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由鼠类携带和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平凉市自1985年崆峒区首次发现该病后, 1993-1994年出现第一个流行高峰期,1995年疫区扩展至6县区,呈低发稳定期,2002年后发病地区缩小并稳定在3个县,但流行强度明显上升.近些年来,全省的EHF整体上呈低水平流行,而在庄浪、华亭等县局部地区则呈快速上升趋势,使该市在全省的 EHF发病地区构成显著上升,由1985-1989年的34.09%、1990- 2001年的35.64%骤升至2002-2003年的90.44%,显示出与全省其他疫区不同的流行特征.现将该市2003年EHF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高发疫区流行演变状况,掌握HFRS流行新动向.方法:根据莒县28年HFRS发病资料和鼠情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莒县1975-2002年HFRS发病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季节发病由秋冬单峰向-春、秋双峰-春季单峰演变.提示莒县有家鼠型疫源地存在可能.结论:莒县HFRS发病由1980年前姬鼠型向-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演变.  相似文献   

3.
莒县1975-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演变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高发疫区流行演变状况,掌握HFRS流行新动向。方法:根据莒县28年HFRS发病资料和鼠情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莒县1975-2002年HFRS发病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季节发病由秋冬单峰向-春、秋双峰-春季单峰演变。提示莒县有家鼠型疫源地存在可能。结论:莒县HFRS发病由1980年前姬鼠型向-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演变。  相似文献   

4.
吴静  阴媛  朱健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5):555-556
<正>长春市自1959年首次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后,发病率呈低发平稳态势波动。至1998年,长春市发病率呈现突发性增高趋势。随后的几年中,HFRS疫区范围不断扩大,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先后发生多起暴发疫情及实验动物型出血热疫情,疫情发展趋势十分严峻,2005年被长春市政府列为重点防制的三大传染病之一。之后经过4年有效控制,疫情回落到低发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抚宁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a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发病情况及其流行规律,为持续有效降低HFRS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抚宁县2007-2013年HFRS人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3年抚宁县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264例,2010年以来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15-64岁之间(占总病例数的80.68%);以男性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3.7%);发病以台营镇、大新寨镇为多;时间分布属冬春季高峰。结论抚宁县为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采取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HFRS疫情。  相似文献   

6.
应用灰色摆动模型预测沈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灰色摆动模型预测沈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趋势,以期为相关部门科学合理的制定HFRS防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1984-2004年沈阳市HFRS发病率数据建立灰色摆动模型GM(1,1,sinω),并作拟合精度检验;采用平均误差率(MER)来评价样本的拟合与预测效果,进而预测沈阳市HFRS发病趋势及下一个发病高峰年。结果GM(1,1,sinω)预测模型为:■ω(1)(k 1)=-158.4104e-0.0444k 162.6622 11.7276sin2kπ/21 5.6982cos2kπ/21,经拟合精度检验,模型拟合精度较好(C=0.3912,P=0.9048),其拟合MER为20.34%,预测值的MER为14.3%,模型的拟合与预测效果均令人满意。利用本模型预测2008~2010年HFRS发病率分别为:3.89/10万、2.65/10万、1.39/10万,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下一个发病高峰年在2025年,发病率为5.05/10万。结论本模型较好的拟合了沈阳市HFRS发病趋势,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未来沈阳市HFRS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估计在2019年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至2025年达到高峰,提示相关部门根据发病趋势相应调整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临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健康人群血清抗体水平,掌握不同流行强度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率及血清抗体滴度、持续时间,以便为制订HFRS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可靠资料,于1997~1999年连续3年对HFRS疫区人群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调查对象选择流行村、散发村和未发病村中既往无麟患病史,近期无发热的当地居民,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IgG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河北省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疫情发展动态,为防治HFR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对鼠肺进行汉坦病毒抗原检测及病毒基因分型。结果 2012年河北省共报告病例687例,发病率为0.95/10万,死亡2例。病例分布在全省85个县(市、区),占总数的48.30%,主要集中于秦皇岛市和唐山市。发病明显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季节高峰,春峰高于秋冬季峰,占发病总数的48.90%。15~70岁人群为高发人群,占发病总数的88.50%,大年龄人群发病有增加趋势;病例男女比例为2.4:1;农民发病占79.48%。居民区平均鼠密度为2.88%,野外为1.08%,居民区鼠带病毒率为10.54%,野外未检出,均高于去年。居民区和野外优势鼠种仍为褐家鼠。阳性血清和鼠肺进行PCR分型,结果均为家鼠型(Ⅱ型)。结论河北省HFRS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重点为河北东北部的唐山和秦皇岛两市,属于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防控应对重点区域采取针对家鼠型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本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将我院 19年 (1981~ 1999)中收治的 743例HFRS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HFRS发病年龄以 2 0~ 49岁为主 (6 8.8% )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5 ) ,农民发病多 (75 .7% )。 1981年HFRS发病率最高 ,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年每月均有发病 ,4~ 6月份为高峰。死亡 35例 ,病死率为 4.7%。结论 本地区HFRS流行病学特征符合家鼠型HFRS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赤峰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流行情况,探讨流行规律和趋势,找出影响流行的因素和指标。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对5年来监测资料分类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赤峰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呈总体递增趋势;发病仍呈高度散发。结论赤峰市HFRS病人感染HV为家鼠型,主要传染源为褐家鼠;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较低,应加强疫苗接种;鼠带HV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要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2001-2010年监测资料,研究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间疫情监测、宿主动物监测资料,实验室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 2001-2010年共报告HFRS743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0.81/10万,病死率为0.54%。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在10月至次年6月,病例集中在天河区、海珠区和白云区,职业分布以工人、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为主,其次是民工和农民。男女比例为3.10∶1,年龄集中在20~50岁。鼠密度为9.64%,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4.94%,鼠肺HV抗原阳性率为5.56%。鼠密度和鼠种构成相对稳定,但2004-2010年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和鼠肺HV抗原阳性率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鼠种构成主要以褐家鼠(70.01%)为主,其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6.02%)和肺HV抗原阳性率(6.58%)在各鼠种中最高。结论广州市HFRS疫情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发病风险不断增大,应加强预防控制工作;另外,广州市可能已经由家鼠型疫区演变为混合型疫区,应寻找进一步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武威市病毒性肝炎发病一直居各种传染病发病之首,且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到2003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达491.39/10万,占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648.28/10万)的75.80%,比2002年报告发病率(309.87/10万)上升了58.58%[1,2].为了了解武威市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原因,为采取防制措施提供依据,对2003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9-2014年承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监测资料,描述承德市HFRS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承德市2009-2014年HFRS病例资料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4年承德市共报告HFRS病例137例,死亡4例,平均发病率为0.64/10万,病死率为2.92%。2009年以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12年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始终保持在低发水平。病例主要集中在双桥区、丰宁县、宽城县和承德县,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1.53%。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以3~6月最多,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5.47%。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5~59岁之间,占病例总数的75.91%。男女性别比为2.81∶1,男女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6,P<0.01)。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2.04%。2009-2013年间未检出鼠肺带毒,2014年鼠带毒率为6.93%,均为宅区褐家鼠带毒。结论承德市HFRS疫区以家鼠型为主。对高发地区加强监测,强化疫苗接种和防鼠灭鼠工作,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svndrome,HFRS)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通过多途径传染给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是我县重点防制的乙类传染病之一,经多年监测和重点防制,HFRS发病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为探讨现阶段HFRS发病规律,给进一步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将2003年蓟县HFRS发病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我区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自从1984年发现首例病人后,疫区不断扩大,至1997年底累计发病1489例,发病居我区传染病谱的第3位。为进一步探讨HFRS的发病趋势,为控制其发病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淄川区1984年—1997年HRFS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掌握蓟县地区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制定相应传染病防治措施,我们对200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全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35.01/10万,死亡率为0.12/10万,病死率为0.09%,发病率与2002年比较上升了4.40%,死亡率下降了7.69%,病死率下降了10%;传染病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病毒性肝炎(45.54/10万)、痢疾(35.56/10万)和肺结核(33.56/10万);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均呈上升趋势,血源及性传染疾病发病虽呈下降趋势,但淋病为较2002年多发生病种,乙肝发病呈下降趋势,但发病数仍占总发病数的18.67%;2003年发生了2例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此结果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实施以接种疫苗为主的防治策略10年以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为内蒙古今后HFRS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2001-2010年HFRS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10年内蒙古累计发病2 640例,年均发病率为1.10/10万,死亡35例,病死率为1.33%,较上个10年发病人数下降了34%。HFRS流行地区有所扩大,但多以散发为主,高发地区仍集中在呼伦贝尔市和巴彦淖尔市。发病集中在秋冬季,11月份一直为高发月份,青壮年仍是发病主体,各年龄组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农民发病最多。HFRS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后维持在1/10万以下的低水平。实施扩大免疫规划的3年较2005-2007年发病人数减少了543例,平均发病率由1.19/10万下降到0.43/10万。结论:自2001年实施以疫苗注射为主的防治策略以来,内蒙古HFR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部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对做好本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部的疫情资料及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同时选择HFRS疫区驻训部队人群为干预对象,以人群发病频数为指标,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调查结果表明,某部自1962年10月发现首例患者以来,呈散在发生,仅个别情况下长期密切接触疫源地才偶见局灶性暴发。报告病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后呈零星散发;病例多集中在C、G、M等单位;以20~40岁发病居多;发病季节以春夏季高峰为主,呈明显的双峰现象;患者以战士为主等特点。结论针对野外驻训部队的实际,采取以环境整治、防鼠与防虫和强化防护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保障了部队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指战员的身体健康。基本摸清某部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针对性提出的预防对策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在我县发现和流行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为探索其流行规律,做好疫区(点)消毒处理,为下步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将5月1日-7月8日手足口病发病和流行情况和采取的相关措施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林口县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重点疫区,于1971年首发本病至今36年,发病率呈阶段性上升,1993年以前为低发病率散发状态,1994年开始疫情上升为中度流行。为了解我县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态势,及时采取防治对策,现将2000年-2006年HFRS流行情况整理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