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了77 例正常人,80例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病人,74 例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ACEI/D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组D等位基因频率为51.6%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5.6% ,P< 0.01),及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39.3% ,P< 0.05)。结论:ACE基因D等位基因型可能是中国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拟在中国人群中验证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NOS3)多态性与高血压继发左心室肥厚的关联。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两个独立的高血压继发左室肥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2179和343人),采用PCR-RFLP法研究NOS3的三个功能性多态性位点(-T786C/rs2070744、eNOS4a/b和+G894T/rs1799983)的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左室肥厚遗传易感因素的关系。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心脏超声的检测。结果 NOS3的三个功能性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只有+G894T(Glu298Asp)位点与高血压继发左室肥厚的易感相关(第一个人群:OR=1.67,95%CI:1.19-2.36,P〈0.05;第二个人群:OR=1.41,95%CI:1.01-2.28,P〈0.05),并呈隐性遗传模式。在两个独立样本中,与携带G等位基因(GT+GG)的相比,携带TT基因型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和相对室壁厚度均增加(分别增加16.2%和11.7%、8.3%和7.1%、14.0%和25.1%、13.1%和16.2%)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OS3的+G894T多态性位点可能是高血压继发左室肥厚遗传易感性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定位克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是目前研究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点的主要手段,遗传多态性标志主要采用短串联重复片断(STR),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猛发展,新一代遗传多态性标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期望利用这种高密度、性能稳定、易于自动化操作的遗传学标志进行连锁不平衡和相关分析或直接进行候选基因的突变检测,最终找到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陶雪娥 《山东医药》2013,(39):102-104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多基因复杂疾病,其家族聚集性及同卵双生子高共患率的现象均提示遗传因素在IBD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不同的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对IBD易感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种族、地区及人群差异性.近来国外研究显示,欧洲人群IBD的易感基因/位点多达99个,其中与克罗恩病(CD)及炎症性肠病(UC)均相关的有28个.过去一直认为IBD好发于西方国家,但近20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亚洲及中东地区IBD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国内对基因多态性与IBD易感性关系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与西方国家比较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现对中国人群炎症性肠病易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班博  耿厚法  孙琳 《山东医药》2006,46(25):1-3
目的研究MGEA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实验分糖尿病组(DM)和正常对照组(NC),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DNA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1.5%琼脂糖电泳,分离纯化目的条带后直接测序。结果MGEA5基因的内含子10中,SNP5—14位点等位基因为A/T,携带等位基因T的个体DM发病率比携带等位基因AA的个体显著增加,该等位基因T频率在两缉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GEA5—14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北方汉族T2DM的主要易感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6.
Graves病(GD)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已发现人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基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基因,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基因和甲状腺球蛋白(Tg)基因等多个基因与GD存在一定的联系,另外,用全基因组扫描的方法确立了GD连锁基因位点GD-1,-2,-3,它们为GD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磺脲类药物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人群 2型糖尿病 (DM)的发生与磺脲类药物受体 1(SUR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抽提正常人 51名及 2型DM患者 10 5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 ,PCR扩增SUR1基因4个多态性位点的区域 ,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 ,并用测序证实不同酶切图形基因型的准确性。结果 SUR1基因 16号外显子 -3t→c的多态性在 2型DM和正常人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研究人群未发现SUR1基因 18号外显子 (ACC→ACT ,T761T)和 3 1号外显子 (R12 73R ,AGA→AGG)的多态性变化。SUR1基因 3 3号外显子 13 70位 (TCC→GCC ,S13 70A)的多态性变化 ,在 2型DM和正常人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SUR1基因可能是中国南方 2型糖尿病发生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已发现阳离子胰蛋白酶原(PRSS1)基因、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和胰分泌性胰蛋白酶抑制剂Kaza11型(SPINK1)基因突变可显著提高个体对慢性胰腺炎(CP)的易感性。大量研究结果显示CTRC基因很可能为CP易感基因研究的新热点;TNF-238A基因、UGT1A7基因、CASR基因或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ALDH)2及羧基酯脂肪酶(CEL)等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等亦被认为有较好研究前景;GSTT-1*A和角蛋白8的作用尚难界定;而血色素沉着症基因(HFE)、二氧化锰超氧化剂物歧化酶(MnS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同工酶(GSTP1)基因很可能与CP无关。但这仅仅是研究的开始,为彻底阐明CP易感基因之谜尚需付出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和Chyrnase(CMA)基因A/B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RFLP)检测了:10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以及CMA基因A/B多态性;同时超声心动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结果 ①ACE基因II、ID、DD基因型及I、D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组(LVH)与无左室肥厚组(NLVH)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MA基因AA、AB、BB基因型及A、B等位基因频率在LVH组与NLVH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CE和CMA基因型间年龄、体质指数(BMI)、脉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LVDd、IVST、LVPWT、LVM以及LV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ACE和CMA基因型与左室肥厚(LVH)不相关;⑤ACE基因中各基因型与CMA基因中各基因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及CMA基因A/B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在全世界一直以来都是一种重要的感染性疾病,然而仅1/10的感染者发病。除环境和暴露因素外,宿主遗传因素对引发结核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几个候选基因与结核病易感有关,如自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l(Nrampl或Sicl1a1)基因、维生素受体(VDR)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2、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等。这些易感基因的发现和研究对于建立和健全结核病预防和控制措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基因筛选是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前的研究由于受到实验方法的限制,其研究结果很难重复而难以被广泛认可。近年随着人类基因组多态性技术的进步,有学者采用全基因组技术筛选冠心病易感基因并取得重要发现,在9p21.3、2q36.3和6q25.1等区域相继发现和冠心病明确相关的易感基因位点,这些发现对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危险因素筛选等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矽肺患者结核易感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结核易感相关基因对矽肺患者结核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矽肺患者20例,矽肺合并结核患者2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10例,另选10位健康人作为对照,PCR扩增目的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对NRAMPl基因3’UTR多态性位点和VDR基因Fok I位点、Taq I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各基因型与结核易感性关系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RAMP1基因3’UTR和VDR基因Fok I和Taq I位点的多态性与矽肺患者结核发生具有相关性。矽肺合并结核组NRAMP1 3’UTR中TGTG+-/++基因型的频率、TGTG--/++基因型的频率、VDR Fok I和VDR Taq I基因型频率与其它三组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矽肺合并结核患者的NRAMP1基因3’UTR和VDR基因Fok I和Taq I位点的多态性与结核感染存在相关性,NRAMP1基因3’UTR和VDR基因在矽肺合并结核患者的肺结核发病中所起的真正作用以及与其它易感基因或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3.
新西兰白鼠狼疮性肾炎易感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新西兰白鼠 (NZW)狼疮性肾炎 (LN)的遗传易感基因。  方法 :建立 (NZBxNZW )F1xNZB回交小鼠模型 ,采用覆盖小鼠除性染色体以外全部 19条染色体的多态性微卫星遗传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 (QTL)分析进行基因定位 ,并应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方法比较LN易感基因的多态性 ,将小鼠的累积蛋白尿定性作为LN的表现型。 结果 :QTL分析结果显示 ,(NZBxNZW)F1xNZB回交小鼠LN易感基因位点分别与NZW小鼠第 11染色体微卫星遗传标记D11Mit2 6 3及 17染色体微卫星遗传标记D17Mit6 1肯定连锁 (Lod值 >3)。D11Mit2 6 3位点附近存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基因 ,D17Mit6 1位点附近存在 (TNF)α和H 2基因。同时携有D17Mit6 1基因B/W型和D11Mit2 6 3基因B/W型两个易感基因位点组的蛋白尿的阳性率比单基因组增高。  结论 :NZW来源的Csf3基因及TNFα(或H 2 )基因是新西兰小鼠LN重要的易感基因。易感基因之间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龙  李莉  崔天祥  赵狄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501-2503
目的 探讨klotho基因G395A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高血压左室肥厚组82例(B组),对照组69例(C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各组人群的G395A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Klotho基因G395A多态性GG、GA、AA在三组的分布频率有显著差异(x2=16.976,P<0.05).单纯高血压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36.85% vs 26.09%,P<0.05).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07,P<0.05),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47.56% vs 26.09%,P<0.05).结论 高血压左室肥厚组AA基因型频率增加,提示klotho基因G395A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在环境因素和基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哮喘的发生.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全球范围内进行了11项大规模的全基因筛选工作,发现了哮喘的一些易感基因,如第11号染色体与特应症基因、11q13的IgE高亲和力受体β亚单位基因(FcεR1-β)、14q11.2-13的T细胞受体(TCR)基因、第5号染色体与细胞因子簇、5q31-q32上的β2受体基因等.这些研究由于人种差异、方法学的不同、样本量的差异以及一些假阳性,导致有些结果重复性不高.最近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哮喘易感基因ADAM33基因,本文对ADAM33基因的发现、结构、功能及其与哮喘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IDDM易感基因的全基因组筛查及确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DDM是一种具有遗传背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同卵双生一致率约为36%,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在环境因素中,宫内、婴儿期营养及饮食习惯可能影响IDDM的易感性,对此尚待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及前瞻性研究确认。在遗传因素中,IDDM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该疾病的人S一15(AS一家系同胞患病风险率/群体内患病率),IDDM的遗传方式不符合Mendelian遗传方式,而是一种多基因病(Polygenicdisease),又称复杂病(complexdisease)[1]以往通过候选基囚研究策略发现厂两个重要的IDDM易感基因:IDDM1(H…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与脂蛋白脂酶基因的连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基因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是否连锁,以期发现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遗传易感位点。方法 从北京地区搜集12个(81人)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家系选择脂蛋白脂酶基因及其附近的微卫星遗传标记(LPLGZ14/15与D8S282)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CENEHUNTER软件包多点连锁分析显示微卫星遗传标记最大LOD score(HLOD)值如下:HLODLPLGZ14/15=-8.9及HLODD8S282=-10.5。结论 中国北京地区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家系提示,脂蛋白脂酶基因不是影响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表型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8.
普通型2型糖尿病是一种具异质性的多基因复杂性疾病,并受环境因素的明显影响。通过候选基因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经全基因扫描定位克隆法可见不同人群、不同种族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定位区域与2型糖尿病连锁。钙蛋白酶10(Calpain10)是第一个被定位克隆的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9.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易感基因的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肥厚型心肌病可能的致病基因或易感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定位分析。方法应用PCR/SSO方法,分析4个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家系的亲代和子1代HLADQA1DQB1单倍型,以Lods法分析未知的易感基因或致病基因与HLADQ基因的连锁情况。结果发现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或易感基因与HLADQA1与DQB1单体型之间存在连锁,其图距为零分摩,提示易感基因与HLADQA1与DQB1之间距离很近。结论根据家系分析结果,初步认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除βMHC突变之外,可能还存在一个易感基因,它位于HLADQA1与DQB1之间。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复杂遗传疾病,使用关联分析、定位克隆、定位候选克隆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可定位其易感基因.本文主要介绍近年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