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比较心肌肌钙蛋白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47例,检测其血清中的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0.5ng/ml为阳性,CK-MB增高超过正常值为血清酶异常,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AMI组cTnI检测为阳性结果的例数明显高于UAP组及OMI组(P<0.01)。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为100%(45/45),CK-MB为86.7%(39/45);cTnI诊断AMI的特异性为96.7%(86/89),CK-MB为55.1%(49/89)。cTnI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CK-MB。结论cTnI对于诊断AMI较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检测更方便、快捷,对AMI的诊断、鉴别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新的更有价值的AMI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何宇东  罗娜维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67-3868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和cTnI的水平变化在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5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1例,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cTnI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1)UAP、AMI组Hs-CRP、cTnI均显著高于SAP组(P<0.01);UAP组与AMI组比较,Hs-CRP、cTnI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炎症在UAP、AMI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Hs-CRP、cTnI可作为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独立有效指标(3)联合检测Hs-CRP、cTnI,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可以增加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技术检测90例AMI患者的cTnI含量,AMI患者中有32例行溶栓治疗。结果:cTnI上升时间在溶栓组与CK-MB平行,在未溶栓组则迟于CK-MB出现(P<0.01);溶栓再通组(22例)的cTnI与CK-MB达到峰值时间均早于溶栓未通组(10例)和未溶栓组(58例)(P<0.01);cTnI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K-MB(P<0.01);AMI发生12 h内cTnI敏感性低于CK-MB,12~24 h内两者相当,24 h后cTnI敏感性明显高于CK-MB。结论:血清cTnI对诊断AMI、评价冠状动脉再灌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肌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cTnI和CK-MB,并且同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和CK-MB开始升高时间,高峰出现时间在溶栓再通者中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72h后测定cTnI的特异性明显高于CK-MB(P<0.005)。结论监测cTnI比CK-MB对AMI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洪 《右江医学》2007,35(4):368-36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塞(AMI)组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3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19例,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CRP水平,并将CHD组患者按CAG病变不同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6例,双支以上病变组34例,比较各组间CRP的差异。结果CHD各组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AMI组、UA组CRP水平高于SA组,AMI组CRP水平高于UA组(P<0.01),冠状动脉双支以上病变组CR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结论CRP浓度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且与冠脉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检测生化标志物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冠脉再通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MYO、cTnI、CK-MB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法、CRP使用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1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MYO、cTnI、CK-MB和CRP浓度和时间的变化,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组(83例)和溶栓未通组(44例)上述指标的连续、动态演变。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组MYO、cTnI、CK-MB和CRP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较未通组明显提前(P<0.01),其中MYO较cTnI、CK-MB和CRP峰值时间出现更早,分别为(6.1±2.4)h、(13.8±3.5)h、(14.4±3.8)h和(25.2±5.7)h(P<0.01);再通组MYO和CRP峰值浓度明显高于未通组(P<0.01);MYO、cTnI、CK-MB和CRP对判断冠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YO、cTnI、CK-MB和CRP可以较好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其中MYO较cTnI、CK-MB和CRP能更早期判断冠状动脉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介素-11(IL-11)的关系.方法 将8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对照组2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s-CRP、血清IL-11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hs-CRP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而IL-11的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两者线性负相关.结论 IL-1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新春  刘志琴  李小红 《医学综述》2012,18(8):1245-1246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变化,以探讨IMA对AC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对照组人群及发病12 h内ACI、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IMA、肌酸激脢(CK-MB)及肌钙蛋白T(cTnT)值。结果 UA及AMI组患者血清IM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A组cTnT及CK-MB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CI患者血清IM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均显著低于UA及AMI组。结论UA及AMI患者血清IMA均显著升高,提示IMA形成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而非心肌细胞坏死所致。IMA可作为诊断ACS的标志物,但因ACI患者IMA也升高,故IMA诊断ACS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ACS患者52例(ACS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23例(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AMI组);另选取同期CAG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者58例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sFas、sLOX-1水平.结果 与NC组比较,ACS组患者血清sFas、sLOX-1水平升高(P<0.01);UA组和AMI组患者血清sFas、sLOX-1水平均高于NC组,且AMI组患者血清sFas、sLOX-1水平高于UA组(均P<0.01).ACS患者血清sFas与sLOX-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25,P=0.001),但二者与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高水平sFas和sLOX-1可能是AC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白介素(IL-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40例CHD患者分为三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0例,心肌梗死组(AMI)60例,对照组为60例健康体检者。以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空腹血清IL-6水平。同时根据冠脉造影进一步将观察对象分为一支病变组(55例),二支病变组(40例)和多支病变组(45例)。结果:CHD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1),UAP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支病变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一支病变组(P<0.01)。结论:CHD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增高,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血清IL-6水平亦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8例ACS患者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选取12例已排除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取血清测定hs-CRP、MMP-9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ACS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血清hs-CRP、MMP-9浓度升高与ACS的发生,特别是与AMI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hs-CRP、MMP-9浓度升高可能是ACS,特别是AMI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1(cTnI)、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和钠尿肤(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胸痛发作3h以内的急诊患者126例,按AMI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和非急性心肌梗死组.采用Juakins法,以6F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经右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确诊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126例患者定时采集静脉血,定量检测cTnI、CK-MB、BNP的浓度.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与非AMI组患者之间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病各时间段检测结果 显示,AMI组患者血清cTnI、CK-MB和BNP含量均明显高于非AMI组(P<0.05).联合检测cTnI、CK-MB和BNP对AMI诊断的敏感度为98.3%,特异性为89.0%,与分别单独检测cTnI、CK-MB和BNP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7.0%、82.2%、85.5%;79.6%、75.0%、73.4%)比较明显增高(P<0.05).结论 联合检测cTnI、CK-MB和BNP,可明显提高: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3.
胡艳立  陈超  朱伟斌 《河北医学》2012,18(3):322-324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判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 在进行溶栓治疗的同时,测定96例AMI患者血清中的cTnI和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入院72h内,cTnI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P<0.01).cTnI和CK-MB开始升高时间在溶栓再通者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溶栓未通者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cTnI与CK-MB高峰出现时间在溶栓未通者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溶栓再通者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cTn I与CK-MB恢复正常时间在溶栓再通者与溶栓未通者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动态检测cTnI对判断AMI治疗效果较CK-MB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cTnI及CK-MB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hs—CRP、cTnI及CK-MB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夹心ELISA法及免疫抑制法测定63例UA患者和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血清hs-CRP,cTnI及CK-MB含量。结果:UA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为(6.34±1.69)mg/L,与SA组(2.21±0.96)mg/L及健康组(1.10±0.64)mg/L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UA患者血清cTnl含量为(8.60±8.34)μg/L,与SA组(2.47±1.79)μg/L及对照组(1.95±1.94)μg/L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CK-MB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UA患者存在微小心肌损伤,炎症反应是UA一个重要发病因素,cTnI是判断微小心肌损伤特异且敏感的指标,hs-CRP在UA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新春  刘志琴  李小红 《医学综述》2012,18(9):1410-1411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及29例非冠心病(CHD)患者血清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TnT)水平。结果 AMI组CK-MB、cTnT均显著高于非CHD组(P<0.01);UA组及AMI组血清IMA均显著高于非CHD组(P<0.01),两组患者发病6 h内均显著高于发病6~12 h(P<0.01),发病6~12 h患者与非CH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IMA≥67.70 U/mL为阳性,得出IMA诊断ACS的灵敏度为88.8%,特异度为79.3%。结论 IMA可成为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志物,其诊断ACS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IA)对入选的60例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的外周血sCD40L水平进行检测,及6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sCD40L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ACS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AMI血清sCD40L明显高于UA组高(P<0.05);随访期ACSsCD40L增高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sCD40L的升高在ACS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反应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0例因胸痛住院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患者11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7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33例,采用冠状动脉造影Gensin 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同期测定患者血清NT-pro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NT-proBNP基线水平与LVEF及Gensin i积分的关系。结果AM I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UA组(P<0.05)和SA组(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 i积分呈正相关(r=0.639,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在ACS患者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三种心肌损伤生化标记物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亚单位(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72例AMI患者和58例非AMI患者血清Mb、CK-MB和cTnI,并比较其早期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cTnI敏感性显著高于CK-MB(P<0.01),Mb敏感性又显著优于cTnI(P<0.01)。CK-MB和cTnI特异性显著高于Mb(P<0.01),CK-MB和cTnI特异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确诊或排除AMI以联合检测Mb和cTnI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E-选择素(Es)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7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8例,心肌梗死组(AMI)18例和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正常的患者18例(对照组)。测定各组之间年龄、性别构成,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比例,总胆固醇(TC)以及甘油三酯(TG)。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APN、ES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且SAP、UAP、AMI 3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血清ES水平明显升高,且SAP、UAP、AMI 3组血清ES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血清APN和ES水平呈负相关(r=-0.585,P<0.01)。结论冠心病组血清APN水平降低,ES水平升高,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IL-1β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ACS患者急性期单核细胞表达IL-1β的水平并探讨其对溶栓疗效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二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2例,另选正常人20例作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单核细胞IL-1β的表达水平。 结果 AMI组IL-1β的表达水平为(1.45±0.19)μg/L,UAP组为(1.41±0.18)μg/L,对照组为(0.99±0.07)μg/L,AMI组及UAP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01);AMI溶栓后,再通组CK-MB的高峰时间提前至12-14h,D-二聚体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未通组的IL-1β为(1.52±0.20)μg/L,再通组为(1.27±0.07)μg/L,两组比较,未通组显著高于再通组(P<0.01)。 结论 IL-1β可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并因其激活血小板、促进凝血、抑制纤溶,而对AMI的溶栓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