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周围型肺部病变患者59例,其中原发性肺癌组27例,非肺癌组32例(包括肺脓肿12例,结核球19例,血管瘤1例).先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病灶的形态、边界、回声特点、血流情况,然后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声学定量分析参数,最后行手术或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结果 在血流检出率方面,超声造影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声学定量分析方面,肺癌组峰值强度(PI)和增强强度(EI)明显高于非肺癌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绘制ROC曲线,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得知:取PI>15.7 dB作为判断肺癌标准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66.7%,81.2%);取EI>10.77 dB作为判断肺癌标准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81.5%,68.8%).结论 超声造影可提高对肺部病变内有血供组织和坏死组织的鉴别,有助于提高活检阳性率;造影参数PI和EI值有利于原发性肺癌和非肺癌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邱予琼  曾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977-8977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壶腹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彩色超声检查的88例壶腹癌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88.63%(78/88),胆道梗阻部位定位诊断符合率100%(88/88)。本组患者声像图分为2类:肿块型和缩窄截断型;肿块内检出斑点状、条状、短棒状血流信号32例,缩窄截断型无一例检出血流信号。结论壶腹癌具有较典型的超声特征,彩色超声诊断壶腹癌直观、快捷,对临床治疗手段的选择意义重大,是壶腹癌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壶腹部病变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探讨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对壶腹部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3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3例患者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包括壶腹部癌44例、胆总管或壶腹部结石或胆泥30例、十二直肠乳头炎8例、十二直肠乳头腺瘤1例。结果 83例壶腹部病变中,89%(74/83)的病灶显示,病灶直径为(20.7±8.9)mm。所有29例胆总管下段或壶腹部结石或胆泥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静脉期均无增强。67%(29/43)的壶腹部癌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高或等增强,静脉期低增强;所有显示的43例壶腹部癌病灶形态均固定。88%(7/8)的十二直肠乳头炎双重对比超声造影未显示病灶。壶腹部良恶性软组织病变间的病灶显示率、病灶形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值分别为0.000、0.001),而病灶直径、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增强水平及增强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壶腹部病变有一定特征性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双重对比超声造影有助于壶腹周围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高度怀疑壶腹周围占位患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变造影时的增强模式、始增时间、峰值时间等,分别于造影前与造影后静脉相测量病灶大小,并分别与术后切除病灶大小相比较.结果 25例手术病例中22例为壶腹周围癌.22例病灶在注入造影剂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始增时间为9~17 s,达峰时间为14~33 s.22例手术切除病灶大小与造影前、后所测病灶大小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静脉相发现1例肝脏多发转移.结论 壶腹周围癌在超声造影动脉相均有增强,为壶腹周围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有用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9岁,以"右上腹不适2个月,皮肤、巩膜黄染,尿黄、大便颜色变浅1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有轻压痛,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胰头癌与壶腹癌的超声鉴别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头癌与壶腹癌均为阻塞性黄疸的病因之一 ,提高超声对二者的鉴别诊断率对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 39例胰头癌与 42例壶腹癌的手术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的对比研究 ,探讨二者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胰头癌患者 39例 ,其中男 31例 ,女 8例 ,年龄 30~ 72岁 ,平均 (57.67± 1 1 .2 8)岁。壶腹癌患者 42例 ,其中男 2 8例 ,女1 4例 ,年龄 30~ 79岁 ,平均 (55 .1 7± 1 1 .57)岁。全部患者均以右上腹疼痛不适数月 ,黄疸 5d~ 3个月不等入院。二、仪器与检查方法使用A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胆管定量分析对胰头癌和其他壶腹周围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部县中医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2018年3月81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包括41例胰头癌,20例胆总管下段癌及20例壶腹癌。将胆总管直径、主胰管直径、胰胆管末端间距、十二指肠乳头至胆胰管末端间距相加得到"胰胆管径线和"并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上测量胰胆管汇合角,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2名医师及采用贯序实验后胰胆管汇合角和胰胆管径线和用于鉴别胰头癌和其他壶腹周围癌的鉴别诊断效能。 结果胰头癌的胰胆管汇合角及胰胆管径线和大于其他壶腹周围癌[(86.2°±13.8°) vs (61.6°±10.7°),(9.3±1.7)cm vs (7.8±1.2)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896、19.568,P=0.017、0.001)。贯序实验得出胰胆管汇合角及胰胆管径线和临界点分别为70°和9 cm,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7%,96%),AUC为0.93。 结论胰胆管定量分析可鉴别胰头癌及其他壶腹周围癌(胆总管下段癌及壶腹癌),联合胰胆管汇合角及胰胆管径线和可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545例颈部浅表淋巴结病例行常规超声检查(其中52例同期行超声造影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淋巴结两组,分析两组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不同特点.结果 良性淋巴结组230例,恶性淋巴结组315例.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的短长径比值(S/L)和结内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两组间血流类型、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造影剂到达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淋巴结与颈部大血管的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性均非常好,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造影表现.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呈整个结节弱增强,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包膜.其时间-强度曲线表现为慢进,缓慢达到高峰,始增时间晚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增强程度低于周边甲状腺组织.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提高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信心;弱增强是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一项值得重视的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造影对肾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肾良恶性肿瘤进行常规超声及二维超声造影检查,在此基础上行三维重建,并与二维造影进行对比,分析三维超声造影对肾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肾良性肿瘤18例,二维造影多表现为等增强或低增强,呈"慢进慢出";三维造影表现为病灶内较少的平直规则的周边血管和内部血管.肾恶性肿瘤50例,二维造影多表现为高增强,呈"快进快出";三维造影多表现为病灶内多支蜿蜒扭曲的周边血管和内部紊乱的微小血管组成的血管网.三维超声造影可直观立体显示肿瘤血管分布特征,在显示肿瘤血管方面优于二维超声造影(P<0.05).结论 三维超声造影可显示肾肿瘤血管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对鉴别肾肿瘤的良恶性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胰腺囊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8例胰腺囊实性病变患者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由两位不同年资超声医师独立阅片,应用ROC曲线评估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判断胰腺囊实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Kappa值评估不同年资超声医师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90个病灶中胰腺囊肿5个,胰腺假性囊肿14个,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4个,胰腺黏液性囊腺瘤11个,胰腺癌合并液化13个,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2个,慢性胰腺炎11个,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个,胰腺神经内分泌瘤3个,胰腺囊腺癌、成人胰母细胞瘤、胰腺淋巴瘤、胰腺肉瘤样癌、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各1个.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具体病变的正确诊断率在年资高者为36.7%和65.5%(P<0.05),在年资低者为20.0%和53.3%(P<0.05).受试者之间的一致性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高,Kappa值分别为0.654±0.095和0.464±0.075.年资低者和年资高者ROC曲线下面积在常规超声为0.670和0.832,在超声造影为0.902和0.919.结论 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能显著提高胰腺囊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增强CT和MRI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有明确术后病理诊断的胰岛素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术前31例患者均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30例进行了增强CT检查,28例进行了MRI检查.结合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分析以上3种影像学方法对胰岛素瘤术前诊断的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增强CT及MRI对胰岛素的检出率分别为96.8%、63.3%、96.2%,超声造影高于增强CT(P=0.0018),与MRI结果一致(P=0.1828).结论 超声造影诊断胰岛素瘤的准确率较高,在胰岛素瘤的术前诊断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与内膜增生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5例子官内膜癌及21例内膜增生症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24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结果 正常子官超声造影表现为肌层造影剂灌注早于内膜,消退晚于内膜;而内膜癌表现为病灶区造影剂灌注及消退早于或同步于肌层;内膜增生症则表现为造影剂灌注及消退与正常子宫类似.结论 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症超声造影表现明显不同,可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4例患者的94个浅表肿大淋巴结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其灌注特征,用Philips Q-LAB软件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结果 对照,比较造影前后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94例浅表肿大淋巴结经病理诊断确定良性44例,转移性33例,淋巴瘤17例.超卢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79%,准确性为80%.超声造影结果 显示,炎性淋巴结在造影后主要表现为均匀显著灌注(39/44),转移性淋巴结主要为不均匀高灌注(25/33)或不均匀低灌注(7/33),淋巴瘤则主要表现为均匀显著灌注(6/17)或整个淋巴结无灌注(9/17).Q-LAB时间强度定量分析显示良性淋巴结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结和淋巴瘤(P<0.01).结论 淋巴结造影后的灌注特征和Q-LAB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定性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疾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浆膜下子宫肌瘤与卵巢纤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浆膜下子宫肌瘤及26例卵巢纤维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变的增强特点,并对其鉴别诊断效能进行评估.结果 浆膜下肌瘤在增强早期主要表现为与肌层同步灌注呈均匀等增强;增强晚期呈周边环状高增强,有包膜感.部分浆膜下肌瘤可显示蒂部供血动脉来源于子宫.卵巢纤维瘤主要表现为周边稍高增强,内部始终低增强.结论 浆膜下肌瘤与卵巢纤维瘤超声造影表现明显不同,可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灶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行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的7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共88个病灶。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内腺体积。以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经直肠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 结果本组7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中,52例为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共67个病灶,20例为前列腺癌患者共21个病灶。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内腺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8.33±34.99)cm3 vs (57.14±24.42)cm3,t=0.185,P=0.854;(34.98±19.96)cm3 vs (33.89±17.65)cm3,t=0.213,P=0.832]。前列腺癌病灶多位于前列腺外腺区(15/21),其超声造影特征多为动脉期呈高增强,且造影剂消退较周围正常组织迅速(16/21);前列腺良性病灶多位于前列腺内腺区(47/67),其超声造影特征多为动脉期等增强,且静脉期与周围正常组织同时消退(47/67)。以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经直肠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91.04%,准确性为89.77%。漏诊的3个前列腺癌病灶中,2个位于前列腺内外腺交界区,且Gleason评分均为中高分化。误诊的6个前列腺良性病灶,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5个为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症,1个为肉芽肿性炎伴凝固性坏死。 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能有效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灶,可为前列腺癌的准确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造影增强特点、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其增强特点;比较造影前后癌灶测值的变化;应用QLAB软件制作时间-强度曲线,比较癌灶与未受累肌层在曲线参数上的差异.结果 造影增强特点:造影剂最先到达癌灶的滋养血管,由此分支进入癌灶,达峰时布满癌灶内部(除坏死区).73.3%(22/30)的癌灶退出早于肌层.76.7%(23/30)的癌灶供血来源得以显示,43.3%(13/30)的癌灶显示比常规超声更加清晰.85%(17/20)的癌灶造影后测值大于常规超声,增大平均值(0.62±0.50)cm.时间-强度曲线分析:90%以上的曲线显示癌灶早于或与肌层同时开始增强并达峰值,癌灶组的进入时间、达峰时间明显早于肌层组;癌灶组达峰强度、上升强度和增强速率显著高于肌层组.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的规律,能提供较常规超声更加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增强表现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发现前列腺结节病变患者先后进行超声造影及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造影图像由两名医师分别进行独立分析并记录造影增强表现特征.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并比较两组造影表现差异.结果 与前列腺增生造影增强表现相比,前列腺癌造影增强表现为快速增强,高增强,不均匀增强,增强后病变边界清楚,增强后存在不对称血管结构,快速消退,部分病灶内存在无增强区并且病灶内增强区与无增强区交界处不光滑,连续性差.结论 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造影增强表现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观察造影增强表现有助于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