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中性粒细胞(Neu)心肌浸润是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本实验通过在SD大鼠中建立心肌I/R模型,研究I/R过程中心肌损伤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关系,并通过左型精氨酸(L-Arg)干预,探讨一氧化氮(NO)对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及其在心肌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分对照(CON)组、L-Arg处理组。每组又分缺血前、缺血40 min、再灌 1h、再灌 3h和再灌6 h 5个时间点,分别测定各组各时间点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心肌匀浆丙二醛(MDA)值,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1)CPK及心肌匀浆MDA测定结果:再灌注后各时相血清CPK及肌匀浆MDA含量较缺血前明显上升,再灌注3h后达到高峰。L-Arg组中再灌注后各时相点血清CPK及肌匀浆MDA明显低于CON组(P<0.05)。(2)H-E染色结果:缺血前心肌细胞完整,边界清楚,心肌横纹清晰。CON组:再灌后1h出现Neu心肌浸润,再灌3 h Neu心肌浸润更明显,累及心肌全层,伴有局灶心肌坏死;再灌6 h后Neu浸润尤甚,大片心肌坏死,并可见小血管内Neu聚集现象。L-Arg组:再灌注后Neu心肌浸润明显减少,再灌6 h心肌坏死灶较CON组明显缩小。结论 (1)心肌I/R过程中有大量Neu心肌浸润,与心肌损伤密切。(2)L-Arg能抑制Neu心肌浸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FDP)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FDP治疗组在主动脉开放后1h静脉泵入,对照组用等量葡萄糖泵入,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主动脉阻断开放后1h、术后第5天,采集患儿中心静脉血,检测患儿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并观察患儿术后拔管时间、术后第7天观察患儿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 FDP治疗组术后CK-MB、cTn-l、EF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拔管时间较对照组也明显缩短。结论 FDP在体外循环手术后能起到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I)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1 5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 1 5例诊断明确的单纯肌酸磷酸激酶 (CK)增高无心肌损伤患者同一份血样分别行cTnI和CK、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 MB)测定。结果 cTnI在AMI组阳性率为 1 0 0 % ,对照组阳性为 0 ,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 )。CK MB在AMI阳性率为 93 3 % ,对照组阳性率为 80 % ,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cTnI对心肌损伤具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在肝移植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对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的晚期肝硬化40例,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和多巴胺组(D组),术中分别持续输注NE和多巴胺,两组分别于切皮前(T1)、切皮后1 h(T2)、无肝期30 min(T3)、新肝期1 h(T4)及新肝期4 h(T5)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肾功能和心肌酶.结果 两组各时点MAP均维持在目标范围内;T3时,N组MAP高于D组,心率(HR)低于D组(P<0.05);T2时β2-MG N组明显低于D组(P<0.05).T3时两组患者血清CK浓度升高(P<0.05);T4~5时各心肌酶值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晚期肝硬化患者行肝移植手术,NE能较好地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且对心率影响较小,而且未见NE对肾功能和心肌酶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在成人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中,持续输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晚期肝病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4组(n=15),均于麻醉后持续微量泵分别泵入:乌司他丁组U1:5×104 U/h,U2:10×104 U/h,U3:20×104 U/h和对照组(C组):等容生理盐水-均持续泵入5 h.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分别于无肝前期、无肝期吻合门静脉前壁、新肝期30、90、180 min及术后24 h采血,检测血肌酐(Gr)、尿素氮(BUN)、记录各期尿量及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Gr组内比较:C组、U1组、U2组均于新肝期30 min后明显升高(P<0.01),但U2组下降早;U3组新肝期90 min开始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U3组新肝期低于C组(P=0.05).BUN组内比较:C组新肝期30 min开始升高(P<0.05);U1组新肝期180 min开始升高(P<0.05),U2、U3组术后24 h开始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U2、U3组术后24 h少于C组(P<0.05).尿量:U2、U3组新肝期30 min开始多于C组(P<0.05),U1、U2、U3组术后24 h均多于C组(P<0.05),但4组ICU 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成人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中,持续输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可以保护肾功能,增加尿量,且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重度烧伤手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重度烧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者入手术室开放静脉后即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2 g,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两组分别于术毕即刻,术后12 h,术后24 h时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术毕即刻、术后12 h、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心肌酶的数值较手术前均有明显的升高,但实验组上升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磷酸肌酸钠能有效的减少心肌的损伤,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只:(1)对照组:每日灌服卡托普利40 mg/kg;(2)治疗组:每日灌服氯沙坦40 mg/kg,给药7 d.所有大白兔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率的变化.复灌后120 min采血,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实验完毕,分别用双重染色确定心肌梗死的面积.结果氯沙坦治疗组CPK、LDH和MD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NO、eNOS和SOD则明显增高,降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负性频率作用.治疗组梗死心肌占危险区心肌重量百分比(30.21±5.10)%,较对照组(37.67±6.46)%显著降低.结论氯沙坦能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患者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术中的外科策略,评价外科措施对OLT肝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2-02至2007-02间836例成人OLT患者中有71例术前合并门静脉血栓(PVT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PVT组的外科处理策略,评价PVT对肝移植手术风险和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71例PVT患者分别接受栓塞段门静脉切除术(18例)、门静脉内血栓切除术(46例)、间置静脉架桥术或曲张静脉吻合术(7例).PVT组手术时间(min)和无肝期时间(min) 明显长于对照组(分别为792.47±162.29和516.18±186.30, P=0.0072;77.53±24.76和48.55±31.20, P=0.033),而两组间术中输血量、平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T组术后再栓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9.86%和1.44%,P=0.0002).除90 d时PVT组门静脉血流(cm/s)较高(41.43±17.19 和19.85±11.39, P=0.0047)外,两组间各随访时段中移植物功能和PVF没有显著性差异.PVT组围术期病死率略高于对照组,而1、3、5年生存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PVT可能会增加肝移植手术复杂程度,但并不影响肝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晖  郝楠楠  雷志礼 《武警医学》2016,27(8):826-82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止血带诱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期间体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上应用止血带行关节镜下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20例。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的负荷量静脉泵注10 min,随后以1 μg/(kg·h)的速率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以同样速率泵入0.9%生理盐水。各组于硬膜外麻醉前(T0),止血带充气1 h(T1),止血带释放后20 min(T2)、1 h(T3)、6 h(T4),分别抽取患侧股静脉血3 ml,检测各个时间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 (1)SOD:与T0比较,对照组T3、T4时间和右美托咪定组T4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在T3、T4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5)。MDA: 与T0比较,对照组T1~T4各个时间点和右美托咪定组T3、T4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T3、T4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2)TNF-α:与T0比较,对照组T1~T4各个时间点和右美托咪定组T3、T4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于T1~T4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3)IL-6:与T0时间点比较,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T1~T3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T4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 但右美托咪定组T4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以1 μg/(kg·h)的负荷量及1 μg/(kg·h)维持量持续静脉泵注,可有效降低止血带引起的下肢I/R后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减轻氧自由基所致的下肢I/RI。  相似文献   

10.
董兰  韩曙君  雷志礼  宁新宇  宇鹏 《武警医学》2006,17(12):887-889
 目的 通过观察乌司他丁对成人原位肝移植(OLT)患者血浆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研究乌司他丁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中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择期行OLT手术的晚期肝病患者,ASAⅡ-Ⅲ(排除急慢性重症肝炎及伴有明显毒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Ⅰ(U1)、组Ⅱ(U2)和对照组(C),每组20例.组工和组Ⅱ分别在手术开始后用微量泵持续泵入乌司他丁10万U/h和20万U/h,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Ⅰ)、无肝期40min(Ⅱ+40)、新肝期30 min(Ⅲ+30)、90min(Ⅲ+90)、180 min(Ⅲ+180)及术后24h采血,测定血浆IL-8和TNF-α的浓度.结果 C组患者血浆IL-8浓度自切皮起即有所升高,新肝期30min后明显升高(P<0.05),180 min升高极显著(P<0.01),24h后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自新肝期30 min开始升高(P<0.05),24h后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1组患者血浆IL-8在新肝期180min有所升高,24 h后明显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各期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2组患者血浆IL-8各期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新肝期后用本实验方法不能完全检测出.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肝移植术中IL-8和TNF-α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