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以下简称药帐)灭蚊防疟,实验研究和现场试验均证明有较好的效果。1988~1989年选择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疟疾灶点,使用药帐作为控制病灶的主要措施,进行现场试验,同时与使用DDT室内滞留喷洒的灭蚊措施作对照比较。试验现场现场在岛中部五指山区的红山乡,居民为黎族,蚊帐保护率93%,住房多为草顶泥墙,村落分散,丛林密布,溪沟纵横,气候  相似文献   

2.
为了迅速控制疟疾流行,降低发病率,减少危害。1987年在乐山、宜宾、泸州、成都、绵阳、雅安、重庆等7市(地)35个县的276个疟疾高发乡,采用溴氰菊酯喷洒蚊帐灭蚊,喷洒蚊帐1 489 929顶,占灭蚊区蚁帐总数的96.06%。1988年扩大为382个乡,喷洒蚊帐2 259 286顶,占灭蚊区蚊帐总数的96.67%蚊帐受药量为9.6~12mg/m~2。灭蚊后室内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密度分别下降90.36%和95.34%。夜间室内叮人率分别下  相似文献   

3.
<正> 福建的疟疾防治,曾以DDT或可湿性六六六粉室内滞留喷洒灭蚊,由于长期反复应用,80年代调查各地已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近年始重点疟区启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为探讨中华按蚊对该药的敏感性程度,1990年起选择疟疾死灭复燃的建阳县崇乡为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的现场观察点,1990在和1991年均于6月初灭蚊1次,从1991年6月至1992年6月间3次测定结果,揭示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2年,便可致中华按蚊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1990年在广东省台山农场上川岛、罗浮山和深圳平湖部队营区,用顺式氯氰菊酯25mg,ai/m~2浸泡蚊帐灭蚊防疟效果。在台山农场浸帐后4个月,蚊虫密度下降率仍达97.7%。在深圳平湖,浸帐后4个月内无一疟疾病例发生。结果说明奋斗呐浸泡蚊帐县有较长时间的灭蚊效果和防疟作用。  相似文献   

5.
疟疾是我县主要传染病之一。据疫情报告资料,疟疾占传染病总数的58.61%(953/1626)。因此,疟疾防治工作的好坏,除了直接影响我县传染病的发病率和人民身体健康外,还影响了我县的开发建设;现就1998年的疟疾发病态势分析如下。1.季节性抗疟情况1.1灭蚊防疟:春季(4月)抗疟期间有群英乡5个村采用仅氰菊酯浸泡蚊帐172顶,362人得到药帐保护,保护率60.53%;对6个乡镇(场)33个村(队)采用DDT或爱克宁对2709户进行滞留喷洒72887平方米.9878人得到受益。1.2抗疟服药:春秋两季(4、8月)分别采用哌喹加伯喹四天疗程,对带虫…  相似文献   

6.
<正> 宜宾地区1987年对疟疾高发病区,大面积应用溴氰菊酯喷洒蚊帐防制蚊虫,控制疟疾发病。本文对溴氰菊酯喷洒蚊帐,降低疟疾传播能量方面进行观察分析。一、用2.5%溴氰菊酯乳剂,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共喷洒76个乡,469664顶蚊帐平均每平方米受药量12.49mg(纯品)。  相似文献   

7.
在地震后疟疾爆发的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采用防疟2号片伍用伯喹治疗现疟病人和无疟状带虫者来控制传染源,溴氰菊酯浸泡蚊帐和DDT室内滞留喷洒来控制疟疾媒介微小按蚊及十天一次防疟2号片伍用伯喹全民预防服药来保护易感人群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大灾后出现大疫。发病率从疟疾暴发的一九八八年的1030.50历下降至一九八九年的60.24/万,居民带虫率从防治前的4.54%下降至防治后的2 67%。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海南省居民和学生对疟疾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现场问卷调查疟疾高发区和非疟疾高发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对疟疾防治的需求.结果 对于疟疾是传染病、疟疾的典型症状、疟疾的预防及使用蚊帐防疟方面的认识,学生高于居民(P<0.01);疟疾高发区学生对于疟疾传播途径、疟疾的典型症状和疟疾预防方面的认知情况明显高于非高发区学生,而对于疟疾是传染病、确诊疟疾免费治疗以及药浸蚊帐好处方面疟疾高发区学生明显低于非高发区学生(P<0.01);疟疾高发区居民“家庭拥有药浸蚊帐”以及“没钱购买蚊帐”的情况明显高于非高发区居民,对于疟疾传播途径和使用蚊帐防疟方面的认识疟疾高发区居民明显低于非高发区居民(P<0.05);我省免费治疗疟疾的政策的知晓率和浸蚊帐的拥有率均仅约20%.结论 海南省居民疟疾防治认知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疟疾仍为全球最严重的寄生虫病。在西太平洋区流行于10个国家,约1亿人口居住在疟疾。重要媒介有15种。近年各国推行杀虫剂浸泡蚊帐防疟,但流行时仍以室内杀虫剂滞留喷洒为主。  相似文献   

10.
沈万炳 《海南医学》1992,3(4):10-11
陵水县1989和1990年疟疾发病率连续两年明显下降,这是与我县疟区乡、场实行联防,开展经常性疟疾管理;在疟区使用溴氰菊脂浸泡居民蚊帐防蚊灭蚊;提倡砍伐疟区村庄周围和溪沟两旁的树木,种植经济作物,破坏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的孽生地和棲息场所;改善疟区居民的居住条件;近二年来进入疟区的流动人口减少;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开设诊所,药店的个体户增多,方便疟疾病人诊治,减少了漏治等因素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正> 珙县王家乡属间日疟流行区,1983年疟疾暴发流行时,发病率达32.45%(3593/11074)。该地区多年来的抗疟措施以传染源管理为主,但疫情不稳定、防治效果不巩固,疟疾发病反复回升,鉴于这一情况,我们经过疫情分析,调整了防疟措施,对全乡开展了灭蚊工作。1986年采用二二三室内滞留喷洒2217户,每玉米平均用药量2克,4月和6月各喷药一次,喷洒总面积为983152M~2。采用以消灭传疟媒介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经后,疟疾发病率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8.73%;按蚊密度灭蚊区较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昌江县“九五”规划期间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为做好防治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按常规了解和掌握各年度疟疾发病倩况,“四热”病人侦查媒介调查等。结果 在此期间,由于大量流动人口的进入,致使疟疾发病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后经采用针对重点人群使用溴氰菊酯(或大灭)侵泡(或喷洒)蚊帐防制媒介按蚊,结合传染源防治的综合性措施,使疟疾发病性续五年稳步下降,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 做好流动人口和上山作业人群的疟疾管理,仍是今后灭疟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云南玉溪市2001~2005年疟疾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玉溪市2001—2005年疟疾(十五)防治规划期间疟疾控制及监测情况,为“十一五”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疟防“十五”期间疟疾发病控制及各种监测报表统计分析。结果疟防“十五”期间疟疾发病率下降分别为7.8%、9.92%、34.51%、34.10%和30.34%;发热病人血栓140273例,居民带虫检查29099人,荧光抗体检测8858人,媒介监测3281户,其阳性率比“九五”分别下降70.64%、80.0%、66.06%和84.26%。休止期根冶13013人,病例治疗2514例,预防性服药67629人,假定性治疗66807人。辛硫磷室内滞留喷洒55.5吨,灭蚊5205村次。结论 在疟疾高发区应用辛硫磷滞留喷洒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的控制疟疾的流行,逐年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嗜人按蚊是闽西北地区疟疾的主要媒介,传播间日疟和恶性疟的媒介能量是中华按蚊的19.2倍[1]和18.8倍[2]。70年代以来调查60个县(市区)298个乡(镇)1649个村(点),发现15个县(市区)61个乡(镇)259个村有该蚊不同程度分布,除1个村在永泰县境内外,14个县(市区)60个乡(镇)258个村(点)在南平和三明2市辖区内,呈片状分布,为福建70年代来的重点疟区。经DDT乳剂(2g/m2)每年2次滞留喷洒或溴氰菊酯(15mg/m2)每年1次浸泡蚊帐,均连续2年灭蚊试点后,集中人、财、物,以疟疾流行程度,划片分批包干实施后,经多次复查,未再捕到该蚊,达到根除目的。疟疾发病率也从实施前1975年39.668/万到1999年降至0.009/万。  相似文献   

15.
1985年7月,我们于宜宾县蕨溪乡光华村,用澳氰菊酯喷洒蚊帐,防治媒介按蚊,控制疟疾流行,收到了明显效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蚊帐处理:将2.5%溴氰菊酯稀释100倍后,用压缩喷雾器均匀喷洒在蚊帐上,每平方米受药量11.67mg。  相似文献   

16.
嗜人按蚊区疟疾回升因素及控制流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雒乡位于建阳县西北部,1989年疟疾死灰复燃,年发病率为350.94/万,主要传疟媒介系嗜人按蚊,用2.5%溴氰菊醋浸泡蚊帐灭蚊和根治传染源的防治措施,经2年实施后,未再捕到该蚊,1991年发病率降至6.29/万,1992年停止灭蚊,发病率稳步下降,为3.14/万。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面上调查,实验室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元江流域的媒介防制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目前元江流域的主要疟疾媒介控制措施系DDT滞留喷洒;该措施能有效控制主要媒介微小按蚊,但不能控制次要媒介中华按蚊,而且对按蚊有兴奋驱避作用;DDT的残效期为80d左右,该地区主要疟区(河谷)年流行时间在9个月以上,每年需要进行2~3次喷洒水能控制疟疾媒虫的活动,但目前投入经费所购买的DDT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喷洒的数量和范围的要求,而且喷洒质量达不到要求标准,因而不能有效控制疟疾传播;按使用DDT滞留喷洒数量计算,目前购买杀虫剂的投入仅能满足42.82%的需求,但若按使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计算,仅 用现在杀虫剂费用的50.75%就可满足需求。基于DDT滞留喷洒的效果,经费和操作方面的限制,该项措施应该逐渐被其它控制策略所替代。  相似文献   

18.
方法:1983—1985年在滇缅边境打洛镇采取DDT加DDVP全面滞留喷洒灭蚊,1986—1988年改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并均辅以现症病人根治、重点人群保护和流动人口预防服药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结果:防治后全镇1983—1988年的年带虫发病率依次降为10.1‰、5.8‰、5.5‰、4.8‰、14.4‰和10.1‰。各年均明显较全面防治前1982年的29.0‰低。有效控制了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9.
长期使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对人体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5例接触溴氰菊酯浸泡蚊帐(15mg/m~2)两年后,经询问不良反应,检查血常规、血清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胆固醇,均在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长期使用溴氰菊酯浸帐灭蚊对人体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西右江区2002年疟疾流行及控制现状,评价监测措施,为实施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选择右江区近年疟疾病人较多的3个乡镇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2002年疟疾疫情报告、发热病人血检资料,逐户调查疟疾发病情况,对村民和学生进行疟史、蚊帐使用情况和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2002年右江区疟疾发病率为0.15/万。血检当地发热病人9885人次,年血检率为3.03%,未检出阳性病例;血检流动人口419人次,检出5例间日疟病例,阳性率为1.19%。走访调查1004户4709名村民,查出1例疑似病例,居民蚊帐使用率为98.17%,中小学生经验积累型和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村民。结论2002年右江区疟疾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无当地感染病例,疟疾病例全部为输入性,村民蚊帐使用率较高,存在一定疫情漏报现象,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