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我院自1987年3月至1991年3月对有下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予以纤维结肠镜(以下简称内镜)观察回肠末端粘膜493例,发现回肠末端炎65例。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对慢性腹痛、腹泻、便秘、解黑便及便血等下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包括门诊和住院病人),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成功扦入回肠末端者493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胃镜下早期胃癌的大体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9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胃镜检查,可疑病灶部位及周围组织均进行活检,病理确诊为胃癌.胃镜下病变部位胃窦部分布最多,占6例.病理组织学管状腺癌最多,为4例.9例中,Ⅰ型1例,Ⅱa1例,Ⅱb 2例,Ⅱc 2例,Ⅲ型3例.结论 认真仔细的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是早期胃癌发现最可靠的方法,且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7.
1 临床资料 48例患者,男25例,女23例,年龄30岁-45岁,因黑便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按溃疡治疗1个月,未见好转,并出现头晕、眼花、活动后心悸、皮肤苍白,面部水肿,仍有黑便。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黏膜呈弥散性出血点和浅小损伤,并发现多条淡红色、半透明、丝状弯曲虫体,见图1、图2。用活检钳取出,送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钩虫。经驱虫及补铁治疗,3个月后复诊,患者恢复良好,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正常.  相似文献   

8.
袁申兰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6):765-765
1临床资料48例患者,男25例,女23例,年龄30岁~45岁,因黑便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按溃疡治疗1个月,未见好转,并出现头晕、眼花、活动后心悸、皮肤苍白,面部水肿,仍有  相似文献   

9.
何庆玲  何俊  陈忠华  刘雪梅 《重庆医学》2009,38(24):3137-3138
目的 探讨利用结肠镜检查回肠末段的意义.方法 对56例回肠末端病变的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668例患者插入回肠末段,共检出回肠末段疾病56例,阳性率为3.36%.其中发现回肠末端炎24例,单纯淋巴滤泡增生11例,结节状隆起4例,息肉3例,肿瘤、肠腔狭窄、溃疡、鞭虫、黑变各2例,肠结核、钩虫、憩室各1例,溃疡性结肠、直肠炎同时存在末端回肠炎1例.结论结肠镜检查回肠末段疾病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应作为回肠末段检查的首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胃癌的癌前疾病之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hor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因其胃黏膜腺体受到反复损害,故以胃黏膜腺体已发生萎缩性改变为其特征,尤其伴有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者更易癌变。对CAG的正确认识,必须认真观察其内镜下表现,特别是对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1.
回肠末端是小肠病变的好发部位.由于发病率相对较低,且起病隐匿,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近年来由于电子肠镜的应用和肠镜操作技术的改进,为发现回肠末端病变提供了有利条件.我院于2000年1月~2006 年7月共完成电子肠镜检查10 930例,其中发现回肠末端溃疡112例,为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特结合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病理改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超声内镜(EUS)检查与早期胃癌病理组织学相关性的研究,评估EUS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胃镜诊断34例早期胃癌患者行EUS检查,给予手术切除,结果与组织病理相对应。结果 34例患者中,EUS检查与病理组织结果分期基本一致。同时EUS发现隆起性病变多为分化型腺癌,占100%,淋巴结转移率为7.1%;凹陷性病变多为未分化型腺癌,占86.9%,淋巴结转移率为30.0%。结论 EUS检查隆起性胃癌多为分化型腺癌,早期不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手术后预后好;凹陷性胃癌多为未分化型腺癌,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消化内镜下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常用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出血、腹泻、消化不良等)做出病因学评价,通过消化内镜标本做出精确的病理学诊断对患者病情的诊断、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病理学检查包括寻找病原体、评价炎症状态以及肿块(息肉和肿瘤性病变)性质的判断.消化内镜标本较小,在病理学描述中经常称被之为粟粒大黏膜组织,尽管标本体积不大,但对其病理组织学检查的内容却很多,在临床病理工作中应认真细致的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处理好每一例标本.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大鼠不同节段回肠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特点,为其功能的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取大鼠回肠上、中、下三段,经HE染色和阿利新兰-PAS反应,镜下观察绒毛及细胞形态,计数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的数量并测量内环肌外纵肌的厚度,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上段到下段,回肠绒毛变稀疏,根部逐渐变粗,越接近下段绒毛分叉现象明显;上段与下段、中段与下段潘氏细胞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段潘氏细胞较多。杯状细胞由上段至下段有增多的趋势,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P〈0.01)。自上段至下段肌层变薄,内环肌、外纵肌分别进行段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大鼠回肠不同节段在形态学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通过本院一九八九年七月至一九九九年七月摘选1000例胃粘膜活检详细观察,探讨各种胃粘膜病理组织学表现,并提出一些在病理诊断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材料和方法 我院应用纤维胃镜采取胃粘膜活检标本统计100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  相似文献   

17.
对1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为两型:一、单纯型40例,粘膜固有腺体萎缩,不伴或伴个别肠腺化生。二、化生型73例,又分为小肠型和大肠型两种亚型,大肠型肠化与癌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161例小儿胃粘膜标本病理组织学观察吕庆杰,赵晓东,李冠群,闻德亮,张惠(沈阳第二临床学院病理科,110003)(沈阳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内科,110003)关键词小儿;慢性胃炎;病理组织学作者将161例小儿胃粘膜活检资料加以观察分析,以探讨小儿胃粘膜病...  相似文献   

19.
回肠下段异位胰腺3例报告山东省枣庄市第一卫生学校(277101)孙晋銮枣庄市山亭区医院郑金宝,胡继福,王钦锋我们在1989~1993年,收治回肠下段异位胰腺并肠套叠、肠坏死3例,现报道如下。3例患者、男1例,女2例(儿童2例、成人1例)。患者以往均有...  相似文献   

20.
72例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张燕,张祥盛(病理学教研室,256603)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病理组织学;发生机制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手术病理学研究甚多,以病理组织学来确定突出椎间盘的报道较少[1~3]。病变特点颇为模糊,有人行椎管内外软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