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除了食用外,也可以作药用。尤其是未成熟的空瘪麦,中医称为"浮小麦",入药作用更大。祖国医学认为,浮小麦味甘、性凉,具有生津止汗,养心镇静,益气除热之功效。适用于体虚多汗,舌燥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浮小麦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浮小麦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等方面进行生药学的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浮小麦中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浮小麦药材中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对浮小麦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特征性强,重复性好;在选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同其他成分达到较好的基线分离,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在129.5~259 0 n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5 056.5X+201.5(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26%,RSD 1.89%。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结果准确,能有效鉴别和评价浮小麦药材,可作为浮小麦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常用于治疗妇人脏躁证。但其方中"小麦"一味,具体应为全麦、麦仁抑或浮小麦,历代医家多有争议。试从仲景所处朝代农业科技发展状况,历代医家文献以及临床研究资料等进行探究,从而推断其中应用小麦种类,发现全麦更符仲景原意,浮小麦亦可稍作应急,但不可使用麦仁,临床用药宜有所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4.
汗出为小儿常见症状,常为体虚自汗不止,或夜间盗汗,常伴烦躁不安。笔者用下方治疗本症疗效较满意,现介绍如下。方法一:浮小麦6g,单用本品炒焦为末,米汤调下频服。方法二:浮小麦15g,加水1000ml煎煮,待温服,每日2~3次。浮小麦性甘、凉,归心经。有止汗、除烦、益气之功效。用于体  相似文献   

5.
浮小麦与小麦的区别高绍团浮小麦和小麦均为禾木科植物小麦的种子。不同的是小麦饱满、质重,入水下沉;而浮小麦干瘪枯瘦、体轻而浮于水面。二者虽来源相同,但药性功用不同,不宜混用。浮小麦性凉味甘咸,功能凉血止汗,主治自汗盗汗、劳热骨蒸,故而治疗阳虚自汗的牡蛎...  相似文献   

6.
裴妙荣  孟霜  李慧峰 《中医药学刊》2013,(9):2030-2032,I0011
目的:研究浮小麦与小麦的止汗作用以及其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等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方法:以大鼠体重差值、大鼠足趾部位汗点数、大鼠足趾部位肉垫皮肤汗腺的空泡发生率为指标,观察浮小麦与小麦止汗作用的差异。采用HPLC法测定浮小麦与小麦中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等化合物的含量,比较其含量差异。结果:浮小麦组大鼠体重减少值不显著,汗点数增加不显著,光镜下足趾汗腺导管扩张不明显,而小麦组大鼠体重显著减少,汗点数增多,光镜下大鼠足趾汗腺细胞发生明显空泡样变化,汗腺导管扩张明显。HPLC法测得浮小麦与小麦所含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等化合物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别。结论:浮小麦有明显的止汗作用,小麦止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品首载于《本草纲目》小麦项下,名浮麦,即水淘浮起者。并谓:“甘、咸、寒、无毒。可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近年药房多以野麦子和燕麦代浮小麦用。三者来源、性状、药效迥然有别,不能混淆。其区别如下:一、浮小麦:(一)来源:为禾本科小麦未成熟的颖果或带稃的颖果。(二)原植物:小麦 Iviticum aesti-vum L。一年生或越年生。秆高可达60至100余厘米,通常具6至7节;叶鞘通常短于节间;叶片长披针形;穗状花序长5  相似文献   

8.
小麦和浮小麦都是常用中药,均来源于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不同的是小麦饱满质重,入水淘洗时沉入水中。浮小麦干瘪枯瘦,体轻而浮于水面。二者药性不同,功能各异。小麦性平味甘,功能养心除烦,主用于脏躁烦热。浮小麦性凉味甘咸,功能凉心  相似文献   

9.
<正> 小麦和浮小麦都是常用中药,均来源于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不同的是小麦饱满质重,入水淘洗时沉入水中。浮小麦干瘪枯瘦,体轻而浮于水面。二者药性不同,功能各异。小麦性平味甘,功能养心除烦,主用于脏躁烦热。浮小麦性凉味甘咸,功能凉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张仲景治疗脏躁证的经典方剂甘麦大枣汤中“小麦”一味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有关文献报道的分析,从小麦与浮小麦饮片的考证、甘麦大枣汤的病机主治和组方原理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小麦和浮小麦是两种具有不同性味、归经和功效的中药饮片;小麦以养心补脾为长,更符合甘麦大枣汤所治脏躁之证的病机。结论:甘麦大枣汤中选择小麦比浮小麦更为适合,更适用于脏躁一证,也更为符合张仲景遣方用药原意,临床宜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11.
汗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中医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仝小林院士认为治疗虚汗时,需厘清病机,审因审症;表虚自汗者可用桂枝汤加减;阴虚盗汗者常用当归六黄汤治疗,并从腠理不固,汗液外泄的角度临证配伍黄芪、浮小麦、煅牡蛎三味小方可取得良效。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黄芪10~20 g,浮小麦15~30 g,煅牡蛎30~120 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陆家龙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病常用内服中药应用规律。方法收集2008年—2014年陆家龙主任医师所开的内服中药处方,统计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及常用配伍药对使用频次。结果从317张有效处方中总结出应用频率最多的前20味中药依次是:制首乌、三七根须、黄芪、当归、白芍、川芎、夜交藤、炒杜仲、钩藤、秫米、桑寄生、茯苓、浮小麦、粉葛、炒黄柏、黑芝麻、炒白术、竹茹、柏子仁、炒枣仁;应用频率最多的前10味常用配伍药对依次是:"当归、川芎、白芍"、"黄芪、三七根须"、"夜交藤、钩藤"、"制首乌、炒杜仲"、"茯苓、炒白术","秫米、夜交藤"、"制首乌、桑寄生"、"柏子仁、炒枣仁"、"桑叶、菊花"、"浮小麦、合欢皮"。结论陆家龙主任医师在长期的诊疗活动中总结和创造了高血压病治疗以燮理阴阳、调和气血、宁谧五脏的学术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小麦包括麦子、麦苗、浮小麦,民间应用较多,分布广,易得,疗效好。麦子其性味甘平,能养心除烦;麦苗性味辛寒,有除烦热、退黄疸的作用;浮小麦味甘,性凉,止汗。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大剂量的麦子、麦苗、浮小麦为主治疗郁症、不寐、肝胆湿热、汗证,常收到满意疗效,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郁症张某,女,38岁,农民,1994年4月20日初诊,患者自诉因生气后感胸中烦热,惊恐害怕,躁扰不宁,以致食不知味,头痛,失眠等。在外院就诊,经多项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给口服安…  相似文献   

14.
心悸治验3则     
正袁宏伟副主任医师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继承人,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现整理其心悸治验3则,介绍如下。例1:贾某,女,30岁,2019年3月5日初诊。心悸、头晕2月余。患者2月前行人流术后,出现劳累后心悸、头晕,记忆力减退,倦怠气短,无胸闷胸痛,纳可,二便调,夜寐欠安,舌淡、苔白少津,脉沉无力。西医诊断:贫血;中医诊断:心悸,证属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治当益气养血,养心安神。予八珍汤加减。药用:黄芪、浮小麦、浮小麦各30 g,白术、茯苓、何首乌各20 g,川芎、当归各16 g,炙甘草5 g,远志、香附各14 g,酸枣仁、太子参各25 g。6剂,每日1剂,水  相似文献   

15.
柴胡桂麦龙牡汤是笔者平素喜用的方剂之一,系以小柴胡汤为主加桂枝、浮小麦、生龙骨、生牡蛎组合而成。具体药物及常用剂量是:柴胡15g 黄芩12g半夏10g 党参20g 炙甘草10g 生姜10g 大枣10枚桂枝10g 浮小麦3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本方寓有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甘麦火枣汤之方意。为凉温并用、和解镇静之  相似文献   

16.
浮小麦50 g,甘草15 g,大枣10 g,酸枣仁15 g。水煎服,每日1剂,2周即愈。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中医学中常归为"瘿病"的范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于颈前是其基本病机。王素美主任医师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及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抑阳平阴,理气散结"为甲亢治疗基本方法。认为阴阳平衡是治疗甲亢病的关键,注重阴气的"平补""平舒"及阳气的"平抑"。治法上理气与散结并行,采用益气、行气等理气之法散痰、瘀之结。以此为基础,使用龙骨、浮小麦为基本药物,创制龙骨小麦系列处方,根据气滞、阴虚、痰瘀互结等多种病机辨证施治验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吴平  郭奕妤 《新中医》2004,36(9):10-10
笔者采用江苏省名老中医许履和经验方加减治疗手足多汗症,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及用法 外用方:荆芥、防风各10g,海螵蛸粉20g。将荆芥、防风煎水取汁100ml,浸泡手足,每次30分钟,早晚各1次。每天1剂。浸泡后以海螵蛸粉扑擦。内服方:煅牡蛎20g,浮小麦、糯稻根各15g,白芍10g。每天1剂,水煎服。六味地黄丸蜡丸,每次1丸,每天2次,早晚分服。  相似文献   

19.
牡蛎散加味治疗小儿多汗症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善  韩养正 《陕西中医》2001,22(5):282-282
目的 :总结小儿多汗症的中药疗效。方法 :采用牡蛎散加味 (牡蛎、黄芪、麻黄根、浮小麦 )。结果 :治疗本病 32例 ,总有效率为 93.75%。提示 :本方有益气固表 ,收敛止汗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年来自拟“定游汤”治疗多例梦游症,疗效较满意。处方酸枣仁15~30克,浮小麦30克,生地15克,甘草、桂圆肉各12克,郁金、远志肉、草河车、柏子仁、川贝母各9克,大枣12枚。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一、二煎混匀,早晚两次分服。一般服15~20剂可见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