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微循环对血流代谢性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微血管通过收缩和舒张功能调节冠状动脉血流量,影响心肌灌注。心外膜冠状动脉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心绞痛的发作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见微血管在调节心肌血流灌注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附2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平板运动试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等检查方法诊断21 例微血管性心绞痛。结果 静息心电图9 例正常,12 例有缺血性ST- T 改变,超声心动图21 例正常;心绞痛发作或运动时21 例ST 段压低≥1m m ;平板运动试验21 例阳性;16 例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21 例正常,其中15 例行左室造影正常。结论 微血管性心绞痛是由于小冠状动脉扩张贮备降低或异常收缩而导致的心肌缺血。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平板运动试验等无创性检查及冠脉造影结果。对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滞剂效果好。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重视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冠状动脉 (冠脉 )微循环在心肌的血供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 ,虽然心脏表面的冠脉通畅 ,但由于肥厚的心肌中血管密度减低和微血管重塑 ,可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再如有些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虽然通过血流重建治疗使梗死相关冠脉开通 ,但由于相关的冠脉微循环出现无再流 (no reflow)现象 ,使近期和远期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 ;相反 ,有些AMI患者虽然相关冠脉仍闭塞 ,但其灌注区的心肌微循环却可由侧支循环得到灌注 ,使抬高的ST段下降。因此 ,在继续积极探讨心…  相似文献   

4.
微血管性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在除外其他特殊心脏疾病后,存在的有心肌缺血或微循环病变证据支持的胸痛.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包括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不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雌激素水平不足、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血管痉挛等.现就微血管性心绞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首选再灌注策略,旨在恢复心外膜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尽早实现微血管再灌注,从而抑制心肌不可逆性损伤.然而,相当比例的患者由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初次PCI后并不能实现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既往心脏保护相关研究主要致力于保护心肌细胞和减小梗死...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微循环灌注及其检测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广泛应用的再灌注治疗评价指标主要针对的是心内膜下冠状动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的血供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虽然通过血流重建治疗使梗死相关冠脉开通。但由于相关的冠脉微循环出现微栓塞,使近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反,另外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虽然相关冠脉仍闭塞,但其灌注区的心肌微循环却可通过侧支循环得到灌注,预后良好。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关注微循环的灌注,出现了一系列针对微循环的评价指标。但是目前的技术尚无法在人体内直接观察微血管,微血管血流的测定也非常复杂,现回顾和展望微循环灌注的检测手段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行早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是指南推荐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常规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保留左心室收缩功能。尽管PPCI可以成功恢复心外膜冠状动脉血流,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微循环功能障碍无法实现最佳心肌灌注并影响远期预后。因此,及时评估STEMI患者微循环功能并采取相应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冠状动脉微循环侵入性诊断技术及治疗策略用于STEMI患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杨兴军  杨辉  郭欣  王文科  李飞 《心脏杂志》2019,31(4):474-478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时,良好的微循环灌注是远端存活心肌生存的必要条件。精细的冠脉血流自身调节机制是保证微循环灌注的重要组分。正确认识自身调节机制以及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微循环功能的变化对临床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微循环的自身调节机制及CTO的微循环功能变化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和急性心肌缺血时,甚至在休息状态时,常有左室舒张功能异常.这可能是由于亚临床性心肌缺血或者冠状血流减少所引起的左室扩张能力或左室舒张与充盈的可逆性改变所致.经皮冠状动脉管腔成形术(PTCA)能改善运动时心肌灌注与心室收缩功能.为了测定这一方  相似文献   

10.
过去20年,研究者发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也是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之一,并且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存在影响。尽管无法直接通过影像学观察到冠状动脉微血管,但最新的有创及无创技术,可通过特定参数来反映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这些技术包括通过导管检查获得的有创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无创的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核素显像。尽管每项检查都有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但通过这些检查让人们对冠状动脉微循环及整个冠状动脉体系的生理、病生理状态及调节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在心肌缺血恢复血流后,其细胞代谢功能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的现象.研究发现,心肌IRI发生在恢复灌注的最初几分钟内,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心肌收缩失调以及心肌细胞的坏死、凋亡.心肌IRI在临床会引发室性心律失常(又称再灌注心律失常)、持久性左心室功能低下(心肌顿抑)、再灌注心肌损伤(使原来尚存活的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向致死性损伤的方向发展)[1].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顿抑是指机体代谢变化与心脏功能变化时的状态,此时为可逆性心肌损伤,而再灌注心肌损伤是心脏缺血的严重状态,此期导致心脏形态结构上的改变,多为心肌损伤的不可逆病理改变状态.据WHO估计,到2020年急性冠状动脉梗阻性疾病将是人类的主要致死原因,不管通过内科用药还是介入和搭桥手术,冠状动脉再通后直接面临心肌IRI.  相似文献   

12.
冠脉微循环再灌注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微循环血流灌注在冠心病血管再通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现总结近年来在动物模型及临床观察中微循环再灌注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讨论微循环血流障碍导致心肌收缩功能异常和血流分布改变的作用机制,提出反映冠脉微循环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心肌梗死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当前重建冠脉血管,恢复心肌再灌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临床上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微血管功能障碍或阻塞,导致冠脉血供异常而出现再灌注后冠脉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近年来心血管磁共振对冠脉微血管病变的准确评估及防治对改善临床预后的独特优势得到显现和重视,其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安全性、灵活性和准确性得到临床肯定。本文阐述心脏磁共振(CMR)在PCI术后微血管病变的临床评估和应用价值,以期探讨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精准化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活体情况下,用摄录像系统显微观察川芎嗪对实验性血瘀证家兔肠系膜微血管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活体恒温微循环灌流结合显微录像电视放大技术,分别观测血瘀证前后家兔肠系膜微血管口径、血流速度、单位面积肠系膜血流量、微血管开放数量、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力变化、血液流动状态等的改变以及川芎嗪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川芎嗪可以通过改善血流状态、扩张血瘀症时缩小的微血管管径,增加微血管的开放数量,加快微血管内血流速度,减少白细胞黏附和组织液的生成等多种方式,改善局部缺血状态增加微循环灌注。结论改善肠系膜微循环、增加血液灌注是川芎嗪发挥活血化瘀作用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已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运重建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虽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解除了冠状动脉主干血管的狭窄,但心肌组织的血液灌注与心肌微循环相关,因此一个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应当不仅改善心外膜大血管的血流,而且应最大程度的改善心肌微循环的血液灌注,然而手术过程中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会造成心肌一过性或者永久性损伤,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已引起介入医生的高度重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积极的药物或器械干预有利于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尽可能减少心肌缺血性损伤,同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者的治疗策略也攸关重要,合理的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效果,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的微血管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血管损伤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文从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微血管损伤、微血管性心绞痛心肌血流量的异常分布、减少白细胞数量和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去铁铵对损伤的微血管中血栓形成的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微血管完整性与钠积蓄时间过程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冠状动脉系统微血管功能与调节和冠心病微血管损伤防治方面进行了最新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微循环固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损伤心肌灌注,进而引起缺血的临床综合征[1]。既往认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也可表现为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会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随着研究的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会造成心肌纤维化,甚至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会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准确识别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对疾病干预和预后意义重大。随着有创和无创技术的发展,出现多种方法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如核素显像、磁共振成像以及有创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其中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将对各种冠状动脉微循环评估方法的原理、准确性、预后研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发现,松弛素不仅可治疗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扩张大动脉血管,而且还可扩张微血管,增加微循环血流灌注,抑制炎症活化,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内皮-间质转化,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松弛素可以从多方面改善微循环障碍。现就近年来松弛素在血管、微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因心绞痛反复就医带来的巨大医疗消费。  相似文献   

20.
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肌钙蛋白(CTnT)是否升高尚无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PCI术后心肌CTnT可升高,提示微小心肌损伤〔1,2〕。所谓微小心肌损伤是指进行PCI操作时冠脉内粥样斑块因溃疡、裂隙、血小板激活和局部血栓容易在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和(或)支架植入术中引起微循环栓塞和(或)微循环血栓形成,致远端血管微循环障碍,导致心肌代谢需求和冠脉血供之间矛盾,使小片心肌缺血、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