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课题为国家“九五”攻关计划课题。采用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同期对照设计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或心肌梗死后确诊的47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提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体外反搏加药物治疗其近期疗效及1年预后优于单纯药物治疗。通过临床研究,体外反搏治疗的适应证由过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后的稳定型心绞痛或无症状型心肌缺血扩大到冠心病心肌梗死经PTCA治疗但仍有心绞痛或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的患者,扩大了体外反搏的治疗范围。研制成功的第3代可移动式体外反搏装置,性能大大优于目前应用的第2代智能化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将继续保持国际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2.
华晓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3):425-426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54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1h,总治疗时间36h。另选取55例仅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治疗后2个月,复查2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并根据患者病史日记统计心绞痛发作的频次,通过两种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患者心肌缺血及心绞痛症状均有所改善,但体外反搏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反搏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浩 《西部医学》2012,24(10):1983-1984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50例U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1h,共治疗36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有所改善,体外反搏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择取对象来源于该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接收的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病例数各为32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施予常规药物治疗,基于此,研究组加施体外反搏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减慢、心绞痛发作、室性早搏情况。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研究组患者心率减慢次数、室性早搏减少以及心绞痛发作减少均优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加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择取对象来源于该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接收的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病例数各为32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施予常规药物治疗,基于此,研究组加施体外反搏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减慢、心绞痛发作、室性早搏情况。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研究组患者心率减慢次数、室性早搏减少以及心绞痛发作减少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加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碧莲 《广西医学》2004,26(7):973-974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 6 2例 ,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体外反搏治疗组 (32例 ) ,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 (30例 )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比较 ,反搏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康 《四川医学》2010,31(9):1318-1319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使用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结果两组间心绞痛的缓解率分别为:对照组75%,治疗组8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心绞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我院1988年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劳力型心绞痛21例,分体外反搏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相仿。体外反搏组为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上体外反搏治疗,共10例。药物组为单纯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共11例,抗心绞痛药物及剂量两组相同。利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作~(201)Tl运动心肌显像和极坐标靶心图显示(Bullsege display),以客观评价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运动平板试验评估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方法(如口服硝酸酯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及ACEI类调脂等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实施体外反搏治疗,利用运动平板试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在实施体外反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较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试验阳性的出现率较对照组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运动平板实验评估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我院的常规预防和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组采用WFB型四肢序贯式正压反搏装置治疗40例冠心病患者。经反搏后大多数患者心绞痛、胸痛消失或减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5%,心电图总有效率62.5%。本组还观察反搏前后的Q—TQ间期及ptfV_1等变化。发现QT—C间期异常延长的6例在反搏后有4例缩短至时常;ptfV_1有异常负值增大的6例,反搏后缩小至正常的2例其ST—T也恢复正常。上述变化与心肌缺血的改善有关,有助于监测反搏和分析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