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发生于生育年龄女性中,主要临床症状为慢性盆腔痛、不孕、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EM的发病机制目前仍尚不明确,相当多的研究认为EM的发生与免疫因素相关,腹腔免疫微环境的改变是EM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巨噬细胞(Macrophage)是腹腔液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通过吞噬、消化等作用,清除细胞碎片和血铁红素,促进宿主防御和损伤修复,维持局部内环境稳态。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受损势必会影响腹腔免疫微环境,该文将从巨噬细胞来源、功能变化、吞噬功能受损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巨噬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EM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它表现的细胞增生、浸润和复发性,使它成为难治之症.虽然现今的研究日见深入,但发病机制尚未解释清楚.在众多病因学说中,最为接受的学说是Sampson的经血逆流学说.大量研究证实,经期逆流的子宫内膜只有在免疫缺陷的基础上才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和腹腔液中多种细胞介导的免疫成分发生变化,这些免疫成分的改变降低了机体对异位子宫内膜的免疫监视、识别和破坏,并可能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的种植.近年来,很多学者研究了免疫系统在EM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现将有关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VEGF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异位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及其在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 ELISA法检测有或无EM的妇女腹腔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VEGF及其受体KDR在EM患者异位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抗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8-RA)抗体标记间质微血管并进行微血管计数(MVD)。结果 EM患者腹腔液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与其受体在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上存在的共同表达。结论 VEGF参与了EM的发病机制,自分泌或旁分泌是VEGF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bFGF在异位内膜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异位内膜中的表达 ,探讨两种因子与E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收集EM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 35例和正常子宫内膜 37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VEGF及bFGF在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VEGF在异位内膜组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②bFGF在EM患者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 ,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③VEGF和bFGF在EM患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VEGF和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均有表达 ,而二者均为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从而表明血管生成是EM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免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立群 《医学综述》2000,6(9):385-387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在子宫腔外,主要发生在生殖器、腹膜、膀胱和直肠等处,形成浸润性病变,是一种与不孕症密切相关、发生在育龄妇女的妇科常见疾病,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关EM的组织发生学研究者曾经提出过许多学说,能被人们接受的主要有三种,即体腔组织转化学说、种植学说和诱导学说.显然EM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很难用某种单一的理论来解释,Olive等(1993年)提出工EM是在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参与下随经血逆流的子宫内膜碎片发生异位种植引起的.目前这一理论己经被广泛地接受,除经血逆流以外的其他一些因素,如免疫功能的变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可能决定着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易感程度,例如免疫功能受损可以导致机体清除子宫内膜碎片的能力发生缺陷,从而使发生EM的可能性增加.大量地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有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中的表达及其与 E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收集 2 9例EM患者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 ,2 9例在位内膜组织及 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 (对照组 ) ,分别测定 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1VEGF的表达在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和异位内膜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异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的不同月经周期 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VEGF为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在 EM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均有表达 ,VEGF的促血管生成是 EM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中的表达,探讨两种因子与E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TSS〗收集EM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35例,在位内膜组织38例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3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VEGF及bFGF在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用组织学评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半定量统计,比较其表达强度.结果①VEGF在三组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异位内膜组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位内膜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位内膜组同在位内膜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EM患者的VEGF在异位内 膜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无周期性变化,而在EM患者的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强度分泌期比增生期明显增强,在月经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③bFGF在正常子宫内膜及EM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增生期和分泌期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周期性变化;④VEGF和bFGF在EM患者增生期和分泌期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VEGF和bFGF均为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均有表达,从而表明VEGF和bFGF的促血管生成是EM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朱伟南  金海燕 《广东医学》2005,26(11):1486-1487
目的探讨基质蛋白水解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测定MMP-2,9和组织蛋白酶D在正常子宫内膜、EM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含量。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EM在位内膜腺上皮的MMP-2,9和组织蛋白酶D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变化,分泌期显著高于增生期;EM在位内膜腺上皮MMP-2,9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无明显差异;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腺上皮MMP-9的表达,与同组EM在位内膜差异无显著性。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腺上皮MMP-2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显著高于EM在位内膜。结论MMP-2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异常与EM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腹腔液、异位内膜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的变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及其在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组:EM患者30例,其中早期病例(Ⅰ~Ⅱ期)10例,晚期病例(Ⅲ期-Ⅳ期)20例;10例无内膜异位症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测定两组腹腔液、内膜组织中MCP-1、IGF-Ⅰ含量。结果观察组腹腔液、内膜组织中MCP-1、IGF-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早期病例腹腔液MCP-1及异位内膜组织MCP-1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晚期病例,而早期病例腹腔液IGF-Ⅰ水平却明显低于晚期病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MCP-1、IGF-Ⅰ的变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瘦素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瘦素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EM患者和30例非EM妇女(对照组)体内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E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瘦素在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1<0.01;P1<0.05),而在位、异位内膜间无明显差异;瘦素受体在EM患者在位内膜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而EM患者异位内膜与对照组,以及EM患者在位、异位内膜间瘦素受体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EM患者在位内膜组织中瘦素及其受体表达的降低,可能促进了EM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MCP-1的表达水平,并以3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异位子宫内膜组织MCP-1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CP-1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其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成  邓高丕  朱玲 《广东医学》2008,29(3):450-45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以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Survivin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状况,探讨它们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39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39份异位子宫内膜及21份在位内膜为研究组;26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为对照组。Survivin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用TUNEL法检测。结果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增生期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水平(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分泌期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水平(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增生期凋亡指数(AI)分别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分泌期AI分别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均与AI负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凋亡水平下降。凋亡水平的下降导致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生存和种植的能力增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Survivin蛋白表达上调是导致其凋亡水平下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钙依赖粘附素-E(E-cadher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30例EM患者异位子宫内膜、20例E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在EM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结论 E-cadherin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EM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细胞粘附分子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细胞粘附分子(CAM)是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一类细胞因子,它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异位内膜具有粘附、侵袭和转移等特征。据研究发现,CAM在异位子宫内膜与腹膜间皮发生粘附及进一步形成异位病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AM在子宫内膜表达的多样性,与EM的不孕、盆腔粘连密切相关。作者对近几年有关CAM在EM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DNA甲基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研究中倍受到学者们关注。文中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同源异形盒A10(homeobox-A10,HOXA10)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及HOXA10蛋白表达水平,探讨EM与HOXA10基因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36例EM患者中异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及12例正常对照者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HOXA10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况和HOXA1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0)36例EM患者的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中HOXA10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分别为38.9%、25.0%;其甲基化均发生在临床Ⅲ、Ⅳ期;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OXAIO基因均未发生甲基化;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M患者在位、异位内膜HOXA10的表达下降,无明显的分泌中、晚期峰;异位内膜基质HOXA10的表达显著降低,低于对照组正常内膜表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异位内膜组织HOXA10的蛋白表达与HOXA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s=-0.368。结论EM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存在HOXA10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导致基因失活,在EM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上皮和基质)种植并生长于子宫内膜以外的组织内,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在这一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15%~20%,由此导致的不孕率高达30%~40%。对于EM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同的是经血逆流学说,研究证实月经期输卵管通畅的妇女80%有经血逆流,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发生EM。近年研究表明EM的发生可能同患者局部免疫微环境的改变有关,一些微环境中的“允许”因子可能参与了EM发生的病理机制:本文对EM与腹腔局部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相关研究现况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中的表达,探讨其与EM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NF-κB及VEGF在35例正常子宫内膜、48例EM在位内膜及76例EM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F-κB和VEGF主要定位于3 组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其中异位内膜表达强度最强,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强度最弱(P<0.05).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NF-κB和VEGF的表达强度随月经周期发生一定的变化,分泌期高于增殖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与VEGF之间在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0.733和0.827 (P<0.01).结论:NF-κB和VEGF在EM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的高表达及二者之间的正相关性提示其在EM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E-cadherin、α-caten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 cadherin(E cad)和α catenin(α cat)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EM )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 30例EM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E cad、α cat的表达 ,并选择 30例同期育龄非EM患者的子宫内膜进行对照。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E cad、α cat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 ,在分泌期与增生期表达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 ,E cad、α cat在EM患者在位内膜表达显著下降 ,异位内膜极显著下降 ,并且与EM的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EM患者从在位内膜到异位内膜E cad、α cat均有显著变化 ,这可能与EM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及其在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对40例EM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和20例EM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IGFBP-3表达检测。结果(1)EM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内膜,IGFBP-3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上皮细胞胞浆和/或胞膜。(2)与对照组比较,EM患者异位内膜在分泌期IGFBP-3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1)。这种高表达只限于EM的Ⅰ期和Ⅱ期,而在Ⅲ期和Ⅳ期则无大的区别(P=O.411)。结论EM患者IGFBP~3显著表达,推测它可能参与EM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泌乳素分泌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美  王曼 《浙江医学》1997,19(3):129-131
对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进行离体组织孵育。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EM患者的血清泌乳素(PRL)和内膜组织孵育液PRL含量。结果表明:EM患者有22.22%伴高PRl血症;EM不孕患者与EM非不孕患者、EM子宫肌瘤患者与EM非子宫肌瘤患者之间,血清PRL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内膜组织孵育液中PRL的检出率和含量与子宫内膜组织期相和孵育时间有关(P<0.05),而与血清PRL浓度无关(P>0.05)。提示EM患者血清PRL增高与子宫内膜、不孕及子宫肌瘤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