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Vojta诱导法对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Vojta法对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  1 8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儿随机分为二组 ,对照组 45例给予物理疗法、针灸、按摩、高压氧、药物等综合康复治疗 ,观察组 1 35例在综合康复基础上加用Vojta法进行治疗。对Vojta 7项姿势反射治疗前后进行测评 ,对比二组有效率及疗程长短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6个疗程治疗有效率高于 3个疗程 (P <0 .0 5)。结论 Vojta法可增加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杜菲  刘依竞  刘玥  秦菁金  罗晓曦  肖农 《重庆医学》2016,(30):4233-4236
目的:研究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和Vojta姿势反射检查评估高危儿脑性瘫痪(CP)的一致性。方法以2012年2月至2014年11月于该院康复科就诊并随访至1岁的310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信息,GM s评估、Vojta姿势检查及粗大运动发育量表结果,随访至患儿1岁,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GMs评估中110例表现为不安运动缺乏(F-),8例表现为痉挛‐同步性(CS)全身运动。GMs评估对高危儿CP预测的效度:灵敏度87.27%,特异度89.00%,阳性预测值81.35%,阳性似然比2.40,阴性似然比0.04。(2)Vojta姿势反射检查阴性131例,阳性179例,其中轻度异常者132例,中度异常者77例,重度异常者32例。Vojta姿势反射检查对高危儿CP预测的效度:灵敏度98.18%,特异度33.50%,阳性预测值44.81%,阳性似然比2.93,阴性似然比0.447。(3)两种检查方法预测C P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一致性不理想(κ=0.22,P<0.01)。结论 GMs评估及Vojta姿势反射检查一致性不理想,GMs评估优于Vojta姿势反射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神经发育学评估方法 对脑瘫高危儿早期神经行为异常评定的应用价值,并评价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 高危新生儿共151例,其中干预组90例,非干预组61例.干预方法 采用家庭与门诊相结合的干预模式,并根据神经发育学评估结果 结合Vojta诱导疗法、Bobath法肢体功能训练法进行个别强化训练.两组儿童均接受常规育儿指导.神经发育检测方法 采用Vojta姿势反射、52项神经运动检查、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评价.结果 6、12月龄干预组Vojta、52项检查异常率较非干预组为低(P〈0.01),Gesell发育评价(DQ)在6、12、18月龄时干预组各能区DQ高于非干预组(P〈0.01).结论 早期个体化的综合干预能有效地改善高危儿的神经发育水平,促进智力及运动发育,降低脑瘫发生率,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Vojta疗法对脑瘫患儿早期康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9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均以Bobath疗法为基础,治疗组加用Vojta法,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各级GMFM评分显示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Vojta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中通过早期对脑瘫患儿进行协调的复合的前进运动的整合,可以有效地抑制其异常反射及异常姿势,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达到治疗的目的,对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个体化指导的家庭干预治疗Vojta姿势反射≤5项的脑损伤高危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脑损伤高危儿120例,年龄小于6个月,均为Vojta姿势反射5项以下阳性的脑损伤高危儿。将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A组40例,B组40例,C组40例。A组患儿采用医院个体化指导的家庭干预治疗;B组患儿接受医院干预治疗;C组患儿接受常规家庭干预治疗。观察期限半年,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治疗后,A组与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Vojta姿势反射5项以下阳性脑损伤高危儿进行医院个体化指导家庭干预能有效地改善其整体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降低双胎试管婴儿脑瘫发生率的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经抢救存活的试管儿双胎88例高危出生儿,新生儿NBNA评分不足37分,Vojta7种姿势反射判断存在中枢性协调障碍(ZKS),0~1岁定期检查神经运动系统发现异常者,开始新生儿抚触、高压氧及营养脑细胞药等早期干预,并根据神经运动系统有异常者作相应的的康复运动训练疗法,结合家庭早期干预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结果:经评估神经发育均有异常的88例高危双胎试管婴儿,经早期干预后97.7%恢复正常发育,脑瘫发生率为2.27%。结论:早期干预可以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且试管婴儿较自然受孕的早产儿脑瘫防治疗效无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应用Vojta疗法对中枢性协调障碍儿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6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病史采摘,根据Vojta评价结果 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采用Vojta疗法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结果 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6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中,17例患儿完全康复,其余43例患儿的运动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Vojta疗法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赵虹 《中原医刊》2009,(20):42-43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儿早期发现的新路径,并积极进行早期干预,防止脑瘫的发生。方法对所有在儿保门诊就诊的小儿,在1、2、3、4、5、6、9、12月龄进行神经运动发育的监测,包括Vojta姿势反射、原始反射、运动发育测查,从中筛查出脑损伤患儿并指导进行早期干预。结果小月龄儿神经运动发育异常率较高,随着月龄的增加,异常率逐渐下降;早期指导可促进神经运动发育异常儿的正常化。结论在儿保门诊开展早期神经运动发育的监测可早期发现异常,并可动态评估小儿神经运动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婴儿脑瘫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方法 患儿常规进行围生期高危因素、Vojta反射、脑干诱发电位、智能、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 36例婴儿具有高危因素的16例(57%)、Vojta姿势反射异常28例(100%)、听觉诱发电位异常2例(2/6,33.3%)、头颅CT或MRI异常13例(46.4%)、智商低下3例(3/6,50%).结论 Vojta姿势反射检查对于早期诊断ZK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合围生期的高危因素等项检查可提高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早期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性协调障碍(centralcoordinationdisturbace,CCD)是指具有姿势反应性异常的脑瘫高危儿或脑损伤高危儿,作为早期诊断脑性瘫痪 (cerebralpalsy,CP)的代名词 [1],由德国Vojta博士首先提出,现已得到广泛认同。CCD如未得到有效治疗势必导致姿势反应异常、姿势异常及运动障碍,即导致CP。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进行医学干预和脑康复治疗,对减少脑损伤的危害、降低或预防CP发生有积极意义。1 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多数学者把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高胆红素脑病、颅内出血等作为CCD的高危因素。胎儿和新生儿在缺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痉挛型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共选取67例脑瘫高危儿为研究对象,按开始治疗的年龄不同,分为13mon开始治疗的超早期干预组(36例),43mon开始治疗的超早期干预组(36例),46mon开始治疗的早期干预组(31例);每组均采用Bobath和Vojta相结合的运动疗法,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针(Mom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 Sodium Injection,GMI)20mg加入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共治疗3mon;采用Gesell评测法,肌张力检查,Vojta姿势反射发育,头部CT等对患儿进行治疗前后评估;3mon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测出2组患儿发育商(DQ)和发育年龄(DA),并进行比较。结果经3mon治疗后,2组患儿的发育年龄(DA)较实际年龄(CA)均落后,超早期落后程度低于早期组;患儿DQ值,肌张力,异常姿势改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部CT亦较前改善。结论早期干预治疗可改善脑瘫高危儿症状,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Bobath疗法和Vojta疗法在对脑损伤综合症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应用Bobath疗法及Vojta疗法对44例三个月到一岁脑损伤综合症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结果经Bobath疗法和Vojta疗法对脑损伤综合症有较好疗效。结论经Bobath疗法和Vojta疗法脑损伤综合症患儿的运动功能发育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危儿的监测及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255例高危新生儿进行运动发育、反射发育、Vojta姿势反射发育及肌张力等等方面的检查,结合母亲妊娠及患儿新生儿期疾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筛查出脑性瘫痪患儿18例,年龄均小于9个月.结论 对高危儿应该建立追踪随访制度,通过病因早期表现及神经发育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脑性瘫痪患.  相似文献   

14.
马德军 《求医问药》2014,(17):46-47
目的 :探讨运用Vojta姿势反射检查诊断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瘫高危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将这些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患儿30例。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并通过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量表(NBNA)评估其是否患有脑瘫;对研究组患者进行Vojta姿势反射检查。然后对比这两组患儿的诊断结果。结果 :在对照组中有23例患儿被确诊患有脑瘫,有4例患儿被误诊患有脑瘫,确诊率为(19/28)67.86%,误诊率为17.4%。在研究组中有26例患儿被确诊患有脑瘫,有1例患儿被误诊患有脑瘫,确诊率为(25/28)89.28%,误诊率为3.8%,两组患儿的确诊率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脑瘫高危患儿进行Vojta姿势反射检查,有助于提高其确诊率,该检查方式可为脑瘫患儿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51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8例,运用针刺配合Vojta法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Vojta法治疗。结果:经3个月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和9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98,P>0.05),而正常化率分别为75.0%和47.8%,正常化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3.94,P<0.05)。结论:针刺配合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能达到早期干预较好提高正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神经发育学评估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几种神经发育学评估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神经行为异常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为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评估和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采用Vojta姿势反射、52项神经运动检查(52项)、Gesell发育检查量表,对71例中、重度HIE新生儿(早期干预组44例,非干预组27例)进行神经发育评价。结果2,4月龄时Vojta、52项检查、Gesell发育评价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月龄干预组Vojta、52项检查、Gesell发育评价异常率较非干预组低(P〈0.01)。三种神经发育检测结果显示,2,4,6月龄时,Vojta检查与52项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Gesell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9月龄时,三种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神经发育检测方法对不同月龄HIE儿童干预的指导价值有所侧重,Vojta、52项检查对≤6个月的患儿更为实用、便捷。Gesell发育量表对〉9个月的患儿能更全面评价其各方面的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引导式教育应用于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引导式教育法(conductive education,CE)又名Pet法,是由匈牙利Andras Pet教授创立的,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治疗小儿脑瘫和运动迟缓的有效方法[1],但在围产高危儿早期干预应用中的报道很少。能否在汲取其核心原则和引导方法基础上,将这种方法加以改进做为早期干预的一种模式,对围产高危儿(如窒息、颅内出血等)起到有效康复,减少伤残的作用。本文将结合引导式教育的原则分析围产高危儿0~1岁期间引导式教育的可行性,并结合本课题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引导式教育方法的具体运用。1引导式教育的原则[1]适用于围产高危儿早期干预1.1原则一,以儿童需要为中心。它是Pet法原则的核心。婴儿成长的每一步都应从他的现有水平或最佳起点出发,结合下一步发展的需要,制定发展目标,从而达到过程及结果的最优化。全面而科学地评估,是了解儿童需要的关键,可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1岁以内52项神经运动检查、Vojta姿势反射,在综合判断运动功能、姿势、肌力、肌张力和神经反射的基础上,实施引导式教育。主要采用个性化家庭早期随访干预模式,即儿童-家长-专业人员之间构成的“评估-指导-再评估-再指导”的循环互动发展方法,这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新生儿窒息损伤后早期应用疏通诱发手法或应用Bobath法,研究对本病后遗症状出现几率的减少情况。方法105例入选的窒息新生儿在出生28d之后,分别使用疏通诱发手法或应用Bobath法进行间断治疗。结果疏通诱发手法治疗组患儿,在Vojta姿势反射、握拳、肌张力改变、异常哭闹等症状的出现几率方面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通诱发手法与Bobath法相比,可明显减少窒息损伤患儿后遗症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  49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二组 ,对照组 1 9例 ,采用综合康复疗法 ,观察组 30例 ,在综合康复基础上运用Vojta法治疗 ,并进行康复评价。结果 治疗 3个月 ,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6 .67%和63 .1 6 %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 =7.2 7,P <0 .0 1 )。结论 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改良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改良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 :6 8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32例 ,采用综合康复疗法 ,观察组 36例 ,在综合康复基础上运用Vojta法治疗 ,并进行康复评价。结果 :治疗 3个月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10 0 %和 96. 87% ,经统计学处理P >0 . 0 5 ,但显效率观察组为91. 6 % ,对照组为 78 1% ,P <0. 0 5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