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百草枯致大鼠肺损伤过程中的炎症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只。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百草枯20 mg·kg-1;罗格列酮组:腹腔注射百草枯前1 h,腹腔注射罗格列酮10 mg·kg-1;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L。注射百草枯后4,8 h及1,3 d,收集各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标本,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 HE)染色进行肺损伤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蛋白在肺组织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 (NF-κB)和激活蛋白(A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罗格列酮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降低,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减少,肺组织NF-κB和AP-1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罗格列酮可以抑制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NF-κB和AP-1蛋白表达,减少IL-1β和TNF-α分泌,对百草枯所致大鼠肺损伤炎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抵抗素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及其合并肺损伤防治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淀粉酶(AMY)、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肺湿/干重比值、胰腺/体质量比值、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中抵抗素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胰腺组织中抵抗素mRNA的水平.结果 罗格列酮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血清AMY、抵抗素、TNF-α、IL-1B和CRP水平较SAP组均明显下降(均P<0.01),预防组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均P<0.01),预防组和治疗组之间相比较有所变化,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罗格列酮预防和治疗组胰腺/体质量比、胰腺病理评分、肺组织MPO含量和肺的病理评分较SAP组均明显降低(均P<0.01);对照组、SAP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的胰腺组织抵抗素mRNA相对表达量(RQ值)较SAP组明显降低(均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但预防组与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格列酮对SAP及合并肺损伤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格列酮预处理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和罗格列酮预处理组(RGZ组)。罗格列酮预处理组在手术前1 h静脉注射罗格列酮(0.3 mg·kg-1),假手术组和IRI组在手术前1 h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手术分离肠系膜上动脉,通过夹闭45 min、再灌注4 h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PAS染色观察肠道黏膜病理学形态学变化,RT-PCR和ELISA检测白介素6(IL-6)、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Western blot检测PPAR-γ,p-PPAR-γ,JAK2,p-JAK2,STAT3和p-STAT3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I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增加,ELISA和RT-PCR显示IL-6,IFN-γ和TNF-α也明显上调,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表达p-PPAR-γ,p-JAK2,p-STAT3明显增加,但PPAR-γ,JAK2和STAT3无明显变化。与IRI组相比,RGZ组小肠黏膜损伤明显减少、IL-6、IFN-γ和TNF-α表达降低,但p-PPAR-γ,p-JAK2和p-STAT3表达进一步增加,而PPAR-γ,JAK2和STAT3表达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格列酮预处理可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在百草枯(Paraquat,PQ)致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保护作用。方法 48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0.1 m 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A组(TO901317低剂量对照组):5 mg/kg TO901317腹腔注射;B组(TO901317高剂量对照组):20 mg/kg TO901317腹腔注射;C组(百草枯染毒组):百草枯28 mg/kg腹腔注射;D组(TO901317低剂量预处理组):百草枯染毒前0.5 h给予TO901317 5 mg/kg腹腔注射;E组(TO901317高剂量预处理组):百草枯染毒前0.5 h给予TO90131720 mg/kg腹腔注射。在百草枯染毒后72 h处死小鼠,收集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标本。肺组织取出后测定肺湿重/干重比,肺组织切片后HE染色进行肺损伤评分,采用ELISA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中LXRs(LXRα和LXRβ)及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小鼠肺组织中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的LXRα和LXRβ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中毒组小鼠LXRα和LXRβ表达明显减少,肺湿重/干重比及肺损伤评分显著增加,肺泡灌洗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增高,TLR-4表达明显增加。上述改变在TO901317预处理组明显减轻,减轻程度与TO901317剂量有关。结论肝X受体可以在正常小鼠肺组织的中表达,百草枯中毒可显著抑制肝X受体在小鼠肺组织中表达,应用LXRs激动剂TO901317能明显减轻百草枯导致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程度,这一作用可能与LXRs抑制TLR-4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迁移组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在百草枯(PQ)中毒导致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及丙酮酸乙酯(EP)干预研究.方法 将90只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百草枯中毒组、丙酮酸乙酯治疗组,建立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动物模型后,分别于实验后的6、12、24、48 h、3 d每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检测三组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MGB1、白细胞介素-1(IL-1)和TLR-4mRNA变化;并测定三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Q中毒组和EP治疗组染毒后6、12、24、48 h、3 d各时间点,肺组织TNF-α mRNA、HMGB1 mRNA、IL-1 mRNA、TLR-4 mRNA的表达量和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SOD 活力降低(均P<0.05);与PQ中毒组相比,EP治疗组在染毒后12、48 h时间点大鼠肺组织HMGB1 mRNA、TLR-4 mRNA、IL-1 mRNA、TNF-α mRNA表达量及血清MDA含量均降低(均P<0.05),血清SOD 活力均升高(均P<0.05).结论 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主要与氧化应激、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免疫系统炎症级联放大效应有关,丙酮酸乙酯可通过抑制该过程从而减轻急性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血必净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性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血必净对百草枯急性中毒大鼠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和血必净组,分别在给药后6h、2h、72h三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每组8只大鼠,中毒组和血必净组一次性以120mg/kg百草枯灌胃,2h后血必净组腹腔注射血必净10ml/kg,对照组和中毒组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于给药后6h、24h、72h取大鼠眼眶血,用酶联免疫(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IL-2.结果 给药后6h中毒组血清TNF-α、IL-1β和IL-2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5),而血必净组较中毒组明显降低(P<0.05);给药后24h中毒组血清TNF-α、和IL-1β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5),而血必净组TNF-α、IL-1β较中毒组明显降低(P<0.05);给药后72h中毒组血清TNF-α仍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5),血必净组TNF-α较中毒组明显降低(P<0.05),而且IL-1β和IL-2已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血必净可以明显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OSI)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及合并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NP组、预防组(ROSI预防组)、治疗组(ROSI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只。ANP组给予腹腔注射精氨酸造模,预防组于造模前注射ROSI,治疗组于造模后注射ROSI,对照组在尾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各组于造模后24h观察大鼠血清淀粉酶(AMY)、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血清抵抗素、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同时检测胰腺和肺的组织病理变化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肺湿干比(W/D)的变化。结果 ANP组AMY、TNF-α、IL-1β、血清抵抗素、Hs-CRP和MPO、W/D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ROSI预防组和治疗组血清AMY、TNF-α、IL-1β、血清抵抗素、Hs-CRP及肺组织MPO、W/D水平较ANP组明显下降,且胰腺和肺组织病理损伤较ANP组也明显减轻(均P〈0.01)。结论 ROSI能明显降低ANP的炎症,对ANP及合并的肺损伤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蔡笃雄  陈卫昌  曾仕平  汤净 《江苏医药》2012,38(17):1992-199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O组)、ANP组及罗格列酮处理(R)组。采用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NP模型,于模型制作前30min腹腔内注射罗格列酮(10mg/kg)进行预处理。各组于术后3、6、12h分批处死动物,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血浆淀粉酶(AMY)、TNF-α、IL-6水平,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变化以及胰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mRNA、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结果 ANP组AMY、TNF-α、IL-6、胰腺组织MPO、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胰腺组织NF-κB的表达较SO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R组上述各检测指标均较ANP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R组各时点胰腺PPARγmRNA及HSP-70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或P<0.01),胰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罗格列酮可能是激活PPARγ后通过诱导胰腺HSP-70的表达,抑制胰腺NF-κB的活化,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改善ANP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高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BMSC-CXCR4细胞株.制备并鉴定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BMSC治疗组(BMSC组)、BMSC-CXCR4治疗组(BMSC-CXCR4组)和5%O2低氧培养的BMSC-CXCR4治疗组(BMSC-CXCR4+ 5%O2组),于4组大鼠尾静脉给予不同处理后,比较各组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o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稳定转染BMSC-CXCR4细胞株.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可见肺泡大片融合,肺泡结构明显破坏;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随着时间延长动脉血氧分压持续下降,肺湿干比持续升高,血清IL-1β、TNF-α水平持续升高,SOD活性持续下降(P<0.05,P<0.01).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12h时,BMSC治疗组、BMSC-CXCR4组和BMSC-CXCR4 +5%O2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低于生理盐水组,SOD活性高于生理盐水组,且BMSC-CXCR4 +5%O2组优于BMSC组和BMSC-CXCR4组(P<0.01).急性肺损伤12 h时,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肺泡形态大致完整,肺泡壁比较光滑;其中BMSC-CXCR4+ 5%O2组最接近于正常肺组织.结论 低氧培养的BMSC-CXCR4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损害防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将39只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诱导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胰岛素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未治疗组(每组13只),并以13只正常大鼠作对照。于第16周末抽取各组大鼠心脏血测定TNF-α、IL-6、C-反应蛋白、SOD、P物质水平,并处死取股二头肌进行病理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骼肌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含量的变化。结果未治疗组血清IL-6、TNF-α、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胰岛素组和罗格列酮组则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未治疗组血清SOD、SP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组和罗格列酮组的SOD和P物质二者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1,P<0.05)。组织学观察:糖尿病组骨骼肌普遍萎缩,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缩小;部分肌纤维变性,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胰岛素组和罗格列酮组骨骼肌有部分轻度萎缩,间质轻度水肿,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GEs蛋白、PPAR-γ蛋白均呈棕黄色颗粒状,弥漫或斑片状沉积于骨骼肌细胞胞浆中;在糖尿病组AGEs最高,PPAR-γ最低。结论糖尿病大鼠受损的骨骼肌中有AGEs蓄积和血清炎症因子增高,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损害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和RGZ预处理组(RGZ组)。RGZ组在手术前1 h给予罗格列酮(0.3 mg/kg)静脉注射,Sham组和IRI组术前1 h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手术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 min、再灌注4 h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PAS染色观察肠道黏膜病理学形态学变化,RT-PCR和ELISA检测白介素6(IL-6)、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γ、p-PPAR-γ、TLR-4、p-p65和p65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I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增加。ELISA和PCR显示,IL-6、IFN-γ和TNF-α也明显上调;WB显示,p-PPAR-γ、TLR-4和p-p65表达明显增加,但PPAR-γ和p65无明显变化。与IRI组比较,RGZ组小肠黏膜损伤明显减少,促炎症因子IL-6、IFN-γ和TNF-α,TLR-4和p-p65表达明显降低,而p-PPAR-γ表达进一步增加,但PPAR-γ表达和p-p65无明显变化。结论罗格列酮预处理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对百草枯(paraquat,PQ)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Q组、PF治疗低、中、高组,采用腹腔注射20%PQ溶液诱导大鼠成急性PQ中毒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以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同时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smad3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PQ组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升高,而给予PF可明显抑制中毒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中毒大鼠肺组织中TGF-β、CTGF、smad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光镜观察显示中毒大鼠肺组织大量肺泡萎缩,部分过度膨胀,组织炎性浸润和纤维化明显。给予PF治疗后,大鼠肺组织TGF-β、CTGF和smad3蛋白表达以及组织损伤和纤维化显著降低。结论:PF可以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损伤,其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抑制TGF-β、CTGF和smad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罗格列酮组。通过烟雾暴露联合气道滴入脂多糖构建大鼠COPD模型。罗格列酮组在烟雾暴露前30 min给予罗格列酮(20μg/只)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30 d。处死大鼠前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行肺功能测定和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分类计数,处死后收集肺脏和血清。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 ELISA和RT-PCR检测血清、BALF和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PI3K、p-AKT和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预处理可明显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改善大鼠肺功能和一般情况,降低IL-6、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降低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提高PI3K和p-AKT表达水平,而对AKT表达无影响。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抑制炎症减轻COPD大鼠肺功能的恶化,其作用机制与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姜黄素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大鼠肺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建立大鼠肢体缺血2 h再灌注3 h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各12只):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3个浓度姜黄素预处理组,分别于缺血前2 h经腹腔注射姜黄素501,00,200 mg.kg-1。测定每组肺组织湿/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以及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肺组织W/D与MPO活性、TNF-α和IL-6含量并使NF-κB p65表达均明显升高;姜黄素预处理组可剂量依赖地降低肺组织W/D与MPO活性、TNF-α和IL-6含量并使NF-κB p65表达升高。结论姜黄素预处理能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大鼠肺内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激活、从而减少TNF-α和IL-6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百草枯中毒急性肺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Mod组)、依达拉奉治疗组(ED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Dex组),每组再根据染毒时间分为6h、24h、48h和72h等4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20%百草枯溶液(25mg/kg)制备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模型,Con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染毒后1h开始,ED组和Dex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和地塞米松(3mg/kg),2次/日,Con组和Mod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分别在染毒后6h、24h、48h和72h,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变化,然后处死大鼠,经心脏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并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Mod组、ED组及Dex组各时间点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或P<0.01),血清MDA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病理示急性肺损伤改变,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萎缩塌陷,甚至结构消失,且随时间进展加重;与Mod组相比,ED组和Dex组血清SOD活性明显上升(P<0.05或P<0.01),血清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而ED组和Dex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和地塞米松对百草枯中毒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均有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和减轻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大鼠急性肺损伤影响。方法采用LPS建立SD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SB203580组。造模后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在1h、3h、6h及12h时,剖杀大鼠,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测血清中的TNF—α及IL-6;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的p38MAPK及其磷酸化-p38MAPK。结果注射LPS后,SB203580治疗组较LPS组血清中的TNF—α及IL-6显著减少(P〈0.05 or 0.01);肺组织中的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显著减轻,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未明显减轻。结论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可减轻血清中的TNF-α及IL-6和肺组织中的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从而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SRT1720对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SRT1720组,通过腹腔注射LPS(10mg/kg)建立SD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肺W/D值、组织匀浆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大鼠经LPS腹腔注射诱导肺损伤后,肺W/D值显著增高,且肺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增高,而SRT1720能有效逆转上述指标变化。结论 SRT1720对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TGF-β1在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肺损伤中的作用及罗格列酮的治疗影响。方法通过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光镜动态观察12、24周时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罗格列酮组的大鼠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用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肺组织胶原沉积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动态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肺组织胶原含量明显增多(P〈0.05),糖尿病组大鼠肺组织TGF-β1表达增多(P〈0.05),罗格列酮组TGF-β1表达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出现了肺间质纤维化,TGF-β1的含量增加可能与糖尿病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有关,罗格列酮治疗降低了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TGF-β1的含量,减轻糖尿病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罗格列酮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PPAR-γ)激动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兔模型梗死面积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探讨PPAR-γ介导心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5组,包括:假手术组、模型组、罗格列酮低剂量组、罗格列酮高剂量组及罗格列酮高剂量+GW9622组。假手术组只开胸穿线不结扎心脏,其余组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后1h分别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浓度;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浓度;术后取兔心脏,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后评价心肌梗死面积;做HE染色切片及电镜片观察组织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和罗格列酮高剂量+GW9622组相比,罗格列酮低剂量组、罗格列酮高剂量组血清NO含量降低,IL-6浓度显著降低,血清T-SOD浓度显著升高(P〈0.01);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下降,心肌病理结构改变较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坏破坏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罗格列酮通过提高血清T-SOD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因子IL-6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起到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心肌梗死面积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霆  黄中伟  沈雁波  祁雷  蔡琦 《江苏医药》2012,38(18):2131-2133,223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O组)、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术手术组(CLP组)和罗格列酮4mg.kg-1.d-1治疗组(RT组)。术后2、6、12、24、48h检测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计数和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SO组相比,CLP组术后肺泡肺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渗出加重,PaO2显著下降,BALF中WBC计数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RT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PPAR-γ配体对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