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诊肝切除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行急诊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诊肝切除术1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3/12).术后均行TAE等综合治疗,1、3 a生存率分别为75%、41.67%.结论 术前综合评估,适当从严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行急诊肝切除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依据,急诊左半肝肝切除术或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可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
孟庆忠 《现代养生》2014,(4):138-13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不规则肝切除术、肝动脉结扎术、填塞加肝动脉结扎术、填塞及缝合止血。结果:15例均手术止血成功,1例因肝功能、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治疗止血效果确切,不同病情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37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男31例,女6例,平均年龄52.5岁;手术治疗34例,其中一期肝癌切除9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22.22%),l年生存率66.67%(6/9);肝动脉栓塞(TAE)止血后二期肝癌切除11例,围手术期死亡0例,1年生存率90.91%(10/11);肝动脉结扎和(或)填塞止血术10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50.00%),l年生存率30.00%(3/10);TAE止血后不愿手术或开腹无法手术切除者4例,围手术期死亡0例,l年生存率50.00%(2/4);保守治疗3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l年生存率为0;对顺利出院后的患者均予行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等综合治疗。结论肝癌自发性破裂应遵循个体化综合治疗,肝切除术尤其是二期手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可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E)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2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病例82例,行TAE治疗37例患者(A组),行肝动脉结扎29例患者(B组),肝切除16例患者(C组);分析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压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治疗后均成功止血,术后血压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1.1%(30/37)、62.2%(23/37),与B组的51.7%(15/29)、41.4%(12/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E止血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具有明显优越性,可作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E)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2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病例82例,行TAE治疗37例患者(A组),行肝动脉结扎29例患者(B组),肝切除16例患者(C组);分析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压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治疗后均成功止血,术后血压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1.1%(30/37)、62.2%(23/37),与B组的51.7%(15/29)、41.4%(12/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E止血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具有明显优越性,可作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傅裕  王志辉  周奕 《健康天地》2010,4(1):70-70,73
探讨分析原发性肝癌并发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手术切除治疗的疗效。对原发性肝癌并发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肝叶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 21例患者中,行保守治疗2例,1例死亡;肝动脉插管栓塞术3例,均成功;手术治疗16例,死亡3例.结论 原发性肝癌白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超声及CT检查,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肝功能状态及肿瘤的局部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保守治疗、肝动脉插管栓塞术及手术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22例,术前积极抢救,给予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术中给予温热化疗,术后配以肝动脉灌注化疗。结果 22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胆瘘1例,肺部感染3例。术后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9%、81.8%,、68.2%、54.5%。10例术后2年内出现复发结节,其中6例行射频消融和(或)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结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积极治疗,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黄燕 《现代保健》2010,(21):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10cm)并肝硬化患者半肝切除术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4年4月~2009年4月157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并肝硬化行半肝切除术术后出血情况。患者根据1年内术后出血死亡和1年存活,分为A、B两组。结果A组51例患者与B组106例患者比较,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肿瘤位置等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术后出血率(P〈0.05)。结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并肝硬化患者行半肝切除术,术前应正确评估,术中控制出血量,术后保护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张志明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180-6181
目的:分析腹腔镜肝切除术在治疗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2---2013年收治的11例肝癌患者,对其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观察其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有无中转开腹手术、有无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是否出现肝内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全部肿瘤完整切除,包膜完整,无破裂,成功率为100%;11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11例患者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90-320min,平均210.9±71.9min;手术出血为50-1000ml,平均443.6±330.5ml;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9d,平均住院6.4d;经过术后随访发现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选择适当病例按肿瘤治疗原则进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随着腹腔镜技术及专用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不仅将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途径,还将成为肝癌治疗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与对策.方法 分析本科收治的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肝癌6例患者的临床经过、辅助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表现急腹症大多是肝破裂引起,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CT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手术治疗是重要的治疗选择.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可表现急腹症,肝破裂是主要原因;肝癌破裂出血并非肝癌终末期表现,手术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肝胆外科治疗的200例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研究,对可能造成患者术后感染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癌患者术后感染26例,感染率为13.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是肝癌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多,术前应对肝功能进行调整、术中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抗菌治疗,以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王健芝 《现代保健》2011,(3):127-12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手术治疗达到止血目的 ,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突发性右上腹剧痛是肝癌破裂最突出的症状,早期发现、及时救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肝癌破裂出血抢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进行TACE治疗的23例肝癌破裂出血临床资料.结果血管造影找到出血部位者有18例(78.3%),未找到出血部位者有5例,其中1例推注碘油后找到出血部位.TACE有效控制出血者有20例(87.0%),其中5例于1~2个月内死于肝功能及全身衰竭,平均生存8.1个月,生存1年以上者8例,最长者3年7个月,其余3例止血不满意者于24h内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TAC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不能外科止血治疗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肝胆外科治疗的200例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研究,对可能造成患者术后感染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癌患者术后感染26例,感染率为13.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是肝癌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多,术前应对肝功能进行调整、术中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抗菌治疗,以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方法与使用价值。方法 完全腹腔镜下行肝部分切除 19例 ,包括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内胆管狭窄并结石等 ,断肝方法采取超声刀、普通电刀、LigaSure结扎速高能电刀、钛夹、线型切割吻合器、缝合等方法 ,切除的标本装入标本袋从扩大的脐部穿刺口取出。结果 全部顺利完成手术 ,包括肝左外叶切除及左右肝叶的非规则部分切除术等 ,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 180 (80~ 32 0 )min。术后住院 5~ 10d ,手术出血 10 0 (1~ 4 0 0 )ml。均未输血 ,轻微胆汁漏 1例。结论 在经过选择的病例中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是一项有前途的微创外科技术 ,具有安全、创伤小、手术野清晰、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较常规开腹手术明显缩短等优点 ,对于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和开腹肝手术经验的医生 ,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是可行的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林卫宇 《现代保健》2011,(30):121-12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在肝癌破裂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例无法手术切除肿瘤的肝癌患者,对其肝癌破裂出血情况行HCCRFA治疗。结果术后随访观察显示,18个月内患者肝内病灶完全消融,瘤体明显缩小,未表现出复发征象。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对治疗巨大肝癌的难治性破裂出血,治疗周期短,患者创伤小,近期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与Pringle法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n=43)和B组(n=37)。A组采用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B组采用腹腔镜下Pringle法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肝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低于B组(P <0.05)。术后7 d,两组的ALB水平降低,TBIL、 ALT、 AST水平均升高,但A组ALB水平高于B组,TBIL、ALT、 AST水平低于B组(P <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低于B组的35.14%(P <0.05)。结论 与腹腔镜下Pringle法肝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优势明显,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降低患者术中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徐支农  姚纯 《工企医刊》2007,20(2):31-31
目的:探讨不阻断肝血液状态下的肝癌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采用不阻断肝脏血运状态下的肝癌肝切除术20例患者,就患者的肝病背景,癌灶资料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本组行不规则肝切除10例,肝叶切除5例,肝段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3例.(2)行肝癌切除手术时间3小时~6小时,术中输血少.(3)本组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结论:(1)完整血运状态下可行对肝癌的切除.(2)手术时间短,失血少.(3)避免手术对肝脏的损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肝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990年1月至1994年12月我院外科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112例,其中外科手术治疗60例,行肝叶切除术40例。对不能切除者均采用以经皮股动脉插管肝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为主的综合治疗。至1995年7月,全部病例随访7~52月,健存无复发者22例,1例已存活4年以上而无异常。本组死亡病例平均存活期4.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