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近年国内外植物内生菌产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贾栗  陈疏影  翟永功  赵长琦 《中草药》2007,38(11):1750-1754
植物体内生菌能够产生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绝大部分还能产生与寄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次经及代谢产物。这为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开发新药及保护濒危植物提供了重要的开发和利用途径。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曾进行过详细的综述。现就近几年来,内生菌的相关研究进展,做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刘会芝  潘小霞  杨明挚 《中草药》2024,55(2):630-639
三七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为五加科人参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近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内生菌作为三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物因素,在三七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三七内生菌群结构类型丰富,次生代谢产物多样,且具有促进三七生长发育、提高抗性、诱导代谢产物合成或转化等作用,有望用于缓解三七连作障碍和提升三七品质等。通过对三七内生菌群的多样性、功能及应用、及其对三七代谢的影响等进行综述,为三七内生菌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内生菌与天然药物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随着对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日益深入,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趋向活跃。研究表明,内生菌具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多样性。众多内生菌活性成分己得到了分离纯化和鉴定,成为发现新型化合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和途径。本文就近年来内生菌在天然药物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内生菌由细菌、真菌、古菌和原生生物组成,它们生活在植物的活体组织中,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在人参的生长发育、次级代谢产物的生成和环境适应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人参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随着人们在微生物领域研究的深入,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植物内生菌的重要方法。文章主要从人参内生菌分离与鉴定研究方法、人参内生菌的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人参内生菌对宿主的影响等4个方面对人参内生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和品质改良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依据内共生理论,从青皮内生菌Phomopsis sp.固体发酵产物中寻找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药理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柱层析、反相柱层析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青皮内生菌Phomopsis sp.固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1 H-NMR谱、13 C-NMR谱和质谱等技术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组分QLB-SZP中分离获得一个单体化合物QLB-SZP-1(4mg)。结论:内生菌Phomopsis sp.产生的代谢产物结构类型丰富,可以为天然药物研究提供化合物来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硅胶柱色谱、中压ODS柱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对娃儿藤内生真菌Talaromyces purpurogenus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系统分离,运用NMR,MS,CD和旋光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R)-2-[5-(methoxycarbonyl)-4-methyl-6-oxo-3,6-dihydro-2H-pyran-2-yl]acetic acid (1),(3S,4R)-3,4-dihydro-3,4-epoxy-5-hydroxynaphthalen-1(2H)-one (2),(-)-mitorubrinol (3),(-)-mitorubrin (4),(±)-asperlone A (5),terreusinone (6),verrucisidinol (7)和cerebroside C (8)。化合物1和2是新化合物。体外抗糖尿病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在浓度为10μmol·L-1时,对XOD酶的抑制率为69.9%。  相似文献   

7.
黄花夹竹桃内生真菌产细胞松弛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内生真菌是指生活在植物体内或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处于植物体内的真菌,其涵盖面相当广,包括菌根真菌和植物病原菌[1,2]。也有人认为内生真菌是指存在于健康植物的茎叶中,不形成明显病症的真菌[1,2]。在内生菌-植物宿主-食草动物生态系统中,植物内生菌扮演重要生态学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头花蓼内生真菌Gibberella intermedia抗菌活性成分,了解活性成分对临床耐药菌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抗菌活性导向法及现代分离技术对头花蓼内生真菌G.intermedia的发酵物进行活性物质分离,并利用现代MS和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合物结构。采用96孔板法测试单体化合物对临床耐药菌的抗菌作用以筛选出活性成分,并在无抗菌作用的浓度下评估活性成分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了解其逆转耐药菌的作用。结果:从头花蓼内生真菌G.intermedia的活性组分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镰刀菌酸(1),吲哚-3-乙酸(2),对羟基苯乙酸(3),原儿茶酸(4),邻羟基苯乙酸(5)和对羟基苯甲醛(6)。化合物2~6均为从真菌G.intermedia代谢物中首次分离。化合物1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MIC分别为31.3,125,62.5 mg·L-1。且化合物1具有逆转其耐药性的作用,在其1/8 MIC的浓度下,能使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临床耐药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降低4倍和2倍;在其1/4 MIC的浓度下,能使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耐药菌奇异变形杆菌的MIC分别降低了2倍和4倍,且对临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均降低了2倍。结论:镰刀菌酸为头花蓼内生真菌G.intermedia抗耐药菌主要活性成分,并对多重耐药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逆转耐药性作用。该研究为治疗多重耐药菌尿路感染和提高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尿路感染中的疗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尖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噻唑蓝比色法对三尖杉内生真菌CEP18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抑菌和细胞毒活性测试,利用GC-MS分析活性成分。结果:三尖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人早幼粒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组分Fr2活性最强,主要成分为乳酸丁酯(2.96%),2-氯杀鼠灵酮(8.65%),(Z)-11-二十烯酰胺(13.90%),1-甲基芘(3.51%)及丁二酸二甲酯(6.34%)、对羟基苯乙酸(8.27%)、反油酸甲酯(10.07%)、亚油酸(5.60%)、棕榈酸(7.54%)。结论:对羟基苯乙酸在三尖杉属植物的相关研究中属首次报道,为微生物药物的研发和三尖杉的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er的内生真菌菌株Trichoderma harzianum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将此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培养,对其发酵液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方法鉴定得到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包括7个环二肽类、2个酚酸和1个嘧啶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环(R-脯氨酸-甘氨酸)(1)、环-(R-脯氨酸-R-丙氨酸)(2)、环-(S-脯氨酸-R-缬氨酸)(3)、环-(4-甲基-R-脯氨酸-S-正缬氨酸)(4)、环-(R-脯氨酸-R-亮氨酸)(5)、环-(R-脯氨酸-R-苯丙氨酸)(6)、环-(4-羟基-S-脯氨酸-S-亮氨酸)(7)、尿嘧啶(8)、对羟基苯乙醇(9)、间羟基苯乙酸(10)。结论: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王金涛 《光明中医》2008,23(7):1020-1021
微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无处不在。从热带到寒带,从空气到水域,从沙漠到冰川地带的土壤,从动植物的活体到它们的尸体,从天然产品到加工品,凡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微生物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易受环境影响。目前发现的微生物只占很小一部分。细菌有5000种,真菌45000种,5100属。微生物繁殖速度比较快,具有多形性.繁殖能力比较强,它们的个体数量往往呈几何级数增长.以至多到无法计算的程度。现在大概有150万种.还有一些数字估计更高。菌物可能是全部机体类群中最不清楚的一个类群。  相似文献   

12.
杨秀芳  田从丽  张弘弛  马养民 《中成药》2012,34(6):1115-1118
目的对杜仲内生真菌EL09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内生真菌EL09的代谢产物,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从杜仲内生真菌EL09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麦角甾醇(1),5-hydroxymethylfuran-3-carboxylic acid(2),fumiquina-zoline C(3),赤藓醇(4),D-甘露醇(5),尿嘧啶(6)。结论次生代谢产物中化合物2对黄瓜枯萎病菌有效。  相似文献   

13.
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次生代谢的产物的量往往很低。转录调控因子可调控多个参与代谢途径基因的表达。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调控转录因子,往往可导致植物中该转录因子所控制性状的较大改变,从而提高中药中有效成分的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于能江  郭顺星 《中草药》2000,31(12):897-898
我们从野生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的根中分得数百种植物内生真菌,其中一种经培养鉴定为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Cost.真菌,发现它对植物有促生作用,进一步的药理初筛还显示具有心血管方面的活性。为了阐明其生物及生理活性的物质基础,我们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静  丁广治  方磊  庾石山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0):3974-3977
选用PDB培养基发酵菌株,对内生真菌Penicillium polonicum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合运用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的方法从菌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采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5-二羟基-2-(7-羟基-辛酰)]-苯乙酸乙酯(1),(3,5-二羟基-2-辛酰)-苯乙酸乙酯(2),(5,7-二羟基-9-庚基)-异苯二氢吡喃-3-酮(3),3-(羟甲基)-4-(1E)-1-丙烯-1-基-(1R,2S,5R,6S)-7-氧双环[4.1.0]庚-3-烯-2,5-二醇(4),(E)-2-甲氧基-3-(1-丙烯基)苯酚(5),对羟基苯乙醇(6)。  相似文献   

16.
炭角菌属是子囊菌门炭角菌科的一种药用真菌,广泛分布于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性温、味微苦,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衰老、延长寿命等功效,对心悸失眠、镇惊安神及散瘀止血等有一定功效。除此之外,炭角菌具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是药物开发的重要宝库。近5年从炭角菌中共发现了136种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细胞松弛素、萜类、生物碱和聚酮类等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和改善睡眠等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炭角菌属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炭角菌属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植物内生菌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内生菌是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近年来通过内生菌途径得到的活性物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有许多未开发的新化合物,其中一些化合物在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有较高的活性,特别是新近筛选出对艾滋病病毒显示活性的内生菌引起重视.文章介绍了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产活性物质的内生菌种类和活性筛选策略.  相似文献   

18.
内生细菌是宿主内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宿主内部且不会对宿主造成明显伤害,其种类多样、分布广泛,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具有成为潜在中药资源的可能。内生细菌在与宿主长期协同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抗、互惠等多种关系,能够直接或间接调节宿主的生长发育、协助宿主抵抗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等生物过程。内生细菌在与宿主互作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丰富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逐渐成为新型天然产物开发研究的资源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内生细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应用于新药研发、生物防治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研究与开发价值。该文综述了内生细菌资源的多样性、种属鉴定方法、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在农业、医药领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为中药内生细菌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拓展和提升中药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内生菌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药用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内生菌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内生菌不仅自身能够产生活性成分,而且可以促进药用植物产生活性成分.就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菌与活性成分相关性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恒山黄芪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结合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恒山黄芪内生真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um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次生代谢产物,经结构解析,分别为23-methylergosta-7,22-diene-3β,5α,6α-triol(1),5α,8α-epidioxy-ergosta-6,9(11),22-trien-3β-ol(2),cyclotryprostatins A(3),cyclotryprostatins C(4),trypacidin(5),monomethylsulochrin(6),fumiquinazoline D(7)和fumiquinazoline J(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恒山黄芪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