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原因不明自然流产(unexplained spontaneous abortion,USA)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西安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孕早期妇女1 045例为观察对象,统计其年龄、文化程度、既往孕产史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SA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研究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既往孕次、既往胎次、自然流产史、人工流产史、怀孕季节、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围孕期服用叶酸、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血清叶酸等对USA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流产史、人工流产史、既往胎次、孕前BMI偏低、文化程度、年龄及孕期服用叶酸、高Hcy血症、血清叶酸高水平与USA的发生有统计学关联(P0.05),OR值分别为12.180、10.988、6.448、2.109、1.749、1.054、0.629、2.598、0.237。其中,围孕期服用叶酸和血清叶酸高水平是降低孕妇USA发生率的有利因素。结论孕妇年龄30岁,文化程度较低,有自然流产史,有人工流产史、孕前BMI过低,血清Hcy水平较高,血清叶酸水平较低易发生US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叶酸水平与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常规孕检的1 315例孕早期(孕周≤10周)孕妇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出现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将孕妇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1 23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危险因素;以对照组血清HCY及叶酸水平的第10或90百分位数为界值,比较不同水平组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发病风险。结果年龄、孕次、自然流产史、孕前低体重、高HCY血症(OR=2.667,P0.05)为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危险因素,围孕期服用叶酸、高血清叶酸水平(OR=0.228,P0.05)为其保护因素。血清叶酸低水平或血清高HCY水平的孕妇,其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危险性均高于相关指标正常孕妇(OR=2.4、1.7,P0.05)。结论孕早期高血清HCY、低血清叶酸水平均可能导致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发生危险增加,联合检测两项指标可能有助于识别高危孕妇。  相似文献   

3.
不明原因自然流产者血硒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孕妇早期自然流产的原因很多,诸如内分泌失调、染色体异常、TORCH感染等,硒是人及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多种免疫学和生物学功能。但母体缺硒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是否有关尚未见报道,为探讨硒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之间的联系,笔者对来本站应诊的自然流产患者进行了血硒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为2001年3月~2004年11月来本站进行孕期优生监护检查的妊娠妇女,其中有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史者319例,为观察组;无自然流产史者437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为在本县居住1年以上居民,健康,无甲状腺疾病史及硒作业史,年龄21~33岁,孕…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及其与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非孕期URSA妇女159例及127例正常对照妇女进行MTHFR基因C677T等位基因检测,并对部分标本进行测序验证,计算患者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以及该多态性与URSA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T/T纯合子频率分别为37.1%(59/159)和16.5%(21/127),患者组与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2.9%(200/318)和47.2%(120/25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TT基因型与URSA的相关性分析表明,TT基因型妇女发生URSA的相对风险增加(OR=2.978,95%CI 1.678~5.256)。结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可能是山东地区URSA发病的遗传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秀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1090-1092
目的:探讨缺硒与胎膜早破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2例胎膜早破患者与204例正常孕妇行血硒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胎膜早破患者与正常孕妇的血硒含量中位数分别为64.2μg/L,83.1μg/L,经统计学处理,2χ=20.42,P<0.001,两组之间血硒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血硒与胎膜早破之间有一定关系,孕妇缺硒是引起胎膜早破的原因之一。孕妇适当补硒,有利于避免胎膜早破的发生,有利于优生优育。该研究在防止孕妇胎膜早破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及实际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叶酸基因检测对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截止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200例纳入研究,依据叶酸基因检测与否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0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叶酸MTHFR基因(C677T、A1298C)多态性实施检测,探究叶酸MTHFR基...  相似文献   

7.
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病因较为复杂,该病也是造成不孕的主要原因,成为临床诊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拟就叶酸代谢酶基因突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系统表达异常、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失调、白细胞介素(IL)-18作用和精子因素等5个方面与URSA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病区主食粮中硒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病区主食粮中硒元素的含量,探讨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与硒元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2004-2005年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病区村民及猝死病例家中主要粮食大米、小麦、玉米等,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其硒含量.结果 主食粮中硒含量普遍偏低,主要分布在0.001~0.02 mg/kg范围;其中大米和小麦中硒含量相近,玉米中的硒含量相对较低.病区村民硒营养水平低.结论 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病区人群摄入的主食粮处于低硒水平,应适当补充硒元素和加强营养补充预防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预防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72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孕妇的疾病史(妊娠史及流产史等)、生活方式(吸烟和饮酒等)、居住情况(噪音及气味等)以及职业和家族等一般资料。对孕妇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复发性流产的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发现,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年龄及职业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而与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生殖道感染、噪音及气味等因素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需要采取预防保健措施,降低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进而降低患者的流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雌激素受体1(ESR1)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关系。方法:选取本院88例URSA患者为URSA组,70例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法检测外周血ESR1基因rs22234693、rs9340799、rs2046210位点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验证基因型频率;logistic回归分析ESR1基因型与URSA发生风险关系;分析各位点基因型与激素水平关系。结果:URSA组FSH水平高于对照组,E2、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ESR1基因rs22234693、rs9340799、rs2046210位点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rs22234693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rs9340799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rs2046210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rs22234693、rs9340799、rs2046210位点突变型者血清E2、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s22234693 TT和TC基因携带者发生URSA风险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CC等位基因的1.756倍和2.432倍,rs9340799 GG、AG基因携带者的发生URSA风险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AA等位基因的1.237倍和1.746倍,rs2046210 TT和TC基因携带者的发生URSA风险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CC等位基因的1.354倍和1.824倍。结论:ESR1基因rs22234693、rs9340799、rs2046210位点多态性与URSA发生有关,rs22234693位点C→T突变、rs9340799 A→G突变、rs2046210 C→T突变可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马强  蔡晓红 《现代保健》2009,(26):51-5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主动免疫疗法。方法46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采用丈夫静脉血提取淋巴细胞进行免疫治疗,每月1次,连续3次.妊娠后强化1次。妊娠后黄体酮和hCG黄体支持。对照组21例患者妊娠后使用黄体酮和hCG黄体支持。比较两组妊娠率。结果两组妊娠率分别为81.2%和57.1%,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怀孕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孕早期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蜕膜组织CTLA-4及相关免疫分子的表达及其在母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采集10例正常育龄妇女(正常非孕组)黄体期、12例正常育龄妇女早孕期(正常妊娠组)和23例孕早期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URSA组)流产时的外周血,同时留取正常育龄妇女及反复流产患者早孕期行人工流产时蜕膜组织,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比较CTLA-4、CD4+CD25+、CD80、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CTLA-4在3组外周血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25+的表达显著高于URSA组与正常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80、CD86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及正常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蜕膜组织CTLA-4、CD4+CD25+的表达显著高于UR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蜕膜组织CD80、CD86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蜕膜组织淋巴细胞CTLA-4、CD4+CD25+、CD80、CD86的表达情况在母胎界面免疫耐受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25+、CD80、CD86的表达水平与孕早期反复流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病因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发性自然流产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病因极其复杂,其中不明原因者约占40%~80%。近几年研究表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该文对近几年来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病因及其治疗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病因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发性自然流产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病因极其复杂,其中不明原因者约占40%~80%。近几年研究表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该文对近几年来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病因及其治疗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主动免疫法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是指临床上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0.4%~0.8%[1]。导致RSA发生的原因很多,约有40%~70%为原因不明[2,3]。近来大量研究表明,不明原因的RSA可能与免疫有关[4]。本文对原因不明的RSA行主动免疫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  相似文献   

16.
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URSA)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机体封闭抗体、T细胞亚群、胞内Th1/Th2细胞因子及外周血NK细胞含量的变化,以期初步阐明其治疗机理。方法:URSA患者治疗前均检测封闭抗体,对于封闭抗体阴性的患者给予每2周静脉点滴10g国产丙种球蛋白,连续4次治疗后再次检测封闭抗体。怀孕后改为每3周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至怀孕26~30周。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析25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胞内Th1/Th2细胞因子及NK细胞的变化,并选择20例正常妊娠并选择人工流产者作为对照组。结果:25例URSA经4次被动免疫治疗后有19例封闭抗体转阳性。21例能正常怀孕并成功分娩,4例流产,成功率84%。治疗后CD3+T细胞百分比略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CD8+T细胞百分比有明显升高;而CD4+T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CD4+/CD8+比率也明显下降。胞内Th2型细胞因子IL-10含量显著性升高;胞内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外周血NK细胞含量明显下降。结论: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治疗URSA具有较好疗效。治疗后机体免疫保护作用明显增强,可能是丙种球蛋白促进妊娠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环境和人体硒、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与非病区硒、铬水平以及与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关系.[方法]采集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非病区水,土,粮食,头发、血清,分别用荧光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硒、铬含量.[结果]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水硒、铬,土壤硒、铬,粮食硒、铬水平均低于非病区组(P<0.05);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人体发硒、铬,血清硒、铬水平均低于非病区组(P<0.05),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环境硒、铬水平与人体硒、铬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低硒与低铬可能是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炎症相关因子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选择60例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不明原因流产组)和6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正常早期妊娠妇女(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其绒毛及蜕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iNOS和HIF-1的表达.结果:iNOS在不明原因流产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IF-1在不明原因流产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绒毛及蜕膜局部微炎症状态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免疫学病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中淋巴细胞的种类及其表面形态学变化,分析其与该病免疫学发病因素之间的关系。以10例正常妊早期施行人工流产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光镜及扫描电镜综合分析的方法,对1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不同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表面形态进行检测。实验组蜕膜淋巴细胞百分率为63.35±2.19%,其中大颗粒淋巴细胞及小淋巴细胞在所有蜕膜细胞中所占的百分率分别为60.05±1.92%、3.30±0.58%;而对照组脱膜淋巴细胞百分率为56.10±3.47%,其中大颗粒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分别为52.35±3.42%及3.75±0.59%,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淋巴细胞及大颗粒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上升(P<0.0005),小淋巴细胞百分率未见显著改变(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不论大颗粒淋巴细胞还是小淋巴细胞,实验组均表现出细胞功能活跃的表面形态学变化,同时还可观察到,实验组呈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前者为6.40±1.17%,后者为3.15±0.75%(P<0.0005)。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淋巴细胞的表面形态学发生了改变,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徐又先  陈广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77-3280
目的:检测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氧化应激产物和机体的微炎症状态,探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方法:以50例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组,50例同期正常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正常早孕组)和20例健康妇女(健康非孕组)为对照组。检测血浆TNF-α、hs-CRP、IL-6等炎症反应产物和8-isoprostane、MDA、ox-LDL等氧化应激产物的浓度。结果:研究组血浆8-isoprostane、ox-LDL的浓度分别为(148.27±39.35)pg/ml、(689.15±152.06)μg/L,均高于对照组(正常早孕妇女和健康非孕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MDA为(5.13±0.12)μmol/L,研究组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NF-α、hs-CRP、IL-6的浓度分别为(23.53±11.35)pg/ml、(3.84±1.26)mg/L、(28.72±17.38)pg/ml,均高于正常早孕组〔(11.45±6.82)pg/ml、(1.82±1.25)mg/L、(16.79±11.19)pg/ml,P<0.05、P<0.01、P<0.05〕和健康非孕组〔(8.86±1.39)pg/ml、(1.46±1.02)mg/L、(13.35±4.01)pg/ml,P<0.05、P<0.01、P<0.01〕;正常早孕组也稍高于健康非孕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流产患者8-isoprostane及ox-LDL均与hs-CRP、IL-6、TNF-α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5),MDA与hs-CRP、IL-6、TNF-α无相关性(P>0.05)。结论:正常妊娠存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失衡和微炎症状态的加剧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干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可能有利于控制早期不明原因流产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