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充分肯定,HBV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明了。现在丙型肝炎病毒(HCV)与HCC的关系更是引人注目,已受到各学者的重视。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和HCC的发生是重要的原因,其中HCV感染与HCC的关系国内外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2.
HBV X基因变异的生物学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于X基因的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双突变及X基因的缺失变异的生物学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组复制时,以病毒前基因组RNA作为模板合成子代病毒DNA,催化该过程的逆转录酶缺乏校对功能,所以HBV易出现变异.近年来,各国学者通过比较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和非HCC患者的HBV基因序列,发现HBV基本核...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或肝癌等严重后果,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减缓疾病进展。乙肝病毒生物标志物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全程动态化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经典乙肝病毒标志物(如乙肝两对半、HBV DNA)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本文综述了HBsAg定量、抗-HBc定量、HBV RNA和HBV核心相关抗原等HBV标志物的最新研究,总结了这些标志物在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使用、疗效预测和停药后复发风险预测,以及疾病进展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HBV[1],约50%的肝硬化和70%~90%的肝癌患者并发HBV感染[2]。因此,HBV感染个体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应用金标记免疫层析法(GIC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仍是我国一个重大的疾病负担.HBV感染后可表现为隐性感染、急性感染或慢性持续感染,后者可进展为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这些不同的疾病转归和患者对治疗应答的个体差异,不仅与HBV本身有关,也与宿主的遗传背景密切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复合物是首个被发现的与疾病有明确关系的遗传系统,其通过参与免疫应答与抗原提呈过程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其中HLA-Ⅱ类分子可决定抗原结合槽的构象、结合及提呈抗原肽给T细胞的效率,其基因多态性影响不同个体对HBV的易感性和感染结局以及治疗应答[1,2].现将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HBV基因型差别。方法 对21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及2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V LC)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及HBV基因型进行分析,比较病毒学和基因型差异。结果 210例HCC患者和220例HBV LC患者HBV 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3%(177/210)、94.5%( 208/220);HBV DNA定量为(5.06±1.01) log10拷贝/ml和(5.36±1.13)log10拷贝/ml,HBV LC患者均高于HCC患者(P<0.01);HCC组和HBV LC组均以C基因型为主,两组B,C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 HCC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HBV LC患者。两组HBV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均以C基因型为多。  相似文献   

8.
肝炎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亦高达10%-15%。慢性HBV携带者超过1.2亿,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慢性HBV感染有效手段,但现行的免疫措施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时,仍有免疫失败发生。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有学者运用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HBsAg阳性孕妇的流产死胎肝细胞内检测到HBV-DNA和HbsAg,从而证实了宫内感染的存在。宫内感染为母婴传播方式的一种,其他还可通过分娩、哺乳、喂养等方式。上述方式所引起的HBV感染约占我国婴幼儿HBV感染的1/3。故了解其传播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阻断母婴问的乙肝病毒传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现将不同免疫策略的母婴传播阻断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G/A变异对血清HBV DNA水平复制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本研究报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和荧光定量PCR方法(FQ-PCR)及突变特异引物PCR方法(AS-PCR)对95例诊断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HBV感染者进行了HBV血清免疫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及HBV DNA1896位点G/A变异检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YMDD变异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用200例HBV DNA、HbeAg阳性,血清ALT异常的.HBV肝炎患者,服拉米夫定(100mg/d)24个月。用PCR(FQ-PCR)检测HBVDNA,分析乙肝病毒野生型YMDD及突变耐药型YIDD/YVDD,HBV基因分型。结果 200例慢性乙肝病人C基因型占39%,B基因型占26%,D基因型占22%,B+C混合基因型占10%,其他占3%,包括1例出现YIDD耐药株。服拉米夫定12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6%;24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15%。结论 乙肝病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次为B型及D型;服拉米夫定后大多数病人的DNA水平日月显降低,拉米夫定治疗可加速病毒YMDD变异发生,且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YMDD突变与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是当前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乙型肝炎的广泛传播已经成为一个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社会公众性问题。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肝细胞引起,已有研究表明,HBV具有严格的宿主易感性和肝细胞嗜性。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是HBV外膜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HBV基因pre—S1区编码的产物。大量研究认为pre—S1在HBV附着、入侵肝细胞以及HBV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将对pre—S1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C亚型(HBV/C)的核心启动子、前C/核心区基因变异情况,分析HBV/C亚型的病毒学特征。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筛选出79例HBV/C,再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进行HBV/C亚型分析;同时针对HBV核心启动子、DreC/核心区基因进行半巢式PCR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①79例HBV/C中,33例(41.8%)为HBV/C1亚型,46例(58.2%)为HBV/C2亚型。②HBV/C1亚型仅见于来自中国南方的患者(P〈0.0001)。③A1898位点变异仅见于HBV/C1亚型(P=0.056),V1753位点变异在HBV/C1亚型中多见(P〈0.05);HBV/C2以T1858(90%)、A1896(40%)位点变异多见(P〈0.008)。T1762/A1764位点变异在HBV/C两种亚型中均常见。④肝细胞癌(HCC)患者中,V1753和T1762/A1764变异最常见(P〈0.05)。结论 HBV/CI和HBV/C2在中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V1753合并T1762/A1764双变异与发展为HCC相关,尤其在HBV/C1患者。  相似文献   

13.
571例HBV免疫标志物阳性血清前S1抗原和HBcAb-IgM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1和前S2三种成分。其中前S1蛋白(Pre S1)位于病毒颗粒(Dane颗粒)表面,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HBcAb-IgM于HBV感染急性期产生,出现早,滴度高,由此有人认为,HBcAb-IgM是继e抗原和HBV-DNA后提示HBV是否在复制的良好指标。本文检测了571例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志物至少有一项阳性血清标本,旨在进一步明确前S1抗原和HBcAb-IgM在诊断乙肝病毒感染和活动复制判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8):831-831
据美国BIOCOMPARE科技新闻网(2006/6/20)报道,治疗慢性B型肝炎病毒(chronich epatitis Bvirus)使用复合式疗法,即Emtricitabine(一种病毒核苷反转录酶抑制物)加Clevudine(一种核苷相似物)合并治疗与Emtricitabine加安慰剂治疗的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异。Gilead Sciences生化制药公司的Rousseau博士指出:这项试验可能证明核苷用于HBV的治疗并无明显的帮助。试验结果发表于5月的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BV/HCV)重叠感染患者的流行及临床特征,为提高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05年4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慢性HB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HBV/HCV重叠感染患者流行特征,按照HBeAg状态以及HBV DNA、HCV RNA水平分组分析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HBV/HCV重叠感染率为1.9%(128/6604),主要见于伴静脉吸毒史的男性中年患者.HBeAg阳性与阴性重叠感染患者之间的生化指标和终末期肝病发生率均无差异.HBeAg阳性患者HBV DNA阳性率高于阴性患者(P <0.001),而HCV RNA水平阳性率低于阴性患者(P =0.007).HBV DNA阳性患者终末期肝病发生率较阴性组升高(58.1%比37.9%,P=0.027),而HCV RNA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发生率相似(43.6%比49.2%,P=0.540).结论 广州地区HBV/HCV重叠感染率较低,HBV DNA水平可能与患者的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HBV前基因组RNA(HBV pregenomic RNA,HBV pgRNA)、HBV外膜大蛋白(HBV large surface protein,HBV-LP)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2例行肝组织活检的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增强子Ⅰ (HBV Enh Ⅰ)/X基因启动子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化感染疾病谱的关系.方法 随机收集275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包括慢性乙型肝炎( CHB) 100例,肝硬化(LC)74例,肝细胞癌(HCC) 101例.以入选病例的基因型为分组,采用半巢式PCR的方法扩增HBV Enh Ⅰ/X基因启动子并测序,测序结果与HBV参照序列比对,确定变异位点,使用x2检验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HBV基因分型结果:HBV B基因型患者158例(61.48%),包括CHB 70例,LC 36例,HCC 52例;HBV C基因型患者117例(38.52%),包括CHB 30例,LC 38例,HCC 49例.②HBV B基因型A1123Y变异在LC组明显高于CHB组(30.56%vs.8.58%,x2=8.533,P=0.005,A=4.693,95% CI[1.567~14.056]),HCC组明显高于CHB组(28.85% vs.8.58%,x2 =8.607,P=0.003,OR=4.324,95% CI[1.544 ~ 12.109]);A1317G变异在HCC组明显高于CHB组(30.77% vs.7.14%,x2=11.687,P=0.001,A=5.778,95% CI[1.955~17.076]).HBV C基因型T1323C变异在HCC组明显高于CHB组(30.61% vs.6.67%,x2 =6.318,P=0.012,A=6.176,95% CI[1.301~29.331]).③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1317G(A =5.706,95% CI[1.770 ~ 18.837],P =0.004)和T1323C (A =5.810,95% CI[1.114 ~30.306],P =0.037)变异是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增强子Ⅰ/x基因启动子突变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有关,对变异位点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HBV YMDD模序突变及其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流过式反向斑点杂交结合血清生化指标分析慢乙肝组(CHB)、肝硬化组(Lc)和肝癌组(HCC)中HBV YMDD模序突变情况。结果HCC组、LC组、CHB组HBV YMDD模序突变率分别为1.67%(1/60)、4.44%(2/45)和63.82%(30/47)。HCC组、LC组及CHB组中ALT(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为(66±25)、(66.98±113)、(105±170)U/L,而AST(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为(152±108)、(74.13±58)和(57.2±56.6)U/L。HBV YMDD模序突变的产生与用药时间长短显著相关,HBV YMDD模序突变与ALT升高相关性不显著,但与AST升高显著相关。60例肝癌中有HBV YMDD模序突变的只有1例.突变率为1.67%。结论HBV YMDD模序突变的发生与肝癌发生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仅与拉米夫定用药时间长短显著相关。同AIJT相比,AST更好地反映了HBV引起的肝病肝脏损坏的严重程度。AIJT是拉米夫定用药过程中与HBV YMDD突变有关的较为敏感的肝功能生化诊断和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嗜肝性主要是由于衣壳上镶嵌的外衣壳蛋白PreSl(21~47区段)与肝细胞膜表面的HBV受体结合而引起,因此利用此生物学特性有可能将HBV改造成肝癌靶向性基因转移载体。本文将其与脂质体进行比较,分别用HBVE及脂质体包裹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lRES2-EGFP后转染HepG2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及其与survivin及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对HC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利用血清学指标检测61例HCC的HBV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中survivin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HBV感染组中survivin及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9.23%(27/39)和71.97%(28/39);非HBV感染组中二者的阳性表达率为31.81%(8/22)和40.90%(9/22);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及Survivin表达与门脉癌栓形成、肿瘤直经大小及AFP增高相关,与分化程度及肝内转移无关;BCL-2表达与Survivin表达正相关.在HCC中HBV感染与肿瘤的Edmondson分级、AFP增高、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内转移及转氨酶升高相关(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与BCL-2及survivin共同作用导致HCC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