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066600)林晓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syndromeTOB)是指基底动脉顶端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以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及眼球运动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1]。1980年Ca...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于1980年由Caplan首次发现并命名,是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的部位,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1个“干”字形区域.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主干顶端)由于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中脑、丘脑、部分枕颞叶以及小脑上部的梗死,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由于临床发病突然、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在基层医院临床救治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就我院2002-01-2010-12收治的39例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组成“干”字形结构的5条血管(双侧小脑上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上端)的血液循环受到不同程度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发病率占脑梗死的7.6%。伴发精神障碍者占7.4%。我们收治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中伴发精神障碍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附六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syndrome,简称TOB综合征),系固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部位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的血液循环障碍。CaPlan将它称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j。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意识障碍,同时伴有瞳孔扩大和眼球运动障碍及行为异常等,国内虽有报道[‘,’],但少有报道反复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及视幻觉者。现将本组6例报道如下。1!I$东资料本组共6例,男3例和女3例,年龄为SO~65岁,平均588岁。起病前有眩晕2例,突然昏迷3例,嗜睡2例。在昏迷病例中1例反…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性疾病,主要由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基底动脉顶端的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以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和内囊等处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组综合征。本文回顾性分析44例T OBS的临床与能谱C 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巨长基底动脉一例余新光,段国升,周定标当基底动脉显著延长、增粗且扭曲时,称为巨长基底动脉(dolichoectaticbasilarartery)或巨长基底动脉变异(megadolichobasilaranomaly)。我院近5年连续1000例全脑血...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的部位,由2条大脑后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一个"干"字形结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指上述血管的任何2条以上血管闭塞所导致的临床上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和眼球运动障碍为典型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5条血管交叉部,即由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的“干”字形结构,由各种原因引起该区域的循环障碍,包括中脑、丘脑、丘脑下部、桥脑上部、小脑、枕叶和颞叶的梗死[1],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院1996-10-2002-08收治2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Dolenc入路手术夹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2年6月经Dolenc入路手术治疗的26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2周CTA检查显示26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5例、脑积水1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偏瘫1例,无脑脊液漏,无手术死亡病例。26例术后随访6~48个月;动眼神经麻痹5例中,术后3个月内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1例;1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恢复良好,1例偏瘫恢复生活自理。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6例,1分3例,2分4例,3分3例;CTA复查未见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重要方式,经Dolenc入路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9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其中10例患者行DSA检查均有脑底动脉粥样硬化;7例见基底动脉顶端、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闭塞,2例双侧椎动脉严重狭窄,基底动脉顶端未见闭塞,而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闭塞。2例患者后交通动脉发育异常。全部患者均有血液流变学异常。10例有房颤史。结论:基底动脉尖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其次为血液流变学异常,如合并后交通动脉畸形,则更易发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TOBS)是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组成“干”字结构的五条血管(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特殊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8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07-01~2008-  相似文献   

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正>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syndrome;TOB综合征)系因基底动脉顶端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院自1987—1995年3月所治的TOB综合征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系指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于1980年由caplan[1]首次报道.随着临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和提高.将在我院2002~2006年收治的23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由Caplan[1]首次报告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系指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在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585例脑梗死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者24例,笔者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拟提高对其  相似文献   

16.
高刺激率ABR测试对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评估宋江顺,钟乃川在眩晕门诊中,我们给33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ertebrobasilartransientischimicvertigo,VBTIV)的病人口服西比灵一...  相似文献   

17.
基底动脉尖端综合征(TOBS)与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是病因及发病机制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这两种疾病单独存在时依据其典型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但当临床情况较复杂时常可误诊。现介绍1例以“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收入院,而后确诊的MFS综合征。1 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夜间突觉头晕,坐及站立时摇晃欲倒,偶有双手及双腿麻遂来急诊。病情渐进加重,2d后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成双并模糊,看不清报纸上大号字,双眼球各方向运动明显受限,基本固定。四肢麻木无力,麻木自远端向近端发展。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转颈试验研究邓远飞黄莘莘詹国华郑芷萍刘乃河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ertebro-basilarischemicvertigo,VBI-V)因体征轻微而临床诊断较为困难[1]。既往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  相似文献   

1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G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表现形式多样,病情进展迅速、凶险,病死率高,预后差,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及功能障碍。现将我院200501—2008-10收治的13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与MRI(附12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与MRI(附12例分析)刘群,宫淑杰,包雪英,张瑾,王悦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国内外均有报道,据统计占脑梗塞7.6%[1],国内大部分病例均经头部CT确诊,仅少数经MRI诊断,本组12例为1994年1月~1995年1月住院病人,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