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7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对照组35例予呼吸兴奋剂治疗。对两组患者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BiPAP呼吸机治疗后患者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显著。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余毅  马小安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9):1152-1154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临床疗效。方法:用BiPAP和CPAP呼吸机分别治疗35例OSAHS患者10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睡眠时间(TST)、呼吸紊乱指数(RDI)、夜间最低氧饱和度(SpO2Low)、pH、PO2和PCO2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而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iPAP和CPAP呼吸机在提高患者TST、PO2、SpO2,降低RDI方面疗效显著,均是无创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BiPAP呼吸机治疗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士梅  刘红兵  谢正福 《广西医学》2001,23(5):1256-1257
Ⅱ型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BiPAP呼吸机是一种无创性压力支持呼吸机,它能提供双相气道内正压通气,通过较高水平的吸气压,克服气道阻力,使患者减少自主呼吸功能的损耗,降低氧耗量,缓解呼吸肌疲劳;通过较低水平呼气末正压,增大功能残气量,克服COPD患者的内源性PEEP,防止肺泡萎陷,改善通气功能。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及ARDS、肺水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科于1995年起引用了美国伟康公司的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应用BiPAP呼吸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有无肯定疗效。方法:6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记录通气治疗前及通气治疗2~4h、24h后患者的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后24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临床上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双相正压气道通气 (BiPAP)呼吸机经鼻罩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178例老年男性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 2组。试验组 89例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经鼻罩辅助通气治疗 ,每次 2小时 ,每天 2次 ,使用自主 定时的通气模式 ,持续 10天。对照组 89例常规药物治疗加一般氧疗。结果 试验组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经鼻罩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下降 ,血氧饱和度上升 ,PaCO2 降低 ,PaO2 增加 ,肺功能及缺氧状况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均 <0 .0 1)。结论 用BiPAP呼吸机经鼻罩辅助通气治疗老年男性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无创有效的措施 ,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应用于临床已有70年,机械通气在抢救呼吸衰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传统的呼吸机在使用时通常须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1989年美国伟康集团公司生产的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属无创性机械通气。Bi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肯定效果,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60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且选择适宜的口鼻或鼻面罩,可提高成功率。记录通气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结果:60例患者经BiPAP呼吸机治疗3天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意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BiPAP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观察40例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通气,正确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机通气,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论 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 P呼吸机通气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低氧血症和C02潴留,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9.
卢永军  韩炳智  施斌 《黑龙江医学》2006,30(12):898-899,908
目的比较无创通气中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加用与不加用平台式呼吸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分为两组,第1组为实验组,使用BiPAP呼吸机加用平台式呼吸阀无创通气;第2组为对照组,使用BiPAP呼吸机不加用平台式呼吸阀无创通气,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通气前后PaO2、PaCO2的变化。结果通气后两组PaO2均明显的升高,实验组PaCO2早期即见明显降低,而对照组PaCO2早期降低不显著。结论BiPAP呼吸机加用平台式呼吸阀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有效避免CO2的重复呼吸,有助于高碳酸血症的纠正,而不加用平台式呼吸阀时BiPAP呼吸机的纠正高碳酸血症能力较实验组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5年住院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病人43例,检测通气治疗前、通气治疗72h后患者的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结果治疗前和治疗72h后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张玮  宋俊玲 《中外医疗》2013,32(26):63-63,65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该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情况,依据是否使用BiPAP呼吸机将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5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BiPAP呼吸机治疗组)50例。结果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气分析结果 PaO2、PaCO2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应用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循环系统变化的影响。方法:对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PH、PaO2、PaCO2、SaO2、HR、BP等指标变化。结果:BiPAP呼吸机治疗后PaC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循环系统变化不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l)。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COPD并II型呼吸衰竭疗效满意,无明显并发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中到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疗效。方法:经肺功能和睡眠呼吸监测诊断的中到重度COPD合并OSAS患者共3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氧疗和BiPAP呼吸机治疗3月。结果:中到重度COPD合并OSAS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应用BiPAP型呼吸机对40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其通气前后动脉血气的变化及护理措施。结果:通气治疗后,40例患者动脉血气及血氧分压明显升高(P<0.01),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BiPAP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中加强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45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给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呼吸兴奋剂治疗,治疗组应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无创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H、PaO2、PaCO2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1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常规治疗合并使用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护理,如呼吸机监测等,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呼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BiPAP呼吸机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PaO2、PaCO2与SaO2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明显,同时加强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吴旺业 《广西医学》2005,27(6):848-849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连接鼻面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用BiPAP呼吸机连接鼻面罩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h、6h和24h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以及呼吸频率(RR)、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结果通气治疗后2~6hPaO2、PaCO2、pH和SaO2升高;RR和HR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iPAP呼吸机接鼻面罩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可拉明以及经面 (鼻 )罩BiPAP呼吸机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时的合理应用。方法 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病人 ,在使用可拉明或 (和 )经面 (鼻 )罩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前后测血气分析。结果 A组 10例呼吸频率较慢 ,经可拉明静滴后血气分析及症状明显好转 (P <0 .0 1) ;B组 17例呼吸频率较快 ,可拉明静滴后血气分析及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 (P >0 .0 5 ) ,经面 (鼻 )罩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后缓解 (P <0 .0 1) ;C组 6例经面 (鼻 )罩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后病情稍好转 ,但PaCO2 不稳定或下降至一定水平后无进一步缓解 (P >0 .0 5 ) ,呼吸频率减慢 (P <0 .0 1) ,加用可拉明后血气分析及症状明显好转(P <0 .0 1)。结论 呼吸频率较慢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使用呼吸兴奋剂疗效较好 ,呼吸频率较快的病人使用呼吸兴奋剂效果差 ,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后症状好转 ,少数病例经BiPAP面罩通气治疗后症状好转不满意 ,若呼吸频率也减慢可适当加用呼吸兴奋剂  相似文献   

19.
段敏超  黄天霞 《广西医学》2004,26(12):1803-1804
目的 探讨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 )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32例确诊为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 (16例 ) :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予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 ,通气模式为S/T ,IPAP(吸气压力 )从 8~ 10cmH2 O开始 ,EPAP(呼气压力 )从 4cmH2 O(1cmH2 O =0 .0 98kPa)开始上调 ,使用 2 4小时。对照组 (16例 ) :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兴奋剂而未用BiPAP呼吸机。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2h、2 4h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BiPAP呼吸机对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及 pH值的效果肯定 (P <0 .0 1)。结论 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减少了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循环系统变化的影响.方法:对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PH、PaO2、PaCO2、SaO2、HR、BP等指标变化.结果:BiPAP呼吸机治疗后PaC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循环系统变化不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l).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COPD并II型呼吸衰竭疗效满意,无明显并发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