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在肝纤维化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探讨TGF—β1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评价其对肝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水平,40例患者全部进行肝组织活检,分析TGF-β1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度分级的关系以及与HA、LN、PⅢNP、CⅣ四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GF-β1水平明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TGF-β1变化趋势与HA、LN、PⅢNP、CⅣ均呈正相关(P〈0.01)。(2)按炎症活动度(G)分组,TGF-β1在G1~G4组水平明显高于G0组(P〈0.01),但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且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在早期肝纤维化的敏感性高于HA、LN、PⅢNP、CⅣ,可作为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早期肝硬化的血清学诊断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煜  段钟平  王宝恩  钱林学  陈光勇  张岩 《临床荟萃》2003,18(20):1151-1153
目的 探讨血清学指标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10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和4种血清纤维化标志物(Ⅳ型胶原、透明质酸、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层连蛋白)测定,以病理组织学为标准,分析比较上述血清学指标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随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HA和Ⅳ型胶原在病理组织学纤维化分期S1~S3和S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ROC分析)划定它们的界值,对诊断肝硬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70%~80%。结论 HA和Ⅳ型胶原对早期肝硬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通过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方法并不比单一的指标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相关血清标志物的联合检测与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1):1339-1341
目的对各型肝炎及活动期肝硬化肝纤维化相关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与综合分析,以确定判断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常规指标。方法对190例各型肝炎患者行肝纤维化四项即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Ⅲ型前胶原肽(typeⅢprocollagen PCⅢ),层粘蛋白(laminin LN),及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 Ⅳ C)及PGA指数即PT(凝血酶原时间),APOA1(载脂蛋白A1)、CGT(r-谷氨酰基转移酶)等肝纤维化相关血清指标的检测,同时进行B超检查。首先根据病史、肝功能、B超对患者进行分类,然后将所测定各项结果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χ^2检验确立统计学意义,分析各类型患者的肝纤维化相关血清指标。结果急性肝炎中,HA、LN、PCⅢ、ⅣC均有轻度升高,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此四项指标与肝脏炎症活动有一定相关性。PGA指数无明显改变;慢性轻度肝炎时,HA、LN、PCⅢ、ⅣC仅轻度增高,PGA指数也轻度升高,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慢性肝炎中、重度及活动性肝硬化时PGA指数和HA、IN、PCⅢ、ⅣC均明显升高,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并以HA为最高,提示HA为诊断纤维化最敏感指标;同时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B超部分提示弥漫性肝损害,其中肝纤维四项明显升高。考虑有早期纤维化的存在。结论我们认为联合PGA指数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可作为判断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4.
血清Ⅰ,Ⅲ,Ⅳ型胶原含量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肝病患者血清Ⅰ、Ⅲ、Ⅳ型胶原的检测,并对其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及病理改变进行了分析,探讨血清胶原水平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寻找能早期反映肝纤维化的敏感性血清学指标。1对象和方法肝病患者240例,其中男160例,女80例,平均年龄36.5岁。包括急性肝炎(AH)70例,慢迁肝(CPH)60例,慢活肝(CAH)80例,肝炎后肝硬化(LC)30例,全部病例均按1990年(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健康人39例,均为健康献血员,其中男29例,女10例,平均…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在肝纤维化阶段进行确诊,会对肝硬化的防治或逆转起到积极作用。目前临床上对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确诊以具损伤性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为主。近年有文献报道,在血清学方面,有些指标可灵敏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联合检测各型肝病患者的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以探讨它们在肝病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血清“肝纤四项”检查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371-7371
目的分析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8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上述四项血清学指标在肝炎患者中均明显升高,以肝硬化者为最高,其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反映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它是一种病理学诊断,目前临床上对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确诊仍以肝穿活体组织检查为主,如何寻找一种非损伤性诊断途径,是国内外肝脏医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血清标志物方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本文就近年的内容概要介绍如下:1反映胶原蛋白代谢改变的指标反映的类型较多,迄今已发现14型[1],在肝组织中有Ⅰ、Ⅲ、Ⅳ、Ⅴ和Ⅵ型,其中含量最多的是Ⅰ和Ⅲ型[2],见表1.资料表明[2],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ⅢP)与肝脏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并且在肝纤维化胶原合成时,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C-Ⅳ、LN测定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用RIA法检测血清HA、PC-Ⅲ、C-Ⅳ、LN的浓度。结果HA水平在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5),并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以肝硬化组最高,组间比较肝硬化显著高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P〈0.001),肝癌组与急性黄疸性肝炎组比较P〈0.05;PC-Ⅲ各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高,但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C-Ⅳ除急性黄疸性肝炎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增高有显著性(P〈0.001)。组间比较以上各组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且差别有显著性,慢迁肝与急性黄疸性肝炎组比P〈0.01,肝硬化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比较P〈0.001,肝癌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比较P〈0.01;各组LN水平逐渐升高且以肝硬化组最高,与正常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组间比较肝硬化较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显著增高(P〈0.001)。结论血清HA、PC-Ⅲ、C-Ⅳ、LN联合检测可对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肝病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病情的动态观察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IMP-1、HA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8):4203-4205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透明质酸(HA)、型前胶原氮端肽(PNP)、型胶原(C)、层粘连蛋白(LN)水平,分析TIMP-1、HA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探讨二者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4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IMP-1,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其血清HA、PNP、C、LN水平,同时对患者行肝穿刺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各项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的关系。结果:血清TIMP-1在肝纤维化早期即明显升高,且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1);血清HA在肝纤维化中后期升高;二者均与肝纤维化分期成正相关(rs分别为0.878、0.828,P<0.01)。结论:血清TIMP-1能区分肝纤维化不同时期,适于动态观察;血清TIMP-1、HA可作为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5例CHB患者和41例乙型肝炎后LC患者血清TIMP-1、TIMP-2含量,并与30名健康献血员比较。结果CHB轻度、中度、重度和LCA级、B级、C级患者血清TIMP-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与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呈正相关(r=0.935、0.836、0.910,P均〈0.01);CHB重度和LC级、B级、C级患者血清TIMP-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与HA、LN、CⅣ呈正相关(r=0.765、0.623、0.716,P均〈0.01)。结论血清TIMP-1、TIMP-2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明显升高,并与肝纤维化指标呈正显著性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鼻脑型毛霉菌病(Rhinocerebral Mucormycosis,RCM)发病的危险因素、误诊原因、临床诊治等要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头面部外伤后鼻脑型毛霉菌颅内感染死亡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结果:对毛霉病的认识不足、原发糖尿病误认为脑外伤所致、病原学检查不及时是延误诊断治疗的主要原因。结论:早期诊断、治疗,使用二性霉素B、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和积极彻底的外科清创手术、高压氧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IGF-1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30例正常对照、60例HIE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IGF-1含量,其中HIE轻、中、重度各20例。结果:新生儿HIE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清IGF-1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O.01),但恢复期IGF-1含量相对于急性期有明显升高(P〈O.01)。急性期lHIE轻、中、重度各组间的IGF-1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O.01),病情越重,IGF-1含量越低。结论:HIE患儿血清IGF-1含量的降低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控指标。并为临床引用IGF-1治疗HIE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IGF-1的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设立食管鳞癌组合正常对照组。以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食管鳞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IGF-1的浓度。结果:正常健康人血清IGF-1的含量是(195.35±48.21)ng/ml,食管鳞癌患者为(1 082.29±301.24)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清IGF-1水平随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而逐步增高(P〈0.05)。结论:血清IGF-1有可能作为食管鳞癌诊断或病情监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1例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伴急性心肌梗死的少见病例的诊治过程。方法: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患者面色苍白、疲乏头晕2a余,一直误诊为“缺铁性贫血”,服用“补血药”无效,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入院。经骨髓铁染色、铁蛋白等检查,确诊为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硝酸甘油及大剂量维生素B6等治疗病情稳定痊愈出院。结论: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属少见病,很容易与同为低血色素贫血的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相混而误诊,如果误补铁过多则更容易加重心脏铁负荷。所以,对低血色素贫血患者要及时做骨髓铁染色.对冠心病合并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除扩冠、抗凝外还需祛铁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Rotor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合并有慢性肾衰的Rotor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预后.结果:该患者通过其临床表现、家族史和肝活检诊断为Rotor综合征,并行肾移植,术后肝功并无明显受损.结论:该病罕见,临床自幼表现为波动性黄疸,肝活检及99mTc-HIDA胆道显像有助于明确诊断,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结核误诊4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核误诊的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报道4例甲状腺结核,结合文献就其误诊的原因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2例误诊为甲状腺腺瘤,1例误诊为甲状腺癌,1例漏诊。分别行甲状腺部分切除、病灶清除及腺叶切除术,术后予以正规抗痨治疗治愈。结论:甲状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针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结核的诊断。治疗首选药物抗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的发病、临床表现等,避免误诊。方法:对1例确诊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13月龄患儿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出生后3个月开始辗转多家医院,反复多次检查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udiometry,ABR)及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s),结果差异较大,6月龄时配助听器,效果不明显,13月龄时经颞骨CT扫描证实为LVAS。结论:LVAS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极易被误诊,临床如遇有波动性和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sensory noise hearing loss,SNHL),应及早做颞骨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印戒细胞间质瘤(signet-ring stromal tumor,SRST)与Krukenberg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卵巢SRST和10例Krukenberg瘤进行病理学对比观察。结果:SRST为单侧发生,无复发和转移,组织学无上皮分化,PAS-D和CK阴性,Vim阳性。Krukenberg瘤双侧发生或伴有卵巢外肿瘤,平均生存期18.1个月。组织学有上皮分化,PAS-D和CK阳性,Vim阴性。结论:SRST易误诊为Krukenberg瘤,结合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急性心肌梗塞6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青少年急性心肌梗塞(AMI),由于对其缺乏认识漏诊、误诊极为常见,笔复习我院收治的青少年AMI10例,并结合国内有关献发表的青少年AMI52例有关资料,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IgA肾病伴恶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IgA肾病伴恶性高血压(MH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分析12例IgA肾病伴MHT(IgA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14例原发性MHT(原发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原发组相比,IgA组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的比例、就诊年龄、血甘油三酯(TG)、血IgG、补体C3明显低于原发组;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蛋白定量、血尿、血IgA明显高于原发组.22例MHT肾脏病理:IgA组(12例),光镜下肾小球病变重,肾小球系膜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宽明显,而肾小动脉病变的程度低于原发组.原发组(10例),肾小动脉内膜重度增生,呈现典型的洋葱皮样改变或呈纤维素样坏死,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缺血皱缩和包蔓氏囊扩张.经治疗IgA组有效率25%,原发组有效率64.3%.结论:IgA肾病伴MHT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原发性MHT不同,预后较原发性MHT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