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动态观察胆红素钙结石成石过程中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探讨在成石过程中免疫球蛋白的作用,将10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n=10),胆道不全梗阻组(BO组,n=45)和胆道不全梗阻加感染组(BOI组,n=45),动态检测实验组术后3、7、14和20天的胆汁,血清免疫球蛋白(Ig)及胆囊Ig分泌细胞的含量,并比较其变化。结果:实验组各时相血清IgA浓度均明显高于Con组(p〈0.00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73例梗阻性黄疸和39例单纯胆囊结石(G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吲哚美辛的调节。根据研究目的将梗阻性黄疸分为<60岁非吲哚美辛组(A组)、引哚美辛术前组(B组)、吲哚美辛术后组(C组)、胆道恶性梗阻(D组)、胆道良性梗阻(E组)和老年胆道梗阻(F组)。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各组SV、CO和CI显著高于G组(P<0.01),MAP、SVR和PVBF显著低于G组(P<0.01)。B、C两组与其它实验组比较MAP、SVR和PVBF有显著改善,但与G组比较仍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作者认为吲哚美辛有改善梗阻性黄疸循环功能、PVBF和肝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液中内皮素 1(ET 1)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中的变化和意义。 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 1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不全梗阻性膀胱 (实验组 ,分为梗阻 3周组及梗阻 6周组 )及 10只同龄雄性新西兰白兔无梗阻性膀胱 (对照组 ,分为术后 3周组及术后 6周组 )兔尿液中ET 1进行研究。 结果 :尿液中ET 1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实验组梗阻 3周组与对照组术后 3周组及实验组梗阻 6周组与对照组术后 6周组比较均差异显著 (P <0 .0 1) ,实验组梗阻 3周组与 6周组比无显著差异 (P >0 .5 ) ,对照组术后 3周组与术后 6周组比无显著差异 (P >0 .5 )。 结论 :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中 ,ET 1对膀胱壁结构改变及功能紊乱具有一定作用 ,尿液中ET 1升高可作为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造影后夹闭T型管对胆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胆总管探查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夹闭T管,实验组术后第7天经T管造影明确无梗阻后早期夹闭T管。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第1、7、14天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及碱性磷酸酶(ALP)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7、14天实验组血清DBIL、AL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早期造影夹闭T管不影响胆道的排泄功能。  相似文献   

5.
输尿管部分梗阻家兔上尿路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家兔经输尿管灌注测压方法的可行性,并对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输尿管的功能进行评价。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8只,为假手术组;实验组按术后时间分为3组,每组8只,建立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在梗阻不同时间点,用经输尿管灌注测压的方法对输尿管功能进行研究,并观察输尿管及肾脏的形态变化。结果:在5ml/min灌注时,梗阻组输尿管静息压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梗阻2周时,不灌注、不同流速灌注时的静息压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梗阻4周时,在不灌注、5ml/min灌注时静息压力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1ml/min灌注时的静息压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梗阻4周时,肾脏明显出现肾间质纤维化等病理变化。结论:该实验方法能评价输尿管功能的变化。在梗阻4周时,输尿管功能出现不协调,这可能是4周时肾脏病变进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兔实验性脑积水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兔实验性脏积水模型。方法取成年家兔28只,随机抽取分为实验组18只,对照Ⅰ组6只,对照Ⅱ组4只。全麻后,三组均测ICP。实验组取实验动物自体颈部肌肉5g加生理盐水2mL研浆,注入枕大池;对照组Ⅰ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Ⅱ组仅行枕大池穿刺。19d后全麻,测ICP后断头处死,取全脑固定,切片,测量脑室大小。结果 实验组18只均出现枕大池及第4脑室流出道粘连、梗阻,形成梗阻性脑积水;手术前三组动物之间mICP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实验组mICP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而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侧脑室、第4脑室明显大于对照Ⅰ、Ⅱ两组(P〈0.01),而对照Ⅰ、Ⅱ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用此方法建立的脑积水动物模型简便易行,重复性和稳定性好。采用自体肌浆作阻塞、粘连材祷术后反应轻,其病理过程更接近临床,适用于脑积水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口服对比剂对肝外胆道梗阻病变CT重组及诊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口服对比利及其服用方法对肝外胆道梗阻病变CT重组和诊断的影响。方法 分析198例胆道梗阻病例CT资料和重组图像。根据口服不同的肠道对比剂分为阴性组(水溶液或等渗甘露醇)和阳性组(2%泛影葡胺溶液),根据服用方法是否指导分为随机组和指导组,分别判断其5肠道:位备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对CT扫描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和MPR.CPR,MinIP及VR后处理重组,判断图像满意率和诊断准确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阳性组(87.60%)和阴性组(90.30%)图像显示满意率无显著差别(Х^2=0.365,P〉0.05)。指导组(95.89%)比随机纽(80.08%)图像显示满意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Х^2=8.911,P〈0.05).肠道口服对比剂准备满意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6.49%,定性准确率为95.45%。不满意纽定位诊断准确率为59.26%,定性准确率为55.56%。满意组比不满意组定位(Х^2=493.789,P〈0.05)和定性(Х^2=490.669,P〈0.05)准确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道梗阻病变CT扫描前合理的肠道对比剂准备方法是采用指导下的分段口服法。肠道对比剂准备满意者有助于提高胆道梗阻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胆道梗阻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变及门静脉高压,胆道梗阻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更增加了外科手术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大鼠胆总管结扎及胆肠内引流模型,研究胆道梗阻时肝窦的改变及其与门静脉高压的关系和早期胆肠内引流对其改变的影响。l材料与方法1.l实验动物及分组:采用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白鼠,体重200~250g,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对照组(互组);胆总管结扎2同组(回组);胆总管结扎3周组(巨组);胆肠内引流组(W组)。1.2实验方法:实验前禁食,3召/L戍巴比妥钠(30mg/&s)腹腔内麻醉,上腹正中切口人腹。!组仅游离…  相似文献   

9.
采用兔胆红素结石模型,测定在胆道梗阻与感染胆红素钙结石成石过程中,肝组织脂质含量及肝细胞膜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的变化。结果发现:肝细胞膜HDL受体B_(maxd)于1周时胆道梗阻(BO)及胆道梗阻感染(BOI)组即已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分别为对照组的69.09%和49.09%(P<0.01)。6周时,BO和BOI组分别维持在1周时水平。Kd值1周时BO和BOI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至6周时,BO和BOI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游离胆固醇各实验组均较对组照减少(P<0.01)。我们认为:在胆道梗阻与感染条件下,肝细胞膜HDL受体功能存在异常,早期主要是受体数目减少,后期存在亲和力降低。因受体功能障碍,使肝细胞摄取HDL减少,从而减少了用于胆汁酸合成的游离胆固醇量。可能最终引起胆汁酸合成减少,促进色素性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和哺乳期大鼠胃幽门部、胰腺生长抑素变化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研究生:王世鄂专业:实验内分泌组织学导师:陈奕权,邱治民,邹宁生教授将SD雌性大白鼠45只(3~6月龄.体重180~220g)分为6个实验组:(1)动情间期组;(2)妊娠第5天(P5)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胆道梗阻肝脏部分切除术(PH)后肝细胞周期素(cyclin)D1、E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2、CDK4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70%肝部分切除组(N-PH)、胆道梗阻(BDO)胆流再通(RBF)70%PH组(BDO-PH)及胆道梗阻胆流再通组(BDO-RBF)。RT-PCR法检测肝细胞cyclin D1、cyclin E mRNA及CDK2、CDK4 mRNA表达。结果 BDO-PH后肝细胞cyclin D1 mRNA和CDK4 mRNA、 cyclin E mRNA和CDK2 mRNA表达变化时限一致,其表达增长缓慢,表达高峰晚于N-PH组12-24h,分别于70%PH后24h及48h达到高峰,且其高峰表达值亦明显低于N-PH组。结论 胆道梗阻大鼠70%PH后肝细胞cyclin D1 mRNA、clcin E mRNA及CDK2 mRNA、CDK4 mRNA表达高峰延后,且表达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PTGD)在急性胰腺炎伴胆道梗阻患者解除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伴有胆道梗阻的5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TGD组(27例)和内镜治疗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并发症和解除胆道梗阻疗效间的差异。结果:55例患者中28例先行PTGD治疗,其中3例治疗失败后改为内镜引流;27例先行内镜引流治疗,2例失败后改PTGD治疗。30例接受PTGD治疗的患者中,27例(90.0%)置管成功;30例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28例(93.3%)引流成功。PTGD组和内镜治疗组的梗阻解除率分别为92.6%和92.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内镜治疗组的胆红素下降明显快于PTGD组(P〈0.05)..PTGD组有1例发生胆瘘,1例穿刺管脱出胆囊,但PTGD组腹胀痛和肺损伤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内镜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急性期并发症、胰周感染率和治愈率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TGD是一种解除胰腺炎患者胆道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兔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动物模型,并观察其尿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取雄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组和梗阻组各15只。不全梗阻性手术后第8周,在氯胺酮和氟哌利多全麻下行尿流动力学等检侧。结果:梗阻8周后,梗阻组兔的膀胱尿流动力学主要参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变化。梗阻组不稳定膀胱的发生率为60%。该膀胱出口不全梗阻动物模型无论从膀胱的病理或尿流动力学的改变,均与人类慢性膀胱出口不全梗阻类似。结论:这一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人类慢性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疾病的病理、病理生理变化及治疗提供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围手术期解除梗阻后肾脏水通道蛋白1的变化,以及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对围手术期肾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10只、梗阻性黄疸组20只、多巴酚5μg组20只、多巴酚10μg组20只。实验组60只大鼠全身麻醉下建立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对照组10只大鼠行假手术。7d后实验组再次全麻解除梗阻,而对照组再次行假手术。多巴酚丁胺组于胆道再通手术时于股静脉套管针穿刺泵入多巴酚丁胺。分为5μg/(kg.min)和10μg/(kg.min)两组;而假手术组及梗阻性黄疸组20只大鼠泵入0.9%生理盐水,2h后结束药物输注,并将各组动物随机均分为立即取材组和24h后取材组。将静脉血离心后将血清冻存检测肝功能、肾功能;部分肾脏标本冻存,RT-PCR法半定量检测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mRNA相对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半定量检测aquaporin1蛋白表达。结果:解除梗阻早期鼠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同时BUN及Cr未见明显改变。通过Western印迹对肾aqp1表达测定发现:多巴酚丁胺5μg组较10μg组aqp1表达更接近正常对照组,同时梗阻性黄疸组aqp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RT-PCR法检测aqp1mRNA结果与蛋白表达相反,且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对于增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aquaporin1表达具有积极作用,可能因而改善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犬可复性胆总管不全梗阻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可复性胆总管不全梗阻的动物模型,研究胆总管不全梗阻对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运动的影响.方法将成年杂种犬麻醉后,暴露并游离胆总管中段,不全梗阻(PO)组以丝线将胆总管和一直径1 mm的导管一同结扎后拔除导管,正常对照(NC)组不结扎胆总管.术后不同时间点获取血液和肝脏的标本分别检测肝功及肝脏的病理变化;术后第28天进行SO测压.结果术后28 d实验组胆总管梗阻完全解除,肝细胞形态结构恢复,肝功能正常;实验组SO基础压和峰压降低,收缩频率减慢,但收缩间期无明显变化.结论胆总管不全梗阻对SO运动具有抑制作用,该动物模型能够模拟短期的梗阻性黄疸对胆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胆道梗阻对小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尚未见报告,本文报告一组实验结果 材料与方法 成年大鼠18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两组:一组(n=10),二组(n=8)。两组动物禁食12h后,在1%戌巴比妥钠(3.5mg/100g)腹腔内麻醉下,经上腹正中切口入腹腔。一组于肝门部双重结扎胆总管,造成肝外胆道完全梗阻,然后于距屈氏韧带10cm处横断小肠,用6—0丝线再做全层间断缝合吻合肠管;二组仅于肝门部游离胆管,不做结扎,与一组相同,横断小肠后再行吻合。术后12h恢复饲养。两组动物均于术后10d处死(一组动物术后死亡3只,实际进入实验的有7只),快速切取含吻合之小肠8cm,用As- zodi氏方法检测肠管爆破压。测压后将该段小肠量入4%甲醛溶液内,留做病理学观察。统计处理用秩和检验。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素对抗卡那霉素耳蜗毒性的电镜观察[石秋英,彭汉初,晓击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3;28(6):344]作者将45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30只,所有动物肌注硫酸卡那霉素每天400mg/kg,连续10天;实验组动物同时口服甲状腺素,隔日1...  相似文献   

18.
常义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2):144-147,F0004
目的:通过人前列腺增生(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逼尿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揭示膀胱出口梗阻后逼尿肌功能损害,了解膀胱出口梗阻后膀胱逼尿肌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实验组(梗阻组)34例和对照组(非梗阻组)16例,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标本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结果:梗阻组和非梗阻组NGF均表达但梗阻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明显高于非梗阻组,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后膀胱逼尿肌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水平增高与逼尿肌不稳定及逼尿肌去神经改变等病理生理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的变化及小剂量多巴胺对aqp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梗阻性黄胆组、多巴胺5μg组、多巴胺10μg组,其中对照组10只大鼠行假手术、实验组60只大鼠建立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7天后实验组大鼠解除梗阻,而对照组大鼠再行假手术;多巴胺5μg组和10μg组在胆道再通时于股静脉分别泵入5μg/(kg.min)和10μg/(kg.min)多巴胺,对照组及梗阻性黄疸组泵入0.9%生理盐水,将各组动物随机均分为立即取材组和24h后取材组分别采集标本并检测有关指标。结果:解除梗阻早期大鼠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但BUN及Cr水平未见明显改变;多巴胺5μg组较10μg组aqp2表达水平更接近于对照组,而梗阻性黄疸组aqp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小剂量多巴胺对于增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aqp2表达具有积极作用,并可能因而改善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道梗阻病人围手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爱体(SIL-2R)水平及精氨酸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1组胆道梗阻病人,按疾病的良恶性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放免计数器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2和SIL-2R水平。另择1组良性胆道梗阻病人术前行为期7d的精氨酸治疗,检测其血清IL-2及SIL-2R.水平的变化。结果 良恶性两组术前血清IL-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SIL-2R.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逐渐恢复,但良恶性两组变化幅度差异明显;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IL-2及SIL-2R水平之间密切相关;在良性组,胆道外引流术式较胆道内引流术式相对不利于血清IL-2和SIL-2R水平的恢复;精氨酸可上调良性胆道梗阻病人血清IL-2水平,抑制血清SIL-2R过表达。结论 胆道梗阻病人体内存在着血清IL-2活性降低和SIL-2R过度表达,检测血清IL-2和SIL-2R有助于估价病情、判断预后及鉴别胆道梗阻的性质,胆道外引流相对不利于血清IL-2和SIL-2R的恢复,可能与胆汁酸盐丢失导致肠道细茵易位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关,精氨酸通过提高血清IL-2活性,抑制血清SIL-2R表达而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