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毛昌方  蓝利东 《中国药业》2008,17(17):55-5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口服加常规抗心绞痛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k/d,连用7~14do结果7~14d后心绞痛控制总有效率为治疗组82.61%,对照组60.87%(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治疗组95.65%,对照组73.91%(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更有效、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按前瞻性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脐周皮下注射,每12h1次,疗程1周。结果观察组显效率56.3%、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显效率37.5%、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均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凝血四项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100IU/kg体重,1次/12h皮下注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以14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2%,治疗组为9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7.6%,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显效率28.6%,总有效率64.3%。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37例)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83.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之疗效。方法:将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加静点硝酸甘油,口服硝酸酯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9例,有效率96.8%;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有效率74.2%。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QT离散度的变化并观察其与心肌缺血改善的关系。方法: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测量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用药前后的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QTd明显下降。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改善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的同时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予通心络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方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1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0.1ml/10kg(851U/kg),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76例(93.8%),高于对照组的60例(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结果及血液流变学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疗效,改善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近期预后,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UAP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心绞痛常规治疗为基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脐周皮下注射,2次/d,疗程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6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8.75%,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稳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使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同时加低分子肝素钙5000 U每12 h皮下注射,疗程7 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T,PT,APTT较治疗前延长(P<0.05),无明显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方便。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倍他乐克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我院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2次/d,5000U/次,疗程7d,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ECG)的变化,血液流变学参数和血小板计数评价该药的疗效。结果病例中显效18例(40%),有效23例(51.1%),无效4例(8.9%)。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理想的药物,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97例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57例)及普通肝素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普通肝素,治疗组加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40%),且出血情况发生率低于普通肝素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不良扳应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及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液静脉滴注及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88.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液及低分子肝素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静滴及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丹红注射液合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心绞痛48例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剑臻  郑方算 《中国药师》2010,13(2):267-26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在常规口服硝酸异山梨酯、肠溶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培哚普利等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ih,qd;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再加用丹红注射液30删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ivd,qd,7d1个疗程,比较两组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4.0%(76.0%)和81.2%(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平均体积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应用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肝、肾功能等亦无明显改变。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低分子肝素钙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用血脂康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7500Iu12h1次皮下注射,连用7d,合用血脂康胶囊,2粒,2次/d口服,连用14d。观察心脏事件发生以及服药前后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外周血白细胞(WBC)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无一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未发现严重出血现象及其它副作用,总有效率92.6%;对照组3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总有效率7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用血脂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发性缺血事件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葛根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治疗的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1次/12小时,葛根素40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滴,1次/天,观察治疗14 d后疗效。结果经葛根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临床采用葛根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