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是国人第一位的病死原因,而绝大多数发生于院外。因而,院外抢救的及时与否对该病的预后有直接关系。出诊医生如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处理,就能为下一步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从而降低病死率。自1988年以来,我们现场救治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部成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增长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扶摇直上 ,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此类疾病多以危急形式 ,于不同的场所猝发 ,令人措手不及。因此院前急救已成为医院急救工作的重要内容。从 1 990年 8月至 1 999年 1 0月我们共对 1 8名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 AMI)进行了院前急救 ,取得了较满意的经验。1 临床资料本组 1 8例 ,均为男性 ,年龄最大者 39岁 ,最小者 2 7岁 ,平均 32 .6± 4.3岁。全部病例均经心电图、心肌酶和尸检证实为 AMI。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8例 ,下壁心肌梗死 4例 ( 1例于院前死亡 ) ,高侧壁心肌梗死 …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依照其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一般组和干预组(43例),一般组患者提供院内常规护理,一般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其生存质量,满意情况及出现便秘情况。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干预组出现便秘情况4例(9.30%),一般组出现便秘13例(30.23%),干预组出现例数较少,P<0.05;一般组患者生存质量相关指标评分相较于干预组低,P<0.05。一般组满意度79.07%,干预组为95.35%,干预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为其做好疾病知识健康宣教工作,告知其可能出现并发症,做好预防工作,嘱咐家属为其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患者出现便秘情况较少且其生存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4.
李艳敏  牛敬雪 《武警医学》2013,24(4):340-342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106例老年AMI患者,其中康复组53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组53例接受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日、不良症状的发生及焦虑的程度。结果 康复组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治疗后焦虑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康复组不良症状发生、焦虑程度改善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AMI患者效果肯定,可以明显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减轻焦虑的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成立  沈冰 《人民军医》1999,42(3):146-147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病死率较高,加强院前急救对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为此,我们简要分析AMI36例院前的救治情况,以供同行参考。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28例,女8例;年龄23~82岁,平均6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12h。直接急诊入院9例,由基层医疗单位转入27例。1.2 临床表现 均有典型胸痛、胸闷、憋气症状,以急性左心衰或上消化道症状发病8例。梗死部位:前间壁8例,广泛前壁5例,前壁6例,下后壁11例(合并右室梗死3例);另有未透壁梗死5例,疑为心性猝死1例。合并心律失常16例(其中室性早搏7例,室速1例,室颤2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措施。方法:对2009-01~2010-12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溶栓组临床判断再通25例,再通率为78%。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有效,易于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突然,常感到心前区剧烈地压榨性疼痛,有窒息感、频死感,非常痛苦,难以忍受,随之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变化。精神特别紧张,对于这种患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止痛及镇静,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应耐心安慰患者,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以配合治疗。患者在心电监护下,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置。另外,护士给患者做治疗时应技术娴熟、动作轻。力争把痛苦减低到最小程度,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愉快,乐观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萍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84-188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分析总结。结果:在患者的配合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对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迅速解除疼痛,绝对卧床休息,高流量吸氧,立即溶栓、扩张冠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营养心肌、镇静支持对症等治疗。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电话咨询、设立冠心病门诊护士、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指导心脏康复治疗等强化干预,观察其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 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1 920名行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出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护理组和强化护理组,普通护理组仅进行常规的门诊随访,强化护理组患者接受电话咨询、专门的冠心病门诊随诊及定期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指导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通过24个月的随访观察,最终完成随访的患者共计1 874例。和普通护理组相比,强化护理组的自我管理能力(每周康复运动次数、戒烟率、血脂达标比例、血糖血压自我监测)显著增强(P均<0.01);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使用率更高(P均<0.01);心功能改善更明显(P均<0.001);氨基端B型利钠肽原、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显著降低(P均<0.05)。 结论:对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外强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和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0.
刘玉慧 《西南军医》2009,11(2):341-34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降低AMI死亡率、减少梗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的关键是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近些年国内外广泛开展心脏疾病的康复护理,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可产生有益的影响。临床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AMI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每一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为探讨AMI的临床护理,我们对我院2003年7月-2008年11月收治的71例病人作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伴有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不伴有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不伴有冠心病及糖尿病的健康体检者23例;抽血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的浓度,比较三者差异.结果 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平均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浓度最高,不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组平均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浓度次之,健康体检者最低,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与C-反应蛋白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中,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C-反应蛋白是同样重要的炎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前位护理,对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并发率以及住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前位护理模式患者的心律失常并发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5,P<0.05)。而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 P>0.05)。对两组AMI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卧床时间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前位护理模式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卧床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780,17.452,7.691;P <0.05)。结论前位护理能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措施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8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心理问题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问题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消除心肌梗死患者对疾病的误解,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心理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血管内低强度HeNe 激光照射(ILLLI) 与口服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 后病人血浆中致血栓标志物浓度的影响。方法 42 例AMI后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24 例) 进行ILLLI治疗,每天1 次,每次60 min ,共10 天;另一组(18 例) 每天顿服肠溶阿司匹林150 mg ,共10 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致血栓和纤溶指标内皮素(ET)1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 、凝血酶活性片段(FⅡa) 及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 ILLLI组病人治疗后,血浆GMP140 和FⅡa 浓度下降( P< 0-01) ,而阿司匹林组病人只有GMP140 浓度下降,且下降程度不如ILLLI组。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ILLLI治疗AMI后病人对上述指标的有利影响可能强于阿司匹林,但需要进一步进行病例数更多、设计更严密、观察时间更长的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对2009~10~2012-10收治的80位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其发病据治疗时间的长短分为实验组48例(0~6h)和对照组32例(6~12h),根据对时间窗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病死率以及反复心绞痛比率。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1.66%,远高于对照组53.1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较实验组患者出现较多便血、心绞痛等症状。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6h之内治疗血管的再通性好,病死率低,比发病后6-12h之内治疗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的Gd-DTPA增强MRI检查并与病理对照,以评价急性心肌梗塞后再灌注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复制犬的急性心肌梗塞后再灌注(12只)和非再灌注模型(8只),进行Gd-DTPA增强MRI的动态扫描,同时对犬心做不同染色的病理检查。将增强MRI扫描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并通过MRI机内测量功能进行梗塞区心肌的信号变化特点分析。结果:由于急性心肌梗塞后再灌注和非再灌注的病理表现不一样,其增强MRI表现亦不一样。前者表现为均匀一致的强化,动态扫描也不能区分中央和周围的信号强度差别;后者则在增强早期呈不均匀的强化,其中周围区的强化要比中央区明显。动态扫描显示在增强后30分钟两区的信号强度趋于一致。结论:增强后MRI可以显示和鉴别急性心肌梗塞后梗塞心肌有无发生再灌注。  相似文献   

17.
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心理状况,为临床心理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A型行为问卷调查。结果38例AMI患者发生焦虑29%,抑郁13%,A型性格占92%。AMI抑郁发生人数比不稳定心绞痛(UA)少(P<0.01);焦虑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部分AMI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因此临床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实验性心肌梗死早期 ( 6小时 )DSA的表现 ,并与病理对照。材料与方法  14头幼猪采用改良闭胸式中孔合金珠法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在 6小时时 ,经中孔合金珠行DSA ,实验组 7头幼猪体外反搏治疗 1小时 ,对照组 7头幼猪无任何处理观察 1小时 ,7小时时DSA采集图像 ,并即刻处死实验动物 ,将龙胆紫染色的心肌送病检 ,部分送电镜。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DSA表现为层状、斑片状对比剂聚集染色 ,中央区密度较高 ,外周密度稍淡。DSA可定量显示受损心肌的染色范围。病理证实龙胆紫染色的心肌范围与心肌梗死的心肌受损范围相符。DSA所显示的对比剂染色的心肌体积与龙胆紫染色的心肌体积相比较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病理证实染色区显示典型的缺氧性损害。结论 改良闭胸式中孔合金珠法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DSA可以定量显示急性心肌梗死范围 ,其表现与病理表现相符合 ,是评价各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法疗效的实验研究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静息心率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5年5月690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静息心率,按心率不同分为6组,比较各组间病死率差异。结果随着心率的增加病死率增加,部分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交感神经张力的过度增高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周娟  陈琳琳  周瑾 《转化医学杂志》2022,11(6):378-380+368
目的 探讨心电图ST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心脏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7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早期心脏纤维化分为发生组(n=41)和未发生组(n=76)。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病史、单导联ST段回落、左室射血分数)。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心脏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受试者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于患者早期心脏纤维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未发生组患者比较,发生组患者STR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STR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心脏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心电图STR预测术后早期心脏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36,灵敏度为80.5,特异度为78.9;左心室射血分数预测术后早期心脏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48,灵敏度为70.7,特异度为84.2。结论 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