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使用中药煎药机、不锈钢锅煎煮徐长卿时,不同煎药时间药液中丹皮酚煎出量的变化,确定不同煎药工具煎煮徐长卿的适宜煎药方法。方法:HPLC测定药液中丹皮酚的含量,数据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不同煎药时间,丹皮酚煎出量中药煎药机始终高于不锈钢锅,两者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锈钢锅的丹皮酚煎出量在10 min有峰值,中药煎药机的含量20 min后才减少。结论:以传统煎药方法煎煮徐长卿时,"后下"是科学的,而使用中药煎药机时则不必"后下"。  相似文献   

2.
煎药器具对白豆蔻中桉油精煎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使用中药煎药机、不锈钢锅煎煮白豆蔻时,不同煎药时间药液中桉油精煎出量的变化,确定不同煎药工具煎煮白豆蔻的适宜煎药方法。方法:HPLC测定药液中桉油精的含量,数据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不同煎药时间,中药煎药机的桉油精煎出量始终高于不锈钢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锈钢锅的桉油精煎出量在5 m in有峰值,中药煎药机的含量一直增加。结论:以传统煎药方法煎煮白豆蔻时,将白豆蔻"后下"是科学的,而使用中药煎药机时则不必"后下"。  相似文献   

3.
蒙光容  谷钰 《中成药》1989,11(6):2-4
本文以中药主要活性成分煎出量为指标,比较不同粒度和制备方法制备黄芩(复方)、防己、茯苓、厚朴汤剂的煎出量。结果说明:1.粗末煎制汤剂,黄芩(复方),防己的主成分煎出量均有提高;茯苓与饮片汤剂相近;厚朴则大为减少。2.粗末采用暖瓶浸泡法,黄芩(复方)与直火煎相近,防己则有提高;茯苓略有减少,但经统计处理无差异;厚朴的浸出率很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薄荷、徐长卿、肉桂、丁香、牡丹皮5种含挥发性成分饮片在不同煎药时间点、使用3种不同煎药方式(传统砂锅后下、中药煎药机后下及中药煎药机正常煎煮)时汤液中的挥发性成分煎出量大小,明确使用中药煎药机煎煮含挥发性成分饮片的煎药方法。方法:利用HPLC-GC测定汤液中挥发性成分含量,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煎药方式下挥发性成分煎出量的差异性。结果:汤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中药煎药机大于传统煎药工具,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中药煎药机后下与正常煎煮2种煎药方法对挥发性成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中药煎药机煎煮含挥发性成分饮片时可随复方其他饮片一起煎煮而不必采用"后下"方法;传统煎药方法煎煮此类饮片时"后下"是必要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煎药方法对药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黄连解毒汤、四物汤、四逆散、保和丸等4个传统方剂分别采用现代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方法进行煎药,对比两种方法的煎出率。结果:现代煎药机煎药法操作规范的,可从多方面进行质量控制,药物煎出率高,且煎出的药剂有效成分含量高,各方面指标均优于传统煎药法。结论:现代煎药机煎药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342-2344
目的:针对全国各大中医院煎药机使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取消传统煎药方法的现状,以及机器煎药和传统煎药方法优缺点的争议,通过实验对两种不同煎药方法有效成分煎出率进行比较,进而评价两种煎药方法的差异。方法:选用主要成分明确、不同质地的3种中药饮片,采用本院目前应用的煎药机和传统煎药方法,对煎出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进行含量测定。结论:两种煎药方法差异不大,本院采用的传统二次煎煮略好于煎药机单煎。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传统煎煮与优选煎煮工艺对痔瘘熏洗剂中目标成分煎出量的不同,探讨优选煎煮工艺的合理性。方法:先进行正交优选和验证试验,以痔瘘熏洗剂中目标成分的煎出量为指标,对优选的工艺与传统煎煮工艺目标成分的煎出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优选的煎煮工艺目标成分的煎出量是传统煎煮工艺煎出量的1~3倍。结论:优选煎煮工艺与传统煎药工艺相比,煎煮液中目标成分煎出量有较大的差异,即提取液中的物质基础的比例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优选的工艺方法并不完全符合按传统工艺制备制剂的内涵要求,或者说合理性不充分。  相似文献   

8.
董燕 《陕西中医》2013,34(4):469-470
目的:探讨和比较传统煎药方法和煎药机对中药复方汤剂煎出率和有效成分的煎出率影响。方法:以六味地黄汤为实验模型,将传统方法煎药的设为对照组,采用煎药机煎药的设为实验组,对药物煎出率和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丹皮酚的煎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六味地黄汤总浸出物含量155g,煎出率11.5%,丹皮酚含量0.0049g/L。实验组六味地黄汤总浸出物含量137g,煎出率10.3%,丹皮酚含量0.0188g/L。实验组总浸出物含量和煎出率高于对照组,丹皮酚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传统煎药方法在药物煎出率有一定优势,煎药机可以更有效地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煎药次数及器具对煎药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个中药处方,以其有效成分为指标,选择砂锅和高温高压煎药机两种器具,比较对不同煎药次数及器具下各处方有效成分煎出率。结果:与一煎相比,高温高压煎药机两煎后的有效成分煎出率高出47.2%~65.8%,其一煎、两煎的有效成分煎出率分别为砂锅两煎的63.4%~92.2%、111.2%~137.4%,砂锅两煎的有效成分煎出率与高温高压煎药机一煎、两煎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且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砂锅两煎相比,高温高压煎药机一煎的有效成分煎出率相对较低,而两煎的有效成分煎出率则更高,因此在煎出药物有效成分方面,采用高温高压煎药机两煎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药汤剂煎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桂月  李连信 《中成药》1989,11(3):9-10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药汤剂煎煮概况,包括煎药方法、时间、次数、加水量和药材粉碎度、先煎、后下、混煎等对煎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药主要药效成分煎出量为指标,考察了不同粒度和制备方法对金银花、知母、猪苓、栀子中主成分的煎(浸)出量的影响。结果说明:直火煎制和暖瓶浸泡比较,金银花、栀子的主成分煎(浸)出量相近;知母粗末浸泡与直火煎无差异;猪苓细粉浸泡提高0.38倍。知母粗末和猪苓细粉煎制汤剂比饮片汤剂分别提高0.26和0.81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器具煎煮对四物汤煎出率的影响,观察比较不同煎煮器具对四物汤的煎药效果,选用最佳的煎煮器具和科学的煎煮方法。方法:将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分别传统采用煤气灶煎煮、现代化采用全自动煎药机煎煮;进行煎出水溶液性煎出物的测定。结果:从水溶性煎出物的测定可以看出,就现代化全自动煎药机与传统煤气灶其煎出率结果相似,但不同的煎法其煎出率不同,而现代化中药汤剂煎出率较好。结论:因煎煮时间增加而含量提高,这可能与其工艺设计的科学合理、先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19种中药饮片进行了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考察煎药机对中药的煎出率。方法:比较4个传统方剂的两种煎药方法的煎出率。结果:传统方法煎液比煎药机煎液的有效成分的得率高。结论:煎药机煎药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剂型,通常用传统煎煮方法制备。目前中药煎药器械做了一些更新改进,例如在煎药器上增加了电热器、定时器、热量控制器等,但是挥发性成份易挥发,在一味中药中即有挥发性成份又有水溶性成份的中药在后下时使水溶性成份煎出量不足,严重的影响疗效。我们研制组在多次实验的情况下,研制成多功能煎药器。于1996年获国家专利,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煎药机煎法对中药复方汤剂总浸出物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以六味地黄汤为研究模型,采用传统煎药和机器煎药2种方式进行煎煮,比较2种方法对六味地黄汤总浸出物含量、煎出率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 煎药机煎药组的丹皮酚含量为0.0186 g/L,明显高于传统煎药组的0.0047 g/L;而其总浸出物含量却低于传统煎药组(P <0.05);机器煎药的加水量、煎药时间、煎药成本等指标表现优于传统煎药(P <0.05)。结论 煎药机煎药在药液质量上与传统煎药相比确实存在差异,二者各有优缺点,使用时可按需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煎药机加液量数学模型,浸药桶的改进,以利于采用煎药机制备中药汤剂时能准确计算加液量,从而保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通过微信扫描发送每一操作步骤,增加透明度,加强患者认可度。方法:测定桐乡市中医医院在库中药饮片的吸水率;测量电煎药机的水分蒸发量、管道水量;结合上述参数结果建立电煎药机制备中药汤剂的加液量数学模型,计算每位患者的加水量,并把结果提供给煎药人员准确加水,通过微信扫描把每一步骤及加水量传给患者。结果:根据建立的加液量数学模型计算加水量,能完全煎出药液,保证质量,患者通过微信获知的每一煎药操作步骤信息满意率提高。结论:将加液量模型用于中药煎药机煎煮中药时可提高煎药加液准确性,保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通过微信煎药的透明度增加,患者认可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质量,提高药物疗效,煎药需注意: 煎药器具,最好以瓦罐或砂锅。煎药用水,在城市用自来水,农村用洁净的河水或井水均可。煎药前加冷水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忌用热水煎药。用水量应根据药物体积吸水程度和煎煮时间而定,以水面浸过药物高出药材五分为宜,一般二两药和水一斤煎成200毫升。滋补药因煎药时间长耗水量需多一些,发表药头煎加水量要大,二煎的加水量为第一次的1/2~1/3。煎药火候未沸之前先用武火,已沸之后用文火。解表、攻下剂,头煎沸后煎15~20分钟,二煎沸后10~  相似文献   

19.
后下中药饮片有效成分的煎出量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6种较典型的后下中药饮片的主要有效成分煎出量及随煎药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毛细管GC和HPLC色谱法。结果:薄荷脑、广藿香油、樟脑、钩藤碱、橙花叔醇和肉豆蔻醚分别在0.0039~0.039μg、0.5000~2.5000μL、0.2100~1.2500μg、0.1900~0.9500μg、0.0063~2.0000μg和0.4000~2.0000μg范围内与各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结论:易挥发芳香类后煎药的煎药时间控制在3min内比较合适,以生物碱为主要成分的后煎药,煎药时间控制在10~15min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0.
汤剂用药量、煎出液量与煎出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采用98种常用中药饮片和10个不同处方,以煎出物干重为指标,对汤剂的用药量、煎出液与煎出率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煎出液量为药量的15倍时煎出率最高。并发现当用药量为煎出液量的一半时(用药量克数,煎出液量毫升数),药量不变,增加同倍煎出液量与煎出液量不变,增加同等药量,其煎出物重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