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中医系统辨证的新体系——肺系统辨证(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建立以"五脏系统为纲,以三型为目"的系统辨证1.组成证型的三要素:每一个证型都有各自不同的临床表现,而且临床表现又是极其复杂的.但是不论其如何复杂,皆可区分为主要临床表现和次要临床表现.我们把主要的临床表现称为"主症",把次要的临床表现称为"从症".主证是证型主要矛盾的反映,也是我们认识证型本质的客观依据,在证型中起着  相似文献   

2.
<正> 第二部分肺系统虚证二、阴虚类 1.肺阴虚证 (1)肺阴虚型:[临床表现]主症:干咳少痰,口干咽燥。其特点为咳呛气逆,痰少质稠,咯吐不利。从症:声音嘶哑。 [分析] 本证多因劳损,或久咳耗伤肺阴所致。肺阴虚,阴虚阳亢,虚火上炎,肺失清肃,故干咳少痰。咽喉系于肺,为肺之门户,阴虚津少,不能滋润咽喉,则口干咽燥,声音嘶哑。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方取琼玉膏(《洪氏集验》引申铁瓮方)。人参、生地、白茯苓、白蜜。 (2)阴虚火旺型:[临床表现]主症: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口干咽痛,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干咳少痰的特点同肺阴虚型。至于痰中带血,或为血丝,或为血块,有  相似文献   

3.
<正> 第三部分肺系统实证一、风类 1.风寒表虚证 (1)风寒表虚型[临床表现]主症:恶风寒,发热,头项强痛,汗出,脉浮缓。从症:鼻鸣,干呕,苔薄白。 [分析] 本症因腠理不固,风寒外袭,营卫失调所致。在正常情况下,卫阳固护于外,营阴安守于内。若风寒袭表,风为阳邪,其性开泄,以致卫外不固,营不内守则汗出;汗出肌疏,故恶风寒;风邪侵袭,阳气外浮,奋起抗争,邪正相争故发热;太阳经脉循头下项,风寒外扰,经气不利,故头项强痛;风寒犯表,皮毛被束,肺气不利,则鼻鸣;肺气不利,以致胃气上逆,因而干呕;邪客于表,正气外抗,脉应之而浮,而汗液外出,故脉象松弛而呈缓象;苔薄白为风寒之兆。  相似文献   

4.
<正> 8.热郁胸膈证 (1)热郁胸膈型:[临床表现]主症:身微热,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甚则胸中窒塞或疼痛,虽痛而脘腹柔软,舌苔微黄,脉数。从症:少气、呕逆。 [分析] 此为风热表证己解,邪热入里,扰于胸膈,郁而不达,故见身热、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邪虽传里而里热不甚,所以身微热、舌苔微黄。较重时,热郁胸膈,气机被阻,失其调畅,故少气、胸中窒塞或疼痛,虽痛而脘腹柔软。邪热乘胃,胃失和降,故呕逆。脉数为热郁之表现。  相似文献   

5.
<正> 1.燥热伤肺证 (1)燥热伤肺型:[临床表现]主证:身热,心烦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燥,或痰中带淡红血色,并伴有气喘息急,舌边尖红赤,苔薄黄而燥,脉数。从症:胸满胁痛。 [分析] 燥热伤肺,肺失清肃,气机壅滞,故胸满胁痛,气逆咳喘。又因燥热为阳邪,易伤肺津,肺津受损,所以干咳无痰;肺  相似文献   

6.
<正> (6) 风热袭衷兼牙痛型:[临床表现] 主症:牙齿作痛,齿痛不能咀嚼,牙龈肿胀,腮肿而热,患处得凉则痛减。口渴,舌尖红,脉浮数。从症:苔白干。 [分析] 口渴、舌尖红、苔白干、脉浮数为风热袭表之象。风热邪毒侵犯牙体,故牙齿疼痛。 [治法]疏风泄热。 [方药]薄荷连翘方(《冰玉堂验  相似文献   

7.
<正> 8.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临床表现] 主症:壮热,恶寒,头昏目赤,(头目昏眩、耳鸣耳塞、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咳喘满闷,(痰多,痰唾粘稠,胸膈痞闷,时时作呕)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从症:咽喉不利。  相似文献   

8.
<正> (18)风寒表实兼头痛型:[临床表现]主症: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寒,发热,头痛的特点为遇风受寒辄发,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温则痛减。从症:鼻塞,苔薄白,脉浮滑。 [分析] 风寒侵袭,循经上犯巅顶,阻遏清阳之气,故头痛。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故恶寒发热、鼻塞、苔薄白、脉浮等。 [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方药]方取川芎茶调散(《和剂局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医系统辨证的新体系——肺系统辨证(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曾以系统论思想对中医藏象学说进行过较详细的论述(见《辽宁中医杂志》1980年第11、12期及1983年第8~12期),认为藏象学说是关于人体物质代谢、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学说.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它包括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三个最基本的内容.这种认识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中医临床的整个过程实质上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而中医的辨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精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  相似文献   

10.
<正> 八、血类 1.胸部瘀血证 [临床表现]主症:胸痛多为刺痛憋闷,心前区瞀闷,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从症:头痛,急躁善怒,呃逆干呕。 [分析]胸部血瘀不通,故胸部刺痛,血液瘀阻,气机不畅,则胸中憋闷;头为诸阳之会,须赖血的濡养,今血络瘀阻,故头痛;胸血瘀滞,心失所养,故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相似文献   

11.
<正> 3.寒湿困表证 (1)寒湿困表型:[临床表现]主症:恶寒发热,头痛头重,腹痛吐泻。从症:无汗。 [分析] 夏月乘凉饮冷,感受寒湿,阳气为阴邪所遏,则表气不宣,脾胃不和,故致本证。寒邪在表,卫阳被遏,故恶寒、无汗;邪正相争则发热;寒主收引,湿邪重着,气血受阻,经脉不通,故头痛且沉重;寒湿郁阻中焦,则腹痛吐泻。 [治法]祛湿解表。  相似文献   

12.
<正> 5.外感风寒湿邪证 (1)风寒湿邪束表型:[临床表现]主症:恶寒,发热,寒多热少,头痛,无汗,肢体酸痛。从症:口苦微渴。 [分析]本证与一般表证基本相同,鉴别点在于肢体酸痛一症,此为湿郁体表之故。口苦微渴,说明兼有里热,但较轻。 [治法]解表除湿。 [方药]方取九味羌活汤(《此事难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中医系统辨证的新体系——肺系统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8)风寒表实兼太阳经输不利型 [临床表现] 主症:项背强几几,恶风,发热,身疼,无汗,脉浮紧。从症;苔薄白。 [分析] 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输,经气不利,津液不能输布,经脉失养,故项背强几几;风寒外束,卫阳被遏,毛窍闭塞,可见恶风、无汗;发热、身疼、苔薄白、脉浮紧均为外感风寒之象。  相似文献   

14.
<正> 第二部分肺系统虚证一、气虚类1.肺气虚证:〔临床表现〕主症:咳喘气短.其特点为咳声低怯,气喘吁吁,呼吸无力,动则尤甚,且咳嗽有痰,痰多清稀.从症: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白,自汗、舌淡,脉虚弱.〔分析〕劳伤过度,病后元气未复,或久咳耗伤肺气,或因气之生化不足,以致肺气虚弱.肺气不足,不能上出喉咙以司呼吸、主声音,因此咳喘气短、少气懒言;不能下贯心脉而循周身,故倦怠乏力.肺为相傅之官,主  相似文献   

15.
五、肝与胆病辨证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肝胆的经脉相互络属,故有表里之称。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利、条达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疏利气机、条达情志、疏泄胆汁三方面。肝又主藏血,即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这两方面的作用。肝在体为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胆为“中精之府”,其生理功  相似文献   

16.
(四)腹痛实症①病者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②病腹满有虫,其脈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脈当沈,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③肠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脈数,此为肠内有脓,薏苡附子败散主之。④肠者,少腹痞肿,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脈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脈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17.
(二)热型矛盾运动规律自伤寒论问世后,经历代医家继续积累经验,得知在诊疗上遇到许多困难,有时病变极速,六经难辨,有时用麻桂治疗初感,变证百出。迄至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创立了较完备的温病学说,无论在诊断上、理论上均具独见,找出热型矛盾运动规律,使中医学术理论益臻完善。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又说:“大凡看法,卫  相似文献   

18.
四、肺与大肠病辨证肺为五脏之华盖,居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合称肺系。肺在体为皮毛,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司呼吸,其宣发肃降功能,使气和津液能正常出入,保持气道通畅,呼吸匀调,水道通利,免除水湿痰浊停留,从而保持肺气清净。倘若因外感、内伤致肺失宣发肃降,则可变生咳嗽、气  相似文献   

19.
三、脾与胃病辨证脾、胃共处中焦,以经脉互为络属而相表里。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脾主升,胃主降。所以,它们的病变主要反映在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等失常。脾又具有统血的功能,所以,脾的病变还可以反映在血失统摄而发生的出血病证。  相似文献   

20.
<正> 三、气血同病辨证(一)气滞血淤证[临床表现]主症:胸胁脘腹胀闷;疼痛,或窜痛,或刺痛,拒按。次症: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经期少腹疼痛;或经行夹有血块。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或弦。[病机分析]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