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对各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进展,尤其是骨髓活检诊断病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及其受体的变化,并探讨其出血及血栓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部分MPD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vWF含量,血小板膜GP Ⅰb、GP Ⅱb/Ⅲa 以及纤维蛋白原和vWF结合位点的变化.结果MPD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vWF含量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膜GP Ⅰb百分标记率在MPD组为60.51%±11.80%,较正常对照组75.84%±6.18%减低(P<0.01).血小板膜GP Ⅱb/Ⅲa的百分标记率在MPD组和正常组分别为63.84%±10.92%和70.34%±9.15%(P>0.05).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和vWF结合位点的百分标记率在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55%±16.15%和68.71%±5.87%(P<0.05)和66.00%±3.34%和62.67%±3.39%(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MPD组病人血小板GP Ⅱb/Ⅲa存在较大异质性,个别病例还有异常条带出现.结论MPD病人出血或血栓形成可能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受体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均为造血多能干细胞缺陷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有时可互相伴随及转化。90%以上的慢粒患者存存Ph′染色体,其分子生物学基础是22号染色体上的断裂点簇区域(bcr)基因片段与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异位融合所致。近年来应用RT/PCR技术检测bcr/abl mRNA,其  相似文献   

4.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各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进展,尤其是骨髓活检诊断病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MPD)是世界 卫生组织(WHO)髓系肿瘤分型中提出的一类老病种新类 型[1],包括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不典型慢性粒 细胞白血病(aCML)和幼年型粒单细胞白血病(JMML)3 种疾病,另加不能分类型。这一大类疾病初诊时骨髓既 有骨髓增生异常特点,同时又有骨髓增殖异常特征,而将 其归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MPD都比较困难 的髓系肿瘤。在临床应用中,实验室医师和临床医师可 根据患者的骨髓是以病态造血占优势还是细胞增殖占优 势而给于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一、MD/MPD形态学[1~5] 1.CM…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形态学和分子病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卢兴国  马顺高 《检验医学》2005,20(2):165-167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MPD)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髓系肿瘤分型中提出的一类老病种新类型,包括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和幼年型粒单细胞白血病(JMML)3种疾病,另加不能分类型。这一大类疾病初诊时骨髓既有骨髓增生异常特点,同时又有骨髓增殖异常特征,而将其归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MPD都比较困难的髓系肿瘤。在临床应用中,实验室医师和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骨髓是以病态造血占优势还是细胞增殖占优势而给于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患者骨髓中原癌基因独立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independence-1,Gfi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74例M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polycythaemia vera,PV)23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aemia,ET)49例,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diopathic myelofibrosis,IMF)2例。另选22例捐献骨髓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采集骨髓标本以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的Gfi1的表达。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Gfi1引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分析各组MPD患者Gfi1阳性表达与MPD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74例MPD患者中52例检出Gfi1阳性表达,分别为ET患者67.35%(33/49)阳性表达,PV患者78.26%(18/23)阳性表达,IMF患者50.00%(1/2)阳性表达。Gfi1水平增高影响患者的预后,Gfi1阳性表达者,预后较差。结论 Gfi1可作为判断MPD预后的重要指标。随着对Gfi1的认识的深入,该基因很可能成为MPD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8.
羟基脲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一组恶性及潜在恶性的疾病 ,以各种骨髓成份不同程度的增生 ,一种或多种血细胞的异常增生为特点。我院选用羟基脲 (Hu)治疗此类疾病 2 0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2 3~ 77岁 ,平均 5 2 .8岁。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12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6例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 2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 [1 ] 。1.2 方法 本组均服用羟基脲片 1.0~ 3.0 / d,2次 / d,治疗中每 3d查血常规 1次 ,根据血细胞变化情况调整剂量 ,待异常增生的血细胞恢…  相似文献   

9.
一些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例有可能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但是迄今尚未观察到体内MPD细胞转化为AML细胞的分化过程。本研究旨在揭示这一分化过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2例MPD短期内转为AML患者骨髓分化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体内发展相对缓慢的MPD增殖细胞演化为迅速扩增的急性白血病细胞时,存在不同分化阶段的亚克隆。结论:了解MPD急变过程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MPD转化的急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0.
林凤茹  付颖  姚尔固 《临床荟萃》2007,22(14):1054-1056
众所周知经典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按有无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来分,Ph /BCR-ABL 的CMPD为CML,而PV、ET、IMF则为Ph-/BCR-ABL-的CMPD。近年来,JAK2V617F突变可作为Ph-  相似文献   

11.
Xia L  Ding KY  Cai XY  Zhu WB  Liu X  Yang HZ  Wan X  Wu LL  Zeng QS  Wu JS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9):590-593
目的 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点突变发生情况及与血栓栓塞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107例MPN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及序列测定方法,检测MPN患者JAK2V617F点突变发生情况,结合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情况,探讨其在疾病诊断及与血栓栓塞发生之间的意义.结果 ①107例MPN患者中共检出71例患者存在JAK2V617F突变,总突变率为66.4%.107例MPN患者共发现34例患者存在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1.8%).②血栓发生率真性细胞增多症(PV)组为34.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组32.6%,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组22.2%,三组间χ2=0.96,P>0.05.34例血栓患者中,JAK2V617F阳性患者28例,阴性患者6例,两组间χ2=5.71,P<0.05.65例年龄≥60岁患者27例并发血栓栓塞(41.5%),42例年龄<60岁者中7例并发血栓栓塞(16.7%),两组间比较χ2=7.28,P<0.01.结论 MPN患者JAK2V617F发生率较高,JAK2V617F阳性及高龄(≥60岁)患者更易并发血栓栓塞,对不明原因血栓患者进行JAK2筛查可明确是否存在早期不典型MPN.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附3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着重讨论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防护。方法:对35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甲 状腺手术,且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声音嘶哑5例,发生率1. 4%;低钙血症4例,发生率为1. 12%;术后出血、呼吸困难、呛咳 及声音低沉各1例,发生率均为0. 28%;皮瓣下积液2例,发生率为0. 56%。结论:预防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关键在于熟悉其解剖并有 正确的操作技巧,从而使手术并发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较好的检测骨髓增生性疾病(MPD)患者中JAK2~(V617F)点突变的方法。方法分别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检测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2例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JAK2~(V617F)点突变,结果经测序鉴定。结果测序证实经AS-PCR检测PV的阳性率为72.7%,比PCR-RFLP的阳性率(50%)检测提高22.7%;ET的阳性率为42.3%,比PCR-RFLP的阳性率(34.6%)检测提高7.7%。其中经PCR-RFLP检测的阳性样本全部包含在AS-PCR检测的阳性样本之中,二者结果均与测序结果相符。结论 AS-PCR与PCR-RFLP相比检测敏感性高,且操作简便、快捷,更具有临床大规模检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全部患者的临床特征,常规血液学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49例中难治性贫血(RA)占36.7%,难治性盆身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RAS)占8.2%,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占20.4%,转变中的RAEB占30.6%,慢性粒单型白血病(CMML)占4.0%。三系均不同程度表现病态造血特征,并有向白 病转化的趋势。结论 MDS诊断(特别是RA)较困难,应以明确的病态造血为依据,外周血查见原幼粒细胞有助于RA与慢性再障(CAA)的鉴别,MDS/AML与AML-TMDS的鉴别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细胞单采去除术联合化疗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疗效。方法38例骨髓增殖性疾病进行血细胞单采去除术每周1~2次,同时给予羟基脲化疗。结果经治疗性血细胞去除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由(251.42±200.67)×109降至(100.31±31.28)×109,原性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血小板由(1527.3±243.5)×109降至(452.1±156.3)×109,真性红细增多症(PV)患者血红蛋白由(231.5±35.6)g/L降至(152.2±19.1)g/L,同时患者临床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血细胞单采去除术联合化疗可迅速减轻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Several platelet abnormalities have been described in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 The present study deals with 81 patients with polycythaemia vera,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essential thrombocythaemia and idiopathic myelolibrosis, and reports the analysis of the findings in platelet-induced aggregation. Platelet abnormalities induced by ADP, adrenaline and collagen were found in 41.9% of the patients. A defect of primary aggregation was documented in 13 cases and one of them showed an aggregation pattern similar to that of Glanzmann’s disease. Fifteen patients had an impairment of secondary aggregation, and in one case of this group the platelet malondialdehyde and serotonin 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with a defect resembling that of typical congenital storage pool deficiency. A disturbance of the arachidonic acid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a storage pool deficiency was found in a third patient belonging to a group with abnormaliti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ggregation. In conclusion, platelets in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 have several defects and in a few cases their combination is similar to those of congenit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髓涂片和切片中巨核细胞多形性改变在慢性MPD(CML-CP、ET、PV及PMF)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182例MPD患者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同步取材,获取骨髓涂片和切片标本.骨髓涂片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和CD4_4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骨髓切片行苏木素-姬姆萨-酸性品红染色.将涂片和切片中的巨核细胞多形性形态定义为5类,分别为Ⅰ型(包含型);Ⅱ型(少分叶核型);Ⅲ型(巨大多分叶核型);Ⅳ型(小核固缩型)和Ⅴ型(脱落型).骨髓涂片和切片中的巨核细胞簇分别计为未见巨核细胞簇状分布(0);小于6个的小簇巨核细胞组成为主(+1);至少6个以上的大簇巨核细胞组成为主(+2)3种情况.同步分析骨髓涂片和切片中的各型巨核细胞多形性变化以及巨核细胞簇的检出率.结果 CML-CP组Ⅰ、Ⅱ、Ⅲ、Ⅳ、Ⅴ和正常型的巨核细胞在骨髓涂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73±3.84)%、(14.19±7.62)%、(5.99±4.67)%、(34.37±10.79)%、(9.45±6.87)%及(32.28±7.67)%,在切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13±2.30)%、(12.61±9.28)%、(4.94±4.27)%、(35.26 4±9.63)%、(9.47±5.89)%及(34.58±6.8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24、0.510、0.645、0.239、0.011、0.869,P均>0.05).ET组Ⅰ型巨核细胞的骨髓涂片检出率为(6.17±2.89)%,明显高于骨髓切片的(2.4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3,P<0.01):Ⅴ型巨核细胞的骨髓涂片检出率为(6.28±3.34)%,明显低于骨髓切片的(10.18±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4),P<0.01);其余各型(Ⅱ、Ⅲ、Ⅳ和正常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79、0.122、1.643、1.638,P均>0.05).PV组V型巨核细胞的骨髓涂片检出率为(6.55±4.11)%,明显低于骨髓切片的(10.30±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P<0.05),其余各型(Ⅰ、Ⅱ、Ⅲ、Ⅳ和正常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35、0.301、0.132、0.704、0.681,P均>0.05).PMF组Ⅳ型巨核细胞的骨髓涂片检出率为(13.05±5.24)%,明显低于骨髓切片的(29.14±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5,P<0.01);正常型巨核细胞在骨髓涂片检出率为(33.58±14.39)%,明显高于骨髓切片的(23.01±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2,P<0.05),其余各型(Ⅰ、Ⅱ、Ⅲ和Ⅴ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87、0.646、2.062、0.869,P均>0.05).CML-CP组和PV组中骨髓涂片和切片中巨核细胞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72,P>0.05),均以小簇检出为主.ET组中骨髓涂片中小簇状分布的巨核细胞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切片,而大簇状分布的巨核细胞簇检出率明显低于切片(x~2=13.748,P<0.01).PMF组中骨髓涂片无巨核细胞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切片,而大簇状分布的巨核细胞簇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切片(x~2=18.741,P<0.01).结论 骨髓涂片与骨髓切片同样可以观察到巨核细胞多形性改变,通过仔细观察巨核细胞多形性改变,我们认为对MPD的分型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JAK2基因V617F点突变情况以及与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结合对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02例外周血血细胞计数有不同程度增高的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JAK2基因V617F点突变,并同步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54例MPD患者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JAK2基因V617F突变率分别为91.7%、50.0%、66.7%,48例非MPD患者(包括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均未检测到JAK2V617F突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D组与非MPD组之间有部分血细胞计数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D组骨髓细胞形态具有一定特征。结论 MPD患者JAK2基因V617F点突变率明显高于继发性血液学异常,与血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形态结合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随着Janus激酶(JAK)2 V617F、MPL、钙网蛋白(CALR)等基因突变的发现,MPN进入到一个新的分子生物学时代,而针对这些突变靶点的新药也逐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端粒酶抑制剂——伊美司他(imetelstat)被发现在体外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并且抑制肿瘤细胞增殖.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伊美司他可使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骨髓纤维化(MF)患者获得良好的血液学和分子学疗效,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为了更深人地了解端粒酶抑制剂伊美司他在MPN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笔者拟就伊美司他治疗MPN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45例骨髓增殖件疾病患者JAK2基因V617F突变率;并分析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14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JAK2基因V617F突变.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患者JAK2蛋白、磷酸化JAK2蛋白及磷酸化STAT5蛋白表达;对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与突变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评价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的临床意义.结果 ①本组病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特发性骨髓纤维化(ET)、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IMF)患者JAK2基因V617F突变率分别为92%(64例中59例)、58%(43例中25例)和50%(38例中19例),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较PCR产物直接测序有更高的JAK2基因V617F检出率[PV84%(64例中53例)、MIF 44%(43例中19例)、ET 39%(38例中15例)].②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磷酸化JAK2及磷酸化STAT5蛋白表达较突变阴性者明显增高(P<0.05).③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发病平均年龄偏大;平均白细胞计数高于突变阴性患者;血小板计数小于突变阴性患者;脾脏较突变阴性患者小;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PV、ET和IMF患者血栓性事什发生率分别为17%、32%和16%;而突变阴性PV、ET和IMF患者血栓性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16%和5%.结论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有较高的JAK2基因V617F突变发生率,且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患者易发生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