结论 该市农村饮用水主要卫生问题是饮用水被微生物污染,同时还存在着硝酸盐超标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青海省农村牧区水源类型、取水方式、饮用水卫生现状,为制定饮用水卫生安全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6年丰水期,采用<农村牧区饮用水调查表>对监测点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水源类型、供水方式、覆盖人口.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对水样进行采集、保存,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2001)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按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评价.结果 共调查11个县,农村牧区人口1 741 231人,占全省人口的32.3%.集中式供水覆盖人口1 013 283人,占58.19%;分散式供水覆盖人口727 948人,占41.81%.以地面水为饮用水源的人口1411 119人,占23.6%,其中,以饮用江河水人口所占比例最高[53.6%(220252/411119)],饮用湖泊水人口所占比例最低[0.2%(837/411 119)].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人口1 330 112人,占76.4%,其中,以饮用泉水人口所占比例最高[83.2%(1 107 048/1 330 112)],以饮用深井水人口所占比例最低[4.6%(60 598/1 330 112)].集中式供水水厂638个,其中,水源水经完全处理的自来水厂11个,仅占1.7%,饮用人口94417人,仅占9.3%.分散式供水取水方式中,人力取水、手压泵、机器取水覆盖人口分别为616 135、71 628、40 185人,占84.7%,9.8%,5.5%.共采集水样113件,合格51件,合格率为45.1%.地面水水样合格率[25.9%(7/27)]低于地下水水样[51.2%(44/86)],集中式供水水样合格率[56.8%(46/81)]高于分散式供水[15.6%(5/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检测的14项指标中,色度、pH值、锰、砷、硝酸盐氮均达到Ⅰ级标准;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48.6%,浑浊度、总硬度、铁、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细菌总数、耗氧量合格率均在95%以上.结论 青海省农村牧区饮用水以微生物污染为主,取水方式落后.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海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现状.方法 在海南省18个市县随机抽取10个监测县,在每个监测县选择10户居民家庭作为监测点,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监测点的水源类型、供水方式、覆盖人口等进行调查;于2009年丰(7-9月)、枯水期(1-3月)进行水样的采集、检验和评价.结果 海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供水方式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共采集水样246件,合格44件,合格率仅为17.9%,各指标合格率由低至高依次为总大肠菌群(35.4%)<菌落总数(80.1%)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及水质动态变化,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的类型、供水方式的不同及经济发展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饮用水监测点28个,其中集中式供水点13个、分散式供水点15个。于2009年3月和8月对水样进行采集,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水样进行检测,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共采集水样82份,合格29份,合格率为35.37%。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36.54%,分散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33.33%。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P〉0.05)。不合格指标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铁、色度和硝酸盐。由微生物指标超标导致的水质不合格率最高,达54.88%;其次是由感官指标超标导致的水质不合格率,为29.27%。一般化学指标中除PH的不合格率为10.98%外,其余的检测指标合格率均在95%以上。结论梧州市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基本良好,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的重要因素。缺乏有效的消毒措施导致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给农村饮水安全带来隐患。集中式供水点的管理有待完善,建议应采取有效措施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管理、消毒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莫桂姮  陈莉  李勇  杨将  李梦映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10-2811
目的了解2011年梧州市农村卫生饮用水卫生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为依据,选择市直管的30处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及市长洲区5处分散式供水为监测点,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各采集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水样,分散式供水采集农户家庭储水器(家中水龙头)水样1份进行监测。结果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共采集水样130份,水质总的合格率为55.38%,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合格率分别为53.85%(35/65)和56.92%(37/65);集中式供水的合格率为56.67%(68/120),分散式供水的合格率为40.00%(4/10)。不同类型水源的水质合格率以深井水最高,其次为浅井水,最低是地表水,合格率分别为94.44%、83.33%、55.86%。水质完全处理的合格率为42.86%,不完全处理或不处理的水质合格率为56.90%。水质不合格的项目有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铁。其中总大肠菌群不合格57份,耐热大肠菌群不合格56份,菌落总数不合格34份,浑浊度不合格40份,只有1份水样铁含量不合格。结论梧州市只有半数的农民的生活饮用水是安全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2007年江西省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现状,为政府制订改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年,选择江西省22个县进行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水源类型、取水方式、水质处理情况及饮用人口)调查,每个县设10~11个监测点,于枯水期(3—5月)、丰水期(8—10月),按照GB 5750—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水样的采集、保存和分析,按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评价。结果农村人口8726 958人,饮用集中式供水的占16.76%,以江河水为主要水源;饮用分散式供水的占83.24%,以浅井水和深井水为主要水源;饮用未经任何处理水的人口达88.52%。丰、枯水期各采集水样221件,地面水、地下水水样分别占21.27%和78.73%,其水样合格率分别为43.89%和51.58%。丰、枯水期以地面水为水源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3.83%和59.57%,以地下水为水源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8.51%和49.43%。丰水期地面水水质合格率高于地下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4,P<0.01)。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分别占40.05%和59.95%。丰、枯水期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2.79%和64.84%,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1.85%和42.31%。丰、枯水期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高于分散式供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丰水期:x~2=20.42,P<0.01;枯水期:x~2= 10.88,P<0.01)。超标指标主要为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其次为pH值、硝酸盐氮、锰、铁、砷及氟化物。结论江西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较低,供水方式比较落后,饮水卫生状况仍然不佳。微生物污染是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山西省农村居民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提高山西省农村饮用水卫生管理水平,为制定改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5年3-5月,随机抽取了山西省山阴县、应县、安泽县、襄汾县、小店区、沁源县、忻府区、交城县、文水县、石楼县、垣曲县,在每个县选择10个采样点,对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取水方式、水质处理情况及其相应的饮用人口数等进行现场调查.按照GB 5750-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对水样进行采集、保存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pH值、总硬度、铁、锰、氯化物、硫酸盐、耗氧量)、毒理学指标(砷、氟化物、硝酸盐氮)、细菌学指标(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根据<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进行分级和评价.结果 从饮用水源类型看,山西省的广大农村居民主要以饮用地下水为主;从供水方式看,主要以分散式供水为主.共检测水样110件,合格69件,合格率为62.73%.pH值、总硬度、砷、氟化物、硝酸盐氮、硫酸盐、氯化物、耗氧量、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7.27%,2.73%,7.27%,12.72%,0.91%,1.82%,3.64%,2.73%,20.00%,11.82%.色度、浑浊度、铁、锰均合格.分散式供水水样合格率[57.65%(49/85)]低于集中式供水[80.00%(20/25)],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P<0.05).结论 山西省农村人口中以饮用分散式供水为主,分散式供水卫生状况不如集中式供水.山西省农村地区农民的饮水卫生问题比较突出,今后仍需加大农村的改水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莆田市2011-2015年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加强饮用水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定期采集城市饮用水(市政供水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水样)和农村饮用水(集中式供水的出厂水、末梢水、学校自备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样),按GB/T 5750-2006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检测水样总合格率为80.2%(2 444/3 049),农村饮用水合格率(56.8%)明显低于城市(97.6%);城市饮用水不合格主要是二次供水,农村4种饮用水类型中,学校自备供水设施水样的合格率最高(78.6%),分散式供水合格率最低(52.8%);农村饮用水丰水期合格率(55.4%)略低于枯水期(58.2%).结论 莆田市2011-2015年生活饮用水存在微生物超标,尤其是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应加强监测和监督,以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农村饮水水质的卫生安全状况及其变化动态,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于2011年枯水期(3—4月)和丰水期(7—8月),对河北省石家庄市10县市258座农村饮水的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消毒情况等进行现场调查。采集集中式供水点250个(每点采取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分散式供水点8个(每点采取末梢水1份)共计508份饮用水样品。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出厂水和末梢水及分散式供水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水样1 016份,合格644份,合格率为63.38%。集中式供水枯水期水样合格率70.60%(353/500),高于丰水期57.0%(285/500),出厂水水样合格率65.00%(325/500),高于末梢水62.5%(313/500),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出厂水水样合格率24.1%(27/116),低于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出厂水水样67.2%(614/9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65,P<0.01)。枯水期水样存在10项指标超标,丰水期水样7项指标超标,微生物学指标丰水期(22.8%~30.1%)较枯水期(6.5%~12.2%)超标较为突出。结论石家庄市农村饮水的水处理工艺不完善,多项指标存在超标现象,微生物学指标超标较为严重,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性应引起相关部门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广西霍乱病例及霍乱弧菌在水体、海水产品、外环境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以便尽早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选择2个国家监测点,8个自治区级监测点按相关方案要求开展监测。结果2007年共检测腹泻病人11385例,重点人群17771例,未发现阳性;检测水体2045份样品,检出阳性2份,阳性率0.09%;海水产品4311份,检出阳性9份,阳性率0.20%;阳性均为O1群霍乱弧菌污染,霍乱毒素基因检测11株菌均为非产毒株。结论加强对甲鱼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和管理,做好群众安全食用海水产品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焦作市2011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人间布病)流行因素,掌握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焦作市2011年常规疫情监测人间布病157例,分布在10个县(市、区),以3~6月份发病较高,发病多为男性青壮年,职业主要为农民,占发病总数的76.43%;感染途径呈多样性,感染与日常生活接触有关;发病到确诊平均间隔20天,57.32%的病例通过疾控中心门诊发现;发生聚集性病例的村庄有2个,重点人群血检1578人,琥红平板试验阳性率为6.52%。结论焦作市人间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男性青壮年发病较高与牲畜接触的频率相对较高有关。应进一步提高基层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广泛开展人间布病健康知识宣传;聚集性病例发生在贩卖、屠宰、养殖、皮毛加工比较集中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的村庄,重点人群监测对控制疫情发现病例非常必要;探索人间布病有效防控机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仲晓芸  徐炜 《职业与健康》2011,27(21):2487-2488
目的了解无锡市南长区小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及时科学地采取干预措施。方法以视诊为主,在自然光线直视下,使用探针及平面口镜,按象限顺序逐牙检查,经探诊后方可做出诊断并记录。结果在受检的13 427名小学生中,患病率为35.6%,其中男生35.3%,女生36.0%。低年级龋齿患病率高于高年级。结论该区龋齿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预防龋齿措施和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丽水市儿童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水平,为更好地指导本地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5种微量元素,对本地3个年龄段1428名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微量元素中,锌总缺乏率最高,达到19.05%,且3个年龄段锌元素缺乏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铁缺乏,达到16.80%,钙总缺乏率较低,为3.64%。结论:丽水市儿童易出现锌、铁微量元素失衡,尤其0周~3周岁婴幼儿锌元素缺乏率高,应对儿童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微量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军队精简整编过程中医院的建设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军队精简整编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军队总医院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要求军队总医院从发展的角度、以长远的眼光审视现实,通过调整、改革、开拓和进取等方式,适应新形势下军队精简整编的总要求。本文从形象塑造、信息化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内涵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军队总医院的建设重点,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樊卫萍  吉顺福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57-2558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血压状况,为防治高血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对四川某高校教职工2007年913人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教职工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8.29%,男性为23.36%,女性为13.81%;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高血压类型中Ⅰ级高血压占77.84%,Ⅱ级高血压占17.96%,Ⅲ级高血压占4.20%。在职职工中高血压患病率教师组为22.15%,高于后勤服务组(9.85%)和行政管理组(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校教师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对高校教师采取有针对性防治措施,有效提高工作、生活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药品存货管理研究如何用最低成本来存贮最优数量的药品 ,以满足各临床科室所需。其核心问题有两点 ,即药品存货成本最低化和药品库存量最优化。而我国目前药品存货管理在上述两方面都存在着缺陷 ,具体表现为 :(1)成本方面 :①购置成本过高 ,②贮存成本过大 ,③订购成本难以控制 ;(2 )库存量方面 :①药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难以确定科学的库存量 ,②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 ,很难确定准确的库存量 ,③不能根据外界条件变化 ,及时调整库存量。文章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铸造企业在生产环境中所产生矽尘的职业危害和分布规律,为改善作业环境,保护作业人员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产生矽尘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对作业工人进行个体采样,并检测生产环境空气中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结果对63名作业工人进行个体采样,男性55人,女性8人;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40.4岁。矽尘浓度范围0.2~9.0 mg/m3,平均浓度为(2.27±1.95)mg/m3,中位数为1.60 mg/m3。矽尘浓度检测合格率为23.8%。各工种在空气中矽尘浓度检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26,P〉0.05)。不同接尘工龄矽尘浓度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8,P〈0.05)。结论应重点加强对35~49岁组和接尘工龄1~9 a组职业卫生健康监护,进一步加强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防护措施、改善作业环境,有效控制矽肺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医院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结当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象,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有效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抗菌药物药品的出库记录,对抗菌药物种类和药品进行排序.结果 共纳入15 788份处方,2011年医院使用排名前5位的抗菌药物种类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和大环内酯类,分别占24.18%、15.96%、11.71%、10.95%、8.77%;使用数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甲硝唑和头孢哌酮、阿奇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丙烯、头孢地尼、哌拉西林/舒巴坦、克拉霉素,分别占21.71%、8.04 %、4.71%、4.29%、3.86%、3.20%、2.44%、2.00%、1.64%、1.37%.结论 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在医院使用较为普遍,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仍然占有很大比例,临床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避免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铁岭市食品卫生状况,进一步加强我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提高食品卫生质量。[方法]对本市2005年834份食品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检测。[结果]834份样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合格率分别为86.93%、89.57%、100.00%,样品合格率为85.25%。冷冻饮品受污染最严重,合格率为64.29%。[结论]卫生监督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特别是夏季应增加监督检测频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